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价值官的解释:
微博热搜混乱被上海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点名,一连串因民众言论引发的舆论风暴让人心惊胆寒。
微博转型为泛娱乐内容平台后,热搜严重影响公众的判断和价值观,国家网信办已成功重拳出击,打击那些肩负社会责任的信息渠道,信息传播亟待规范。
上海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在官方账号发布文章称,对购买热搜行为采取零容忍态度。
前几天,王思聪和众人等着看卓伟爆料李小璐婚外情,没想到被爆料的竟然是他,当天还是他的生日,难怪他气得发微博称“被买来顶热搜”。
这段文字中,“买”字最耐人寻味。
那些最受大众关注的热搜,在买卖需求中,创造了一条巨大的供需产业链,产业链的一端连着购买热搜的人,另一端则是大众的态度和情绪。
微博转型已久。
2013年,在社交功能被微信大大削弱后,微博希望以明星和娱乐内容形成新的网络文化,如今微博已经成为明星、大V、网红不可或缺的重要宣传平台。
2017年最新微博用户调查报告显示,微博月活跃用户数达3.76亿,日活跃用户数更是高达1.65亿。而随着微博在各垂直领域的内容建设不断深化,头部账号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17年11月,微博月阅读量超过10万的头部用户规模已达41.8万。
微博用户兴趣行为成功向泛娱乐化转化
如此优秀的用户数据,代表着微博强大的商业能力,也代表着微博决定着社会群体认知、舆论导向和价值观。然而微博买热搜,在娱乐产业的利益驱动下,微博似乎已经成为运营商玩弄的营销工具,首当其冲的就是微博的热搜。各种算法和排名之下隐藏着一场场难以摆脱欺诈本质的营销攻势。
热搜能带来什么?
有空就刷微博,无聊就刷热搜,是现在年轻人生活的常态。每天不时关注热搜关键词,就能了解这个社会的动态。长期的关注与信任,让大多数人相信热搜带来的信息的真实性,而较少关注事件背后的原因与逻辑。
微博热搜的受众和影响力也让其成为泛娱乐内容、明星和产品营销的主战场。
以1月11日晚间为例,tt上了微博热搜,点击之后,显示出此人的微博关注动态以及个人微博讨论社区。
第一条曝光的内容原本是八卦,但评论中却出现了更多的“善意解释”,并进入了个人话题,其中大部分都是个人粉丝的点赞。纵观所有展示的内容,这条内容的热搜更多是为了增加相关明星的曝光度,而这样的热搜内容并非孤例。
此外,影视内容频频登上热搜,为影视内容的推广贡献力量,昨日热搜相关的影视内容有《琅琊榜2》《七个我》以及漫威《黑寡妇》预告片。
点击三个热搜关键词后的展示
点开这些热搜内容之后,流量被导向了《琅琊榜》的微博和刘昊然的个人讨论社区、《七我大结局》的讨论区,以及不断被转发的《黑寡妇》预告片视频。这三项内容的热搜,明显透露出了商业营销的蛛丝马迹。
有媒体统计过微博热搜数据,如2017年贺岁电影《西游伏妖篇》10个词上榜11次,产生4700多万次搜索;电视剧《双世宠妃》开播以来68个热词上榜93次,产生7.1亿多次搜索。热搜显然不是“上热搜”那么简单,关键是要让被搜内容“火”。
微博热搜机制
看似可以操作的热搜内容频频出现,那么微博的热搜机制到底是怎样的呢?
文娱价值官(ID:wenyujiazhiguan)记者联系了微博相关部门并得到了回复。
微博热搜内容展示分为热搜榜和实时上升热点。实时热搜榜是按照搜索热度排序的热搜榜,根据短时间内(目前为一个小时)可信用户的真实搜索量以及搜索量变化趋势计算得出。只有搜索量非常高、上升趋势非常快的内容才能进入实时热搜榜。实时热搜榜只展示搜索热度排名前50的热门搜索词。
实时上升热点展示的是搜索量较大,且短时间内搜索量或讨论量有特别快的增长趋势的热点;但搜索热度排名还未达到热搜榜前50的热点。热点是根据时效性、搜索量、热度趋势综合排序的。
同时,微博相关部门还对内容管理机制和反排名机制进行了说明。
为了防范恶意操纵排名,热搜从用户、行为、内容三个方面构建了完善的反操纵机制。热搜计算主要基于可信用户的搜索行为,过滤掉操纵排名的营销用户和行为异常的用户;在搜索行为方面微博买热搜,会根据用户群体分布、终端系统分布、搜索操作特征等维度,综合判断是否存在操纵排名的行为。
此外,在所有热点的系统挖掘过程中,都会自动过滤敏感词;同时,严格执行《微博社区公约》等社区管理规则中关于时事有害信息、违法信息、虚假信息、垃圾信息的规定,对热搜中的违法内容进行审查;在社区管理上,对于刷搜索、刷话题的行为,将视情节严重程度对相关账号进行限制功能、冻结、停权处理。
不过,微博在日前发布的声明中也提到,“这些举措尚难以完全杜绝互联网黑灰产业对热搜榜正常秩序进行恶意干扰,此类危害行为在法律上难以被认定为犯罪”。
微博搜索用户数据分析
微博目前内容量超千亿,大量人以微博搜索内容作为主要信息来源。《2017微博用户行为报告》提到,微博搜索月活跃用户近1亿,实时性是搜索行为的第一特征。微博在内容监管方面的责任空前巨大,防范假热搜比防范洪流更为重要。
如何花钱登上热搜榜?
