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并不会被彻底消灭微博涨粉24小时下单,疫情过后,人类生活将进入一个周期:周期性停摆、周期性重启。
这一判断来自伦敦帝国理工学院近期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
也就是说,虽然国内的病毒已经被抑制住了,但是境外病毒的扩散加剧,还是会对我们的疫情造成影响,百米之内可能就有一个缺口,稍有不慎,就要做好病毒二次爆发,甚至N次爆发的准备,直到疫苗出现。
按照保守估计,有效疫苗至少还需要18个月的时间才能投入使用(当然祈祷中国疫苗早日面世~)。
短短半个多月来,人们对疫情的认知度不断加深,经济、商业、消费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
一方面,疫情引发的全球股市暴跌或将加速引发经济衰退,增加消费者谨慎情绪,令复苏更加艰难;另一方面,随着疫情在全球范围愈演愈烈,消费者和城市管理者要完全放弃对疫情的担忧并不现实,疫后复苏也未必像此前预估的那么乐观。
度过疫情、挺过可能因疫情而导致的线下停业,成为了商场、购物中心必不可少的选择。
这是所有像商场这样的传统单一线下渠道的经营者必须尽快弥补的短板。
后疫情时期,面对已经习惯“送货上门模式”等新事物、消费心理、消费习惯发生变化的消费者,嗅觉敏锐、先入为主的线上线下玩家收获了新的红利,而仓促入局、开始试水的玩家则纷纷入局。
新技术、新环境、新理念催生新的商业变革,商场需要重新洞察消费者诉求,重新审视数字化场景营销的新价值,并进一步探索其先进玩法,围绕消费者心智进行多渠道、多元化运营,升级创新商业模式,降低疫情影响,实现进一步增长。
猫头鹰研究院认为,疫情过后商业地产线上化、数字化转型必须要关注的四个方面是:
拓展线上新消费者接触点
丰富流量矩阵,聚焦私域流量
突如其来的疫情导致实体商场客流大幅下降,但也促使商场寻求多渠道布局线上。
德勤《大消费零售企业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报告指出,线上平台、微信购物群的搭建和维护将成为新线下实体店的标配,线上线下融合将得到进一步推进。
中国百货协会也预计,疫情结束后,百货零售业态结构将发生变化,线上占比将进一步提升,由2019年的21%提升至30%左右,移动购物平台也有可能逐步取代传统网购平台。
现象级新物种:直播
直播到底有多火?从网红到明星、从素人到县长……所有“圈外人”都争相当主播带货;从口红到房产、从农产品到汽车……所有商品都可以直播。带货力有多强?直播15天救了一个濒临破产的美妆品牌。“口红一哥”李佳琦2019年净赚近2亿元,碾压60%A股上市公司。
直播已成为一种新现象。
作为时下最热的新商业模式,直播在防疫期间迎来了新的发展高潮。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直播电商行业总规模达4338亿元,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将翻一番,有望突破9600亿元,向万亿级市场发起冲击。
麦肯锡预计,线上消费每增加一个单位,61%将替代原有需求,39%为新增需求。特殊时期,商场引入直播模式,不仅有效拓展了企业、品牌的传播边界、挖掘潜在消费者,还能盘活、激活线上互动,延伸、拓展商场的“新磁场”。
这已得到实践的证实。
据龙湖商业提供的数据显示,2月5日至2月15日,龙湖北京四大天街联合83家门店开展近百场直播,累计销售额近40万元。其中,大兴天街乐友精选了疫情期间急需的洗护用品、玩具、服饰、奶粉、纸尿裤等商品,提前推荐,并提前通过线上社群邀请会员,其单场直播销售额达4.6万元。
同时,银泰百货淘宝直播数据显示,直播20天来,全国银泰百货共开展1000余场直播,1500余名导购员完成报名。此外,2月18日晚,湖北武汉、荆州、孝感三市10位导购员直播“云复工”,约7.5万人次在线观看,相当于一个商场周末客流量,多款商品销售一空。
