文本/伟大的艺人
在好莱坞娱乐业颇具影响力的杂志《好莱坞报道者》最新一期的封面上,写着:“TikTok Boom!其封面文章的介绍给出了非常直接的评价:“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平台,拥有20亿用户。这指的是本月早些时候 TikTok 的全球下载量超过 20 亿次。
虽然大家会反复强调下载量不等于实际用户,但20亿这个数字放在世界面前,尤其对于期待走出中国走向世界的中国互联网巨头来说,不可能说不令人震惊。其中,最大的刺激因素可能是TikTok的母公司,字节跳动在中国最大的竞争对手快手。
也是国内短视频的领头羊,快手出海的情况并不少见,但即便是现在,能喊出自己海外版快手产品叫快手的普通用户恐怕也不多了。快手在TikTok飙升时悄悄缩减了海外团队,并减少了送货量。
▲快手主播表演方案
不过,在上月底快手海外推出了一款名为SnackVideo的“类似TikTok”的短视频应用,很显然,对于快手来说,当与字节跳动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已经到了卡口般火爆的地步时,海外市场依旧不会轻易放弃。
不过,快手的海外“再攻”是否会是弩的终结,或许可以从快手近四年的建葵过程中发现。
葵在晚年有弱点
错过 Musical.ly 被 TikTok 杀死
从时机上看快手怎么买流量上热门,快手和字节跳动几乎都选择在国内市场快速扩张的当下组建海外团队向外扩张。快手于2016年开始组建海外团队,2017年5月,负责快手的海外团队开始独立运营,陆续在国外多个市场推出,同年5月,抖音正式推出海外版TikTok。
与专注于印度、日本和北美市场的抖音不同,快手首先开始在韩国、俄罗斯、印尼、印度等地试水,并采取了高飞的冰烧策略,最典型的是选择依靠重金邀请韩国明星在韩国进行第一波快速推广, 而且从整个产品的调性和功能上,也是国产版快手“朴实”特征的改变,更适合年轻人分享时尚生活。
虽然快手官方不承认花钱请明星引流量,但作为一款新上线的国外短视频应用,在没有基础的情况下,可以“有意识地”受到李智恩、权智龙、秀智等韩国一线明星的青睐,这显然不是可以解释的产品有什么特别之处。
▲ 韩国明星在快手上
事实上,这种策略对于一个成熟的娱乐产业和一个完全陌生的市场来说效果很好,快手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下载量就突破了1000万次,连续8天在视频编辑应用下载量排行榜上排名第一,考虑到韩国人口刚刚超过5000万,这意味着近五分之一的韩国人至少下载过一次快手。
然而,根据 2017 年 7 月的一份报告,快手在俄罗斯和印度的首次推出更令人印象深刻,当时俄罗斯和印度用户分别占快手海外用户的 31% 和 23%。2018年上半年,快手在俄罗斯和7个东南亚国家的Google Play和App Store下载排行榜上名列前茅。
然而,这样的好景不长,尤其是当TikTok也将目光转向东南亚市场时,双方的正面交锋越来越显示出中国的局势。
其中之一
最重要的转折点是快手和字节跳动争夺热门收购标的 Musical.ly,从今天来看,TikTok对原有“学习对象”的收购和整合,Musical.ly 直接实现了其在北美和欧洲市场的爆发式增长,因为 Musical.ly 当时在全球拥有数亿用户,在北美更是火爆。
快手实际上直接参与了收购 Musical.ly 的竞标,其直接竞争对手是字节跳动。
在随后的一些评测讨论中,总会提到一个关键点:Musical.ly 天使投资人、猎豹创始人傅生已经对其收购标的进行了“捆绑销售”,在收购 Musical.ly 的同时,需要多花钱购买猎豹另外两款海外新闻聚合产品, 新闻共和国和 Live.me。快手创始人苏华无法接受,而字节跳动的张一鸣则为此多付了近1亿美元。
▲苏华,快手科技创始人兼CEO
当然,关于快手和 Musical.ly 在产品调性和风格上的不和谐,有各种说法,但总的来说,错过了在海外已经打下良好基础的 Musical.ly,是快手在海外无法做到的开始。
“这个村之后,就没有这样的店了”大概是商业公司错失收购机会最生动的比喻,这绝不是事后才想到的,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Musical.ly 都是2017年这个时间点海外市场最好的短视频收购目标, 虽然用户增长势头遇到了瓶颈,但积累的大量用户和人气,让它在获得更多弹药后,可以做得更多。
这就是为什么Facebook一度参与收购 Musical.ly,但扎克伯格在最后一刻放弃了。
在对TikTok的多篇分析中,已经提到过,原本在海外不温不火的TikTok,在一举整合 Musical.ly 积累的用户后,在北美市场实现了爆发式增长,而这正是快手始终无法进入本质的关键领域。
除了TikTok,字节跳动还不断在印度市场推出方言社交应用Helo和海外版Volcano Video,包括持续投资多款印度本土短视频和新闻产品。渐渐地,在印度,几乎单枪匹马的桂被包围了。
2018年下半年,正当印度和东南亚的短视频迎来爆发式增长时,快手突然从视野中消失了。
缩小战区后无法自然生长,
快手加强本土化运营后能否“自救”?
如果通过搜索引擎查找有关快手的关键词,除了土味和老铁,“佛教”大概是媒体评价这家公司时用得最多的词,而且这个词也经常出现在这家互联网公司的运营策略中。
为什么在出海之初就取得了不错增长速度的快手,突然就落后了?显然快手怎么买流量上热门,这不仅仅是因为TikTok的竞争压力,快手内部对海外市场的态度也是因为缺乏坚定和失误。
▲ TikTok印度版
就像快手在韩国所做的那样,本质上是一种花钱购买流量和用户的行为,从数据来看,这种做法在早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也是互联网公司使用的一种营销策略。
但随着竞争的加剧和覆盖面的扩大,这种烧钱的强度和可持续性已经成为一个两难的境地,尤其是当快手还希望快手能像其国内版一样通过减少运营来实现自我增长,高额投资不再是必然的选择时,所以会在2019年出现, 当TikTok飙升时,快手的减少却早早开始了。
快手先是曝出海外业务负责人刘新华因得不到公司整体支持而辞职,随后去年8月接口上的报道快手直接显示海外技术和产品团队大幅萎缩,同时快手从2018年底起停止在东南亚和印度市场推出, 并且只在南美市场保留了部分投资资源。
据36氪此前报道,在快的领导团队中,除了负责人刘新华之外,能用纯英语交流的人寥寥无几,整体团队不是很国际化,海外业务都是实习生在四处寻找。快手有很多人才是从Facebook、谷歌、Snapchat等国际互联网公司招聘的,但这些具有国际视野的人力资源并没有投入到海外业务中。
在强大的外部竞争对手和内部战略调整的包围下,快手的海外业务在过去两年大幅萎缩,在各大第三方统计机构的下载量或用户活跃度排行榜上,快手很难进入前30名。
▲ 快手APP下载量全球排名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