微博有内容管理和行为筛选,也有大数据的热搜排名机制,但营销热搜不断,操盘手层出不穷,那么如何花钱上热搜呢?
1.通过微博官方渠道
微博热搜榜第三项,右侧带有蓝色“推荐”标签,是微信官方热搜服务。有消息称价格为60万元/天,微博相关部门也证实这是标准价格。在昨天的热搜中,名爵汽车、雷克萨斯、TFBOYS等推荐热搜不断变化。
2. 特殊渠道——媒体公司在微博上推广
在某资讯网站上,记者文娱家之关(ID:wenyujiazhiguan)找到一家从事微博推广的媒体公司,对方针对不同需求给出了详细的报价:热搜榜前三名定价6万元,前五名定价5万元,出现在热搜首页则为2万元。并附有相应的解释:“热搜时间‘打包’为一小时,解释‘通常’会比较长,运气好的话甚至几天、几十天。”此外,还有实时热点和话题榜的定价,点击热搜关键词进入后,话题也会显示出来,实时热点也可能通过造势营销的推广,让内容进入热搜榜。
记者与某微博推广传媒公司的聊天记录截图
不过,据一位业内人士透露,这些营销公司也是一分钱一分货,热搜的价格甚至动辄上百万,而一些营销公司上热搜的价格不到百万。还提到,购买热搜的失败率也很高,有宣传推广团队从未成功购买过,这与微博的管控和内容有关。
相比较而言,明星、影视等娱乐类话题更容易成为微博热搜话题,商业类话题则更难操控。一般需要大V先发帖,再借助一群小号炒作,让话题登上热搜榜,这样成功率会更高。
3. 方法推荐机制
虽然登上热搜榜需要花费不少钱,难度也很大,但屡屡成功上榜。在昨天下午微博热搜榜的关键词“漫威黑寡妇”中,可以明显发现不少活跃娱乐账号转发了《黑寡妇》的宣传视频。《黑寡妇》从口碑和内容的转发和评论后带动了巨大的营销效应。同样,昨晚的《你好旧时光》在短时间内被众多账号带动了大量的转发、关注和搜索。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内容都在试图通过自然接近微博的机制成为热搜,或者通过实时上升的热点催化热搜。
一位微博相关人士向文娱家之馆(ID:wenyujiazhiguan)记者透露:“每个热点话题能以多快的速度登上热搜榜,并不确定。一方面,热搜榜展示的是当下最热门的50个话题,一个热点话题能否登上热搜榜,是该热点话题相对于其他热点话题的优势对比。另一方面,每个热点话题的关注度和吸引力都不一样,累计搜索量和增长趋势也不同,导致上榜的概率和速度也不同。”
记者有幸亲眼见证了一次热搜榜的诞生,一篇爆款文章发布后,被一个近百万粉丝的微博账号转发,短时间内阅读量破百万,引发数万次搜索,成功登上热搜榜。这或许是利用内容优势成功上榜的案例之一。
相比花钱炒作,用大量营销手段拉动热搜似乎是一种合理的做法。但无论是营销炒作还是真正的热点新闻,能够出现在微博热搜的关键位置,意味着需要承担社会责任。优质内容的机制还是需要监督和管控的,毕竟用钱换来的热搜,逃脱不了虚假的本质。
微博在回复文娱价值官(ID:wenyujiazhiguan)记者时也强调,通过微博搜索进行的商业推广,需通过官方渠道购买,除此之外,其他操作一律为虚假营销。
虚假营销固然可恶,但更恶劣的是它对社会信息传播态势的影响,这是最需要关注的重点。
就像昨晚,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微博上“新剧情”愈演愈烈,买热搜的语言出现了不少次。这对微博来说既是考验,也再一次凸显出娱乐内容繁荣与幕后操纵之间的巨大差距,让身处环境中的你我在欢呼进步之时,感受到巨大的失落。
娱乐价值官现已入住:
推荐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