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边界就是语言的边界。
《我是学生》《前任送的》《年会上画的》……在闲鱼上,现实主义文学每天都在出现,并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网络文化的一部分。
闲鱼文学的口语化特性表明,二手平台不仅仅承担交易,还可以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形成丰富的表达,滋生出平台独有的社区文化,催生出新的生活方式。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目前的情况比前几年更符合“第四次消费时代”的特征,消费者在经历了诸多不确定性之后,开始追求简单、恰到好处的消费。
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执着于成为物品的主人,而是更喜欢充分体验各类商品。
用户变化往往与商机相伴而生。据第三方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9月,全国网络闲置交易月活跃用户1.45亿,闲鱼月活跃用户达1.25亿,占据绝对市场份额。经过9年积累,闲鱼用户数已超5亿,其中00后用户占比超20%。
5月23日,闲鱼宣布全新版本,上线自有信用体系【鱼力】与【海鲜集市】,帮助用户不断发现新鲜事物,并全新升级社区探索功能,在交易与社区双轴发展中为更多圈层用户提供交流与交易服务。
通过这次发布会,我们进一步了解到闲鱼如何理解当下的年轻人和他们的生活方式,抓住了哪些新需求和新机会,以及闲鱼在进入第九个年头之后,哪些是不变的。
哪里有消费,哪里就有闲置。
物品残值变现需求自古以来就存在,如今已演变成一个万亿级的市场。
清华大学能源环境与经济研究所等机构发布的《2021中国闲置二手交易碳减排报告》显示,2020年国内二手消费市场规模已超万亿元,预计到2025年我国闲置物品交易规模有望超过三万亿元。
巨大的需求,让各个细分领域都孕育了平台机会。从目前市场阶段和潜在空间来看,整个二手交易市场可谓是一片涵盖新零售、电商、社交的增长蓝海。
但玩家们想要真正站稳脚跟,关键还在于能否解决行业始终存在的结构性问题。
首先,闲置物品作为非标准商品,本身就有磨损、使用痕迹,买卖双方很难有一个公认的参考标准,只能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定价。
其次,二手市场需要有足够的旧商品存量和流通量才能运转,这意味着处理闲置商品的需求需要由低频转为高频,才能吸引足够多的卖家加入。
如何吸引足够多的卖家?这个问题的答案引出了二手市场的第三个痛点:信任和交易安全问题。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解决方案是选择标准化、专业化怎么在闲鱼上增加粉丝,锁定某一垂直品类,拥抱专业卖家入驻,在C2B2C或者B2C模式下,平台以寄售或者买断的模式将产品提供给消费者。
当行业内几乎所有人都在纠结交易效率,试图用空间换取时间的时候,闲鱼却走了一条让很多人没有想到的路。
相比“以物为中心”的交易平台逻辑,闲鱼选择了“以人为中心”的社区逻辑。这不仅摆脱了品类限制,也为二手交易开辟了更广阔的市场格局。毕竟,物品是闲置的,而围绕在物品周围的情感不是。
消费者通过消费来确认自己,消费过程也是彰显自己个性、观点、生活态度的过程。
他们不仅希望顺利完成二手交易,更希望在这个过程中吸引志同道合的人,通过物品的交易建立彼此之间的交流,满足个人的发现和自我表达的需求,这些因素让闲置交易有了天然的社群土壤。
社区化也解决了低频和供给量的问题,足够多的用户会带来足够多的潜在卖家和买家,所以对于闲鱼来说,第一是要有足够的用户,第二是要有足够的供给量以及由这些用户衍生的交易需求。
闲鱼总经理季山认为,闲置物品的出售只是手段,更多需求可以围绕闲置物品产生。“获取信息、交流、找到志同道合的人,都是闲鱼可以打开的边界。最终希望闲鱼不仅能给交易带来乐趣,还能产生社会价值。”
秉承留住用户的理念,根据平台用户的需求,闲鱼九年来做了多次迭代和尝试。
从最开始利用LBS+兴趣标签解决交易效率问题,到后来通过算法、推荐提高信息匹配的精准度,再到围绕内容消费推出“好玩”板块……玩法进步的背后,是对消费者需求变化的不断适应。
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闲鱼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二手交易市场的定位,还承载着交流平台、热点捕捉等多重需求。
任何热点话题都逃不过闲鱼的魔爪。随着供给与需求的转化,年轻人天生的追热点欲望在闲鱼上以极其简化的方式出现,比如只发不卖的喜茶、FENDI周边、海量考研、公务员考生催生的代搜服务、李佳琪的直播团购……
过去,闲鱼平台并没有专门呈现热点话题,这些用户自发创作的内容,需要用户主动去搜索,才能被看到。
例如围绕“特种兵旅游”这一热门话题,用户在闲鱼平台上自发创造出更多有趣的内容,如到达前在闲鱼下单预订当地行程规划、导游服务、热门景点排队服务、全程拍摄服务等。
“你其实可以直接感受到,在闲鱼上,热门的话题也可以是热销的。当代年轻人对新鲜的热点信息有敏锐的感知力,这些热门的话题和商品,可以在闲鱼第一时间得到体现和延伸。我们在观察到这个现象的时候,就思考,如何让一部分人的乐趣,成为更多人的新鲜感?”
