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十年:从芸芸众生到流量汪洋,商业化进程一路高歌

2021年1月29日,国内短视频及直播行业巨头快手在港交所公开募股落下帷幕,这家成立十年的公司距离上市倒计时的结束又近了一步。

在快手APP里,唱歌唱得好的服务员、会变魔术的老北京大叔、广场舞的大妈、七秒喝完一瓶啤酒的东北小伙,都在热情而认真地记录和展示着自己的生活。这些人和事,构成了快手热闹喧嚣的内容世界。

历经十年,这种活跃的社交氛围汇聚成浩瀚的流量海洋,一路驱动着快手的商业化进程。从打赏起步,快手在2019年开始拓展电商业务,先是自营主播,再到董明珠、梁建章等跨界主播。

快手十年:从芸芸众生到流量汪洋,商业化进程一路高歌

快手的60亿分享、1.5亿点击量、90亿互相关注,已经演变成3亿日活跃用户、超3000亿GMV、年营收超500亿元(数据截至2020年11月)。

而这最终转化为资本的热烈追逐。

1月29日,快手在港交所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申请截止,在面向散户投资者发行的部分,快手共获得1.28万亿港元的认购。

从新浪微博上的一款动图生成器,到年营收达400亿元的“短视频概念第一股”,快手在资本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悄然走过了中国互联网最火热的十年。

这家最初以直播收入绘制出第一条增长曲线的公司,正在利用电商和广告业务的增长和协同效应,为投资者绘制更广阔的变现空间。在这个过程中,是什么推动了快手的转型?

01 小变量推动大变化

创立于匹兹堡的美国铝业公司,曾经深陷巨额亏损,在公司陷入绝境时,首席执行官想出了转型方案,以安全生产为切入点,最终让这家传统企业走出亏损泥潭。而其成功转身的关键,正是看似平淡无奇的安全生产,最终“以小博大”。

2011年成立的快手亦是如此。

最初,快手只是一款GIF工具产品。随着用户需求的变化,2012年,快手开始帮助用户在移动设备上制作、上传和观看视频,种下了视频社区的种子。2013年,快手正式转向短视频社区。

三年时间,快手日活跃用户超过1000万。2016年,快手顺应自然发展,上直播功能。2018年,快手开启电商业务。当时,快手老朋友都在平台带货,形成了庞大的规模。

快手向新业务转型的成功,一方面得益于对“时间窗口优势”的把握,最初在用户还未将品牌视为“工具”时,快手率先转向视频社区,随后从社区升级为社交网络,从而构建起网络架构。

快手的每一次转型,都基于用户需求的变化,通过敏锐的嗅觉,及时响应用户需求,实现内生增长。

其普惠的流量政策快手买推广会影响自然流量么,正是“懂内容、懂用户”的体现。在算法上,快手利用基尼系数平衡流量,并自研YCNN深度推理学习引擎,让每一位用户都有表达和被关注的机会,从而激发创作者的创作欲望,促进内容生产的正向循环。有了“橄榄形”的流量生态,才能避免生产者之间出现较大的“贫富差距”,实现平等展示的价值目标。

“连接被忽略的大多数”,形成多边网络效应,将用户细微的需求放大,用小变量撬动大变化,最终汇聚成短视频的长河。

10年,快手已经成为“记录和连接的基础设施”,从单一的工具产品,进化为集短视频、直播、电商为一体的互联网巨头,差异化优势和核心竞争力早已显现,如今,快手正在进行前所未有的商业探索。

02 当投资者追逐快手时,他们在追逐什么?

