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在港交所上市:“短视频第一股”尘埃落定。
据报道,快手在港交所上市首日大涨193.913%至338港元,成交额92.422亿元,总市值13885.7亿港元。
此前公告称快手接单平台业务,快手将在全球发售约3.65亿股,股票代码为1024,发行价为每股115港元。 宿华表示,快手选择1024作为股票代码,是因为1024代表着技术。 实力雄厚,生产力先进。
本次IPO共收到散户投资者认购申请约142.3万份,超额认购1203.16倍,散户资金被冻结约1.277万亿港元。 按发售价115港元计算,扣除全球发售应付的承销佣金及其他预计费用后,快手预计将获得所得款项净额约412.76亿港元。
事实上,从去年11月5日快手向港交所提交招股说明书,到今年1月15日通过港交所听证会,再到1月26日在香港公开发行,引发了一窝蜂抢购,差距不短。 短短两三个月的时间——动作快得可以说是铺天盖地,一路火光闪电。
资本市场对此也十分热衷。 1月26日,快手上市,发行价为每股105-115港元。 拟发行3.65亿股,募集资金至多420亿港元,其中2.5%为公开发行。 消息一出,个人投资者和投资机构纷纷前来认购,想方设法获得更多认购股份:
一方面,有背景的投资者开始寻找人脉——据传闻,部分投资者正试图通过自己的人脉接近快手创始人宿华等核心管理层,试图通过人脉关系拿到额度。
对于没有背景的个人投资者来说,只能用比较笨拙的方法,比如转发到微信群寻求朋友帮助增加额度:与下沉市场划清界限的中产阶级不得不放下尊严这次。 到处求亲友“断绝关系”,利用拼多多抢快手积分。 更戏剧性的是,字节跳动员工疯狂参与快手的新开发:
据介绍,在超过300人的字节员工股票交易群中,屏幕上满是快手打新链接的图片,橙色的“快手色”尤为显眼。 疯狂的投资者甚至愿意使用20倍的杠杆进行新的投资。 字节员工邀请朋友,热情邀请同事“兑换积分,增加杠杆,增加中奖概率”。 他们把张一鸣的脸在地上蹭,最终火花四溅:
由于该链接被分享次数过多,微信判断为诱导分享,直接封禁。 字节员工这才恋恋不舍地散去。
另一方面,淡马锡控股等十几家基石投资者积极投资,认购191亿港元。 上市公司也跃跃欲试参与认购浪潮:
以宇星科技为例。 国泰君安证券申请认购最多150万股快手股份,申请总金额约为1.742亿港元。 裕兴表示,对快手的投资将使集团的投资组合多元化,并增加集团的潜在投资回报。
此外,银行业巨头也不甘示弱。 在快手市场蓬勃发展的背景下,银行巨头也加大了融资融券交易力度,帮助投资者通过融资增加本金:例如中行香港(2388)将快手认购额增加至2000亿元。
在“全民订阅”的浪潮中,快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截至1月29日中午,最终认购人数达206,673人,认购金额超过426亿港元,使富途成为第二大新股认购金额和认购人数,仅次于蚂蚁集团IPO。 散户发行部分获认购1.28万亿港元,超额认购1,218倍,荣获“港股冻资之王”称号。
快手IPO为何能被誉为“港股明星”?
