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捧哏”等直播现象是否合法合规?

随着“双11”购物节临近,直播购物的竞争也是多种多样,除了明星助阵、“低价获客”,短视频平台上还出现了一个新角色,被网友们称为“电商配角”。

他们可以说是电商直播间里带动用户激情下单的“氛围团”,经常直播间营造“人流”氛围,助力卖货,比如不断重复“1、2、3,快去链接”“大家都点一下屏幕上的小红心”等等。

有人认为这是行业细分化更加专业化的体现,也有人认为,这都是充满套路的设计。那么,“电商配角”这样的直播现象合法合规吗?

“电商捧哏”等直播现象是否合法合规?

电商直播间带动用户下单的“氛围团”近日成为网络热搜,他们被网友称为“电商配角”,不少网友调侃“就凭这两句话,在杭州就能月入8000元”。一时间,这个主播背后的职业,成了大家眼中轻松赚钱的新风口。事实真是如此吗?一位从事直播行业多年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你看到的这些“氛围团”有的是知名主播的助理,大部分都是电商中控人员。中控的工作横跨直播前中后台,负责设备调试、后台操作、维护直播、数据审核等,而不仅仅是营造氛围。

业内人士:这只是中控工作很小的一部分,中控还需要收集统计数据、配合直播团队成员营造氛围、编写直播脚本、参与一些宣传策划等等,工作相当复杂。

门槛低、竞争激烈、工作时间长是该类岗位的共同特点,尤其是在一些小主播的直播间,受成本等各方面因素影响,几乎没有单独设立“电商配角”等岗位。

业内人士:网上说的笑话居多,大家看到的只是工作中的一小部分。其实工作时间很长,一天要说的话很多,所以还是挺辛苦的。

每场直播前,电商直播中控人员都会和其他团队成员一起预判粉丝可能会问到的问题,编写互动脚本,引导粉丝评论、预告直播,营造直播间热度。直播中,他们还需要根据直播节奏和热度,频繁进行商品下架、发红包、发优惠券、活动报名等操作。

业内人士:很多小店,比如夫妻店,都是自己经营,一般大型店都会聘请专职中控人员,工资在6000到7000元左右。

不过,除了营造气氛、掌控节奏外,不少“电商配角”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逼单”。

“催单”是由直播间多个角色共同完成的。比如主播会反复强调最低价、库存有限、售后涨价等关键词,以此营造“不买会后悔”的氛围。而“配角”此时通常会呼应主播的关键词,比如“还有库存吗?”“快卖完了”……在强化认知的同时,也通过对话的方式催促用户下单。

此外,还有一些“电商配角”,在与主持人对话的同时,还要操作多部手机,让用户产生很多人抢购、“动作慢了就会错失良机”的紧张感。有的甚至会在评论区疯狂留言,显示的库存、销量等数字往往不真实。

对此,北京海淀法院助理法官秦鹏博认为,如果“电商配角”营造的不真实的狂热氛围,误导了消费者,导致其做出非理性的购买选择,则侵犯了消费者权益。

秦鹏博: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规定,消费者有权了解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经营者应当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这些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

《网络直播营销管理规定(试行)》规定,直播间经营者、直播营销人员从事网络直播营销活动,不得发布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信息,不得欺骗、误导用户,不得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有偿点赞合法吗,不得侵犯知识产权,不得不符合保护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不得虚构、篡改交易、关注、观看、点赞等数据。

秦鹏博:我认为“电商中控”应该纳入直播营销人员的管理,他们的行为更多是参与营销活动,其实直接参与直播活动,对消费者的购买影响更大有偿点赞合法吗,和主播一起纳入直播营销人员管理更合适。

一些直播间不仅有“配角”,还有“职业弹幕人”。今年9月,亳州市公安局高新分局打击了一个非法经营犯罪团伙。他们购买手机建机,组织刷单者,为某平台电商提供跟单互动,刷虚假好评提高人气,制造商家产品质量好、销量高的假象,从中获取非法利润。该团伙在一个30人的直播间组建了28支水军,为多家企业提供有偿刷单、控评服务。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