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刷赞软件好:快手买推广会影响自然流量么

快手的最新一轮人事调整一如既往地突然。

8月5日,快手宣布成立新的运营管理委员会(简称经管委员会,是快手最高权力机构),涉及组织架构调整和多个部门的人事变动。 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变化是,被视为宿华“嫡系”并亲自招揽加盟快手的元老马洪斌从商业化部负责人调任国际业务部负责人。 原来的职位由原HR主管刘峰接任。

此前,与马洪斌业务关系最大、同级工作的人是快手近年来升迁快手的高管、主站产品运营线负责人汪建伟。

对于此次调整快手内部员工也感到意外。 快手快手在杭州召开电商服务商大会。 第二天,原计划高管会见商家,但所有员工都被匆忙召回。 两年前,快手宣布时任商业化负责人严强与时任产品运营负责人马宏斌互换时,也是在一天之内完成。

据《晚点晚报》报道,快手内部预测,今年第二季度商业收入可能环比下降5%,但这还有待本月底发布财报时最终确定。

据光子星球此前报道,在高层预测第二季度业绩不佳的前提下,汪建伟大举向拼多多学习,抵消了部分商业化放缓带来的损失。

总之,商业增长乏力恐怕是马宏斌被调走的核心原因。

商业收入在快手整体营收中稳居C位,距离快手发布第二季度财报只剩下不到两周的时间。 或许是出于对Q2业绩的担忧,人事调整后股价跌破78港元。 随后几天股价持续下跌,8月10日收盘于74.05港元。

另一方面,从市场反应来看,快手商业化的问题并不在于部门本身。

外循环锅?

综合快手官方的各种说法和财报信息,快手商业化部分基本上可以说是广告部门。

快手的商业收入目前大致分为两部分:内循环和外循环。 内循环是指平台内主播和商家在网站上的流量投放; 外循环是指品牌广告和效果广告。

今年以来,内循环愈加重要。

我们先看一下整体情况。 从快手今年一季度财报来看,网络营销服务收入(广告收入,商业收入的主要部分)为113.5亿元,同比增长32.6%。

这个成绩单看或许还不错,但我们不能忘记,去年同期,快手的商业化正在飞速推进:同比增长161.5%,超越直播首次实现直播奖励收入,成为快手收入排名C的业务。 考虑到商业化收入占公司收入的一半以上,商业化放缓意味着快手的增长正在放缓。 在快手仍有数十亿亏损的前提下,对市场信心的影响不言而喻。

必须指出的是,商业化增速放缓更多与整体市场形势相关,也就是快手所说的“外循环”。 从年初情况看,外流收入占商业收入的比重约为70%。

据AppGrowing广告情报追踪,2021年第一季度,游戏行业占快手广告收入的26%,其次是文化娱乐,占比19%,美容护肤,占比8%。 也就是说,快手的主要资金支持者是游戏行业、文化娱乐行业(如快手快捷版、腾讯视频、网络写作平台等)和美容护肤行业。

到今年上半年,文化娱乐业投资比重升至首位,占比19.71%; 游戏退居第二位,占比17.32%; 第三位是社交交友,占比15.42%。

快手买推广会影响自然流量么_快手买推广会限流吗_快手推广影响快手生态

单看游戏品类,据QuestMobile统计,今年网络游戏行业的广告费用走势几乎出现了急转弯。 版号收紧,游戏公司全部转向海外市场,国内市场发行比例明显降低。 在互联网广告集体放缓的前提下快手买推广会影响自然流量么,最大的金融家也放缓了,快手很难从其他行业找到它。

面对严峻形势,马洪斌选择加速内部循环,试图将快手推上最有可能独立发展的道路。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他开始推动“新市场商业”,希望加快行业白牌升级,升级为“快品牌”,让快手生态内的商家加大对电商的投入。网站盈利后。

但很明显,新市场商业的影响无法抵抗外部流通的放缓。 从今年一季度的财报来看,虽然广告主数量同比增长60%,但仅带动了同比增长32.3%。 由此可见,快手添加的这些中小商户的质量并不如之前的广告商。

据《晚点报》今年2月报道,快手今年的广告收入目标是590亿,并计划在年底前实现盈亏平衡。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快手提高了广告加载率和推送准确率,并计划重点发展此前渗透率较低的行业。 但现在,距离今年年底还有不到半年的时间,快手似乎不愿意给马宏斌时间。

与环境赛跑

快手的变现进程一直在与宏观经济环境和监管政策赛跑。

随着直播行业屡屡受到进一步的监管约束,快手原有的收入基础直播已经看到了天花板。 2020年下半年,直播业务收入开始出现负增长。 快手管理层需要寻找下一个快速增长的支撑点——必须抢占网络广告市场。

也正是在这个时间点,2020年5月,快手做出了成立以来最大的一次组织变革:原商业化负责人严强与原运营负责人马宏斌、原运营负责人之一徐新换岗。原产品负责人调任负责用户体验中心,原产品经理之一的汪建伟成为最高产品经理。

过去,相对“自由放养”的内容和社区生态成为快手赚取广告费的最大障碍。 马宏斌调任商业化部负责人后,对于平台上自然形成的大主播“分离”不再有任何好感。 他改变了之前的流量普惠和去中心化机制,强力介入流量分配,从大主播手中夺回流量。 的控制。 这就是辛巴等大主播经常在平台上遇到麻烦的地方。

马洪斌近两年一直负责商业化部门。 如果要总结他的成就,那么打造高效精准的数字营销机制应该是其核心。

现阶段,其他部门的业务策略相对一致、清晰。 产品形态分离提高广告加载能力,社区运营鼓励内容多元化吸引广告主,电商大力扶持中小企业。 锚定、大产业发展...