因此,为了满足Z世代对于新鲜、有趣、热点话题的需求,闲鱼开辟了“海鲜集市”新场馆,通过设置热点话题榜和交易板块,用新的东西激发新的买卖形式、新的交易内容。
这些新的交易可以不断产生新的热点,在满足交易需求的同时,“海鲜市集”也能成为用户分享、交流的平台。
在闲鱼看来,用户的使用目的已经过了最早的赚钱阶段,在逐渐向省钱迈进的同时,也在向好玩、新鲜、热点进化。相比于其他内容消费平台,闲鱼的一大特点是,用户首先需要的不是泛娱乐,而是交易+垂直圈层社交。
“不管是PGC还是UGC,闲鱼的主要内容方向应该是围绕宝藏和稀缺性,围绕体验和知识。我们坚决不做纯泛娱乐的内容,因为闲鱼本身就积累了一批KOL,我们希望通过激活来实现闲鱼的内容消费目的,而不是从市场之外去挖掘KOL。”季珊说。
数据显示,闲鱼每天有超过数百万笔兴趣交易,1.5亿个在线兴趣产品为兴趣用户提供了交易平台,超过45%的交易与兴趣有关。
随着兴趣集中度逐渐提升,闲鱼已经成为用户进入兴趣圈的第一站,并成长出了一大批原生兴趣达人。
“闲鱼上自然有很多非常专业的兴趣类目达人,这个群体的数量接近80万。我们希望通过兴趣达人的帮助,满足更多兴趣类目用户获取相关信息、知识、交流互动、购买物品等需求。”季珊说。
全新升级的“趣”栏目希望能够盘活以往积累的兴趣达人,为他们提供更加完善的内容运营方式,帮助这些从闲鱼生态中自然生长出来的兴趣达人更好地进行人设打造、建立粉丝关系、完善产品链接。
闲鱼今年还将面向全体兴趣达人推出“星计划”,培育和扶持兴趣达人,打造数百位粉丝量超过10万的“头号玩家”,并通过标杆玩家带动更多用户进行兴趣交流。
交易必须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以人为本”的社区建设,不仅让闲鱼能够根据用户需求推出海鲜集市、全新升级的游戏,也夯实了“信任”的基础设施,这是闲鱼留住用户的关键。
闲鱼作为C2X平台,拥有C2C、C2B2C、B2C多种交易模式,这意味着闲鱼用户可以分为普通买家、普通卖家、专业卖家和服务商四类。
在这个多元化的生态中,季珊明确表示,对于平台来说,既是买家也是卖家的个人用户仍然是首选,只有保证了个人用户的交易体验和使用体验,闲鱼才能吸引到更充足的供给,买家群体自然也会壮大起来。
对于个人用户的使用体验,闲鱼同样不遗余力。
比如,针对C端用户纠纷,闲鱼进一步升级用户小法庭机制,吸引更多用户加入,利用社区力量解决纠纷;而针对安全、灰黑产业、诈骗等平台底线问题,闲鱼也一直有安全团队进行监控。
季珊表示,今年闲鱼还会推出自己的信用评分体系“余利智”。与以往的蚂蚁信用分不同,闲鱼自己的信用评分会更加针对用户在闲鱼内部的行为,让普通用户在交易中拥有更精准的评价体系,增加交易确定性。
目前,经过十个月的研发打磨,“鱼力值”背后的智能算法模型已将计算特征数量拓展至200多个,准确率达到96%以上。闲鱼表示,今年7月,“鲲”将正式完成第五次升级迭代,并将正式向闲鱼用户推出鱼力值产品。
而对于交易过程中自然出现的专业卖家,闲鱼仔细分析,将这一群体分为兴趣卖家和电商卖家两类。
前者是指为个人用户提供特色、独特商品的卖家,针对这些感兴趣的卖家怎么在闲鱼上增加粉丝,闲鱼希望通过提供更完善的运营机制吸引他们留在闲鱼,从而满足更多用户的需求。
对于专业电商卖家来说,这群人未来会进入闲鱼的核心治理逻辑,评估服务能力和产品质量,保证他们的流量更多在B端流量池里,不会挤占C端,保证个人用户交易的公平性。
闲鱼服务商的角色比较特殊,某种程度上C2X是对C2C的一个很好的补充,但这种补充要分品类、分场景,在高残值品类上,提供更好的增值服务,解决一些C2C交易中难以解决的问题。
以验货为例,奢侈品的核心问题是真伪,这部分需求仅靠两个自然人之间的沟通无法完全满足,因此需要引入中介机构帮助消费者验货,消除交易的不确定性。
“我们希望一切都以满足个人交易为中心,然后再考虑有哪些解决方案可以满足那些延伸的需求。”季山说。
在“人”的逻辑下,以“社区+交易”作为商业驱动的双轴,社区化带来的规模效应间接解决频次、供给、品类闲置等问题。进而从“人”的需求出发,以体验优先、用户至上作为平台运营的出发点,连接起各个生态之间的边界和共存方式。
闲鱼总经理季山表示:“闲鱼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平台,它涵盖了交易和社交两个方面。今天我们走的是一条别人没有走过的路,不同阶段、不同圈层的年轻人,都选择在闲鱼表达真实的自我,更好地经营自己的生活。我们需要不断适应消费者的需求和变化,这也是闲鱼平台未来努力的方向。”
从交易形式和内容的多样化,到核心产品的更新换代,再到对用户体验的重视,闲鱼正在丰富交易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探索新消费时代从交易到消费的全新解决方案。
不难想象,未来闲鱼不仅将在初级消费之外,打造出另一个庞大的商业生态,也将在二手交易的长期轨道中,提供独特的社会价值参考,成为映照当下青年消费现状的一面镜子。
*本文由浪潮新消费原创,作者关聪,欢迎添加首席传播官白帆微信(fan_062400),进行深度行业交流、资本与资源对接,加入新消费俱乐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