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短视频领域,抖音快手增长迅速,而其他玩家要么彻底退出,要么从未入局。 但年初的潮流依然是抖音《三侠大战吕布》。 截至年底,公关数据显示,抖音国内DAU已达2亿,快手1.5亿。
即便各家公司的数据内容不同,但也不得不承认,目前国内短视频领域的竞争格局已经变成抖音快手领跑,但抖音却有超越先贤的意图,牢牢占据主导地位。榜首。
我先总结一下整篇文章的主要结论:
1)基本上,快手的放缓与抖音的快速崛起之间没有必然关系。 认为快手低的人不会用快手,会用抖音,但快手用户不会因为看了抖音就立即删除快手。 两者所满足的需求是截然不同的。
但由于产品定位为“记录、表达、分享”,快手的增速实际上受到腾讯爸爸的微信朋友圈(以及IM、群聊)的限制。 因为朋友圈的存在,快手实际上是在和微信争夺普通人的记录感和表达欲。
抖音更满足的是网红的“表演欲”和观众想要的“时尚感”。 这种内容自然更容易获取用户,而微博实际上就是在开放社交网络中狙击抖音的。 一家防御抖音较差的公司。
秒拍创始人韩坤太享受与王高飞的捆绑合作关系了。 他多年来一直沉迷于虚幻的成长和报道。 然而,总是强化名人和热点的运营方式,不仅错失了快手的巨大市场,也给抖音抖音的成长留下了一条坦途。
抖音的崛起,几乎占领了微博+秒拍、美图+美拍本应占据的现有短视频市场份额。 当然,这样的增长也是源于确认新收购+留存有效后坚定的决心。 疯狂买量(中国有嘻哈快乐大本营等综艺+线上线下渠道全覆盖)。
在我的印象中,美拍确实有过几次发力的机会,但它的产品运营、成长体系(我什至怀疑当时的美拍部门没有这个概念)和采购量投入都非常松懈。
在定位上,它也想模仿妙拍的明星策略(为了流量和代言而疯狂捆绑TFboys+AngelaBaby是一个很大的失败,因为美拍有自己的本土网红)。
被微博封禁后,一直是一款工具属性尚可,但社区氛围平平的小众产品(女性用户聚集确实如此,但被B612&FaceU等产品竞争)。
2)抖音唯一发生生死冲突的地方,其实是抖音取代2017年激进点名综艺+品牌快手快手,成为第一“潮流摇篮”(效果一般,但肯定在一二线城市势头强劲)。
从此,“一起喵喵喵”+大众鼓掌取代了双击666+撕心裂肺的老铁还好,成为2018年大家嘴上(心里)最亮眼的洗脑口头禅。
(2017年豆瓣热门术语讨论截图)
3)至于腾讯,你在十多个泛娱乐+视频应用背后选择哪个切入点(工具、笑话、声音、综艺)都是虚构的。 关键是看谁能在爸爸朋友圈+QQ空间生态圈里快速爆出一个体量(分享量+互动数)。 具体产品形式是什么并不重要。 谁在社会体系中成长起来,并把它保留得足够好,谁就有机会与抖音竞争,成为像尉氏一样的下一个王子。
目前来看,腾讯所有靠内容付费起家的产品都毫无用处。 那些有前途的,也许正躺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用稀缺的资源静静地打磨着自己的产品。 要知道,即便是抖音这样现象级的产品,最初也是默默无闻地打磨了半年的时间。 它甚至在推出三个月后就更名了。 又过了三个月,小月月才在微博上正式转发。 进入公众视野。
当然,腾讯的短视频布局更有可能面临的结局是:都行不通。
腾讯目前的产品管理能力越来越紧迫。 在今年4月份内环短子被关停等明显的产品缺位空白中,今日头条自家的复制品皮皮侠在7月份重新上线,而腾讯像素级复制笑话内容的Hapi应用程序也没有在2017年正式上线。 Apple Store 零售店直至 11 月。