至2025年,中国短视频用户每日平均使用时长预计将提升至25.1%,这也意味着商业变现有望迎来新的增长曲线。

对于快手来说,前期的流量、用户、产品积累为其变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快手打破了很多流量公司“有流量但难变现”的瓶颈:在强化流量的同时,实现了流量的高效变现,从而进入正向循环。逻辑很简单,也得到了资本的认可。

目前平台收入主要包括直播、网络营销服务和其他业务(电商、游戏、其他增值服务)。

1.直播:第一条增长曲线,基础稳固

直播是快手第一个实现商业变现的业务,是第一条增长曲线,不仅给公司带来持续稳定的现金流,更有“稳住基本盘”的意义,为其他商业变现提供良好基础。

快手利用自身庞大的流量作为根基,加上私域流量的固有结构,在“粉丝黏性+社群文化”的共同作用下,推动其直播业务的增长:2020年前三季度,直播收入同比增长10%至253.1亿元,占营收的62%。

2. 电商:GMV及变现率有望上升

2018年8月,快手正式进军电商业务,基于“私域流量”建设,该业务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2020年前三季度,商品总交易额达2041亿元,平均复购率超65%;电商GMV两年增长1000倍,平均每秒播两场电商直播,目前快手已成为继淘宝直播之后第二大直播电商平台。

其增长的根源在于“私域流量”。虽然从品类上看,快手的商品都是产地直销的品牌,或者是白标货、工厂货,但基于主播与买家之间的信任关系,消除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打破中间商赚取差价利润的模式”也让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快手商。

电商虽然是快手增长最快的业务,但也是变现意愿最不强的业务,2018年至今,快手商一直处于“放水养鱼”的状态。

2019年7月,快手商宣布将对快手小店成交订单收取技术服务费,但同时快手小店将这笔费用用于设置商家成长奖金,优惠政策和业务培育导致变现率较低,目前不到0.8%。

未来变现率的提升取决于几个核心因素:平台服务的完备度、公域流量占比的提升。

基于快手庞大的流量和买卖双方坚实的信任链条,配合供应链的搭建和商业生态的完善,包括中级主播的扶持、均衡的流量分配、完善电商售后流程、提高公域流量占比等,快手商GMV有突破万亿的增长空间,货币化率也有望提升。

3、广告:追赶公域流量商业化

目前快手的广告变现分为三种形式:

传统的展示和信息流广告在快手广告业务中也占有较高的比重。

快手分条:为内容提供商提供流量服务和推广工具

磁力星:内容创作者私域流量变现的工具,快手从中获取分成。

由于早期注重用户体验,快手布局广告营销较晚,导致广告单价较低。据国信证券测算,2020年上半年快手单位广告收入为0.11元,低于同类产品。此外,在产品形态上,快手此前主要以双栏展示为主,该模式下用户对内容的选择自主性较高,影响曝光和变现效率;其次,广告销售代理占比较高。

从去年开始快手不断调整广告策略,增加单栏展示占比,随着加载率、电商广告(小店通)的建设,广告变现效率的确定性将进一步提升。

对于短视频行业来说,广告是最成熟的变现方式之一。从宏观层面看,短视频和广告的本质都是“注意力经济”。随着短视频用户使用时长的提升——2019年,短视频和直播占网民日均使用时长的15.6%,而2025年这一比例或将提升至25.1%,广告变现还有数倍的提升空间,尤其对于拥有庞大流量基数的快手来说,广告或将成为其第二条增长曲线。

03 数据中隐藏的秘密

据快手招股书显示,2017年至2019年、2020年前三季度,快手分别实现营业收入83亿元、203亿元、391亿元、407亿元,2020年第三季度营收为154亿元,营收增长趋势良好。

随着业务向多元化发展,公司收入结构有所改善,一个明显的趋势是直播收入占比下降。2020年前三季度直播ARPPU有所下降,主要由于快手力电商业务。在用户端,电商直播可能会分流一部分用户;在主播端,部分主播由打赏模式转为售卖模式。

另一方面,广告业务占比逐步提升,2017年至2019年,网络营销收入占总收入比重分别为4.7%、8.2%、15.6%,2020年前三季度,该占比提升至32.8%。

受此影响,公司毛利率进一步提升:2019年公司毛利141亿元,2020年前三季度毛利153.1亿元;2019年及2020年Q1~Q3毛利率同比均有所提升。2019年公司毛利率为36.1%,同比增长7.5%;2020年Q1~Q3毛利率为37.6%,同比增长2.9%。

