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微短剧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在哪里?衔接手机使用模式的竖屏剧备受青睐

数据来源:《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4)》

核心阅读

哪些因素驱动网络微短剧的发展,有哪些新现象值得关注? 影视产业拓展新生产力,网络微短剧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是什么?

网络微短剧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在哪里?衔接手机使用模式的竖屏剧备受青睐

借助生成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新生产力,网络微短剧的创作制作将迎来新的迭代升级,从而真正走向多元化、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网络微短剧呈现爆发式增长。 第十一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发布的《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2023年重点网络微短剧数量将翻一番,微短剧用户粘性快速增长, 40% 的用户经常观看。 ,30%的用户已经付费。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至2023年6月,国内短视频用户规模约为10.26亿,占网民总体的95.2%。

哪些因素驱动网络微短剧的发展,有哪些新现象值得关注? 影视产业拓展新生产力,网络微短剧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是什么?

与手机使用习惯相关的竖屏剧受欢迎

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影视技术的每一次革命性进步,都有力地推动了影视艺术质的飞跃。 网络微短剧的流行也得益于当前方兴未艾的互联网技术创新。 5G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无线接入技术,具有万物互联、泛在网络、高速率、大容量、低时延、低功耗等特点和优势,从技术上实现了流媒体从电脑到手机。 迁移,从而为网络微短剧的爆发式增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机遇。

根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的定义,网络微剧“单集长度在几十秒至15分钟左右”。 目前,市场上流行的是在抖音、哔哩哔哩、腾讯视频、快手、小红书、好看视频等社交平台或小程序上播放的竖屏短剧。 因此,也有人简称为“小程序短剧”。 台词密集、节奏快、反转多,每集有一到两个反转,大量运用近景、特写镜头,瞬间抓住观众注意力,满足观众的审美体验。这些都是这些微短剧的特点。

竖屏制作方式改变了传统长视频的横屏范式。 有研究报告指出,在移动终端观看视频的手机用户中,94%使用竖屏观看视频。 竖屏虽然视觉元素不如横屏丰富,但能够与观众手机的日常使用模式无缝对接,方便观众在观看短剧的同时在手机上处理日常事务。 正是因为符合互联网时代移动终端的使用习惯,竖屏短剧的声势和影响力日益压倒横屏短剧。

快速增长的网络微短剧也因“一夜暴富”的话题而受到关注。 据报道,有的剧开播八天充值破亿,有的单日充值高达2000万元,有的突破3000万元……于是乎,所谓的“拍戏” 《一周、一个月上映》如此低成本、短周期、高周转的“投入数十万,充值可过亿”的传闻在网络微短剧中不胫而走。行业。

网络微短剧成为影视行业的新赛道、新机遇、新发展空间,也带来了新问题、新思维。

如何规范网络微短剧的发展成为当前网络视听行业的重要问题

如果说长视频剧是制作公司把剧卖给平台,平台再卖给广告商和观众的“ToB”商业模式,那么网络微短剧则是“ToC”营销模式。 网络微短剧营销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吸引观众并让观众为之付费。 但网络微短剧的盈利模式并不像长视频那样具备被平台买断或分割的条件,主要依靠用户付费充值。 不少小程序短剧通过抖音、快手、微信、微博等平台投放流量广告,引导观众点击跳转至相应小程序观看。 前几集一般免费,之后每集收费1至3元。 。 因此,对于大多数小程序短剧来说,盈利模式单一,缺乏固定的传播平台。 如果有1000万元的收入,投资费用可达900万元,而生产者的毛利率只有10%。 竞争非常激烈。

20世纪90年代,文学网站方兴未艾。 许多网络小说依靠强大的剧情和追求“爽快”的体验来赢得观众的青睐。 近年来,他们开发了付费阅读模式。 从网络小说作家“迁移”而来的网络微短剧作家不乏其人。 因此,有人认为网络微短剧是借鉴了网络小说底层“网络感”的视频型网络小说。 逻辑。 小节目短剧虽然每集只有几分钟,但每集长达数十甚至数百集,增强了观众的沉浸式体验。 然而,正如网络文学因过去的野蛮生长而走向衰落一样,网络微短剧也出现了许多负面症状。 有的抓住了观众潜意识里对浪漫的渴望,从底层逆袭,让观众沉迷于虚无的想象满足,享受虚拟现实。 愉悦,被称为饭后“电子芥末”,口味单一,营养不良; 有的奇葩,刺激观众感官,诱导消费,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感。

如何规范网络微短剧的发展,成为当前网络视听行业的重要问题。

创作和制作都需要迭代升级

如何规范网络微短剧的发展,将网络微短剧的大流量转化为正能量? 近年来,国家广电总局积极建立微短剧创作制作全链条管理框架,要求网络微短剧必须叙事“有意义”,“防止微短剧”管理上的失误和失​​误”。 自2024年6月1日起,所有通过网络视听平台、小程序等播放或推送的微短剧快手怎么买播放量有用吗快手怎么买播放量有用吗,均须持有网络剧发行许可证,或相应的平台网上备案号。 与此同时,多地政府推出支持政策,鼓励网络微短剧与时俱进、团结人民、锐意创新,积极推动网络微短剧从“转型”到“转型”。 1.0阶段野蛮生长成为主流优质产品。 2.0 阶段。

随着微短剧制作进入2.0阶段,越来越多的专业团队进入微短剧创作领域,各播出平台竞相推出各类微短剧扶持计划。 2023年12月,芒果TV主打大芒剧场与上海吾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继《念念无名》、《虚言》之后再次合作,制作微短剧《风月变》,成功登陆湖南卫视,成为国产电视剧。 首部“明星播出”微短剧。 2024年,快手短剧将升级“星芒短剧”,将重点项目提供的投资额度从原来最高40%提高到50%; 每千次有效播放,最高分成25元。 抖音发布的“辰星计划”专注于讲述现实生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2024年春节期间,共有8部优质微短剧播放量过亿。

为推动网络微短剧赋能地方发展,国家广电总局印发《关于启动“带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的通知》,要求创作播出100部优秀微短剧。 2024年以“微短剧去旅行”为主题的短剧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普及的“微短剧+文旅”融合促进消费的新模式。 重庆、杭州、浙江等地政府部门纷纷响应,探索网络“微短剧+文旅”的发展路径。

随着文森视频等大型模式的出现,越来越多的制作公司和平台开始探索“AI+微短剧”的融合路径。 据介绍,Vincent Video技术只需要足够的提示文字即可实现一键视频生成。 具有较强的成本优势和操作便利性,有望促使短剧制作的竞争回归到高质量的剧本创作上。 2024年2月26日,文森特视频AI系列动画片《秋千诗颂》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后受到关注。 影片更好地传达了中国古代诗歌的深远意境和民族风格。 我们相信,借助生成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新生产力,网络微短剧的创作制作将迎来新的迭代升级,从而真正走向多元化、高质量发展。

(作者为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

《人民日报》(2024年4月18日第20页)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