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一直称赞“麦当劳拼盘”是最贴心的“穷人套餐”。
然而最近,13元9买二送一的销售方式,不仅填饱了年轻人的肚子,也打开了大家的格局——西式快餐可以随心所欲,但其他餐厅却不能?
在年轻人的流行和便利的带动下,无数餐饮商家的劣质餐包迅速席卷朋友圈。
有人在快餐直播间看9元9券,有人去连锁餐厅吃“3元自助餐”,有人“返老还童”去餐厅只点小份但实惠的“宝贝”饭菜”...
这些价廉物美的吃法被统称为“穷人的饭包”,成为当代格子间工人们生存的必需品。
想想看,现在便宜的饭菜越来越难找到了。
如果走进一家普通的烧烤店,光是一顿简单的饭菜就要花费六十、七十元。 当你去餐馆,偶尔看到一道20元以下的素菜时,你就感觉自己捡到了宝。
尤其是在大城市CBD工作的白领,一份冷生菜要100多元,一块面包要30元,一碗拉面要40元……
令人惊叹的价格各不相同,工资却一样低。
但即使物价上涨,也会有穷人包帮我解围。
01
放下你的脸吧年轻人
正在开发我自己的穷人包
近日,社交平台上出现了一系列以“3元一顿正餐”、“5元工作餐”为主题的帖子。
我以为是一些工人挖出来的一些廉价餐馆,就点进去看了看。 这些指南的内容基本上可以概括如下:
“放下你的尊严,得到更多的免费赠品。”
以被誉为“东北麦当劳”的米村拌饭为例。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一顿米村拌饭的烤牛肉和炖土豆要花30元。
“穷人的吃法”是买一份价值三块钱的米饭,搭配免费的紫菜汤和免费的泡菜。 吃饱之前你不会停下来。
许多看到帖子的年轻人都来到店里,鼓起勇气向服务员询问是否可以点一碗米饭。 当服务员犹豫了一下回答“是”的时候,他们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更何况“一个人吃饱了,大家就不会饿了”:
“中午我没有吃午饭,所以我看到同事在米村点了一份一人套餐,我就到他那桌跟服务员要了免费续加的米饭,这给我省了很多钱。” ”
这位网友以为周围的人会用异样的眼光看他,但事实上,其他人根本没有时间理会他。 他们大概正在吃免费加的第二碗米饭。
看看补充免费汤的队列,看起来从来没有中断过。 沉默的人群似乎达成了默契,互相发出一些无声的欢呼。
有网友发现当地有“3元无限续饮”的粥店和“3元无限畅饮”的早餐店,并积极在网上分享。
以前只听小品里的笑话,现在“白吃红烧肉”的戏码真真切切地在年轻人中上演。
穷人的精神也发展到了有点像格朗台的地步:
3块钱外卖的泡菜太贵了。 吃粥的时候不妨多放点咸菜,多余的拿走;
包装盒收一元钱也没关系。 如果您使用塑料袋代替,塑料袋是免费的。
从质疑穷人饭到沉迷于穷人饭,人们不需要做太多的心理建设,因为只要尝到甜头,就会忘记好面子。
3块钱吃到饱根本算不了什么。 很多人小时候没在餐厅吃过儿童餐,现在二三十岁就觉得点“婴儿餐”并不丢脸。
顾名思义,儿童餐当然是给孩子吃的。 大人一般不吃,除非只有9块钱。
宝宝餐食一般分为几格,有素菜、荤菜和主食。 它们营养全面,口味清淡。
当你吃不够的时候,就再点一份。 价格还是比吃正餐便宜。
很多人虽然没有生孩子的人生规划,但先吃孩子的饭,精神状态相当超前。
有人以为自己羞耻地吃免费的米粉和儿童餐就算是冒险家了,没想到身边还有注重可持续发展的高端玩家。
吃顿饭就像是老板面对员工,把他们的钱都压榨出来,不让钱浪费,哪怕只花二十多——
吃完饭村拌饭的辣鱿鱼拌饭,又加了两碗米饭,拌上调料,就拿走了。
晚上,我用微波炉加热,又吃了一顿美味的鱿鱼辣椒酱炒饭。
在海底捞吃完饭后,你不仅要带一些免费的零食,还要从海底捞“挑”出第二天的餐食。
有人在海底捞点了一份米饭0.1元100个赞自助下单,拌入小吃桌上的牛肉块、芹菜块等配菜,搭配黄瓜、西红柿和免费的蛋奶冻;
服务员要了一份番茄汤,无意间又带走了一顿饭。
在这种自研穷人包的帖子下,时不时也有人批评:这么挑剔不是很丢人吗?
但消费降级、已经发现“一代人拾破烂”的这一代年轻人,对此彻底看淡了。
就像爷爷奶奶从菜篮子里攒钱盖高楼一样,在养活自己的路上,他们并不觉得把一分钱折成八瓣花是一种耻辱,而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生存智慧。新时代。
或许也像这位网友的回答一样:有这样的吃法,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会去实践。 但那些真正没钱、有困难的人怎么办?
