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快手和抖音都在自己做电商还有前途吗?

商业洞察 | 作者/刘润 编译/有志

本篇为刘润公众号第1232篇原创文章

有读者问我:快手和抖音现在都在做自己的电商,面对阿里巴巴这么大的竞争对手,快手和抖音在电商领域还有未来吗?

现在快手和抖音都在自己做电商还有前途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给大家介绍一个模型:

购买路径模型。

了解了这个模型之后,或许你就有这个问题的答案了。

-1-

消费者购买产品的路径有三条:搜索路径、内容路径、社交路径。

每条路径上,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都存在着不同的消费场景。

让我们一一讨论一下。

首先,什么是搜索路径?

搜索路径是一个由“需求”刺激的购买路径。

家里洗衣粉用完了,你去超市买了,逛了一圈也没找到,就问服务员,服务员说在前面第三排货架上,你走过去一看,就在那儿,然后对比了好几个牌子的洗衣粉,挑了一个大牌子,买下来就走。

请注意,您的整个购买行为始于明确的“需求”。

因为有这个需求,你去搜索,去比较,然后去购买,这就是搜索路径。

搜索路径是最经典的购买路径。

也因为它的经典,无数品牌在这条路线上部署了重兵,等待路过的消费者。

在线下场景中,消费者的搜索路径很可能会经过便利店、超市等触点。

所以,如果你是一个生活用品品牌,你会把你的产品装扮得漂漂亮亮,摆在货架上,等待路过的消费者去“搜索”。

在线上场景中,消费者的搜索路径很可能经过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

所以,如果你是一个家电品牌,你会做一个详情页面,放在首页,等着路过的消费者去“搜索”。

那么直播时代呢?

同样在这里。

消费者在淘宝上搜索发现,这款产品的介绍有图片、视频。

很好,但是我拿不定主意。后来我看见有直播。所以我就进去看了看。

在直播场景中,品牌商在淘宝直播间等候路过的消费者,然后用专业、热情的介绍打动消费者。

淘宝直播是一个搜索电商的展示厅。

然而,你的购买行为都是先需要,再搜索吗?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本来不想买某样东西,但逛街的时候却忍不住买了?

当然。

这就是“内容路径”。

-2-

内容路径是“接触点”激发的购买路径。

你家门前有一家漂亮的书店。周末你去那里,看到旅游区的书架上有一本关于秘鲁的书。你翻了翻。

哇,秘鲁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亚马逊丛林、马丘比丘、深山流淌着咸水,当地山民把深山里的咸水带到水池里,静静地沉淀下来,变成盐。

放下书,你对这“山盐”充满了好奇。

突然...你看到书旁边放着一瓶包装精美的盐,原来是产自秘鲁的深山老林!

请注意,当你来到书店时,你没有“需要”买盐。你只是想逛逛书店。

然而,当你在书店里浏览,也就是你的“触点”时,你被那些令人感动的“内容”所激发,从而产生购买欲望,情不自禁地下单。

这就是“内容路径”。

在线下的场景中,设计了一个令人放松的茑屋书店,读者会沿着这个内容路径喝咖啡、买绿植,甚至购买各种厨房用具。

设计一个吸引人们停留的购物中心,他们会沿着这条内容路径吃饭、看电影或报名参加瑜伽课。

在电商场景中,通过在小红书上展示口红的50种用法、衣服的100种搭配方式,吸引用户。

如果你在母婴公众号里讲清楚PM2.5对婴儿的危害,以及市面上30款新风机的优缺点,用户就会忍不住下单。

那直播时代呢?也是一样的。

用户在抖音上不断浏览优质内容。

在这个内容路径上,你设计了一个场景,关于一个人因为不懂如何使用 PPT 而找不到工作。

用户很感动,觉得是时候学习和进步了。

然后,出现该教程的购买链接快手买点赞,用户可能会受到启发而购买它。

搜索的路是一条喧闹拥挤的路;内容的路是一条很少有人走的小路。

抖音直播就像这条小路上的一连串温馨的凉亭,激发用户因为美景而坐下来喝杯茶或者买点纪念品。

但消费者对于优质内容的心理门槛却越来越高。

在线下,如今的消费者只有将购物中心设计成主题公园后才会驻足。

在网上,照片必须看起来像时尚杂志上的照片,这样读者才会点赞。

至于短视频、直播,一开始只是滚动的文字就可以了,后来要有真人出场,然后要有剧情,更要拍成电视剧,不断反转。

品牌发现搜索路径变得越来越拥挤,内容路径变得越来越困难。

该怎么办?

