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在某平台热门榜上看到一个问题:“是不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讨厌房地产?为什么?”。
我本来以为凭借这个平台一贯的风格,点进去就能得到一些深入的答案。
但点开后,却排进了前十,点赞数近万。 无一例外,得到的答复都是以投诉为主。 我挑了两个给大家看:
1、现在进入社会的年轻人直接面对的是“殿下”。 高房价、高物欲、高工作强度、高风险……所以我想他们不仅痛恨房地产,更痛恨房地产背后所代表的“物质社会”的灰色运行规则。
2.我们的一生都被房地产绑架了。 正是因为我们被房地产绑架了,资本家才敢用996来剥削你,肆无忌惮地压榨你。
3.年轻人就是讨厌房子吗? 不咸鱼怎么获取粉丝,我还是讨厌阶级的固化,讨厌这个世界的虚伪,讨厌这个世界走向平庸的卑鄙。
小生曾经觉得房价贵。 当她看到这些人抱怨高房价和阶级地位巩固倾向时,她一开始也同意了。
这些答案似乎都有道理,而且是正确的。
但看了太多这样的答案,我总觉得哪里不太对劲。
当我看到这张照片时,我突然意识到有些不对劲。
原来,这些抱怨和负能量的背后,是理所当然的咸鱼心态。
进入重点大学非常困难。 我就是不努力学习,不想考试。 如果天上通知清北复交或者耶鲁剑桥,我还是会去。
房价很贵,我只是不想努力买房,但如果我中彩票中了1000万,我一定会买。
你觉得两者有相似之处吗?
买房无论在哪个时代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上次房价普遍上涨后,不少城市的价格洼地不断被填补。
如今的房价比三年前高了很多,我们买房的希望似乎也遥远了很多。
但无论在哪个时代房子都离我们普通人很近,在任何时代买房子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宋代文官如果在京师开封买房,大约要断粮260年,才能攒够钱买房(难怪苏东坡、欧阳修等人一直靠租房子谋生。)
在明朝买房子并不容易。 当时,京城一套小房子就要花费近千两银子。
就算给你一块地,你自己去建造,去捡砖、去石块,辛苦劳作,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可见,世界上从来没有免费的午餐。 为什么我们在现代就能够理所当然、轻松地买房呢?
难道还不能轻易断定,真的完全是客观环境的错吗?
这是一个只要你想,就不会穷的时代
在大脑发育方面,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观点:
事实上,人类的大脑只发育了10%左右,就连爱因斯坦的大脑也只发育了14%左右。 如果人的大脑能够充分开发,就会成为超级人类。
在大脑发育方面,肖生并不是这个理论的专家,因此无法确定。 但对于日常的努力和买房来说就特别不合适了。
前段时间,我读到一个关于送货员的故事。 他白天送外卖,在外卖订单量不密集的时候当司机,还在滴滴打工。 两年时间他攒了30万,还付了一套小房子的首付。
还有一个女孩,在北京打了很多份工12年,自己买了一套小房子。 这样的例子并不是传说,我们身边还有很多。
小区门口卖玉米的大哥每天下午5点左右就开始卖玉米。 他已经买了两套房子。 和他一起卖玉米的女孩,踏实又漂亮。 她热情地和前来买玉米的阿姨们打招呼。
他说,他们在一起七年了,两人都没有什么学历,但肯吃苦,而且两个人也做过几份工作,现在的生活轻松多了。
可见,房子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东西。
只是很多时候我没有尽力去做。
虽然我们总是被这么高的房价收入比吓到自己,但其实,努力增加收入,适当降低期望值,找到价格合理的小区,也不是真的买不起。
每当你抬头看小区里的万盏灯,你就会想到,万盏灯的背后,也隐藏着无数的购房故事。 这些业主中有不少是白手起家,夜以继日地辛勤劳作。
他们在买房这件事上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不自满。
可怕的不是某样东西有多贵,而是我们从心底里感觉到,我们这辈子永远买不起、实现不了。
没有什么是不费力气的
因为写的是泉州楼市,所以查了很多沿海商人的资料。 一个故事深深震撼了萧生:
一位50多岁的叔叔漂洋过海到异国他乡创业。 他甚至只说了几句简单的话,但最后只是摆了摊,逐渐盈利了。
我们总说阶级固化、机会减少,但机会和上升通道往往并不像《北京折》那样坚不可摧。
与勤奋的一代人相比,我们确实失去了很多激情。
除了缺乏努力工作的热情,我们在消费上也从不苛求自己。
过去消费升级普遍集中在中产阶级和新中产阶级。
但在消费升级盛行的今天,普遍的情况是,资产未达到中产的人们,首先要消费升级,顶着信用卡的压力,还要完成买买买的愿望。
汇丰银行近日公布的一组数据震惊市场:90后人均债务达到12.79万元。
按90年代出生人口计算,有1.715亿人,人均债务总额达到22万亿元。
其中包括信用卡购物、旅游、购车等。在所有消费贷款群体中,90后所占比重最高。
每天的收入太多用于消费,离房产的距离自然越来越远。
所以,并不是现在的年轻人开始讨厌房产,而是他们想要过上光鲜亮丽、没有污点的生活咸鱼怎么获取粉丝,也想要轻松获得房产。 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好的事情呢?
不要强迫自己
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
不可否认,人是有惰性的,由内而外的自我驱动力往往需要坚强的意志或者周围环境的影响。
但从外部驱动自己要简单、容易得多。
买房子也是同样的道理。 我们通常更喜欢在做出决定之前受到外部因素的提示。 例如,婆婆催促我们结婚,或者我们的孩子因为需要上学而必须买房。
很多人感觉买房后会面临巨大的还款压力。
但事实上,因为抵押贷款生活的压力,我们不得不拓展新技能,寻找更高薪的工作,这些都在促使我们成长。
很多粉丝也纷纷表示,买了房子之后,发现自己更有动力了,工作和技术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回想起来,最大的成就不是买了房子,而是我获得了巨大的成长。
靠房子获得安全感和幸福感的时代终将过去。
但当我们追求更好的生活、更好的自己时,这就是我们一生的财富。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