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正在刷抖音,当我向上滑动拇指时,屏幕上出现了“购买后可以观看”和“XXX付费内容,120抖音币”的字样。 毫无疑问,你也遇到过抖音正在测试的付费视频。
11月16日,“抖音测试付费短视频”条目一度登上微博热搜第四位,总浏览量突破2亿。 听了的人都震惊了:以后看短视频还要付费吗?
这其实是一种误解。 抖音正在测试付费内容,但并不意味着付费内容将成为抖音的主流。 目前,该功能正在小规模测试中。 仅对部分粉丝10万以上、账号状态正常、无违规、原创性高的个人创作者开放。 未来内测范围将逐步放开。
向个人创作者开放内容收费功能,对于抖音这样主打UGC(用户生成内容)的平台来说,是在内容付费方面迈出的一大步。 此举也意味着抖音平台上几乎所有内容都可以付费。
去年夏天,同样主打UGC的视频平台哔哩哔哩也采取了同样的举措,向普通创作者开放了在线付费视频的功能。 有趣的是,B站“上了热搜”。
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就是,作为《吃螃蟹》的创作者,UP主“邓肯”推出了10集30元的付费视频,但结果并不理想:短短5天,他就流失了3万粉丝。 现在当我查找UP主的B站首页时,我已经找不到去年6月推出的付费系列视频,也没有进一步尝试创建付费内容。
在去年年底的帖子中,“钩子老人邓肯”表示“今年我因为测试了付费视频而失去了很多粉丝”。 评论区有粉丝反馈称,前10集付费视频没有如期完成,并且网站上的虚拟货币被自动退回。
“看起来很丑”是对B站尝试的普遍批评。 相比之下,抖音此次“西提”热搜显示,虽然有不少用户对付费内容本身不感兴趣,但对平台本身的批评并不算太激烈。 它也是一个短视频平台。 抖音的老对手快手更早、更广泛地尝试付费内容。 2020年推出的“付费精选”入口延续至今,但从未因此“上热搜”。 。
三大短视频产品抖音、快手、视频号都在全面探索付费内容的版图。 他们在刁难哔哩哔哩,他们的武器就是“去中心化”。
目前,抖音虽然向UGC开放了付费内容测试,但用户印象并不强烈。 经过测试,我浏览了抖音推荐页上百个视频,没有遇到任何付费内容。
平台上的付费内容将提供一段时间的试看,然后提示付费观看。 价格方面,单个视频最低价格为1个豆币,约合0.1元(1元可充值10个豆币。由于“苹果税”,苹果用户可以直接在苹果App中充值1元) 7 Doucoin)。 具体定价由创作者决定,平台将收取订单总额的30%作为技术服务费抖音买播放量有用吗,然后与作者结算。
值得注意的是,用户对内容的付费并不是“一劳永逸”的。 根据《抖音》,付费内容“在付费服务期内可重复观看”,付费服务期限为“文章/系列内容更新后7天内”,此外, “平台有权查看活动情况缩短或延长付费服务期限。”
尽管大多数用户感到惊讶,但也有一些用户并不感到惊讶,称该平台上的一些短剧此前需要付费才能观看。
事实上,抖音对于内容付费已经经历了漫长的考验期。
早在两年前的2021年,抖音就开始尝试付费直播。 此时推出的抖音夏日演唱会活动吸引了一大批明星。 张惠妹、孙燕姿等知名歌手进行了线上演唱会直播。 音乐会的不同场次有不同的定价,用户可以免费试听,也可以付费观看。
据抖音官方介绍,抖音夏日之歌音乐会累计观看人数超过4000万,其中包括免费试听和付费观看。 欧阳娜娜直播收费6元,共有750万观众。
同年,抖音付费短剧试水视频内容。 每集最低起价1元,用户可以一次性购买单集或整集。 这是继西瓜视频推出平台会员后,字节第二次尝试视频内容变现。
这次试水来自于短剧的首次亮相。 当年1月,抖音在《2020抖音娱乐白皮书》中表示,将进军短剧市场,并与华谊之星、唐人影视等领先影视制作公司达成合作。 随后,首部抖音自制短剧《梦想!》 《晶晶》第一季播放量突破2.8亿。 第一次尝试的成功,让抖音有信心从短剧开始尝试内容付费。
今年3月抖音买播放量有用吗,抖音与柠萌影业联合制作短剧《二十九》,向爱优腾学习“超前点播”。 用户可以花费84个抖音币一次性解锁最后四集。 根据视频点赞数粗略估算,付费用户数量超过1.2万。
此外,同行也在为短视频平台内容付费。 这条河是用石头铺成的。
视频号的尝试主要在直播领域。 2022年1月,视频账号直播NBA比赛。 用户可以免费观看比赛3分钟,之后需要支付9元(ios用户需要支付12.8元)才能继续观看。