一方面是大环境所致:内地资金近年来不断流入港股,形成“北水南调”的局面。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月底,已有约3000亿元资金从内地流入香港。 以新经济股为首的港股对内地资金的吸引力越来越大。
另一方面,这也与快手自身的实力密不可分:
短视频时代,快手作为短视频赛道的领军者,有着相当大的想象空间。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9月30日,快手是全球虚拟礼物打赏和直播付费用户最多的直播平台,也是日均活跃用户第二多的短视频平台。 按商品交易总额计算第二大直播电商平台。
快手的未来在哪里? 通过仔细阅读快手的招股书,我们可以一窥快手未来的方向和发展趋势。
快手阅读快手招股说明书:
在多元化的同时保持增长
仔细阅读快手招股书,我们可以看到快手的以下趋势。
首先,快手总收入呈现增长趋势。 同时,收入结构更加健康、多元化。 不再过多依赖直播打赏收入来支撑基础,形成直播打赏收入、网络营销收入、电商收入三方平衡。 局势稳定。
根据快手招股书,快手2017年营收为83亿元,2018年营收增至203亿元,2019年营收增至391亿元。 2020年营收更是迅猛:2020年前11个月快手总营收为525亿元,而前9个月为407亿元。 收入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在收入快速增长的同时,快手的收入结构也变得更加多元化,摆脱了过度依赖直播变现的束缚,将鸡蛋分散到不同的篮子里:
快手收入来自三部分,直播赏、广告变现(网络营销)和其他业务(直播电商、网络游戏等)。 其中,直播打赏是主要收入来源。 2020年上半年,快手直播收入173.5亿元,占总收入的68.5%。
随着快手网络营销等业务收入占比大幅提升,直播打赏收入占比却在稳步下降:2020年前三季度,直播打赏收入为253亿元,占比25.3%。总收入亿元。 比例从68.5%下降到62.2%。
相比之下,网络营销收入占比持续上升:网络营销服务从今年上半年的4亿增长到72亿,增长了数十倍。 2020年前三季度营收133亿元。 招股书显示,快手网络营销服务收入从截至2020年9月30日止9个月的50.9亿元增至截至2020年11月30日止11个月的113亿元、71.4亿元。
最直观的对比是快手2020年上半年的营销收入为72亿元,但第三季度,仅营销收入就达到了61亿元。 肉眼可见,线上收入贡献的收入比重越来越大。
此外,电商业务部分也在快速增长:
电子商务总交易额从2018年的9700万笔增长到2019年的596亿笔,到今年上半年已经达到1096亿的水平。
同时,2020年上半年,快手商收入为72亿,而仅第三季度,快手商收入就达到61亿。 截至2020年11月30日,快手商GMV达3326亿元,是2019年全年GMV的五倍多。
2020年以来,快手的快手GMV“千亿”目标实现得越来越快:快手快手了6个月实现了第一个GMV千亿,用了3个月实现了第二个GMV千亿。 只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就实现了第三个千亿。
其次,快手应用的日均活跃度持续增长,这意味着快手用户的粘性越来越大,已经成为用户娱乐生活的一部分:
截至2020年9月30日,快手中国应用及小程序日均活跃用户已达3.05亿,平均每天使用快手应用的时间超过86分钟,平均访问快手应用的次数约为10次天。 平均月活跃用户达到7.69亿。
在活跃用户中,26%也是内容生产者。 截至2020年9月30日,快手内容分享量达90亿,较2020年上半年增长30亿倍。
由此,第三季度的相互关注用户数超过10亿对:截至2020年9月30日,快手平台的相互关注对总数超过90亿——这得益于许多快手的用户也是内容用户。 制片人。 这又回到了宿华创办快手的初衷:
最初,快手只是一个GIF工具社区。 但2011年至2013年,借助WIFI普及带来的音视频媒体崛起,快手转型为短视频平台。 当时,宿华的愿景是打造一个去中心化、包容性的短视频社区,让每个人的生活都被看到。
因此,“双向关注”数量骤增的背后,是快手用户粘性的持续增长。
第三,快手在营销上的投入明显增多:招股书显示,快手营销费用增长了354.1%,用于品牌营销、人才引进、生态建设等。
根据快手招股书,IPO净收益的约35%将用于增强生态系统,包括但不限于:持续丰富和提高平台内容的质量和多样性; 开发新的互动功能,支持用户培养粉丝。 ; 为广告主提供更多的网络营销解决方案; 并拓展电子商务平台。