尝试走“社交路线”并等待消费者。

—3—

社交路径是受“信任”启发的购买路径。

有一天你去朋友家吃饭,发现他们家的沙发很舒服,就忍不住问他们在哪里买的。

你朋友说:说到这个沙发,我真的选对了,真的很舒服,推荐给好几个朋友了,都说很好,我有老板的微信,我建个群。

然后,你跟群里的老板开始聊天,看了一些照片之后,你对一款沙发心动不已,忍不住下了订单。

注意到这个购买路径从哪里开始吗?

这是您对朋友的“信任”。

你信任他的性格和品味。如果他说好,那基本上就很好。

因为这种信任,整个采购路径非常短。

这种由“信任”激发的购买路径就是社交路径。

在线下,你相信我的人品,你就会向我买保险,这就是保险公司的模式(平安、太平)。

如果你相信我的品味,你就会向我购买化妆品。这就是直销公司模式(安利、玫琳凯)。

很多庞大的商业帝国,都是建立在一条始于信任、终于交易的社会路径上的。

为什么?

因为信任大大缩短了距离。

社交路是一条捷径。

那么在电子商务场景中情况又如何呢?

拼多多利用社交媒体对京东的反击就是一个经典案例。

京东和拼多多均获得了腾讯的投资,腾讯在微信中为“长子”京东开设了“接口”,以为京东能趁势超越阿里。

但出乎意料的是,用户无法适应在微信这样的社交工具中通过搜索进行购物。

随后,腾讯“小儿子”拼多多亮相。

拼多多成功的原因当然有很多:它瞄准五环外的人群,它的价格比淘宝还要残酷,等等。

但最重要的肯定是:社交团购。

把这个购买链接发给你的朋友吧!原价39,5个朋友一起买的话只要19元!

原本毫无购物需求的微信用户,在接到亲朋好友“团购”请求后,萌生了创业想法,完成了人生中第一个“拼多多”。

社交路是一条捷径。

最终,后来居上的拼多多在用户量上超越京东,成为中国互联网第二大电商平台。

那么直播场景怎么样?

快手的“社交”基因恰好可以填补直播时代的最后一块拼图。

快手的“社交”基因是什么?

我有一个创业者朋友,是做衣服的,给快手主播供货,他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他说,跟这些快手主播合作之后,他终于明白了什么叫“信任”和“宠粉”。

我问,那是什么意思呢?他说快手买点赞,他跟一个知名主播合作的时候,产品还没上架,但对方要求必须先付定金。

为什么?

一旦产品出现问题,会直接扣款并赔偿给消费者。

那么什么情况下会扣款、补偿呢?

只要粉丝稍微有点不满意。

例如他表示,因为批次问题,有一次一件衣服上缝制的字母与详情页上的不一样。

消费者投诉。这需要全额退款并寄送新品以示道歉。

这就叫:付出一份,惩罚一份。

他抱怨说:“这比消协还严格。”

我说那你为什么还要和他合作?

因为数量确实很大。

当然。这就是信任的力量。他们不是在“购买”,而是在“跟随”。

快手的基因里蕴含着全民流量的价值。

好的内容当然会带来流量。

但惊艳的内容并不会带来惊艳的流量,为了保护“贫富差距”不至于过大造成生态失衡,快手会策略性地将流量向中小主播倾斜,鼓励他们成长。

这种情况下,主播如果想要成长为顶级明星,就必须通过社交的方式与自己辛苦培养出来的粉丝进行互动,建立信任,不断做大做强。

“老铁,666”就是这个规律的产物。

当疫情期间直播突然火爆起来,基于信任而非内容的“社交直播”一下子爆发出了能量。

不断刷新直播销量纪录的快手,开始突破圈子,越来越主流。

最后的话

从搜索路径,到内容路径,再到社交路径。

从线下场景,到电商场景,再到直播场景。

从需求出发、从接触点出发、从信任出发。

这就是当今时代的用户的“购买路径模型”。

每条道路都蕴藏着新的商机。

快手、抖音能够抓住的,是内容场景的电商机会和社交路径上的直播场景。

希望这可以给你一些启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