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充赞100赞 监管收紧,短剧何以成为快节奏生活的精神鸦片?

经过疯狂增长之后,监管正在趋紧。

作者 | 陈法山 编辑 | 刘洋

来源 | Leopard Change

快手充赞100赞 监管收紧,短剧何以成为快节奏生活的精神鸦片?

(作者:baobiannews)

“熬夜花50块看一部短竖屏剧,看别人的爱情更有意思。”“看完想离婚,让老公再来追我,感受一下成年人之间爱情的极致张力。”“看完智商下降100,幸福感却增加了1000亿,真的很容易上瘾。”……

很多粉丝都毫不掩饰自己对短剧的痴迷。

每集时长只有一两分钟,一个晚上就能轻松看完一部短剧。以往电视剧都是在剧情中插入精彩片段,而短剧则是将剧情插入精彩片段。最火的“男频”多是底层男逆袭、女婿谋当宰相;“女频”则是甜宠霸道总裁、神仙侠侣、虐恋。粉丝无需快进就能直接达到高潮,很像如今快节奏生活的“精神鸦片”。

数千万沉迷其中的用户为节目付费,让一部投资仅几十万、一周拍摄上百集的短剧轻松收获几千万甚至几亿的票房收入,成功取代直播,成为新的创收风口。

赚钱的“快感”,让横店九成以上的剧组都去拍竖屏短剧,也让直播生意“做不下去”的杭州眼红不已。

于是,杭州的直播基地摇身一变,变成了短剧工厂;前几周还在做直播生意的KOL,纷纷转身进入短剧市场;原本是网红聚集地的杭州滨江区,成为了新的短剧集散地,不少公司开出百万年薪招揽人才。

与短剧的快节奏类似,短剧行业同样讲究“速度”:拍摄制作周期短,快速买量筛选爆款,更重要的是趁着监管窗口期,盲目跑量。

杭州要抢走横店的饭碗吗?

“横店已经被短剧占领了,影视城、别墅、酒店,到处都是竖屏短剧的拍摄,估计占到了90%。”多位横店影视从业者说。

疫情期间,来横店拍电影的剧组数量大幅下降,让横店传统影视行业遭遇至暗时刻,来自横店的群众演员找不到工作,大批商铺关门歇业成为横店“寒冬”的注脚。

“我来横店快两个月了,才拍了五天戏,连生活费都不够,也不知道下一场戏去哪儿拍。现在拍电影、电视剧、网剧的剧组都很少,竖屏短剧适合我的角色也不多。”50多岁的“横店漂”张默说。

因为年龄限制,张默只能在一些影视剧中饰演特殊的中老年角色,而网剧主要招募30岁以下的年轻演员,这让他感觉自己错过了潮流。

这波竖屏短剧从2021年开始兴起,内容制作的核心就是刺激,就像草根时代的直播带货,一部手机、几个人就能开工,但现在,一个竖屏短剧剧组可以说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总导演、选角副导演、主演、配角、舞美、灯光、摄像、道具等,不到20人已经成为标配。

巨大的需求,让短剧演员的片酬大幅上涨。横店剧组一位助理导演告诉豹变,以前一个小演员一天能挣一两百多元,现在有出息的演员一般能挣五百元以上,形象好一点的特别演员一天能挣一千多元。

“前段时间,一个演员给我开价1000多元,我当时觉得太贵,就没答应。后来过了两个小时,我就接到电话,片酬1500元,但他已经没档期了。”该导演说。

11月15日,在“演员工会”小程序上,《豹变》随机统计了横店演员招募信息排名前50位,其中短剧剧组发布的有33条,占比近七成,年龄要求大多在20多岁。

横店短剧演员招募需求火爆

竖屏短剧火爆的背后,是月增100倍的巨额利润。一位在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做道具生意的老板告诉《豹变》,他前段时间投资75万元拍摄了一部短剧,一个月的充值流水就接近1亿元。

如此巨大的利润,让目前风头正盛的直播货远远落后。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网络演出(直播与短视频)行业发展报告(2022-2023)》显示,截至2022年底,直播主播账号数已超1.5亿,但中低端主播境遇艰难快手充赞100赞,95.2%的主播月入不足5000元。

严重的产能过剩,让“直播电商之都”杭州瞄准微短剧风潮,抢夺横店的业务。

位于杭州东北部的临平区云尚城早在2021年3月就成为全国首家淘宝直播示范中心,在直播进入下半场时“弃直播专播剧”,转型为临平影视城,准备与横店、各大影视城争抢生意。

