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举的讨价还价诱导分享的禁令案例是拼多多
有过拼多多砍价经历的朋友可能都知道:第一次砍价金额会比较高,刺激你有更强的分享动机,后续的砍价金额会逐渐降低到1毛钱/人。
有时甚至会出现被砍的金额变多的情况,这让帮助用户感到内疚,去帮忙转发。 未下载APP的用户在微信H5上点击“帮助砍价”后会弹出指导:下载APP可以砍更多,这促使不少用户强迫亲友下载拼多多APP。 这些过去看似对提高转化率有效的细节,现在却被认为是非法操作。
(补充说明:在微信生态中拼多多助力提现是真的吗 有什么风险,如果你的H5页面上的文案告诉用户他们可以得到什么,他们必须能够在当前H5页面上完成整个过程。任何告诉用户他们可以做什么,但点击一个按钮和弹窗引导用户进入App,均视为违规)
此外,还有腾讯游戏道具商城、萌推、粉象生活等产品的议价页面示例。 看来,所有电商企业都应该先把网页上的讨价还价行为去掉,整改合规后再继续。 上线避免影响主域名访问。
同样,如何防止议价活动受阻? 您可以先阅读《微信外部链接内容管理规范》全文。 规范并不禁止“讨价还价”的活动,而只是禁止:诱导分享的讨价还价(讨价还价是内容的一种呈现形式)
那么我们先来看看拼多多想要做什么:“合理议价”
1.我将议价链接分享给好友A或微信群。 朋友A点击进去看到中间页面(相比之前的数字提示,简单多了),点击中间按钮:帮朋友剪→直接请求打开/下载APP。
(补充:微信H5上的按钮文案“请朋友砍刀”必须修改为:“在App中查看讨价还价进度”以满足用户期望)
2、好友A打开拼多多拼多多助力提现是真的吗 有什么风险,弹窗告知好友A议价成功。 您想免费获得此产品还是免费获得其他产品(在您自己的APP中,您可以随心所欲地诱导)
好友A点击:继续免费领取→成功创建自己的议价链接→点击:让好友拉黑→直接召唤微信好友列表。 (此前拼多多给了用户转发至朋友圈或好友的选项,但现在微信禁止转发至朋友圈)
3.我在微信中点击自己的讨价还价链接,点击:叫朋友来砍刀→直接弹窗打开拼多多APP(微信中没有任何诱导分享)→在拼多多APP中点击:叫朋友来砍刀→就是召唤微信的好友列表
朋友帮忙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好友协助”几乎是每个APP/小程序的标配功能; 此款基本上是目前市面上最主流、形式最多样的助友玩法。
植树、养鸡、养宠物等“培育”模式是今年吸引新用户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但实际上:
1.2“通过利益诱惑,诱导用户分享、传播外部链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金钱奖励、实物奖品、虚拟奖品(包括但不限于红包、优惠券、代金券、积分、话费、流量等) 、信息);声称分享可以通过签到、邀请好友协助(包括但不限于协助、讨价还价、加速)、设置收集任务(包括但不限于集赞、集卡、收藏等形式诱导和诱导用户分享、传播外部链接内容;”
《微信外部链接内容管理规范》
它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了,不属于本次更新; 这只是例行执法。 所以如果您正在寻找“好友协助”功能的合规优化点:
1、是一个合规的操作路径,可以参考“讨价还价”(本质上也是一种好友协助); 2、是团建,删除所有援助主页上的“盈利”诱导,演变为“多人互助”/众筹方式; 3、通过多个域名进行流量切换(A作为空白中间域名→将流量分配到BCD等业务域名)。
我们来看看拼多多“登录红包-好友协助”合规整改:直接借鉴淘宝的“淘宝密码”。
通过“拼多多”在微信上传播,拼多多的链接没有被微信屏蔽,用户直接点击跳转下载拼多多APP,不需要淘宝的麻烦,效率更高。
例如,像植树的“培育”模式,可以删除新模块,而不影响其提高用户活跃度和留存的效率; 因为游戏化交互可以给用户非常强的“实时反馈”,可以大大提高用户粘性。
左两张图是整改前的“多多果园”截图,右两张图是整改合规后微信中可以正常访问的截图:所有诱导用户分享的按钮都被去掉了,好友列表已被隐藏,并在APP中引导用户完成浏览产品、购买产品等任务(微信生态中没有)。