疫情期间,在可去的地方寥寥无几的同时,门店直播间、网红导购、全民购物等热度持续飙升。看似不得已的自救行为,却蕴含着重要的反向启示——商业地产的流量蓝海远未启动,“云贵姐姐”“超级导购”只是流量内生的开始。
短期来看,电商直播是应急手段,但长期来看,直播是必要的,因为它可以吸引异地客流,打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可以作为商场新的增长点。
商业空间作为承载品牌的独立系统ID,应基于交易场景的拓展有效设计新的用户触点。通过入驻快手小店、小红书企业号、知乎号、抖音号、京东POP等,在开放平台上为品牌及合作方打造更具可扩展性和稳定性的运营环境。同时利用线下数字化触点,进一步完成线上线下OMO的融合,实现流量的多元精准分发,在选品模型、买手体系、会员模型下帮助租户涨粉、引流、转化、卖货等构建。
产品方面,过去日用家居、美妆护肤等产品客单价低、复购率高、试错成本低,在直播时更受消费者青睐。但未来随着5G技术的发展、电商直播的普及,将出现“什么都能卖”的趋势。此前网红陈洁KiKi联手雷佳音、手艺耿直播卖宝沃汽车,2小时订单破千台。这意味着,客单价高、复购率低的产品正在逐渐突围圈层,未来带货将不再受限制。
微信小程序与其他线上渠道并行
抖音、淘宝等平台虽然流量强大,但都是网络流量,对于在商圈内经营的商场来说,如何引流是大部分商场亟待解决的问题,大部分个体商场还需要依靠朋友圈或者社交群引流。
因此,私域流量成为线上平台重视的领域,包括利用小程序进行直播、利用微信、微博进行私域流量激活、推广等。
例如,龙湖商业经过多年的深耕细作,已经建立起涵盖自媒体公众号、小程序、微信社区等的线上布局。
基于先发优势,龙湖商业迅速利用自身阵地为消费者构建“线上体验网络”,及时有效响应家居消费者的生活需求。在龙湖天街小程序上,龙湖商业实现了“品牌墙上线”,为精选商家打造独立展示空间,可直观展示品牌信息、产品介绍、最新优惠活动等内容,也打通了商家与消费者的线上纽带。
据大悦城控股介绍,西单大悦城小程序商城首批入驻商家已有40家,第二批即将入驻品牌近60个。小程序商城将不断拓展线上增量,打破空间、流量限制,提升消费者对商场和商家品牌的忠诚度,创造更多销售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线上线下触点的全面覆盖,以及直播、短视频等社交平台的灵活运用,不仅仅是营销布局,更是帮助入驻品牌建立用户驱动的选品机制。
无论时尚奢侈品还是日常生活品类、零售还是本地生活服务,以买手店为代表的精品逻辑和生鲜电商的前端仓储逻辑正在走向全品类化,未来商业地产线上应该会选择以购物中心IP为统一风口的电商。
立足商圈,辐射
打造城市级、区域级网络红人
影响者是直播和网络营销成功的核心。
此前,【猫头鹰研究院】曾多次强调,购物中心是以地理位置为核心的商圈商业。针对购物中心的本地地理属性,未来的商家和商业主体必须拥有符合自身定位的城市网红、区域网红,甚至社区网红。
因此,单个商场的网红形象一定要做到本地化、商圈化,商业地产集团品牌或者商场连锁的产品线品牌可以尝试树立全国性网红,达到统一品牌形象和生活方式传播的目的。
由“薇娅、李佳琪”掀起的网红经济在2019年迎来爆发期,并在2020年继续扩大。据国外研究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2020年网红经济总规模将达到3400亿元。
以往品牌多以传统广告营销提升品牌知名度,但随着网红商业价值不断被挖掘,品牌纷纷将部分预算转向PGC内容,更加重视网红营销。据悉,知名品牌雅诗兰黛已宣布2020年将把75%的营销预算投入到网红身上。
近日,林清轩创始人孙来春两小时带货40万的影响力,成为行业热议话题和纷纷效仿的对象。银泰商业CEO陈晓东的直播观看人数达22万人,银泰直播间也冲上排行榜榜首。
虽然CEO转行主播没有网红脸,对直播规则和技巧的掌握甚至不够精准,但老板的直播本身就很有看点和噱头,更容易引起市场共鸣。但CEO直播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导购依然是商场直播的主力军。
商场里的导购员比起网红主播来说更专业,很多主播带货的时候对产品有第一印象,但导购员对产品已经有一两年的使用经验,所以对产品了如指掌。
