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当疫情阴霾逐渐散去,消费市场迎来了久违的烟花气息,“复苏”成为2023年最常被提及的关键词。然而,人们心中的不确定性并没有完全消除。 。 消费者信心指数低位运行、逆风而上,是很多消费领域的现状。
那么,2023年电商市场将如何发展? 每个主要类别都潜藏着哪些增长机会? 未来的布局方向是什么? 我们回顾了2023年电商市场和热门品类的表现,分析了各类电商的发展现状和潜力,寻找各细分品类的高增长点和消费趋势,并做出了一些值得一提的发现。
省流版总结:
一、宏观经济回顾:中国经济呈现积极复苏态势。 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速超额完成年度目标。 消费成为经济增长最大动力,线上线下消费重新焕发活力。
2、电商平台概况:电商平台布局和策略大幅调整,同质化明显,积极拓宽业务边界寻找增量市场。
3、热门品类回顾:品类在不同价位段有不同的增长点,消费者需求是动态变化的。 面部护肤、护发、保健、母婴、宠物用品、小家电、家庭清洁用品等品类同比均呈正增长,均价上涨,消费者更加关注总量商品的价值。 抖音渠道占比提升,消费者在抖音上的大规模消费逐渐增加。
4、消费趋势展望:消费者更加以自我为中心,看重即时体验,不再单纯追求极致低价,而是在保持性价比的同时提高生活品质,缓解和治愈当下的压力。
01宏观经济回顾:线上线下消费重拾活力
2023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将呈现积极复苏态势,与政府设定的经济增长目标(5%)相比,GDP同比增速超出预期。 值得注意的是,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同比大幅提升,成为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从社会零售数据来看,2022年受疫情影响,非必需消费品普遍下降,粮油食品等必需消费品快速增长,其中药品增速最高; 2023年,随着需求释放,限额以上居民消费全部恢复正增长。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在稳步增长,消费能力逐步增强。 2023年,人们各品类消费支出同比均呈现正增长态势。 尤其是开发型享受型消费增速十分抢眼,消费市场活力正在逐步释放。 这给各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商家可以更积极地满足和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过去一年,在线零售在社会零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截至11月,网络零售同比增速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达到7.2%。 特别是食品、服装、日用品等商品网上销售增长较快,超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 这表明网络消费潜力日益凸显,网络零售对整个零售业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推动作用。
02 电商市场回顾:电商平台布局同质化明显
中国零售市场在全球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市场份额位居第二,复合增长率也表现出强劲势头,仅次于印度。
主流电商稳步发展,天猫、京东等传统电商平台保持稳健发展势头。 拼多多从下游市场起家,市值一度超过阿里巴巴,并且始终推行低价策略。
基于兴趣的电子商务正在快速增长。 随着消费者在抖音、快手、微信、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平台上花费的时间越来越多,各大社交媒体平台都在逐步加强电商功能的建设,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推荐和社交化的购物体验。分享,引领内容电商新浪潮。
