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独特景观、带火乡村旅游、拓宽农货销量,甘肃村民王小桦自学短视频拍摄制作

传播特色景观,推动乡村旅游,扩大农产品销售

乡村生活短视频为何火爆?(中国网)

本报记者 叶子

传播独特景观、带火乡村旅游、拓宽农货销量,甘肃村民王小桦自学短视频拍摄制作

甘肃省陇南市康县王坝镇王家坝村村民王小华自学拍摄制作短视频,发布在网络平台,展现家乡的美好生活。图为王小华(右)与康县石台镇罗湾村村民一起在电商平台直播卖货。新华社记者郎冰冰摄

近两年,“怀旧乡村生活”视频的拍摄颇受大众追捧,在如今快节奏的时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慢乡村生活主题正被越来越多人,尤其是城市居民所向往。

乡村生活让人上瘾

斑驳的红砖房、油漆剥落的橱柜、粉色碎花窗帘、藏在窗边的钥匙、逗猫、喂狗、钓鱼、种菜、进城买肉……这些都是抖音博主“张老师”短视频里常见的场景。正是这样普通的乡村生活抖音怎么买流量推广,让“张老师”爆红,甚至登上了北京卫视跨年晚会。

自去年10月4日发布首支视频以来抖音怎么买流量推广,“张老师”通过50多支原创视频,已经积累了1800多万粉丝,获得了7200多万个赞。张老师所在的辽宁省营口市建义镇松树村也成为粉丝们的打卡地。不少网友表示:“从来没想过自己会如此沉迷于乡村的日常生活。”

农村生活题材的影片,大多展现的是原汁原味的农村生活,以及背后的风土人情。正如“张”所说:“农村生活和城市生活不一样,春天翻地播种,夏天施肥除草,秋天收玉米,冬天上山砍柴。一年四季,农活干不完,拍不完的题材。”

北京大学互联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田力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人们在追求现代科技生活的同时,对乡村有着深切的向往。乡村生活类视频的出现满足了这种情感投射,也让部分观众有机会短暂逃离现实生活的压力,因此受到大众的欢迎。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所互联网经济研究主任李永建分析,经历过乡村生活的人看了会感到怀旧,而没有过这种经历的人看了会感到新奇。此外,受中国几千年农耕文化的影响,多重因素导致乡村题材视频火爆。

“三农”视频受追捧

近年来,农村网络基础设施的完善、智能终端的普及,使农村信息化程度不断提升。在此基础上,短视频凭借自身“短、平、快”的技术特点和传播特性,将农村、农民、农产品带入了更多人的视野,对融化城乡界限、解决城乡时空障碍发挥了重要作用。“三农”相关内容已成为短视频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

截至2021年12月,抖音上粉丝数在1万以上的“三农”创作者超过4万名。2021年,抖音“三农”相关视频日均播放量超过42亿次。《2021抖音“三农”数据报告》显示,过去一年,抖音上播放量前三的“三农”视频内容分别为农村生活、农村美食、“三农”电商。

田力认为,随着媒介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传播空间开始重构城市与乡村的关系,人们对乡村的集体记忆和整体认知不再局限于物理空间和生活场景,新媒体产品所体现的乡土气息、野趣和新农村面貌,重塑了大众对乡村的印象。碎片化的短视频、图文信息重构了“数字原住民”的乡村记忆。“张老师”等知名博主不仅建构了中国年轻一代网民的乡村印象,也建构了全球网民对中国乡村的记忆。

但目前此类题材质量良莠不齐,还存在着低俗、粗制滥造、模仿等不良现象。对此,田力认为,从长远来看,优胜劣汰,只有高质量、高水平、高情感的视频才能长久吸引国内外观众的关注。

乡村振兴前景光明

采访中,“张先生”表示希望帮助村民在网上销售农产品。记者了解到,在“三农”创作者中,不少“新农民”已经开始利用电商推广家乡的农产品。

以创作者“川香秋月”为例,她曾在流水线工厂工作,回到家乡四川泸州后,拍摄了农活、种田的短视频,其中一条磨豆腐花的视频收获了50多万粉丝。随着粉丝的增加,她创立了自己的农产品品牌,通过电商销售萝卜,成功实现了“带货回家乡”的目标。

抖音相关负责人表示,自2020年8月起,平台推出“新农人计划”,从流量扶持、运营培训、变现指导等方面全力扶持“三农”内容创作。2021年,抖音将通过“乡村大师班”、“中国农民丰收节”等各类活动,帮助“三农”创作者解决曝光度不足等问题,让更多人看到美丽乡村。据悉,这些活动旨在发掘乡村创作者,鼓励他们围绕乡村美景、美食特产、特色民俗、生产劳动等开展长期创作,带动乡村产业发展。

除了利用自己的人气传播乡村独特的人文景观、带动乡村旅游、扩大农产品销量外,创作乡村生活视频的新农民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专家表示,如果年轻人在农村有发挥的舞台,有自己的生存价值,其实就是一种人才振兴,会推动乡村进一步创新发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