银泰百货作为首家洞察导购能力的百货商场,近日联合淘宝推出“导购在家直播计划”,其中,雅诗兰黛、兰蔻、科颜氏、悦木之源、IOPE、肌肤哲学、耐克、FILA、VANS、宝岛眼镜等50余个品牌专柜加入“导购在家直播”;
北京万科半岛广场联合北京印象城上线IN芯购物直播间,众多品牌在线直播,只需要用抖音就能观看多个品牌在线直播,在直播间尽享购物服务;
西单大悦城也推出“云购物”,雅诗兰黛、欧舒丹、YSL等众多美妆品牌参与其中,柜台导购员化身主播,为用户推介产品;
龙湖在北京的四条天街还联合商家在现场打造“线上直播间”,参与品牌涵盖服饰、美妆、运动、亲子等多个品类;
天津大悦城3月1日开启JOY爱直播间,包括Dior、蓝道湾、美宝莲、Fila四大品牌高能上线,其中更有金牌店长解锁最in潮流LOOK、打造超自然美肤、模特同款妆容等栏目。
天津万象城还推出“美丽专场”直播,以低折扣促销精选护肤品牌,取得良好效果。
直播让商场从传统的人与货的场所转变为人与货的场所,并进一步演变为人与人之间直接的沟通与互动,而主播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场直播的成败。培养一名优秀的主播,不仅可以为商场增加“带货”量,还可以为商场带来海量人气,充分发挥直播本身的作用与价值。因此,建立一支优质的直播团队尤为重要,打造“李佳琪式”网红成为努力的方向。
抖音达人“谁是袁三”在线直播睡觉,一晚上就能吸金1857万,打赏7.6万元,收获80多万粉丝。在“人人都能成为网红”的当下,每个商场都应注意培育自己的超级KOC社群,加速导购转化为网红、顾客转化为粉丝。通过不断的激活和连接,让货架无处不在,让内容随时随地分享。找到属于大悦城的“李佳琦mini”,或是万象城的“小薇娅”,甚至顺电的“罗永浩二号”,聚集海量粉丝,促进商品销售转化。
或许未来,商业空间有机会成为新IP孵化加速器,创造源源不断的内生流量。开设直播间、配备短视频工具,形成包括微信、快手、知乎、小红书、淘宝直播等全渠道社交触点微博涨粉24小时下单,会成为商业地产的标配。
数字营销专业化
打造线上线下商场运营产业链
对于大多数传统商场来说,线上线下都是门外汉的事情。
猫头鹰研究院强调,数字营销必须委托给年轻、专业的团队去尝试和犯错。
不少消费者反映,商场直播不如网红直播方便,不仅要分时段看不同的节目,还要频繁添加导购、加入购物群。这样的情况下,商场需要策划内容,增加专业设备挖掘流量。
毕竟商场直播的背后是一整个团队,直播间设计、预告、商品及价格、互动话题等都是环环相扣的环节,所以团队的整体协作也很重要。归根结底,商场想要做好直播,必须培养一个基于完整体系的专业运营团队,而且必须是数字化运营团队。商场还需要搭建直播间,为了搭建好的直播环境,需要采购相应的设备,比如录制、镜子、道具、演示等等,这都需要一个过程。
不久前,弘阳商业首战告捷,弘阳首场抖音直播(常州弘阳广场)观看人数达5.2万人,成交超200笔,总销售额超8万元。次日的第二场直播(南京弘阳广场),观看人数超22万人,成交超1600笔,总销售额达75万,24小时内完成近10倍的销售额逆袭。
“价格和库存是商场里品牌需要担心的两件事,剩下的弘阳商业集团都会解决。”弘阳说,从选品、主播筛选、订单追踪、客服到直播分工,运营弘阳商业集团帮助解决一系列后端工作,“类似于给入驻的品牌方充当MCN服务商,解决产品端之外的一揽子其他问题。”
成都万象城直播是在商场抖音官方账号上进行的,由商场工作人员担任主播,场地选择在商场的VIP中心,相对安全也更容易管理货品。直播时会根据商品特点策划一些主题,有效给予顾客想要了解的信息,价格、新品是推广的重点。直播时在介绍品牌的同时,会有人手举着店铺微信二维码,供用户了解详情、下单。据了解,商场会提前一周进行招商,首期选定美妆品牌,有一名运营经理负责联系店铺整理货品,过程中需要提前熟悉每件单品的原价、功效等,一名员工负责设备和稿件整理,另一名员工则是直播助理。
深圳万象天地在新浪微博拥有3万粉丝,更新频率高。这一系列直播是在与新浪微博联动的直播平台上进行的。但万象天地的直播目的并非推销,而是增强社群黏性、传递正能量。疫情爆发后,商场策划了MIXC@HOME居家生活灵感站,与居家客户相关的生活方式品牌合作……