1、微信快手的定位、趋势起源的变化以及社交网络的结构
2017年9月,朋友圈日均视频发布量达6800万条,同比增长22%。 即使今年增长率减半,目前这个数字也应该在 7500 万左右,这还不包括点对点和群聊中发送的视频。
快手最新的日均视频发布量为1500万,只有微信的五分之一左右,抖音估计更少。
坚持不转发、不点赞、只“记录生活、记录你”的快手,其增速实际上受到微信的限制,微信的月活跃用户数超过10亿,囊括了中国所有移动互联网用户,但定位相同。
(2017年腾讯合作伙伴大会发布的《微信数据报告》截图)
但说起来,程一笑可能是一个比张小龙更加沉默寡言的IT极客,这也让两人对于记录和表达事情异常敏感。
GIF快手刚成立时,由于一笑的性格,与投资人和合作伙伴的多次对话都不成功,始终处于自掏腰包的“个人软件开发者”状态。 同一时期,一笑已经卖掉了公司,不再单独写代码。 然而,老派的湖南程序员开始悄悄地将漂流瓶功能添加到他们为新主人制作的邮箱产品中。
但程一笑本人是辽宁铁岭人。 他不是大人物,但他非常尊重普通人的表达权。 快手能够进入主流视野,2013年一波东北用户集体登录快手。
(快手早期的gif内容如果配上背景音乐,实际上就变成了短视频)
大量搞笑动图和流行笑话从此开始加速传播。 快手开始在三四线城市普及,社区基调和互动氛围越来越好。 为后来层出不穷的土味名言奠定了基础。 。
然而,潮流发源地的争夺可以说贯穿了改革开放40年来民营企业品牌和营销发展的整个历史。 尤其是近20年互联网大爆发期间,热点的出现和消亡越来越频繁、出人意料。
各种各样的人和事都可以在网络上走红,然后幻灭。 这部分是由于传播速度的急剧加快,部分是由于传播节点的难以捉摸。
从天涯猫扑快手刷双击有什么影响,到博客微博、豆瓣知乎,再到抖音快手,包括春晚,潮流的起源几乎没有任何变化的痕迹。 可以说,只有变化才是永恒的规律,而且几乎永远不会改变。 在某个平台停留时间过长。
当一个地方因为流行而变得拥挤时,它就会逐渐失去冷静。 当它传播缓慢时,新的声音就很难脱颖而出。
2019年,对于张一鸣来说,不仅要保持抖音的用户增长和活跃度,还要保住“潮流发源地”第一的位置。 这项任务并不容易,因为它与B轮股东微博处于同一地位。 在类似的用户网络结构中,彼此之间的关系是“你在我中间,我在你中间,你唱完我就上台”,很着急。
微信的用户网络结构紧密而牢固,就像下图中无数e型拓扑组成的大网络(每个e可能是一个亲戚或工作组); 而微博的网络结构更倾向于a和d之间的某种形式,它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有利于信息的传播,但用户之间的联系并不是那么紧密。
如果追溯每个产品的早期迭代历史,你会发现,无论是抖音还是快手,秒拍还是美拍,甚至陌陌和脉脉,相当一部分种子用户都来自于微博。
投资了秒拍和快手晨兴资本张飞认为,每个创作内容的人其实都想构建一个网络:“无论是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链接,它们都是为了分发内容的目的。 “网络结构决定了内容分发的路径和效率,只有改变网络结构和内容,才能成为某个领域的巨头。”
今日头条和微博在这种网络结构中争夺用户和内容。 由于微博的UGC生态已经无限薄弱,虽然还无法撼动基于广场生态的明星影响力和热点事件,但2018年的头条榜是抖音(国内)的用户板块+内容发布+收入规模超越微博还是基本确定的。