与横店以制作秦汉、唐宋、明清等大型古装剧为主不同,林影工作室更注重现代街景,也有拍摄轻古装剧的红墙绿瓦布景,符合当下短剧的制作需求。11月9日,林影工作室举办首届杭州微短剧发布会,抢占行业制高点。

除了当地政府前期的布局,杭州对短剧人才的吸引能力自然功不可没。在BOSS直聘上,杭州多家公司给短剧导演、总编辑开出了百万年薪,是同期不少直播导演岗位薪资的1.5-2倍。

11月初,杭州一位直播卖服装的KOL在微信群里宣布进军短剧行业,并带队前往横店考察数日。

“杭州的服装销售基本已经结束了。短剧将打败直播。滨江已经有很多人在拍短剧了。”该KOL说。

24小时到账3000万

一部短暂的戏剧需要七天的时间,而生命可能只有24小时。

判断一部短剧能否成为爆款的标准,就是24小时的充值额:如果是,就增加预算,加量购买;如果反响平平,就削减预算,甚至干脆就此作罢。

起初,充值突破600万元,就有剧组订庆功蛋糕,后来门槛提高到1000万元。7月,《我的女王大人来上班了》24小时充值金额为1200万元;8月,《闪婚后,傅先生的马甲线再也藏不住了》24小时充值流量突破2000万元;11月,《离婚后,她六件宝惊艳世界》将门槛提高到3000万元。

现在票房不破2000万,就不好意思发庆功海报了。

筹备拍摄耗时半个月,一上线就赚几千万甚至上亿元。竖屏短剧的赚钱势头,是无数网友用几十、几百块钱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付费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交365元年费,在平台上随意看短剧;另一种是按集付费。

以近期抖音《温言如故错福流年》为例,前11集免费,12至99集每集需付费20万金币,看完整部剧至少要花费129.8元,而腾讯视频会员月费和年费分别为50元和178元快手充赞100赞,比短剧便宜不少。

追剧付费模式从网络文学时代就有,不算创新,但有用户量大的优势,整体收益可观。2022年快手短剧日活跃用户突破2.6亿,其中50%以上养成了追剧习惯。字节跳动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短剧日均广告费超过5000万元。

字节跳动2023年短剧消费趋势图

上述导演说,去年横店一家公司投资七八万元拍一部短剧,最后回笼资金几千万元,公司直接腾飞,现在全部在拍短剧。

在目前的市场上,短剧几乎是一门不亏的生意。多位横店从事微短剧制作的人士表示,如果导演或演员拍出了爆款,很多短剧公司会直接买断新剧,以覆盖投资,保证出品方不亏钱。

“像九洲文化这样的公司,一集短剧的报价能上万元,所以回报还是很可观的。”一位参与过多部短剧的演员说。

不过,如果导演和演员选得不好,或者布景、拍摄在观众眼里不好,还是有可能亏钱的。“60%-70%的概率,不会亏钱,如果投资50万,再补上20万,还能赚回来一些,也不会血本无归。”一位横店短剧投资人说。

经过两年的快速发展,短剧正逐渐向那些想赚快钱的投机者说“不”。在发展初期,一部短剧的投资可能只有十几万元,用手机拍摄,但现在各方面成本都在上涨,投资可能接近百万元。

多位短剧从业者向《豹变》证实,平台的接剧标准也在不断提升,要保证制作精良、不接劣质剧,试错的成本和风险比以前大很多。

“刚开始小品比较边缘,有的还挺露骨的。现在要求高了,偶尔过线一点,或者一点都不过线,观众就不买账了。只是没有那么离谱,规模也没有那么大。”上述从业者说。

流媒体被禁,灰色制作盛行

短小精悍、刺激情感的电视剧受众大多在低端市场,殊不知用户花费数十元购买的CP中至少有一半可能落入了网络喷子的腰包。

短剧爆红后,衍生出了完整的推广产业链。11月2日,曾做过面膜微商的沈凡发了第一条短剧朋友圈:“今天好忙啊!新项目强势上线!太火爆了!零投资,手把手教你做!”