从“全民直播”的随机无序到“编辑经营”的有机协同。商场需要依托平台优势,整合电商资源,创作内容,连接品牌、C端等,利用主动选题和编辑能力,有效统筹空间展示、门店直播、营销内容、会员服务等,覆盖从创作源头到消费场景的全链条运营,实现物理空间与原创内容的边界放大。
对于绝大多数商场而言,虽然直播模式是在疫情爆发后才开始爆发,但商场并没有将其作为“应急工具”,而是将其培育成商场新的增长点,走得长久才是最终目标。
全场景“云”运营
做最懂本地消费者的商业平台
商业地产全面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是让数字技术渗透到场景运营的每一个环节,在商户关系、租赁业态、服务形态、商场物业管理、智慧停车等服务和管理细节上形成系统性的OS能力,构建数字化资产。
随着商业运营由过去的“租赁模式”转向“运营服务模式”,商场也应引导和帮助品牌商家完成触点的建立,同时通过联动的线上运营与策划,打通不同品牌之间断线的线上线下数据,构建更加完整的数字化用户画像,赋能入驻品牌,提升入驻品牌的有效性。
利用数字化工具与顾客进行有温度的互动,让顾客线上体验线下的购物服务,真正让顾客留在你身边。呼吸数据,你呼吸的是数据,你呼出的是服务。所以数字化不是基础,全场景数字化运营才是未来商场的方向。
“小程序+”成为场景云化的“新基建”
从联名活动到IP策展,从海量限量到高端定制,商场场景提案与场景规划,因为小程序等一系列数字化的接入与运营手段,带来全新的智慧场景想象。数据得以沉淀、环节得以透明化,每一个时间与注意力的分配点,都是“云化”的触点,是交易端与链条闭环设计的关键点。
“小程序+场景”提案能力升级与内涵延伸。
利用数字化智能场景激活小程序,实现全域全时精准触达。利用线下活动的社交属性、话题属性,丰富社群运营形态,提升全渠道转化率,重新定义场景内容的用户触达价值。
小程序+作为场景工具,连接、激活、运营数字用户,是支撑小程序零售的“新基建”。摘自《段子手》好贷体验店报道,小米体验店在疫情期间推出“Store GO”,利用线下内容空间和体验空间联动小程序商城、社区、直播等云端场景,实现链条更短、更便捷的所见即所得,一波推动实体与虚拟融合的小场景浪潮。
场景细节智能操作
商业地产依托数字资产和数字技术,形成算法驱动的敏捷响应能力,深入用户运营和商户管理的每一个细节,全面提升管理服务效率。万达与腾讯合作的丰科万达广场就是其中的代表。天津K11 Select也是科技驱动购物体验升级的一次尝试。
此外,还以全频谱数字化触点捕捉用户的完整行为,形成“场景数据”。一方面,通过将互动屏、智能设备等数字化硬件引入场馆,提升互动体验;另一方面,通过场内场外的全方位触点,捕捉用户在交易前、交易中、交易后的完整行为,真正形成场景化的数据。比如,在日本东京SHIBUYA SCRAMBLE SQUARE随处可见的声光设备、智能互动屏;Atour LAB未来酒店的全方位数字化、智能化应用等等。
数字资产的深度应用驱动着运营机制和商业供应链的进化。利用数据的精准分析反向推动商业地产整体运营策略的更新,从日常运营、采购销售趋势到策略制定,从选址机制、品类逻辑到品牌筛选,再到品牌扶持与孵化,真正建立起以数据为底层的科学运营体系,不断推动商业供应链的进步,助力商业地产与品牌商家的共生共赢。
结论
当今商业地产行业,颠覆传统模式的不是内部竞争,而是消费者的变化和外部的挑战。当数字技术打破行业边界,线上线下新旧势力互动融合,用户在哪里、运营又在哪里?边界就在那里。从传统竞争逻辑到生态共生逻辑,从传统模式到技术创新,基于数字化主线追求用户价值、寻找增长空间将成为未来商业地产行业永恒的商业主题。
参考
商业和房地产
(编号:商业地产)
聚焦零售、商业、商业地产新思维、新趋势,25万行业精英订阅、地产自媒体联盟会员,已成为行业内颇具影响力的专业自媒体平台,如需投稿、交流、合作请添加微信malltowin007
为商业地产价值赋能,本平台原创内容由MalltoWin实验室专业制作,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