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公益视频
13日,国家网信办发布关于就《互联网直播营销信息内容服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提出,直播营销平台应当防范和制止违法广告、价格欺诈等侵害用户权益的行为,并以显著方式警示用户平台外私下交易的风险。
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拟规定
直播营销杜绝流量欺诈
意见稿建议:
直播营销平台应当建立直播营销人员真实身份动态核查机制,在直播前对所有直播营销人员身份信息进行核查。不符合相关规定的,不得为其提供直播服务。
直播营销平台应当预防和制止违规广告、价格欺诈等侵害用户权益的行为,并以显著方式警示用户平台外私下交易的风险。
直播营销平台应当建立完善风险识别模型,对高危行为采取弹窗提示、违规警告、限流、屏蔽直播等措施。
直播营销平台应当建立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机制,注重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对于不适合未成年人参与的互联网直播营销信息内容服务,直播营销平台应当在展示信息前进行提示。
直播营销平台应当建立黑名单制度,将严重违反法律法规、实施犯罪或者破坏社会秩序、损害社会良好行为、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直播营销人员列入黑名单。
直播营销平台应当建立完善投诉举报机制,明确处理流程和反馈时限,及时处理公众对违法违规信息内容和营销行为的投诉举报。
用户通过直播间内的链接或二维码跳转至其他平台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发生纠纷时,相关直播营销平台应当积极协助用户维护合法权益,并提供必要的证据等支持。
直播营销人员或者直播间运营者为自然人的,须年满十六周岁;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申请成为直播营销人员或者直播间运营者的,应当取得监护人的同意。
直播间经营者、直播营销人员从事互联网直播营销信息内容服务,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遵循社会公序良俗,真实、准确、完整地发布产品或服务信息,不得从事以下行为:
(一)违反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第六条、第七条规定的;
(2)发布虚假信息,欺骗、误导用户;
(3)伪造、篡改关注量、浏览量、点赞、交易量等流量数据;
(四)明知或者应当知道他人有违法违规行为或者高危行为,仍向其进行推广、引导流量的;
(5)侮辱、诽谤、骚扰、中伤、辱骂、恐吓他人,或者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6)可能导致未成年人模仿不安全的行为或者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或者诱导未成年人养成不良习惯;
(七)涉嫌传销、诈骗、赌博、贩卖违禁品、管制物品等;
(8)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的行为。
直播卖货背后的数据造假
你可以花钱刷
对于直播数据来说点赞不好的内容违法吗,观看人数、互动率、销量是几个关键指标。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技术专家表示,从早期刷好评、中期刷流量到现在的直播刷数据,技术实现已经不再是问题。
记者在网上搜索发现点赞不好的内容违法吗,销售群控或云控设备的商家很多,河南一位商家称,不同的云控设备可以同时控制20到2万部手机。
商家向记者展示的一段视频中,云控系统连接实验手机、完成系统设置后,商家面前的十几部手机自动打开平台、跟随指定主播,开始批量互动。
震惊!这段2分钟视频带你看懂刷单全过程⬇️
一位主播告诉记者,人工刷单成本并不高,50个人一个小时刷1200条左右的评论,只需要50元钱。云控厂商告诉记者,他们的语料库里有上万条评论脚本。
粉丝交易存在个人信息泄露风险
甚至还有诈骗陷阱
据《中国消费者报》报道,一位在QQ群里卖粉丝的人士向记者展示了一张马赛克粉丝名单,虽然看不到详细内容,但还是让人明白,他们掌握着活跃粉丝的全部信息,包括粉丝账号、电话,甚至身份证号码。该人士称:“账号都是直接从别人手里买来的,都是正品。”
买卖粉丝也有诈骗陷阱。杨女士创办了一家销售日用品的公司,前不久她想拓展销售渠道,于是想到了和网红一起直播带货。杨女士找到了主播姜某。姜某称,只要粉丝量上去,卖货收入就很可观,而且还有很大的空间。于是,杨女士花了580万元通过姜某买了1100万粉丝。几个月后,杨女士发现粉丝量并没有增加,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不得不报警。截至姜某被抓前几天,其已取走300多万元,存入亲属账户。目前,姜某已被依法刑事拘留。
假数据看起来不错
被骗的是你,我和他
对此
你怎么认为
资料来源:中国消费者报,综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中新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每日经济新闻等整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