与2017年的频繁冲突、相互封杀不同,2018年头条和微博之间颇有和睦相爱的感觉。这并不是因为双方没有竞争,而是因为抖音的快速成长和国际化,张一鸣觉得这场战斗已经不重要了。
即使考虑到估值倒挂问题,传闻一级市场估值750亿美元的字节跳动,也已经是微博市值(约130亿美元)的5倍,依然富有。
如今,字节跳动选择将全部权重压在估值仍超过3500亿美元的企鹅身上。 从公司朋友圈第一人物到互斗,再到双方的公关交流,最终今日头条策划组织的年度金字节报告颁给了腾讯无梦。 两方给整个互联网圈乃至全国人民上了一堂如何无盲点战斗的精彩课。
话虽如此,腾讯“孵化+跟风”策略在短视频领域行不通也并非偶然。 这种事早在学校发生过,后来在微博发生过,在微视时期与秒拍竞争的时候也发生过。
除了当年腾讯的运营能力确实很差(现在也好不了多少)之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腾讯拥有更好的用户网络,没有必要自行打破如此紧密相连的结构。 。 自然,他们都被吸收到了这个网络之中。
如果今天由微博或者秒拍负责抖音,我认为腾讯不会复活微视,因为社交IM和熟人关系的争夺战不会轻易在微博和微信+QQ之间打。 毕竟腾讯微博博观较早。
从社交网络的结构来看,对于腾讯这个生态帝国来说,微博原本更像是一道防止边疆蛮族崛起的护城河。 当然,它也是邻国。
如果仅头条新闻资讯类应用抢占了腾讯最多的用户时长,对其整体用户+收入规模影响不大。 腾讯只需对OMG进行架构调整和激励即可。
微博的兴趣流+移动信息流+一堆传统门户的移动终端+新兴的信息平台(趣头条、东方头条等)自然会和头条拼个你死我活。 腾讯是否要主动与今日头条大战? 肉搏战收效甚微。
然而,微博在短视频领域为自己辩护不当,而百度实际上影响力不大。 这导致人们普遍产生一种错觉,认为腾讯门户即将登上头条,即将进军市场。 因此,即使今日头条还远没有颠覆腾讯强大的社交关系(在这个智能手机为主要交互设备的时代这是不可能的),今日头条的视频产品确实对腾讯的用户、时长和收入产生了影响(大部分)。 严重的问题可能是游戏)也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
再加上2018年的宏观经济寒冬,网游被政策封杀,互联网缺乏新的处女地,小马现在不得不弯下腰,走到前线,面对看似同样温柔,实则一脸冷漠的张一鸣。整整一圈都比他小。
2、短视频商业化:关于私域&公域流量变现
在抖音流行之前,今日头条曾尝试利用微头条产品覆盖微博用户,但收效甚微。 不能因为少数明星企业家关注今日头条、微博就判断微博处于危险之中。 这可能只是人为操作。 表面现象,背后却是微今日头条依然依赖今日头条账号的PGC内容,但并没有产生微博早年活跃的UGC生态。
抖音崛起后,今日头条显然更加自信。 2018年推出了热搜榜、MCN合作、广告订单平台星图、企业蓝V计划,都是能赚钱的好项目。 ,泉泉是对微博老师傅的致敬。
(抖音广告助手官方微信公众号截图)
但抖音也面临着私域流量不足的问题,这是微博上被吐槽最多的。 早年,微博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模仿Twitter基于纯时间顺序的注意力流。 在发现无法砍掉大V广告后,它明智地选择了智能推荐,从而开启了信息流广告业务,将公域流量变现。 。
但抖音 抖音 抖音本身定位为内容消费产品。 抖音网抖音的粉丝质量,别说微信公众号了,普遍连今天的微博都不如。