谁在乎面子,只要吃饱就行。
02
一夜之间,各商家推出“穷人套餐”
民间流行的“穷人饭”风潮其实并不是一两天的事。
去年,10元东北饭盒和1升装“屌丝饮料”的走红和热议,已经表明人们对食品饮料的价格预期几乎跌入谷底。
所以,现在大家谈论的很多低价套餐,其实都是很多商家积极推出的营销策略。
线上,在各家快餐店的商战中,年轻人也逐渐摸清了自己在直播间发放优惠券或打折套餐的时间表:
周一为华莱士,周二为塔斯廷,周三为必胜客,周四为疯狂周四,周五为汉堡王。
一周有五个工作日,每天的穷餐都安排得清清楚楚。
线下,他们重点推行便利店打折、餐厅剩菜盲盒、最后一刻面包盲盒等促销策略。
活动期间,便利店900毫升一瓶东方谋野可享受买一送一的优惠。 对于安慰下班离开大楼的工人来说,这也可能是一份意想不到的礼物。
图片来自:运筹学会
多次被商家“打压”到9.9的价格,这在穷人薅羊毛的世界里是一个充满魔力的数字。
儿童餐9.9元、团购100串9.9元、瑞幸酷迪等咖啡店9.9咖啡等选择,准确抓住了这一代降级消费者“10多块钱就是很多钱”的心态”。
所以大家都有默契,不跨越这条线,在线上进行商战,抢占市场份额。
流连各大直播间抢票的年轻人已经是“训练有素”了。
“在直播间需要设置闹钟,不同的直播间有时会卖同样的优惠券,如果在这个地方没有拿到,就赶紧切换平台,去下一个。”
“今天没拿到0.1元雪糕券,明天再去。”
原价6元的冰淇淋,用优惠券可以1分钱买到。 网友们觉得自己不是在占5元9元的便宜,而是在追求资本玩弄的快乐。
但事实上,农民工平价餐的需求早已被商家抓住,积极推出低价套餐。
运筹学会的文章认为,快餐连锁品牌发布的低至1元甚至1分钱的兑换券,其实是针对消费者到店后无法克制下单购买其他食品的情况。
或者可以固定客流量低的时候可以使用某些优惠券的时间,引导人们在淡季消费,让店铺在淡季产生生意。
比如冰淇淋DQ推出的每天只能在上午11点30分之前使用的优惠券,仅在抖音就卖出了近20万单。
南城厢曾因推出“3元自助早餐”和“19.9火锅”而被嘲笑为24小时劣质自助餐。 其老板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大方地说:
“今天比拼的就是人气,顾客多了0.1元100个赞自助下单,人气多了,营业额就多了。”
人们担心的费用问题早已被高客流量冲淡,不会成为真正的问题。
或许,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为什么就连新荣记这样一家人均消费超过500元的米其林星级餐厅,前段时间也推出了“穷套餐”。
当然,这个名字是网友的自嘲。 他们推出的只是398人的“一人套餐”。
但这举动却激起千层浪。 此举引发不少不在新荣基消费群的人尝试一些新的东西,或者尝试开发一份贫民套餐,看看能否用最少的钱在这家豪华酒店吃饱。 。
虽然最后的结论大多是:“套餐里只要一道菜,对于一个穷人来说已经是一顿饭中的顶了,他吃不起,他真的吃不起。”
但当连溢价较高的餐厅都试图通过低价策略来提升口碑时,可见消费降级大趋势下“吃得起”的渴望有多么强烈。
03
工人谋生很困难。
人气高、性价比高的美食
归根结底,正是普通农民工的饭钱越来越贵,被一步步追杀的事实,才引发了对“穷人饭”的报复性追捧。
去年你说“十块钱点啥肉啥菜”,我就去了东北。 价格低廉的自助餐车成为全国农民工羡慕的美食天堂。
在大城市,隐藏在商场B2层的69人的Big Pizza和Salia也成为了工薪阶层的天堂。
对于在大城市工作的人来说,高楼大厦附近很难找到便宜的饭盒和路边摊。
农民工吃饭要花不少钱,只能在写着“吃饱”的餐馆里寻找心理安慰。
都说自带饭菜最省钱,但网络上流行的并不是正经的烹饪vlog,而是让人越来越心酸的“做饭学”和“挑战一锅煮8道菜”观看。
在教程《农民工如何下班回家快速吃饭?》 博主用剪刀把食材剪碎,扔进锅里煮,连碗都不洗。
但同时,即使只是把食材扔进锅里炒,对于劳累了一天的工人们来说,仍然是一项辛苦的工作。
看来省钱和省力吃饭永远不可能同时实现。
@脾气暴躁的女孩
Up大师@上海公民生活指南曾拍摄过这样的视频——“在新天地,外卖小哥吃什么?” 》
许多农民工出乎意料地跟随送货员在城市的繁华地段寻找便宜的饭菜。
毕竟,送餐员是繁华商圈农民工的缩影。 他在最繁忙、最昂贵的地方打工,但他挣的钱却远远不够吃一顿70、80元的套餐。
虽然很忙,但外卖小哥的工作餐让很多上班一族都眼馋了:
“月薪两万元,我都不敢点三个荤菜。” 某土鸡会在下午1点到3点,也就是骑手的工作高峰期之后,给骑手30%的折扣。
弹幕里充满了羡慕:我明白了,我们去注册成为骑手吧。
最后视频总结了外卖骑手常见的饮食习惯:
也许早上不吃包子,中午吃打折的中式快餐,晚上吃沙县或者回家煮面或者方便面。
屏幕另一边的工作人员愤怒地称赞:思路清晰!
但话出口后,我总觉得有些落寞——从流行的贫民套餐就可以看出,人们对好饭菜的需求已经很低了。
“3块钱吃到饱”只是极少数的极端嘲讽。 上班族点赞评价套餐大多只是热量适中,干净卫生,性价比也不是低得离谱,已经算是奢侈了。
当“吃饭性价比”成为人们口中的高频词时,很多人关心它并不是因为自己真的吃不起五十、六十、几百元的饭菜。
但在每天重复的辛苦工作之间,我很想找到一个让生活不再那么悲惨的时刻——
对得起你的胃和口袋里的钱。
女儿去世后,包小白一夜之间变老了。 他花了两年时间攻读博士学位,用AI“复活”了女儿。 他说:当我放手的时候,我的女儿真的走了。
·本周热点话题回顾·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