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社会各界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全国各地医护人员自告奋勇,第一时间奔赴武汉;快递员加班加点,保障防疫物资顺利抵达;媒体工作者奔赴抗疫一线,为民众带来一个个真实感人的新闻场景……
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国民短视频平台,快手于1月23日率先向武汉市政府捐款1亿元,成为疫情发生以来首个做出大额捐赠的互联网企业。此后,快手还迅速向武汉捐赠5万只“N95”口罩,与公共部门联合发放至医院、交通枢纽、居民小区等。
除了物资捐赠,快手第一时间调动平台资源和运营能力,通过专题、直播等形式传递权威资讯,缓解民众焦虑情绪。同时,为解决疫情带来的复工复产、复学复课难题,平台还发挥技术优势,开展多项服务举措,为社会有序复工复产提供保障。
全民抗击疫情:短视频正在发起“信息战”
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不仅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治理水平、医疗技术和组织能力,也考验一个社会的信息传递效率。
疫情发生后,快手紧急上线“肺炎防控”专题频道,汇集疫情防控各方面权威资讯,让最新疫情资讯第一时间传递给民众,专题频道上线以来总点击量已突破50亿。
同时,为向公众普及科学的日常防护知识,1月27日晚,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宣传司在快手上推出首场疫情防控直播竞答活动。
感染症状、佩戴口罩的标准、出现呼吸道症状怎么办……在首届“快手冠军”疫情防控直播竞答活动中,12道题目从细节中科普防护知识,通过科学解读传递权威防护信息。
随着疫情逐渐爆发,为防止谣言传播引发的社会恐慌,快手进一步与各大主流媒体合作进行直播,利用平台用户量大、覆盖面广的优势,最大程度地传递权威信息。
其中,央视新闻每天在快手进行长达16小时的“一起抗击疫情”直播,内容涵盖广泛,从抗击疫情前线战情报道到驰援武汉的最新进展。
针对此次抗击疫情直播,快手投入大量资源进行主动运营,包括同城Top1、热榜、PUSH等,展现出平台对重大突发事件的主动参与和快速响应。
2003年非典疫情爆发时,中国还处于PC互联网时代,信息的输出和获取主要依赖传统媒体。17年后的今天,短视频平台开始在疫情信息传播中发挥巨大作用。
一方面,短视频能够发挥用户优势、技术优势,将权威信息和防护知识快速传递到基层民众;另一方面,短视频的社交属性也增强了普通民众的参与感,成为疫区民众与外界联系、互动的重要载体。
此前,快手与央视新闻联合举办了“护航天使,我们一起在线陪伴”公益活动。直播中,快手联合制作团队,利用平台的手机麦克风技术直击疫情现场,为抗击疫情一线医护人员的通勤保障提供支持,同时打造互动连播的新闻场景,让全国网友与一线医护工作者实现双向陪伴。
联动主流媒体呈现多元场景
截至2019年底,媒体机构和个人在快手平台开通账号超过3000个,其中粉丝数超过1000万的账号有9个。
自疫情防控工作启动以来,快手上多家媒体号迅速发布大量疫情内容。作为社会的“守望台”,一线记者如同白衣天使般可敬。疫情肆虐之时,他们深入疫区,撰写并发回许多精彩的报道和触动人心的一手资料。
在此过程中,快手与一线媒体紧密互动,提供运营支持,加大力度分发权威资讯和优质内容,并探索建立了短视频平台与主流媒体之间的良好协同机制。
以南方都市报为例,其特派记者跟随广东医疗队奔赴前线后,创作了多篇短视频报道,发布在快手等平台。记者们争分夺秒,深入社区、乡村、医院、工厂,不断记录“战疫”的一幕幕场景。
据统计,短短十天时间,南方都市报快手账号发布疫情报道近百篇,直播10场直播,累计阅读量1.2亿次。其中《除夕夜放下筷子奔赴火神山工地武汉大姐:团结一心一定战胜病魔》阅读量达3346万次。
如何让公众更直观地了解武汉目前的防疫情况?一线医护人员的努力如何被广大民众看到和认可?相比传统图文,短视频显然更加立体饱满,再加上快手流量优势,成为各大媒体报道此次疫情的首选平台。
自1月份以来,封面新闻在快手发布大量原创深度视频,尤其是以第一人称视角、个性化强、语言朴实的Vlog,记录了疫源地的种种变化,及时传达了武汉等地的交通、民情、物资供应等状况,其中3篇Vlog播放量超过2000万次。
10天时间,封面新闻记者在武汉一线拍摄的8个视频播放量破千万,粉丝数从34万增长至160多万。记者们还冒着生命危险,深入汉口火车站、华南海鲜市场等地,对现场疫情情况直播,直播间最高同时在线人数突破10万人。
据统计,快手上超过三成媒体派记者奔赴武汉一线,包括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新华社、人民网、中新网、界面新闻、封面新闻等,共计百余名记者奔赴武汉,制作原创短视频3万余条,他们成为又一战线的抗疫“英雄”。
