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过3亿DAU的大山后,快手再次走到了十字路口。
公众号|itlaoyou-com
来源 | 迪格网
作者 | 雷祥波
最近,快手老铁有点忙。
另一方面,快手确认了组织架构调整,其中涉及运营负责人马洪斌与商业化负责人的职位调换。 另一方面,快手与京东签署战略合作,用户无需快手在快手上购买京东自营产品。
新消息不断爆出。 原58集团副总裁彭家卓被曝加盟快手负责教育业务线,与现有教育内容完全不同。 周杰伦加入快手,开通了他的第一个中文社交媒体账号,快手也拿下了。 下周杰伦音乐短视频版权。
密集动作背后,快手意图何在?
距离春节已经过去近半年了。 快手已经完成了当时K3活动的目标,日活跃用户突破3亿。 不过,抖音日活跃用户已突破4亿。 疫情加速了快手的竞争,短视频大战尚未结束。
过去的一年,快手告别坎坷岁月,以强烈的目标导向态度加速内容、商业化等业务轮子的运转; 如今,跨过3亿DAU大山后,快手再次走到了十字路口。
K3之后,快手将何去何从?
K3之后会发生什么?
携手京东、组织调整、签约周杰伦……K3之后的快手会是什么样?
首先,去年以来,快手与京东、拼多多等电商平台达成合作。 不过,这一次“京快”的战略合作又升级到了另一个层次。 用户可以直接进入购物页面,无需跳转。 这对于京东和快手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好处。 有巨大的收获。
对于京东来说,快手在下沉市场积累的用户规模是其进一步增长的重要后盾; 快手,京东的供应链优势是现阶段遥不可及的“小目标”。
自快手直播以来,该业务迅速成长为快手的收入支柱。 凭借平台的社群氛围,以及农村用户和微商(农产品、化妆品等)的供给优势,快手直播强势崛起,被誉为今年的“快手直播”。 GMV将达到2500亿元。
2500亿是什么概念? 要知道淘宝直播去年的GMV是2000亿。
快手想要再造淘宝直播,这并不容易。 虽然快手目前已经有顶级主播涌现,销售氛围浓厚,但毕竟是从内容起家,在作为电商核心的供应、物流等供应链上仍然存在短板。
显然,通过与京东“对接”,快手可以在供应链上得到全面强化,尤其是3C家电,可以极大丰富快手的供应品类; 同时,京东也可以弥补快手在需求上的短板。
如今,快手正在向一二线城市发起进攻。 一方面,它的内容不断丰富。 另一方面,快手也需要提高产品单价,以实现更广泛的覆盖。 京东重点品类的高单价正是快手想要的。 需要加固。
董明珠带货、载客单价超过3000元,这是快手想要实现的目标之一。
可以看出,与京东的深度合作也是快手商业化的重要一步,包括供应链优化、覆盖高价客户等,这是快手明显标志。商业方面。
与与京东的合作相比,快手组织架构调整也有类似的含义。
据LatePost报道,快手近期对关键部门和岗位进行了轮岗调整,包括将原运营经理马宏斌调往商业化; 原产品经理徐鑫调至用户体验中心; 原产品经理之一汪建伟将整合产品和直播业务线,成为顶级产品负责人。
在众多的调整中,最引人瞩目的变化无疑是马宏斌的转会。 K3战役中,马红斌担任总指挥,牵头成立快手运营部,打造快手运营能力,同时负责极速版App。
不难理解,尽管马洪斌在美团外卖时期拥有足够的互联网行业经验,并亲自参与了美团、饿了么、百度之间的外卖大战,但他的团队领导策略并不逊色。其他的。
马洪斌本人感叹,如今的快手大战远没有当年的外卖大战那么激烈。
在运营端小有名气的马洪斌如今接手商业化,这其实是快手的一个阴谋:前负责人严强带领团队完成了快手商业化的建设从0到1。马宏斌的任务可能是带领商业化实现从1到100的飙升。
正如之前所说,2500亿GMV的目标就在前方。 对内,快手的商业化将不断弥补短板。 “大水漫灌”后,将深化精耕细作,对外与京东结盟,对内调整团队和战略节奏等。
产品端的调整也有这个意图。 汪建伟是快手春晚项目负责人。 如今产品和直播业务线聚集在一起,快手也希望能够继续调整战略节奏,以适应战局的快速变化,包括与抖音持续对抗。
当然,调整的效果如何呢? 外界仍需拭目以待。
综合来看,快手在春晚再次展开密集行动。 核心方向是在策略和团队上进一步精细化运营快手接单平台业务,因为在K3之后,快手的内部战斗节奏被调动起来,但现在面临的是抖音及其1亿的日活跃用户。 如果有差距,快手别无选择,只能继续深化战略战术。
具体表现就是我们在商业端集中补齐短板,在内容端持续拓展。 比如快手最近签约了“顶流明星”周杰伦,这也是快手少有的大明星官方账号之一。 要知道,以前,明星入驻短视频平台,一般都会首选抖音。
明星人气可以转化大规模的用户流量,快手自然会偏向这类头条内容。 比如周杰伦,仅在数字音乐领域就可以为平台带来15%左右的活跃用户。
此外快手接单平台业务,在塑造“第二曲线”的过程中,快手仍在探索,包括推出“前社区”、涉足兴趣社交领域; 58集团高管介绍,计划将重点放在在线教育上,而不仅仅是内容本身。
因此,K3狂奔之后,快手还得“做细活”。 在迅速收割未被蚕食的增量市场后,短视频二人组之间的存量大战将变得更加“刺刀”,这将考验双方。 业务的复杂程度和运营能力。
那么,快手该如何“做细事”呢?