随后,沈凡又晒出几张照片,照片中是他的朋友在推销小品,号称一天能赚10万。当晚,沈凡就招揽了50多个经纪人,称:“咨询即成交,只要你听我的,按照我的要求做,我保证大家能得到100%的收益。”

从那天起,沈凡的朋友圈画风从小姐姐敷面膜,变成了秀短剧佣金流量:“你闻到钱的味道了吗?”“日入8-10万。”“每天2分钟就能搬动一件作品!五六十岁的阿姨都能做到,你觉得问题不大?”类似的“鸡血”频频出现在她的朋友圈。

沈凡算了一笔账,参与短剧推广的代理商,能拿到充值金额52%-73%的佣金,也就是说,一个用户充值100元,代理商至少能拿到52元。但其中只有0.9%是抖音小程序推广计划直接分配的,剩下的51%要由沈凡的公司再分配。这无疑增加了反目成仇的风险。

在黑猫平台上,有用户抱怨称,自己推广的小品终于热门,但是自己只拿到了0.9%的佣金,剩下的51%平台却装傻,故意不结算分成,自己一分钱都没拿到。

“只结算了小额份额,大额订单结算不出来,无论我怎么联系小程序客服或者投诉,都没用。”该用户表示。

从参与小品推广的账号实际表现来看,赚钱没那么容易。来自广东的程飞抖音粉丝刚过1000,他从11月10日开始参与小品推广,5天时间里发布了15个视频,最好的一个才5个赞,8个视频2个赞以下。显然这样的流量没有给他带来任何佣金,他原本计划推广的产品展示GMV也为0。

浙江一家抖音服务商的运营总监告诉豹变,上级代理不需要投入太多成本,只要发展下线就能赚佣金,相当于无中生有,所以佣金比例很高。而新手用户没有流量,没有账号矩阵,很难赚到钱。

“只有拥有多个账号,批量运营才有可能赚钱,但同时也存在侵权、账号被封的风险。”该运营总监表示。

靠买流量起家的短剧要想爆红,必须花大价钱推广,短视频平台是幕后大赢家。而代理商尽量不付广告费就免费拿下短视频平台流量,抖音、快手自然不会宽容他们。

沈凡也证实了这一点:“哪部剧火,我们就抄哪部,不过我们只会抄粉丝少的账号发的视频,用工具去掉水印然后直接发,如果抄大号的,会被举报、封号。”

沈凡在经纪人群里炫耀自己学生们的多账号操作,并说这个账号没流量,就用那个;那个账号违规了,还有其他账号,反正每天都能有收入。

申帆分享学生操作多个账号的照片

事实上,在短剧产业链中,沈凡和他的经纪人只分到了汤,肉则主要被抖音、快手、微信小程序吃掉了。

据国联证券预测,2023年短剧市场规模将达到200多亿,行业正处于快速增长期。这相当于2022年国内电影票房的66%。也就是说,短剧只用了两三年的时间,就追上了电影市场花了几十年才达到的规模。

虽然短剧充值金额高,看似很赚钱,但其中有相当一部分钱需要用来购买流量,购买流量的费用甚至能达到充值金额的80%,而通常购买流量的费用都是由短剧平台来支付。

“先投50万、100万,如果效果好,再投150万、200万,平台承担的风险很大,能拿到充值金额40%到50%的佣金。”上述横店短剧投资人说。

近两年抖音、快手举办的多次行业论坛上,短剧都成为亮点。2022年,快手星计划产出200余部短剧,其中100余部短剧播放量过亿,付费用户增长480%,可见短剧强大的赚钱能力。

给短剧加字幕,在海外更能赚钱。2023年前三季度,中网旗下海外短剧平台ReelShort在iOS和Google Play的净收入分别达到48万、223万和1484万美元,半年增长31倍。这助长了近期短剧概念股的猛烈上涨。

这也可能成为一个新的灰色地带。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如果他们在海外卖出 1000 万辆,回来后却说只卖出 10 万辆,谁知道呢?”

短剧疯长之后,监管力度也越来越紧。继2022年11月广电总局用三个月时间组织开展“小程序”网络短剧专项整治工作后,11月15日,广电总局将再次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网络短剧专项整治工作。除了加强内容审核,还将把短剧APP和小程序纳入日常机构管理,建立“黑名单”机制。

11月15日,快手发布公告,下架十余部违反规定的短剧。11月16日,127部短剧被抖音禁播,相当于被判了死刑。从剧名来看,大多与鬼神、封建迷信、情色等有关。

不少业内人士坦言,监管红利是短剧成为赚钱风口的重要原因。长剧里不能出现的鬼片元素、灵魂摆渡故事,都可以放到短剧小节目里。未来监管收紧是必然趋势,现在要做的就是不盲目奔跑。

(应受访者要求,本文中张默、沈凡、程飞为化名)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