具体来说,30%左右将用于研发和技术; 约25%将用于选择性收购或投资与快手业务互补、符合其理念和增长战略的产品、服务和业务; 约10%将用于营运资金。 和一般公司目的。
快手的钱去哪儿了? 总之,快手收入增长和多元化结构的背后是一场商业的自我革命。
收入增长和结构多元化的背后:
激烈竞争中,快手发起商业化“自我革命”
事实上,短视频行业的用户增长已接近天花板。 在前期用户的初步积累中,互联网巨头杀出一条血路,完成了与用户的赛跑。 用户增长已经告一段落:2019年全网人均每月打开App数量为24.7个,2020年将达到25.1个,增速只有可怜的1.6%。
在用户增长天花板阶段,短视频巨头急需突破,利用现有流量变现。 因此,短视频平台将商业化作为重中之重。
以快手的竞争对手抖音为例。 广告变现是商业化的重点。 早在2019年,抖音就已经对接了约50种借贷产品。 去年,字节跳动计划上市时表示,国内广告收入预计将达到1800亿元,其中抖音贡献了60%。 游戏和金融两大广告板块是抖音最重要的利润来源。
此前,快手在广告方面并不活跃——公开数据显示,抖音2019年营收为500亿元,广告占比超过200亿元; 而快手收入为450亿元,但广告仅占100亿元。 这是因为,过去快手的主要收入来自直播打赏。 然而,这种收入来源不稳定,并因用户增长放缓而停滞不前,难以为继。
对于短视频平台来说,电商、广告和“短视频+产业”显然具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因此,一向佛系的快手也加快了商业化的步伐,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服务。
在电商领域,快手通过增加供应链、拉动消费需求、获取支付牌照等方式加大投入。 一是发展供应链。 快手商运营负责人白嘉乐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表示:
“虽然直播电商需要强大的供应链能力,但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需要建立供应链团队。 即使有能力的主播也不需要做所有品类的供应链。 我们希望借助好物联盟的能力,有一个好的供应链匹配足够的流量,包括内容创作者,为他们赋能。”
可见,一方面,快手通过联姻京东等方式补足供应链:2020年5月,快手与京东合并。 快手老手可以直接在快手门店购买京东自营产品,物流、售后都可以在快手找到。 在店内即可完成,无需跳转京东平台。 两者在快手门店的供应链能力、品牌营销、数据能力建设等方面开展了深度合作。
与此同时,快手自身的供应链建设也提上日程。 据介绍,快手2020年战略方向的三个关键词是“上下、南下、工业化”。
今年以来,快手在多地建立了自己的产业带,致力于连接电商上下游。 同时,发起“快手好物联盟”,加大供应链建设,将联动流量配送工具“小点通”、饭头条,共同以产品赋能商家。
另一方面,消费需求是通过百亿补贴等方式创造的:比如董明珠快手的亮相就让很多人印象深刻。 快手大方投入大额补贴,比如正1.5品悦单冷定频空调,各种官方渠道价格均为7399快手接单平台业务,快手补贴3400,刺激用户消费欲望。
同时,正在通过获取支付牌照等方式改善电商交易格局:11月24日,有消息称,快手通过收购易联支付间接获得支付牌照。
对于电商业务来说,支付牌照将有助于快手更深层次地参与交易,完善交易版图,扩大利润。 同时可以积累更多支付渠道的数据,为用户精细化运营,实现业务转型。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业务闭环。
此前,由于快手没有自己的支付渠道,快手向相关腾讯集团支付的支付渠道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招股书显示,这笔费用在2017年至2019年三年间分别为5900万元、1.42亿元、2.19亿元,今年上半年这笔费用支出已达1.84亿元。
在网络营销服务领域,快手致力于打通公私域流量。 在此之前,快手过于重视私域流量的建设。 但对于广告业务来说,公域流量的分发显然比私域流量的推广更受广告主青睐。
所以一方面,快手通过改版重新夺回了流量分发权的控制权:
9月,快手更新8.0版本,新增抖音上下滑动模式,与快手原有的双栏瀑布流模式并存。 同时,原首页顶部的“同城”入口移至底部,并替换为“精选”。 “替换为入口——这意味着增加了一个新的公域流量入口,由平台分配。
另一方面,快手将“快速接单”升级为磁力明星聚集,将快手尾快手专家的商业作品融入公共领域,与顶级专家平等竞争,靠作品说话自己,从而抵消马太效应。 。