做好工作
抖音还遥遥领先,快手将何去何从?
LatePost消息称,“南方”是快手2021年三大战略目标之一,将进一步向南方城市拓展用户覆盖范围,打破“南抖音快手抖音的传统认知。
快手的核心定位是在一二线城市,而抖音是在一二线城市起步。 当双方竞争达到白热化阶段时,“相互进入”是必然的策略。 去年9月,快手表示,一二线城市日活跃用户突破6000万; 而据抖音内部人士向地歌网透露,今年抖音将在下沉市场激活更多真实用户(注册账号)。
抖音正在射弓箭,快手怎能掉以轻心?
去年8月,马洪斌带领团队推出快手快车版,利用“刷视频拿现金”的在线赚钱模式来获取新用户。 上线20天日活跃用户突破1000万。 截至去年11月,日活跃用户达到约2500万; 今年春节过后,有消息称,快手快捷版日活跃用户已突破1亿。
短视频大战正在各地激烈进行,其原因也不难理解。 随着快书逐渐同质化,留给双方逆势增长的增量空间将被最大程度压缩。
去年以来,快手的内容矩阵不断扩大,延伸至游戏、音乐、2D等垂直品类。 运营能力稳步提升,带动日活跃用户从1.6亿增至3亿,增幅近90%。
不可否认,移动互联网的红利期已经结束。 快手门槛,依赖的是巨大的资源投入。 而当跨越用户规模一级峰值时,快手距离增长天花板已经不远了。
与抖音的股票竞争已近在眼前。 快手该如何行动?
如上所述,一方面,短视频的增量红利逐渐消失,另一方面,与用户增长相关的投入产出比并不理想。 互联网内容平台已经从粗放式扩张转向精细化运营,快手也不会落后。 。
内部调整以及与京东快手走向精细化的表现之一。 随着自身的拓展和调整不断深入,最终将带动快手平台生态的进一步深化,各方力量将得到平衡。
快手几大主播的变化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今年4月,快手两大顶级明星山打子和辛巴互相喊话,带领各自的主播打响了“天王山之战”。 口水战持续数日后,辛巴和散达均宣布暂时退网,其他涉事主播也停播反思。
大主播“乱”的背后,快手的“家族式”主播问题暴露无遗。 据今日网红统计,快手目前活跃于辛巴818、散打家族、陆家班等六大家族,累计粉丝活跃度超5亿。 2019年,仅辛巴品牌“辛友智”直播总GMV就达到133亿元。
要知道,2019年快手直播的GMV预计约为40-500亿。
顶级主播的带货能力毋庸置疑,但关键矛盾在于快手大主播的“家族”力量不容小觑。 过去,快手直播家族的质量控制更多地依靠自律。 主播们声称“一切都是为了粉丝”。 一些大主播会在直播间迎合粉丝、批评品牌。
更何况,像辛巴这样的顶尖人物还在微博上向快手官方喊话,希望快手能“眼睛亮一点”,希望能在大部分品类上调动全国资源。 快手“利用好自己的资源”。 本身和资源”。
如果没有“辛巴人”,快手直播就不会像今天这么辉煌,但现在情况正在发生变化。
从精细化运营的角度来看,快手正在进一步强化直播生态方面的官方运营能力,包括与直播协会、MCN等签约共治。 截至去年上半年,快手上的MCN数量已超过800家。
改变的原因并不难理解。 随着快手新用户和不同需求观看者的快手,“主播家族”生态不可能永远受欢迎。 这对于寻求长期稳定的快手来说是一个快手。
大主播持续投入资源,让快手的发展受益匪浅,但像辛巴、散打哥这样的口号,也是对平台资源的消耗。 因此,快手官方权力的介入,改变了过去以主播自治为中心的自由放任机制,促进官方机构与原生态主播之间的权力平衡。
这是快手精细化发展将取得的突破之一。
当然,主播生态只是一方面,快手的精细化发展将涉及方方面面。 据LatePost报道,快手未来的策略将考虑用户真正需要什么,今年不会再做以数据为目标的活动。
快手能做出这样的调整,从过去的战略思维更进一步,真正转向在量化数据指标下思考核心发展问题,实属不易,尤其是在快手竞争依然激烈的情况下。
拐点已经开始,快手正在迅速行动。 今年4月,推出B端广告创意服务平台,在原有接单业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广告主的服务能力。
但快手精细化运营发展中的问题会接连出现,比如产品的“上下”,这一变化是否会影响老用户; 首页“同城”界面如何调动本地用户的活跃度? 如何将密集布局的社区产品与快手主App进行对接。