成本方面,快手呈现下降趋势,2017年至2019年营业成本分别为57.3亿元、145亿元、250.2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53%、72.6%);2020年第三季度营业成本为253亿元(同比增长42.5%),营业成本有所下降,且营业收入增速大于营业成本增速。

经营性现金流方面,快手由2017年的20.6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80.2亿元。2020年前三季度,经营性现金流为-7.7亿元,主要由于优先股增加至调整后利润端亏损72亿元。

但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及2020年前三季度,快手净利润率均出现下滑,主要由于公司大规模的市场投入、快手快手等应用的推广,以及销售费用的增加。例如,快手获得央视春晚独家互动合作权;与京东联合推出百亿补贴计划等。对于快手来说,营销费用短期增长“无伤大雅”快手买推广会影响自然流量么,但长期来看,用户留存还是产品、内容、运营共振的结果。

从财务数据来看,快手成长性良好,资本市场对其寄予厚望,给予其600多亿美元的估值。

纵观互联网公司的发展,估值变化主要经历三个阶段:

在快速增长期,DAU或MAU是重要指标

商业化初期,营收是核心指标

营收稳定期,净利润为核心直播

快手目前处于初中期,按照MAU值进行估值较为合理。

对于互联网平台而言,单个MAU的ARPPU值和平台对流量的掌控力决定了单个MAU的价值。平台用户决定了单个MAU的消费能力,平台对流量的掌控力决定了平台未来的变现份额;平台的议价能力和商业模式共同决定了单个用户的ARPPU值。

若我们将同为内容社区的哔哩哔哩作为可比公司,哔哩哔哩月活跃用户数1.97亿(截至2020年Q3),市值约1781亿元(截至2020年12月24日),单个用户市值904元。

粗略估算,快手的每MAU广告变现能力约为Bilibili的4倍;每付费用户增值收入变现能力约为Bilibili的2倍,因此我们估算快手的独家用户为1000元/用户。对于重叠用户,我们采用可比直播和广告公司的平均每用户市值,结合快手的变现方式和能力进行估值。

2021年,快手市值突破600亿美元。随着快手业务的快速发展和变现效率的提升,单个用户价值有望进一步提升,快手市值弹性将突破1000亿美元。如果快手能在两年内进入稳定收入阶段,其估值还有进一步上升的空间。

04 流量的海洋通向哪里?

全球知名企业亚马逊的成功,与一个重要的管理理念分不开——飞轮效应。

其本质是,每项业务都是有机推进的,就像啮合的齿轮一样。想象一下,齿轮从静止到转动需要很大的力气,但一旦开始转动,就会转得越来越快。这就是亚马逊成功的秘诀:Prime 这个亏钱但吸引用户的业务,是飞轮效应的核心驱动力。

快手是变现道路上“飞轮效应”的践行者。

在直播、电商、广告的变现路上,即便存在转化慢、转化难的问题,但只要业务之间的协同发挥作用,流量带动广告,广告带动电商,最终会跑得飞快。

未来,快手还将进一步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快手在招股书中提到,线上知识分享或将成为丰富营收来源的重要手段。目前,快手已上线付费精选和居家学习功能,承载知识分享内容(包括普通用户分享的技能等教育内容)。内容创作者可以提前录制,也可以通过直播的形式分享知识,用户则使用快手币为付费内容付费。

展望未来,短视频行业将有不可估量的发展。基于传播便捷、信息丰富、感官刺激更强的特点,短视频满足了当代人类碎片化的信息获取需求,代表了最先进的信息传播形式。从时间占比来看,短视频占据了互联网行业总时间的近20%,与领先的即时通讯产品仅相差6%。

对于快手来说,上市不是一个阶段的结束,也不是终点,而是一段新征程的开始。回首过去十几年,快手给消费者和资本市场带来了太多的惊喜和期待,也开创了一个新兴的市场。站在新的起点上,快手又将勾勒出怎样不一样的未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