同时,快手磁星聚会和“快手粉丝”将进行升级,产品和服务将优化升级,特别是智能促销和直播促销两大功能的升级,为客户提供更精准的服务。增粉丝服务。
于是,11月30日,快手年度商业盛会“2020磁力大会”在北京召开。 在下午举行的营销峰会上,磁引擎发布了新的品牌主张。 快手高级副总裁马洪斌宣布,磁力新双清已全面打通公私域,将打造更适合短视频直播赛道的新引擎。
通过一系列动作,快手发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自我革命,而上市无疑是最重大的事件:
上市不仅倒逼“佛系”快手加速商业化、接受市场审视,也将纠正公众的污名化刻板印象。 比如,在外界眼中,辛巴家族占据了快手半壁江山,是快手商GMV的主要贡献者。
但第三方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快手的电商GMV贡献中,辛巴家族前10名主播贡献的电商GMV仅为6%:这些都说明了其重要性。快手“向外界证明自己”。
结论
短视频2.0战争已经打响
快手上市并成为“短视频第一股”不仅仅是证明自己。 从更意义上来说,这意味着短视频行业已经进入2.0时代。
如果说在1.0时代,短视频平台争夺的是流量、调性、争做“动荡时代”的顶级主播,那么到了2.0时代,这些都不再是竞争的焦点。
1.0时代,“南方的抖音,北方的快手”都被贴上标签:抖音占据一二线城市,而快手用户更多在三四线城市的下沉市场; 抖音主打公域流量,快手主打私域流量。 流动。 然而近年来,两者的界限逐渐模糊,互相绕进了彼此的轨道:
一方面,抖音正在发力下沉市场:2019年8月,抖音推出极速版。 “关注”界面采用双栏格式,快手味道十足,简直就是为快手用户量身定做的。 同时,在抖音极速版上,观看视频20秒即可获得2至100金币。 如果你存了10000金币,就可以在平台上兑换1美元。
此外,注册用户首次邀请好友还可获得2元现金奖励。 好友观看视频时,用户还可以获得与好友同等数量的金币——拼多多风味十足。
而快手正变得越来越主流。 事实上,回顾快手一年来的动作,不难发现快手已经明确将“加大主流营销”提上日程,并做出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操作:
比如邀请周杰伦等国民级明星加盟节目吸粉:周杰伦快手直播总观看人数突破6800万,最高同时在线人数达到610万,直播间总互动量达3.8亿。 又如,组织古典音乐会、民间诗歌朗诵,旨在纠正“乡土气息”的刻板印象。
日前,快手正式宣布与10家省级卫视春晚达成合作。
随着快手不断突破行业,一二线用户对快手的印象也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一二线城市用户下载快手,成为快手用户。 为了平衡新用户和原住民,快手还推出了精简版:精简版保留了双栏格式,旨在符合老用户的使用习惯。
所以你会发现,1.0时代各个短视频平台建立的“柏林墙”正在被推倒,取而代之的是,短视频平台在不断地破圈,甚至切换轨道,趋于同质化。 流量天花板到来,短视频平台2.0大战到底在拼什么?
其实2.0时代主要看的是平台生态、想象空间、万物互联的能力。 依靠链接能力的电商、广告、营销收入是其表现形式,也是当前短视频平台竞争的焦点,但它们绝对不是不可替代的:微剧、同城零售、知识付费。 路正在上升。
例如,除了直播、电商、广告收入之外,快手还有其他不断突破边界、证明其想象力的业务:例如,快手的同城渠道在2019年的DAU超过2亿。快手推出同城零售线下导流业务:通本地与餐厅、商店合作拍摄视频,吸引线下流量。
再比如快手的微剧增量:2020年12月,开通微短剧独立频道的快手宣布,快手小剧场已收录微短剧超过2万部。 与这个赛道竞争的是腾讯微视,该公司发布了微剧,支持计划为10亿元和100亿流量。 同时,广电总局也对网络微短剧的定义和备案审查提出了明确要求。
再比如知识付费:快手《2019年教育生态系统报告》显示,2018年6月至2019年8月,快手教育月均付费用户环比增长超过95%,累计付费用户已超过160万,其中94.7W粉丝主播“数学物理宫老师”教学课程销量超过3.6万份,售价9元的课程销售额高达30万多元。
电商之后,短视频平台的下一个趋势在哪里? 没人知道。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快手的上市给短视频行业打了一针加速器:战争2.0时代引发的血雨腥风即将袭来。
社区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