而快手则是短视频平台付费内容的“领跑者”。 其早在2020年就开始尝试付费内容,并在APP中专门设置了“付费精选”入口。 这个入口至今仍在使用,页面提供菜谱、电商课程、生活知识、专业才艺技能、体育等多种分类。 次年,快手还推出了付费短剧功能,并于同年入驻抖音。 今年3月,快手磁引擎品牌产品中心总监陈峰表示,2022年,快手短剧日活跃用户将达到2.6亿,现有付费用户较去年4月增长480%以上。
漫长的试用期随着UGC付费功能的开放而结束,让抖音的内容付费达到了“完整状态”。
摸着石头过河,石头有时会刺痛你的脚,尝试内容付费并不总是一帆风顺。
2021年,短视频“三巨头”纷纷推出付费直播、举办明星演唱会,但付费模式依然令不少用户反感。 2022年,抖音将再次举办夏季歌会,邀请周深、汪苏泷、梁静茹,但不再以付费直播的形式出现。 “三巨头”明星线上演唱会转型为直播间挂商品、广告赞助等“创收”形式。
与此同时,付费直播的权限开始下放。 2022年3月,抖音推出付费直播功能。 直播间主播开启该功能后,用户需要付费才能与主播连接。 同时,视频号还进一步开放了付费直播的使用,完成认证的创作者即可开通付费直播。
短剧的付费也出现了类似的变化。 虽然抖音已经在2021年测试了付费短剧,但目前APP内还没有相关入口。 即使你仔细搜索,你也会发现需要付费才能观看的短剧页面很少。
今年5月,抖音还上线了一款名为“红果免费短剧”的APP,目前已更名为“番茄短剧”。 该产品此前曾推出包月付费内容,但现在却坚定地走免费路线。 这与免费网络小说的理念是一致的。 先聚集流量,然后通过广告变现,或者逐步添加一些付费产品。
先付费,然后免费。 这种尝试并非毫无价值。 从上层(平台内容)到下层(创作者内容),或许答案就在UGC:通过将内容付费权下放给普通创作者,让部分UGC采用付费模式。 ,然后依靠去中心化的内容分发,将付费内容精准、分散地推送给用户,从而达到内容付费但感受不强烈的效果。
当用户打开微信订阅号消息时,首先看到的就是自己关注的公众号发布的内容。 但当你打开豆快或视频号时,默认页面是推荐页面,关注关系比较弱。 铁定的营地和奔跑的锚。 在短视频平台的分发机制下,内容发布后的质量和粉丝数量无法像微信订阅号或哔哩哔哩那样发挥作用。 创作者们所追求的就是在流量池中“脱颖而出”。
用户浏览推荐页面的习惯也让“抖音”能够更好地控制用户看到的内容构成。 抖音在2022年上半年进行了多次测试发现,一旦电商内容展示超过8%,主站的用户留存和用户使用时长就会受到显着的负面影响。
平台还可以测试用户可以接受的付费内容的上限。 至于用户应该接触到多少付费内容,决定权也掌握在平台手中。 这是内容集中分发的B站所不具备的优势。
虽然“以后短视频要付费”是一个误区,但内容付费的推广本身确实表达了抖音的焦虑。
《2023年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已达10.12亿,占全部网民的94.8%,人均日时长高达为 168 分钟。 也就是说,中国几乎每个能上网的人都在看短视频,而且每天观看两个半小时。 短视频平台的用户数量和使用时长或许已经达到了极限,天花板就在头顶三寸处。
抖音是短视频平台的领导者,拥有6亿日活跃用户。 至于广告,根据长城证券的数据,抖音2022年的广告加载率接近15%(快手约为11%,视频账号仅为2%)。 这个数字已经达到了理论最大值。
纵观字节跳动整体,增长隐忧颇多。 去年年底,字节跳动CEO梁汝波表示,公司营收增速已经放缓。 产品 DAU 正在增长,但低于年初设定的预期。
去年以来,抖音从“轻业务”向“重业务”发展。 线上,抖音增加货架电商。 线下,抖音触角了当地生活,试水了新东外卖,还开设了抖音超市。
但巨大的努力并不总是能创造奇迹。 抖音在今年年中调整思路,放弃了年初设定的外卖业务GMV 1000亿元的目标。 据LatePost报道,调整目标的原因是抖音上半年业务进展未达到预期。
内容直接商业化或许不是抖音的解决方案,但却是抖音现阶段必须尝试的选项之一。 至于如何控制付费内容的质量,如何平衡免费和付费内容,这些都是迈出这一步之后需要面对的挑战。 毕竟,在哔哩哔哩,不付费内容会导致UP主失去粉丝,而在抖音,平台可能才是罪魁祸首。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