我曾经认为用户在电商APP上玩游戏是天方夜谭。 直到我对一些用户进行了调查,发现他们喜欢玩“消消乐”,但他们觉得单独下载一个APP很麻烦,所以我决定使用它。 直接在淘宝或者拼多多APP上玩(玩消消乐的人群大多是女性,与电商用户画像重合度较高)。
另外,拼多多过去也做了很多小程序。 比如微信上运用成语接龙、广场舞、老人视频等功能,为用户提供娱乐消磨时间的同时,也带来了自然转发。
非法团购内容
虽然“团购”这一品类并未被列入官方第一批禁止名单,但团购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提高用户“付费率”的操作工具。 在此提前补充几句,免得大家落入陷阱。
4.1 虚假拼团活动,如全部或部分拼团参与者无需付费,或部分拼团参与者支付的金额与其他参与者明显不等值等;
《微信外部链接内容管理规范》
因为用户对“团购”有一个刻板印象:折扣、羊群效应; 因此,很多K12行业的知识付费平台和公司只是将“团购”作为提高转化率的工具。
因此,就会出现“团长”(通常是母群中的KOL/KOC)发起团购活动,吸引身边的人团购的情况。 但“群主”本人不需要付费(或者先付钱,以后再单独退钱),仍然可以拿到钱。
我相信这个活动策略会被所有做付费转化的合作伙伴所应用。 那么如何进行合规整改呢?
我个人的建议是,把活动环节(团购或者正式团购)和佣金结算环节分开(像有品有语这样分层次的分配:签一些总代理为自己公司的员工,采取员工的工资发放制度)
4.3 具有抽奖性质的团购活动,例如团购参与者获得的实物或虚拟物品的数量、质量、价值等明显不等价;
《微信外部链接内容管理规范》
拼多多刚出现的时候,当时的微信支付规则是:只要给拼多多支付1毛钱,就默认关注拼多多公众号。
所以水果有1分钱,iPhone有1分钱,随着用户门槛越来越高,宝马也有1分钱(活动规则是交1分钱开团,团里有x人)只要符合抽奖资格)就是抽奖式的建团活动(据说拼多多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获得了1000万粉丝)。
拼多多的合规整改方法是直接删除“团购”元素,变成“一分钱抽奖”(不中奖可以退款/不退款有法律风险) ); 用户支付1分钱即可获得抽奖机会。 1个iPhoneX幸运码。 邀请好友参加活动、购物可以增加幸运码数量。 幸运码越多,中奖概率越高。
当你发送微信链接邀请好友参加1毛抽奖时,还需要避免诱导下载:好友可以直接在H5中参与抽奖。
4.4 团购活动没有明确、明确的规则,或规则未以显着方式向用户披露,可能会误导用户参与团购或进行支付。 例如,活动规则规定,如果用户未能进群,已缴纳的费用不予退还,但活动规则并没有以显着的方式向用户透露;
《微信外部链接内容管理规范》
9月中旬,#京东5万人被骗#登上热搜,因为京东微信支付后购买线下展示广告:用户会看到1分钱购买纸巾等产品的资格,但支付后我这才知道我需要继续邀请新的京东用户进群,这样才能把这个产品邮寄给我。 若团战不成功,1元不予退还。
当时多家权威媒体发表文章指责微信支付助纣为虐; 目测这次事件导致了这个规定的制定。
另请重点关注:《微信外链内容管理规范》 4.5 微信朋友圈内传播的任何建群外链内容。
总结
微信上的这一系列操作释放了一个非常明显的信号:朋友圈是底线。
腾讯未来20年的战略重点是:工业互联网; 小程序是腾讯进军产业互联网的最佳利器。 它需要依托微信11亿用户作为稀缺竞争资源,实现对阿里云、华为云的超越。
微信的重点是:用户留存和商业变现,因此对过度干扰用户的信息进行限制和管理是不可避免的。
虽然互联网有一个定律:流量只会越来越贵。 因此,设计议价、促销等活动来带动老用户分享、引入新用户,是所有企业降低获客成本的必须之举。
但只有秉承“利他精神”,首先为客户创造价值(产品/服务/内容),最终才能达到“欠明星一张电影票”一样的效果:用户的每一次支付/分享行为都是累积的由你。 势能的释放。
如果你本末倒置,只沉迷于研究鸡毛蒜皮的小把戏,欺骗用户陷入裂变,“科技向善”的腾讯不封你,你封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