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网红主播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在各式各样的直播背后,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网红直播村,如杭州九堡、义乌江北下竹村、广州大源村等。
近日,政协新闻记者走进全国第一网红直播村——浙江省义乌市江北区下竹村。来这里追梦的人,有的日入10万,有的月入100万。即便如此,仍有人蜂拥而至……
这是二维码最多的地方
一进入江北下渚村,就感受到了浓浓的创业商业氛围,红色的店招上写着“小姐姐热销商品”“微信团购”“直播货”“直销”……就连垃圾桶上都写着“来江北下渚,实现你的致富梦想”。
这是典型的江浙村落,四五层农家乐鳞次栉比,共计99栋楼房,7000多家商户,1000多个微商品牌,5000多个网红,2万多电商从业者。通常楼房顶楼用来睡觉,下面三层是仓库,地下一层专门用来直播。几乎每家店铺的门上、墙面、门卷上都印着二维码,有公众号,有私人微信,也有微信群。最常见的交通工具是送快递的电动三轮车,有送快递的小货车。
走在街上,最常见的就是搞笑的人,他们的视频如果能在平台上热门,很快就能赚到不少钱,如果前一天晚上直播间到十万单,第二天他们就会成为江北下竹村家喻户晓的“名人”。
是什么让这个小村子成为全国知名的“网红村”?浙江尚龙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余寒冰在接受政协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是地理位置优越,毗邻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二是依托义乌强大的电商物流网络和低廉的成本,江北下朱村在社交电商新模式下,迅速成为“网红村”。
目前,商家们都在这个战场上拼搏,有的倒下,有的势不可挡。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这句话真实地体现了江北下渚村的现状。
“如今义乌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但如果始终原地踏步,不通过品牌化提升产品附加值,义乌很难走得更远。同时,主播行业门槛低、质量参差不齐,带来新的焦虑。”余寒冰认为,就像社交电商一样,从野蛮生长到逐渐建立社交电商运营、管理、服务等一系列社交行业规则。目前,江北下竹村的网红直播电商也走在从野蛮生长到规范化、规模化发展的探索之路上。要成为货真价实的“网红直播第一村”,还需要整个供应链的共同努力。
让他高兴的是,强化供货体系、提升品牌意识已经成为不少商家的共识。
一夜暴富只是梦想
已在江北下朱村生活三个月的小文告诉记者,来义乌之前,他一直想一夜暴富,但来到这里之后,才发现自己只是在做白日梦。
小文和丈夫原本在湖北老家开了一家服装店,受疫情影响,店面被迫关门,一家人的经济来源断了。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抖音上看到了江北下渚村的创业故事,一位主播仅用一个视频介绍一款小乌龟玩具就卖出了5万多单,“我每单赚5块钱,一个晚上就赚了25万。”
义乌的创业故事让小文感动,她想,“我自己也可以拍这样的视频。”和丈夫商量后,决定到江北下朱村创业,把不满5岁的孩子留在老家,交给父母照顾。
和大多数白手起家的主播一样,小文在抖音上注册了一个卖货账号“文球球严选”,边看边学。坚持了一个月后,她发现,也许100个人在同样的场景,用同样的台词,就能拍出卖货的视频,如果粉丝数量差不多,最后爆红的只有一个人。
她也有过风光时刻。比如,她曾靠直播直播玩具积木,一晚上净赚4万元。但大多数时候抖音1000个粉丝100元真实吗抖音1000个粉丝100元真实吗,一晚上五六个小时直播间只有四五个人,身边基本都是熟人,很少有陌生人进来下单。“有一晚,直播间一共完成了24单,我亏了100多元。”
但她坦言:“这里的主播每天都像坐过山车一样。有一天,你的视频可能会热门起来,成千上万的人涌向直播间,直播会很火爆。但第二天晚上,当你兴致勃勃地开始直播时,却发现直播间人只有两三个。”
小文告诉记者,像她这样的创业者在江北下竹村还有很多。“来这里创业的女孩子,一个月就告别精致生活,有的主播为了省钱,要自己承担直播、包装、发货的工作,一个体重80多斤的女孩子,要一个人扛着一箱30多斤的货物,坚持下来很不容易。”
记者发现,大概有30%-40%的主播会长期留在江北下竹村,60%以上的主播坚持不下去了就会回家。
我希望是一年
事实上,很多企业家都是因为“一夜暴富”的故事而来的。
“人们总是看到金字塔的顶端,却看不到埋在下面的白骨。”这是一位东北老人边抽烟边对我说的话。
身边的人都叫他老王。30多岁的老王,黑龙江省黑河市人,早年在北京打过夜店、卖过保险、做过厨师,在北京工作失败后,他回到家乡,靠开出租车为生。因为对直播的兴趣,半年前他飞到了2000多公里外的义乌。
由于江北下朱村房租太贵,他只花了1000元租了附近村子的一个单间。但第一天就被骗了。就像卖水给淘金者一样,直播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他报名参加了江北下朱村一家刚开业的直播培训机构。课程7天1980元,老师基本没什么资质。培训机构的人称,直播热潮正当时,价格一点都不贵。
老王“学会”拍摄课程后,需要付出一系列成本。比如注册账号要交押金,初期设备也要投入几万元。对于老王来说,自己是视频拍摄的技术人,善于研究平台规则。他自称要采取非常规手段“爆单”。跟我们聊天之前,他刚刚吸粉1000人,接了几十单订单,这让他很自豪。
但也有不少人花的是自己的钱,前三四个月没有任何收入。
每天坚持努力的人很多,每天离开的人也很多。采访中,天空下起了小雨,我们问这位来自东北的老人:“你还能坚持多久?”他淡定地笑了笑:“如果非要加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年。”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