马宏斌的新市场业务

但如果与竞争对手相比,快手商业化的关键在于基于算法的广告引擎具有后来者劣势。 此外,原本可行的“一台商用发动机辐射多种产品矩阵”的模式也未能奏效。 除了海外业务拓展失败外,AcFun、益天相机、快看点、豆天、快手直播、快手点玩等产品要么不温不火,要么彻底消失。

从这个角度来看,在2021年三季度速花退却、快手双核治理结束的同时,快手战略开始收缩,聚焦于快手主站。 汪建伟负责主站的生产和运输线,实质上成为程一笑手下管理人员最多的高级副总。

尽管过去一年快手用户数量和用户使用时长大幅增长,但从后续不同业务之间的资源和业绩增长来看,快手商业化似乎进入了蜗牛壳内的道场。

当前环境下,广告主对转化的要求越来越高。 在快手各条线2021年底被曝裁员之前,快手商业LA(本地大客户)销售团队已于10月被裁员。

快手商业化程度比很多互联网公司更能抵抗互联网广告市场的下行引力。 其Q1广告收入增速是百亿广告收入公司中最快的。 但单独来看,这个成就是相当不易的。 广告业务同比增速32.6%继续跑快手50%+的用户流量增速; 而环比增速则史无前例地下降了14%。

电子商务已成为单独的救世主。 营销收入增幅最大来自于程一笑提到的“内循环”,即商家和主播在快手上进行直播以获得更多曝光度的广告投放,这与电商业务密切相关。

20新闻观察发现,上半年以来,快手商务对电商业务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 马洪斌在年中的快手商大会上强调,“商业化是新市场电商的支撑工具”。 本次电商大会提出的“发展快品牌”的新战略,也是快手商业广告收入的增量基础。 它可以带来更多的内循环广告收入,但商业化本身的地位被进一步削弱。 。

快手的现实问题

怎么说呢,无论是快手的商业化,还是马宏斌的业务调整,每一个选择都显得非常合理。 但到目前为止,结果并不令人满意。

事实上,快手的商业化更像是外界推动的。 当第一个广告需求到来的时候,这样的功能在快手App上是无法实现的,需要产品部门去对接。 但商业模式始终需要考虑整个系统,而不是线性调整。

在广告市场上,大多数互联网公司既是买家又是卖家。 总体而言,快手的问题是入不敷出。

在今年7月中旬发布的《财富》中国500强排行榜中,快手位列亏损榜首。 2021年,快手以780.77亿成为亏损之王,而上年则为1166亿。

这两个数字都包括库存成本费用。 但剔除这笔成本,财报调整后净利润也分别为79.48亿元和188.52亿元,亏损同比惊人扩大。

财报显示,快手2021年销售营销费用为441.7亿元,占营收一半。 换句话说,如果快手的业务缩减为买卖流量,其收入无法抵消成本。

快手管理层显然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快手买推广会影响自然流量么,并在今年第一季度大幅削减了开支。 财报显示,由于对获取和维护用户的支出进行约束和更加有效的控制,其销售和营销费用从2021年同期的117亿元下降至95亿元,占总收入的比例从68.5下降% 到 2021 年达到 45%。

然而,快手似乎无法逃脱其大手笔的营销支出。 AppGrowing数据显示,今年6月推广榜前20名,排名前几的分别是快手、抖音快捷版、安居客、小红书、淘宝、爱聊、支付宝等,快手、抖音快捷版广告投放数量稳居领先地位。

回到快手的外流广告,它基本上可以对应其他互联网公司的品牌广告。 一般来说,包括标题广告、信息流广告和位置展示广告。

其中,信息流广告和展示广告、快手App面临着来自腾讯、抖音、百度的激烈竞争。 一家领先的新消费公司人士告诉20新闻,该公司近两年上线了抖音快手,但后来变成了只在抖音上。 该人士不愿透露相关数据,但解释说,“我们做的是‘效果评估’。”

事实上,普通用户通过浏览快手和抖音很容易发现两个应用程序广告数量的差异。

命名广告需要更大的IP支持。 过去几年,快手在IP引进方面的投入堪称一流,不仅有央视春晚、《双奥》、周杰伦等,还有自制综艺《超好会》 、《越幸运越幸运》《十一点睡觉》等,以及“快手星光计划”推出240部独家定制短剧等等。

但从最终效果来看,其破圈效果有限。

老铁经济依然是快手的基本面。

附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补充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