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一跃超越抖音,成为“短视频第一股”。
日前,快手成功登陆港股市场。 与发行价115港元/股相比,收盘价为300港元/股,涨幅达160.87%。
这个被“老铁”推上资本市场神坛的短视频平台快手买流量会影响后期流量吗,再次引起了各界的关注和讨论。 短视频存量时代背后的掘金大战我们该如何应对?
十年磨一剑,
快手率先登陆资本市场
从2011年到2021年,快手从一个GIF动画工具成长为如今拥有近3亿日活跃用户的短视频社区。 快手用了10年时间才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记者梳理了快手业务发展的时间表。 2011年,斗图文化盛行。 当时,快手还被称为GIF快手。 主要提供创建和分享原创GIF动画的功能。 这不仅形成了短视频的雏形,也为其后续的流量积累奠定了基础; 2012年,快手转型短视频,并于2013年正式推出短视频社交功能。至此,快手在网络上走红,流量积累明显加速。 2016年,快手趁势推出直播。 截至2017年底,快手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一直播平台。 直播成为快手流量变现的开端,火爆的直播业务也与流量积累形成正反馈螺旋,相辅相成; 2018年,电商业务上线,到2019年,快手交易额(GMV)达到596亿元快手买流量会影响后期流量吗,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直播电商平台,上半年其GMV 2020年突破千亿大关。
不过,在短视频领域也有着不俗战绩的头条产品抖音却不容小觑,虽然两者定位截然不同。 例如,抖音主攻城市,目前已布局一二线城市。 其定位更倾向于将顶部内容做大,给予优质内容更多流量; 而快手的定位更倾向于打散流量,采用包容性算法,让每一个有趣的人都有机会脱颖而出,已经占领了三四五线城市甚至广大农村地区。 然而,长期以来,各界人士一直将两者进行比较,有“两者形影不离、形影不离”的感觉。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抖音普通版月活跃用户数、用户活跃率、活跃7天留存率分别为5.1亿、57.5%、87.2%; 而快手普通版则分别为4.3亿。 人,分别为 50% 和 82.9%。 此外,抖音普通版卸载率为6%,快手普通版卸载率为8.1%。
从数据中不难发现,短视频平台中,存量用户对抖音的使用率较高,而增量用户对抖音的放弃率较低。 从用户基础和用户粘性来看,抖音略胜一筹; 从视频行业渗透率和视频细分来看,抖音渗透率为51.5%,快手为42.8%。
抖音快手一直被称为行业“双龙头”。 快手为何能够率先进入资本市场?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潘和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今日头条上市进展缓慢。 一方面,头条部在2020年遇到了一些波折,尤其是头条部。 海外TikTok事件; 另一方面,快手比今日头条更注重产品。 与子产品分散的今日头条相比,快手的品牌在资本市场上更加清晰。 因此,快手在资本市场上的进展越来越快。 头条新闻。”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伟也认为,今日头条受TikTok事件影响,海外市场份额受到较大影响。 除了上述外部原因外,朱伟还分析了快手能够率先上市的内部原因。 他认为:“快手和抖音有不同的发展路径,进入资本市场时有各自的发展考量和商业决策。快手专注于运营私域流量,由于疫情影响,快手的e-电商业务在这段时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后期的发展会更偏向直播带货,而抖音日常活跃度更好,更偏向短视频,有大量广告等。”
亮点背后隐忧
时隔十年终于上市的快手,在受到资本市场热烈追捧的同时,也肩负着更重的压力和更高的期望。
截至2020年6月,快手月活跃用户(含小程序用户)7.69亿,其中日均活跃用户达3.05亿。 快手已经是仅次于抖音的全球日活跃用户第二大短视频平台,也是全球虚拟礼物(直播赏)收入最大的直播平台。 庞大的用户数量是其受到资本市场青睐的原因之一。 基于此,快手通过直播、广告营销、电商等方式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商业变现,营业收入逐年增长。 其营业收入从2018年的83%增长到2019年的391亿元。2020年前9个月,快手的营业收入已达到407亿元。
然而,辉煌的背后必定隐藏着隐忧。 上市并不是快手的终点。 无论上市带来的资本狂欢,快手仍处于战略亏损阶段。 据快手最新更新的上市前招股书显示,去年前11个月,快手日均活跃用户从年初的3.05亿下降至2.638亿,降幅接近4000万,期间亏损。同期扩大至94亿元。
与此同时,快手平台的头部主播辛巴甚至因在直播中销售假货而受到处罚。 这也给快手带来了新的监管问题和挑战。
“目前,对于快手来说,压力来自于如何保证日常活跃度、如何保证持续高收益的内容资源、如何吸引流量等问题; 另一方面,辛巴事件影响了快手全平台的直播。 “影响是巨大的。”朱伟强调,现阶段,各项相关法律都比较规范,电子商务法已经实施一段时间了,民法典也已经颁布,现在已经不是跨越国界的阶段了。摸着石头过河,快手应该更加认真思考如何定性直播带货的网红本质,如何在规范的情况下完善其相关业务,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依法依规,让“老铁”买得放心。
对于如何看待和解决当前关注的问题,记者尝试联系快手。 快手表示,公司刚刚上市,暂时不方便透露更多信息和相关决策。
短视频时代如何突围股票
继春节红包大战之后,新年伊始,短视频领域又掀起一股热潮。 近日,由腾讯视频出品的重磅选秀节目《创造营2021》正式开播。 快手与《创造营2021》达成独家短视频合作。 创造营全体学员集体入驻,并在快手上发布独家动态。 快手明星资源可以再次拓宽。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快手和抖音近年来争斗激烈,路径也越来越相似。 不过,这对于急需探索新赛道的快手来说显然不是一个好的信号。
企鹅智库发布的《2020-2021年中国消费互联网竞争趋势报告》显示,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短视频月活跃用户从5.18亿增长至8.65亿,用户在短视频上的总使用时长全网占比由8.8%扩大至18.9%。 短视频行业经历了近几年的快速增长后,其活跃用户增速开始逐渐放缓。 然而,受2020年初疫情影响,短视频行业在2020年1月至3月呈现短期突出增长,随后小幅回落。 这意味着2021年的短视频市场已经进入存量时代。
此外,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以及小红书、知乎等内容平台也瞄准了短视频这块蛋糕,开始“抢夺”。 短视频存量时代,面对抖音、小红书等其他平台的攻击,快手如何突围?
“快手要巩固自己的用户,把内容拓展到影视、游戏等多个方面,内容覆盖面要越来越广。” 潘和林认为,未来快手和抖音短视频平台的核心竞争,仍然是内容的竞争,更准确地说,是内容提供商和制作者的竞争,即自媒体和电影的竞争和电视版权。 谁垄断了更多领先的优质内容提供商,谁就能走得更远。 更快更好。
在朱伟看来,对于流量引流,快手在内容上仍然涉及转型问题。 “现在互联网监管越来越严格,除了顶级的大网红,小网红输出优质内容的能力非常有限。未来下一个趋势一定是知识共享或者知识付费,知识、技能、内容变现,人们越来越挑剔,不再自由收获,所以快手还是需要深挖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