即时零售是另一个新的增长引擎。 它结合了网上购物和线下实体店的优势,通过快速配送和即时提货满足消费者方便快捷的购物需求。 美团、饿了么、京东到家等平台通过建立强大的物流网络和与商家合作,提供高效的即时零售服务,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多种形式的电子商务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便利。 电商行业多元化发展趋势将持续推动市场竞争,打造新消费生态,进一步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
在当前消费热潮的推动下,电商平台积极响应市场需求,引入先进技术和创新商业模式,及时调整战略布局,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呈现出六大趋势。
1、平台参与度高:大促平价促销成为常态。 平台采取官方直降、百亿补贴、中小卖家扶持、流量支持等多种措施,从价格、内容、服务、物流等方面提升竞争力。
2、流量去中心化:超级主播影响力减弱,电商流量进入去中心化时代。 流量被分配到中腰和长尾主播。 平台采销、品牌店播、垂直品类专家崛起。
3、各领域融合发展:内容领域与货架市场融合发展。 货架电商公司大力发展生态内短视频、图文等内容的数量和质量,并提供流量倾斜和独立入口; 而内容电商则开始建设商城、优化搜索。
4、生态系统的打破与开放:不同生态系统在不断完善各自系统内闭环全链路的同时,也开始相互沟通。 从巨头之间割地、封锁彼此的外部联系,到打破壁垒打通生态,推倒围墙将带来更大的机遇和变化。
5、AI赋能,效率提升:ChatGPT的出现,加快了AI在各平台的部署步伐。 从大语言模型的研究到AIGC赋能、提效运营,AI已全面渗透电商产业链。
6、增加本地生活:线上流量增长见顶,消费回归线下,高频次“吃喝玩乐”成为各大电商平台的必备。 从达到次日30分钟保底,从团购直播到外卖直播,流量时代迎来了本地生活的新玩法。
在综合电商平台上,阿里巴巴集团通过结构性分拆改革,提升了淘宝、天猫的战略地位。 其战略升级成效显着,聚焦价格力,强化内容,强调商户用户价值,向AI驱动方向发展。 。
京东的零售业务面临压力,但其物流服务收入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同比增长。 京东也以低价为核心策略,高度重视商家和用户运营。
双11期间,淘宝、天猫、京东争夺最低价格,持续推进去GMV。 用户、商户规模、订单量成为新的关注指标。 为了支持商家,双11的支持和激励力度不断加大。 然而,双11在社交媒体上的热度持续下降,消费者对于大促销更加理性。 “场外大促销、大促销日常促销”的趋势日益凸显。
盘点其他电商平台,它们在2023年也有不错的发展。
在内容电商方面,各大平台利用自有平台的优势业务向外拓展:
1、抖音电商:全球电商发展迅速。 2023年,重点打造货架电商。 抖音商城GMV增速高于电商整体,并逐步试水自营。价格优惠为主基调,持续吸引消费者形成抖音购物习惯
2、拼多多:收入规模持续扩大,销售费用同比持续增长,主要是消费补贴增加以及TEMU海外扩张所致; 扎实的低价心态依然是拼多多的王牌。
3、快手商:相信电商在市场上明显的红利,关注商家和专家生态的健康成长,构建内容+电商的全球营销场景。
4、小红书电商:充分发挥内容社区种植优势,利用笔记功能促进交易转化; 电商策略转向服务专家和品牌,增加直播场景,打造买家电商生态。
5、视频账号电商:目前规模较小,尚处于起步阶段,电商场景正在完善; 但微信庞大的月活跃度和视频号不断丰富的内容生态,则是电商发展的潜力和红利。
在即时零售平台中,各大平台积极提供各种购物模式来吸引消费者尝试新鲜事物:
1、美团:强化内容,推出短视频功能,探索多元化直播形式,构建泛娱乐生态。 加大限时抢购规模,拓展团购配送服务,优化用户购买体验。
2、饿了么:与高德合并,打通抖音直播间间订单配送路径,扩大商业消费者接触点,持续投入实时电商策略。
