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月 15 日起,跟帖评论必须实名登记!你准备好了吗?

12月15日,《互联网评论服务管理规定》正式实施,规定评论者须在后台实名注册,平台应创新评论管理方式,配备与服务规模相适应的审核编辑团队,及时发现评论服务中的安全缺陷、漏洞等风险。对发布违法、有害信息内容的评论服务使用者点赞不好的内容违法吗,应依据法律和合同约定,采取警告、拒绝发布、删除信息、限制账号功能、暂停账号更新、关闭账号、禁止重新注册等措施。

北京青年报记者看到,该规定所指的“跟帖评论”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评论、回复、留言等,还包括新媒体中的弹幕、点赞。

规定指出,以弹幕形式提供评论服务的,还应当在同一平台和页面上提供相应的静态信息内容。

12 月 15 日起,跟帖评论必须实名登记!你准备好了吗?

用户若要发表评论,必须先进行实名认证。平台遵循“后台实名、前台自愿”的原则,以手机号、身份证号或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等方式对注册用户的真实身份信息进行认证。对于未认证真实身份信息或冒充组织或他人身份信息的用户,平台不得为其提供发表评论服务。

对于用户个人信息,平台应当建立健全用户个人信息保护制度。处理用户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诚信原则,公示个人信息处理规则,告知处理个人信息的目的、处理方式、处理的个人信息类型、保存期限等事项,并依法取得个人同意,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对发布违法、有害内容的跟帖评论服务用户,平台应依据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采取警告、拒绝发帖、删除信息、限制账号功能、暂停账号更新、关闭账号、禁止重新注册等措施,并保存相关记录。

对于评论服务提供者即平台,建立完善评论审核管理、实时检查、应急处置、举报受理等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及时发现、处置违法和不良信息,并向网信办公室报告。创新评论管理方式,开发运用评论信息安全管理技术,提高处置违法和不良信息能力;及时发现评论服务中的安全缺陷、漏洞等风险,采取补救措施,并向网信办公室报告。对提供新闻信息评论服务的,应建立发布前审核制度。

平台还应配备与服务规模相适应的审稿、编辑队伍,加强跟踪评议审核培训,提高审稿、编辑人员的专业素质。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用户分类制度,对用户的跟帖评论行为进行信用评估,根据信用等级确定服务范围和功能,对严重失信用户列入黑名单,停止向黑名单用户提供服务,禁止其通过重新注册账号等方式使用跟帖评论服务。

此次还规定了公众账号生产运营者的义务。对于公众账号生产运营者,应在服务协议中明确其对评论帖的管理权限和相应责任,并督促其履行管理义务。对于未尽到管理义务点赞不好的内容违法吗,导致评论帖中出现违法不良信息内容的公众账号生产运营者,应根据具体情况,依据法律和合同约定,采取警告、删除信息、暂停评论帖区功能直至永久关闭评论帖区、限制账号功能、暂停账号更新、关闭账号、禁止重新注册等措施,并保存相关记录,及时向网信部门报告。

对于“恶意差评”“虚假好评”等情形,规定还规定,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跟帖评论服务使用者以及公众账号生产运营者不得通过发布、删除、推荐跟帖评论信息,使用软件、雇佣商业机构和人员传播信息等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牟取非法利益,恶意干扰跟帖评论秩序,误导舆论。

当然,对于评论处理不满意的,规定中也指出,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健全违法不良评论投诉举报制度和评论服务使用者投诉制度,设立便捷的投诉申诉入口,及时受理、处理评论帖相关的投诉申诉。评论服务使用者对处理后的评论信息有异议的,有权向评论服务提供者投诉,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用户服务协议进行核实处理。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文静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