一家账号积累了千万粉丝的MCN机构负责人向我提到,抖音的生态可以让你瞬间高潮,瞬间把你推倒在地:“百万粉丝很可能是抖音运营者。 在设定阈值之前推荐很容易,但是达到阈值之后就不会有太大的动作了。”
这家偏爱本土生活内容的MCN机构并未加入星图。 相反,它通过原生内容连接商家广告,与抖音官方展开游击战:“拥有数百万粉丝的大账号可能会受到抖音的特别照顾。因为他们判断你有机会收到广告,如果你抓住一次,第二次之后,您将被标记,内容将被删除,该帐户可能永远不会被推荐。”
据36氪了解,抖音今年的营收可能达到200亿元,而整个头条系统2017年全年营收仅为150亿元。
与此同时,大多数MCN机构仍挣扎在盈亏线边缘:“大鱼不一定能赚到钱。自制内容的成本很高,但如果你发布的内容不被推荐,无论你有多少粉丝,都不够。” 没用的。 很多人看不到的是,我们赚的钱比微信公众号时期少了很多。”
(一尘小和尚,大鱼MCN头部IP)
与抖音平台红人争夺广告红利不同,快手更试图让平台红人先赚钱(直播+电商),同时自己也赚钱。
不同的是,快手是一个和微信公众号一样有能力保护私域流量的平台。 快手的推荐和分发机制是,只有持续产出好的内容,才能赢得用户的关注、点赞和评论,然后推荐给更多的人(而不是头条推荐用的CTR数据),所以每个粉丝快手的关注更多也是在对“内容生产者本人”有足够的兴趣和信任之后才会发生的。
这种对注意力的兴趣和信任,加上分发和推荐机制中的流量保障(注意力流的重要性>推荐流),决定了快手在直播和电商配送方面的优势。
回顾抖音的直播尝试,更有可能的是,一个原本在短视频中超级搞笑的网红,因为长期直播没有亮点而被用户撤回,或者用户根本不记得关注过这个网红因为当时她的主页根本不可用。 我连进去都没进去就点了,我什至不记得我看了那么多遍的15秒视频讲的是什么。
3、快手的弱点和头条的天花板
快手目前的问题更多地与人的治理有关,因为主要产品用户增长放缓,头条App今年也遇到了这种情况。
但快手的整个产品矩阵和国际化程度都不及头条。 独立APP几乎被消灭(宇宙视频已下架,快手活跃度低)。 这背后反映出的其实是快手。 缺乏其他层面的能力。
(信息截图)
曾光明,原网易副总编辑,2017年1月加入快手担任公司首席内容官,主要负责品牌和内容。 然而,快手2017年的品牌战略却饱受诟病。 它多次把主流互联网和快手放在对立面,试图让大家相信快手的内容并不低。
在内容管控方面,2018年的快手也难逃首页挂着“落实整改、砥砺前行”红色标语的命运。 加盟仅仅一年半后,这位继一笑、宿华之后的所谓“第三合伙人”就离开了成立近8年的快手。
国际表现不如抖音的事实说明,快手的产品能力或许并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好。 为每个国家定制一个新玩法的产品模式暂时似乎不如张一鸣所倡导的“同样的产品,本地化的内容”有效。 可靠的。
失去潮流发源地的宝座,再次从侧面印证了快手团队在良好运营和成长团队方面的稀缺。 顶级口头禅并不总是能通过多年的社区积累自然产生,但快手团队似乎一直沉浸在“通过技术和产品机制进步”。 建议首先保证普通用户内容分发的自我限制。
而抖音则可以利用算法不断地将内容推送给喜欢的人,人们就会不断地生产出类似的内容。 当某些内容的反馈足够高时,它愿意努力全力推荐,顺势制造热点,引爆人气。