3、京东到家:重启前端仓业务,推出便利店、社区团购业务。
抖音:覆盖多个城市和门店,加强本地生活服务商的配送能力,推出抖音超市和Hourda独立入口。
直播电商平台快速增长,综合电商平台加大内容投入,内容电商平台根据客群特征进行差异化定位:
1、淘宝直播:以专家直播为主,高度依赖顶级主播,扶持优质内容主播。
2、京东直播:打造自营直播模式。 主播会为京东进行采购和销售。 主要想法是“没有坑费或人才佣金,这样更便宜”。
3、抖音直播:直播模式成熟,细分规则不断完善,以低价收获下沉市场。
4、小红书直播:依靠优质内容和专业买家,吸引愿意为高品质支付溢价的消费者。
03热门品类回顾:消费者更注重商品总价值
不同品类在价格上有不同的增长点,消费模式也存在矛盾,但根本原因是基于消费者真实的心理需求:消费者愿意为一些溢价属性买单,创造小幸运场景,从而产生消费升级; 随着技术升级和高端消费产品失去魅力,消费者也愿意接受更新换代的出现,从而导致消费降级。
消费者需求正在动态变化。 消费者更注重商品的总价值,实用价值和情感价值齐头并进。
通过对面部护肤、护发、健康、母婴、宠物用品、小家电、家庭清洁等品类的分析发现,大部分品类出现复苏增长,均价上涨,抖音渠道增长迅速,而细分的品类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
在面部护肤品类中,抖音渠道已成为份额第一的渠道,消费者在抖音上的支出增加。 旅行装/体验装的持续快速增长,体现了消费者审慎的消费态度,也预示着短期旅行热度的持续。
在护发品类中,天猫和抖音销售比例相近,且大部分均价呈下降趋势。 替换笔/发际粉、干洗喷雾/定型粉快速增长,精致生活的需求备受关注。
健康品类中,主要渠道为天猫和京东。 大多数头部品类的平均价格都有所上涨。 装备类产品在天猫、京东占比较大。 抖音头部品类都是内服药、健身药和流感药。 需求依然存在。
母婴品类中,主要渠道为天猫和京东,大部分头部品类均价有所上涨。 细分品类快速发展,功能与场景需求叠加打造新赛道。
宠物用品中,天猫和京东销售额占比80%,但抖音销售额高于京东。 平台间的价格竞争下,平均价格下降是普遍趋势。 大部分品类保持正增长。 其中,猫粮销量远高于狗粮。 宠物保健的潜力值得关注。
小家电品类中,天猫和京东是主要销售渠道。 各平台头部品类正在汇聚,天猫、京东的价格力量开始发挥作用,抖音大额消费有所增加。 家居环境清洁电器、净水/饮水电器、饮料/甜品电器成为明星品类抖音买热度,消费者对小众场景电器的需求不断增长。
在服装护理品类中,天猫和抖音销量相近,但抖音销量排名第一。 细分品类发展迅速,杀菌除臭需求暂时下降。
纸制品相关品类中,天猫和抖音是主要销售平台。 湿厕纸、面巾纸等品类值得关注,厨卫用纸需求受到关注。
04 2024消费趋势:消费者以自我为中心,看重即时体验
消费者更加以自我为中心,更看重即时体验。 他们在追求性价比的同时,也在提高生活质量,缓解和治愈当下的压力。
以我为中心:自我需求成为消费的首要动力。 追求品质与性价比并存的消费; 坚持取悦自己的理念,走向注重满足情感价值的“多巴胺”模式。 好看的外表、时尚的个性、社交属性是主要的购买动机。
行万里路:“户外+”持续升温。 出行不再受限抖音买热度,爆发式需求带动户外经济发展。 旅游热度持续高涨,户外运动市场快速增长,演唱会、音乐节等娱乐型户外活动也开始复苏。
人与宠物共存:宠物拟人化,消费全面升级。 宠物数量快速增长,围绕宠物的衣食住行的消费行为逐渐“拟人化”。 感性价值和情感价值驱动消费意愿更加精细化、定制化、智能化。
保持健康:健康管理已成为热门话题。 COVID-19、甲型流感、支原体等传染性病毒再次出现。 从恐慌囤药到有序健康管理,健康养生成为人们日常关注的焦点,中医养生持续走俏。
民族时尚复古:国货又回到关注的C位。 一度沉寂的国潮消费领域正在复苏,关注度提升,销售业绩强劲。 融入新元素的新中式风潮蓬勃发展,老字号迎来春天。
虚实互动:AI元年开启,数字技术深入生活。 ChatGPT的兴起,预示着人工智能新时代的到来,开始走进寻常百姓家。 AI试衣、智能问答、数字主播、虚拟偶像、AI内容生成等都在爆发式增长。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