精细化运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快手才刚刚起步。
精细化运营这个简单命题的背后,还涉及到快手组织能力和战略思维能力的提升,以及如何保持新旧秩序的平衡。 对于快手来说,当短跑运动员飞过百米冲刺的终点线时,无数宏大而微妙的命题还在等待着快手。
内部挑战仍在继续,外部竞争尚未平息。
竞争日趋白热化
新年伊始,快手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
第一步,快手与春晚达成独家合作; 另一方面,字节跳动获得了《囧妈》的免费独家播放权,并在大年初一上线了抖音、今日头条、西瓜视频等App。
春节过后,COVID-19疫情爆发,快手和快读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 双方同步布局云本地、云课堂等新板块。 进入5月,格力董明珠先是在抖音上带货“翻车”,交易额仅为22万,随后在快手3小时内卖出3.1亿货。
如今,短视频已进入二雄时代,快手与快手之间的战斗也愈演愈烈。 去年以来,抖音持续聚焦垂直内容,包括知识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并进一步将业务半径延伸至直播、下沉市场等,并像快手一样推出了极速版。
显然,快手正在互相磨合。
迪格网也在《快斗互诉法庭,短视频“铁王座”之争》一文中分析:一方面,短视频内容和商业模式日趋成熟,另一方面,市场增量空间正在被压缩。 最终,快手之间的竞争可以说是“越打越相似”。
因此,快读逐渐走向同质化是必然过程,但随着竞争的不断深入,双方的优势基因都不会改变,两者的竞争也将以“基因战”告终。
那么快手的基因在哪里呢?
首先,下沉市场依然是快手的“根”,特别是本着公平、包容的内容分发原则让所有人都能看到。 这将受到下沉市场用户的欢迎。
其次,将公平性和包容性与“直播+短视频”的内容组合相结合,快手营造的“老铁社区”氛围远胜于抖音。 数据显示,快手的互动率(评论+私信数/总浏览量)超过5%,而抖音不足2%。
在老铁社区的支持下,快手创作者通过不断制作短视频建立品牌和粉丝效应,通过直播加强互动反馈,不断增加与用户的信任,让平台把直播做大、做大。大。
“下沉+老铁道经济”也是快手的核心竞争力。
基于其优势基因,抖音要深入市场绝非易事。 包括直播领域,快手的优势比抖音更加明显。 最新数据显示,快手商日活跃量已突破1亿。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抖音落后于其他人。 快手在一二线城市发展同样困难。 更重要的是,快手要面对的不仅仅是抖音,还有抖音 。
如今,字节跳动已经从短视频、新闻资讯扩展到游戏、电商、教育、社交等领域。 这些都是字节跳动想要继续拓展的领域。 同时,各个领域相互补充。 用户还可以一边浏览抖音一边购物,字节跳动也能捍卫自己的生态能力。
这将对快手提出更大的挑战。
目前,快手还在主App中开发社区社交、工具等各类新产品。 不过,相比于“平地起高楼”式地构建产品矩阵,外部纵横合作似乎更为有效。
比如,与京东合作,在流量端填补高消费群体,在供应链端强化3C家电等品类; 其中还包括腾讯。 去年,快手还被曝获得了腾讯的投资。 快手短视频还可以分享到微信上“看看”。
联盟固然好,但联盟强大吗? 比如腾讯,肯定会拿下短视频这块蛋糕,而且还设立了微信视频号。 而且,快手正在多方向进攻,在游戏直播、音乐内容、教育等新业务上会遇到更多对手。
对外合作是壮大实力的关键一步,但每个合作伙伴都有自己的想法。 快手在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平台,把握好合作的范围和规模同样至关重要。
联盟之路并不简单。
综合来看,跨过3亿日活跃用户的大山后,快手正在继续走向精细化发展,大举补短板,特别是全面向纵深领域发展,广泛结成外部联盟,增加抖音的对抗性。 力量。
如果说,过去一年,快手不断拓宽业务半径; 今年及今后一段时间,快手将坚持内外兼修,将精细化的运营方式覆盖到企业业务的末端。 这自然又是一项浩大的工程。 。
对于快手来说,K3之后的硬仗还将继续。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