但整体来看,抖音Q4的增速已经开始放缓,部分第三方数据源甚至出现小幅下滑。 由于绝大多数抖音用户都是纯粹的内容消费,很多新用户来得快去得也快。 这可能是因为他们的兴趣发生了变化,例如观看长视频或玩游戏。 也可能是时候去更酷的短视频平台了。
今日头条最强王牌就是“流量算法”,这是一套类似网游新手村时期的推荐和分发机制,让你通过简单的操作获得很多乐趣(打败敌人,获得奖励)只需两次切割即可获得大量经验物品)。
这其实和抖音一样,只需向下滚动就可以浏览更多精彩刺激的内容,让你累得欲罢不能。 但这种模式背后的天花板在于,它只能用短内容(包括图片、文字、声音和视频)来分发推荐,以达到最大效率。
长内容(电影、综艺、电视剧)需要IP、版权、作品品质等强大资源驱动。 流算法只能帮助匹配和分发。 这也是今日头条的西瓜视频进军网络综艺市场并面对友爱腾的原因。 竞争中,复制抖音的成功可能要困难10倍。
我其实很理解为什么张一鸣冒着与AT扩大战事的压力进军社交和电商:今日头条的产品都处于互联网整体流量生态的“中段”,并没有持续的发展。之前的社交流量引擎。
后来离钱最近的交易环节就有点远了。 广告的收入模式其实就是一种买流量然后变相卖给别人变现的方式(游戏+电商),所以头条一直有很强的不安全感。
好不容易拿到了一张社区基调不错的王牌之后,当然要拿它来杀四方了。 如果你不尝试一下,你怎么会愿意去做呢?
但在这个过程中,大家的心态都发生了变化。 一位今日头条员工表示,很多事情在过去都感觉不可能。 BAT 就是这样做的。 今日头条应该是一家利用推荐系统发布信息的公司,但现在他们觉得一切皆有可能:“抖音起来了,以前没有人想到要做这么大的事情,只是两个人尝试一下。”
4、2019年展望
妙拍原名拍客。 刚从酷6网出来的韩坤,依然用长视频思维来做这个工具。 在王高飞提醒应该做轻一点的内容后,韩酷推出了秒拍:“他说可以,我就做。” 在名人的帮助下,我已经拍摄了三年的风光。
所有命运赐予的礼物,都已经标上了秘密的价格。
但韩坤万万没想到,秒拍这个名字最初的灵感是谷歌眼镜只能发送10多秒的短视频,后来却演变成了秒杀秒拍的产品。 一直效仿安徽老乡史玉柱的汉坤,这次能否像巨人集团一样“跌倒再爬起来”呢?
就像当初在天通苑默默耕耘的程一笑一样,他也不会想到有一天能够以这种形式把五环外的人和东北老铁文化带到全国观众面前,就像他的铁岭老乡赵本山就像他们在年会上所做的那样。
然而,从大学开始就崇尚延迟满足的张一鸣,早已明白自己处于一种不进则退的境地。 就连远在西方的小扎也推出了抖音的竞品快手刷双击有什么影响,所以一年多前他就决定这么做了。 他开始阅读《有限与无限游戏》一书,这本书得到了业内龙岩同仁的褒贬不一的评价。
“也许我们创业路上最需要的只是一个成功的同胞。”
2019年,我认为短视频产品将开始全面大众化、差异化。
所有直播平台、所有电商平台、所有音乐平台,甚至可以说,所有有点内容的平台都会推出自己的短视频模块或独立的短视频应用。
YY陌陌、淘宝的二楼和鹿客、大众点评和小红书、网易云音乐和天天K歌都是如此。 未来应该是短视频,一个集用户、内容、变现于一体的产品。 全面普及到各平台现有系统中需要一年的时间。
在抖音快手已经如此强大的背景下,除了腾讯、百度和微博还有资源竞争之外,其他任何与其“秀与生活”两个定位相冲突的产品都是找死。 因此,差异化、垂直化成为唯一出路。 。 比如广场舞短视频(酱豆)、中老年人短视频(锦绣)、问答短视频(谁说的)等等,有太多的想法可以尝试。
也许2019年真的属于Vlog?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