除了联合报道,快手还上线了“战疫直播”侧边栏入口。数据显示,自1月20日至今,以新华社、央视新闻、人民日报为代表的三大中央媒体,以及湖北日报、东方卫视、封面新闻、四川观察、青岛电视台等地方媒体,在快手进行了超过2000场疫情直播,总观看次数超过26亿。
科技向善:被看见是一种力量
从平台的响应速度、资源投入和实际效果来看,快手在抗击疫情中的表现非常突出,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援助行动,更是企业责任和价值认可的外化。
事实上,“用有温度的科技提升每个人独特的幸福感”一直是快手不变的愿景。
对于“快乐”的理解,快手科技创始人兼CEO宿华认为,“快乐”的核心来源在于资源的分配方式。“互联网最核心的资源是注意力,而这种资源的分配不均程度可能比其他资源更加严重。”
因此,快手在分配注意力时,选择让更多人得到关注,从而实现公平和普惠。“注意力作为一种资源,应该像阳光一样,分散到更多人身上,而不是像聚光灯一样,只聚焦在少数人身上。”
家住四川省稻城县赤土乡贡色村的藏族女孩格隆卓木就是被“关注”照亮的典型。2017年,卓木以“米藏卓玛”的昵称在快手上分享自己的生活,并通过直播卖出当地的野生松茸。
对于这些偏远地区的“网红”来说,短视频不仅改善了他们的生活,还帮助周边村民赚了钱。去年,卓玛和当地村民成立的合作社在五个月的采摘季创造了50万美元的收入。在贫困地区,50万美元是一笔巨款。
此前,快手推出“幸福村长”计划,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快手扶贫办主任宋婷婷说,这些系统性扶贫项目的重点,就是利用短视频、直播作为农村扶贫的信息传播工具,把关注点引向更多农村农民,激发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实现“造血扶贫”。
如今快手上如何买播放量,在抗疫特殊时期,在该平台全民分发的方式下,公众的目光又转向武汉,温暖了抗疫一线的普通人。
疫情发生后,快手“同城”页面成为武汉与外界沟通的重要渠道,不少网友通过它窥视武汉数百万人抗击疫情的不同故事和感人瞬间。
“我从1月20日开始就没见过父母和孩子,但现在是‘战争’时期,没时间装模作样,最要紧的是尽快结束战斗。”梁群是武汉市第七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自该院作为全市首家发热定点医院正式运行以来,梁群和同事们一直坚守在一线岗位上。
2月8日,梁群开通了快手账号,每天更新一个视频。日常工作、物质条件、患者出院……快手已经成为梁群记录这段特殊时期的“日记”,有欢笑,也有泪水。
“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站起来的普通人。”这些以影像书写的抗疫“日记”,为我们还原了真实的抗疫战场。普通人所承受的苦难、不懈的奋斗、无私的奉献,共同勾勒出这段记忆。
除记录抗疫互助故事外,平台还推出多项防疫服务举措,以实际行动助力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
2月4日,快手上线“名校精品课程”项目,平台已与教育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体育大学等高校展开内容合作,通过直播、提供课程版权等方式,为快手用户带来数百门公开课程,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正常教学的影响。
刘畅是快手“名校精品课”项目的项目负责人,过去一段时间,为了推广精品课项目,她和项目组的同事每天凌晨2点后才能休息,早上还要看直播。
“真的没想到快手上如何买播放量,我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能到清华、北大上课,太荣幸了。”直播里,刘畅看到一位用户的留言,顿时感到自豪,自己能为让更多人享受优质教育资源而努力奋斗。
同时,针对疫情期间复工难问题,快手近期向线下商家提供5亿流量扶持,助力全国商家线上复工。截至目前,快手商已帮助至少50万线下商家恢复营业,电商直播单日观看人数超1亿,小黄车点击量超2亿。
2019年末,快手发布了第一本官方书籍《什么是快手?被看见的力量》。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被看见的价值日益凸显。
无论是抗疫前线的信息,还是贫困地区的日常生活,在快手上都值得看到、值得关注,而这,或许就是改变的开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