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底下并无新鲜事。 上海电影节的门票总是抢手,但总有人抢不到票。 影迷们忙着讨票、转票、呼吁加演,力争完成一次不留遗憾的朝圣之旅; 粉丝们忙着确定见面会名额以及闭幕式是否对外开放,痛斥“追星只能北上”的魔咒; 黄牛们正忙着收割票房。 门票溢价,各种活跃的人物很快就会出现在影院门口。 开票首日,闲鱼就成为影迷心中的“罪孽之地”。
今天(6月8日),第2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以下简称“SIFF”)上午8点开启网上售票,两小时后,47家线下放映影院同步售票,500多部参展影片迅速集结在影迷中掀起一场血腥风暴,手速最快的人赢得了世界。 上海电影节官方数据显示,售票首日5分钟内网上售票近15万张,半小时内售票数量突破20万张。 销售速度不亚于去年(2018年一小时售票超过23万张)。 平台淘票票自豪地说,平台系统“如丝般顺滑”。
展出的影片中,有两部神级动画《EVA》、好莱坞大片《疯狂的麦克斯4》、长泽雅美主演的《JP》、国产经典动画电影《大闹天宫》等热门影片。 当天,大量影迷在上海国际电影节官方微博上请求增映。
然而,比添加游戏更快的是倒票。 上午九点左右,闲鱼上开始出现天价门票。 4K修复版《海之花》备受影迷追捧。 一张电影票原本80元,咸鱼转乘票飙升至2000元。 连续两张门票1000元至2800元。 两张好莱坞电影《星际穿越》的门票被卖到800至1000元,有的甚至以2600元的价格出售上海电影节工作人员身份证。 这些违规操作和近乎不合理的高溢价让闲鱼迅速成为影迷们的风暴中心。 “《上海花》中黄牛的无耻程度已经超过了去年的《小偷家族》。
影评人“姚凌遥”在微博@网上售票员淘票票,“闲鱼上卖高价上海电影节门票的ID和关键词你们老板能屏蔽吗?” 截至发稿,闲鱼各类上海电影节转会信息均已被屏蔽。
业内人士或许已经感受到,今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可能会成为上海国际电影节历史上的重要篇章,无论是今年的影片阵容、闭幕式嘉宾阵容、主办方的“官方”从影片名单的推出到放映影院的覆盖面积和星级比例,2019上海国际电影节将根据各类影片采取更加完善、垂直的措施。并针对核心影迷、影迷、路人等不同观影群体。
“影迷朝圣、粉丝追星、路人观众团购票等安排都明确了。”
从《海之花》到长泽雅美、片寄凉太,
是谁在制造“黄牛”?
影迷群体之间已经出现了明显的障碍。 朝圣者和追星者各有阵营,而黄牛则根据气势随时变换位置。
如今,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上可以看到很多人求票,其中不乏各类资深影迷。 比如,4k修复版的《海之花》尚未进入“最快售罄的十部影片”名单,但在影迷中已经是一票难求。 该片由台湾电影大师侯孝贤执导,改编自清末吴语小说《上海花传奇》。 由梁朝伟、羽田美智子、刘嘉玲、李嘉欣等演员主演。 整部电影都是用上海话说的。 这部电影从导演、电影内容到主演阵容,都具有旧时代的文艺韵味。 对于普通观众来说,电影或许晦涩乏味,但对于影迷来说,却是精致华丽,浪漫世界里透着一股清冷。 该片在豆瓣评分达到8.1。
《海上花》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放映闲鱼1元3000粉丝,采用4K扫描和修复原始底片的方式。 对于影迷来说,这是千载难逢的等待。 影片成为上海国际电影节黄牛价最高的影片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种情况去年的《小偷家族》中也出现过,但远没有今年的《上海花》那么夸张。 是枝裕和的电影在大银幕上放映,主演松冈麻友和桧木四郎也出席了后续的主创见面会。 该电影虽然没有进入2018年“卖得最快的十大电影”,但黄牛票却一举被抢购一空。 1000元。
显然,卖得最快的电影和黄牛卖得最高价的电影之间并不存在同步性。 今年,秒售票的两部电影《EVA》、4K《撒旦探戈》、《虎口逃亡》、《一代宗师》并没有遭遇天价票黄牛。 这种差异一部分是由于主创之间的见面交流等特定环节产生的溢价,一部分是由于影片本身的特点。 导演在影迷心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或者说具有时代的痕迹和独特的魅力。
在社交平台上寻求投票的另一群人是粉丝。 多年来,上海国际电影节一直是日本影迷难得的朝圣时刻之一。 这种朝圣,带有一种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心态。 近年来,从竹内丰、江口阳介、小田切让,到山下智久、二宫和也、成宫宏树、山崎贤人等,日本热门偶像通过上海国际电影节以真人或演绎角色成功与粉丝见面。菅田正树、中岛宇翔、松坂桃李,这些只能在网络上看到的日本偶像,都公开出现在大银幕上。
2017年,日本电影《昼颜》在上海电影节一票难求。 随着该剧的IP渲染以及与齐藤隆、上户彩等主演的见面,黄牛很快就把门票卖到了千元级别。 自然是不缺钱的。 大众还是能够理解一个花大钱只为了见到斋藤先生的迷妹的行为。
不过,诸如大野智主演的《忍者之国》、生田斗真主演的《生命的秘密》、龟梨和也主演的《P与JK》、须田正树主演的《一国之国》等闲鱼1元3000粉丝,都有没有见面,电影票依然售空,黄牛们还把票卖到了800元左右。 2018年,生田斗真主演的《老师,我可以爱你吗》、樱井翔主演的《拉普拉斯的魔女》、佐藤健主演的《Kenhouse》、《8年的新娘》也受到粉丝好评。 在圈子里很受欢迎。
今年由长泽雅美主演的《JP》由于档期有限,所以粉丝们纷纷抢票。 即使没有见面会,票贩子还是支付了数千美元。 《你们一起乘风破浪》也很受欢迎。 得益于主创见面会的加持,这部影片的黄牛票价格在800元到1000元。
对于粉丝来说,日本偶像很少有机会来中国宣传。 无论是举办演唱会还是跨界合作,可能随着这几年政策的发展而减少。 所以,无非就是“能够在大银幕上看到偶像的脸”。 ”已经是购买选票的充分理由。
另一方面,黄牛则在粉丝追捧明星中找到了投机的机会。 供大于求,竞价虚高,愿上钩者上钩。 今年的闭幕式上,汤姆·希德勒斯顿、汤姆·霍兰德等欧美明星确定出席闭幕式。 易烊千玺出席《少年的你》电影节宣传活动等消息也被曝光。 这进一步刺激了上海国际电影节背后的粉丝经济和黄牛产业。
电影票、衍生品、周边消费……
电影背后的生意
除了抢票之外,今年上海电影节的票房和衍生品也备受关注。
2015年,淘票票成为上海电影节官方网上售票平台。 据统计,第18届电影节展映影片近400部,电影节期间总票房近1800万。 2016年,这一数字再次攀升。 第十九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展映影片近600部,最终票房突破2000万。 截至2018年,上海国际电影节票房达到2841万。 虽然上海国际电影节尚未达到戛纳电影节、柏林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等成熟A级电影节的公信力和影响力,但已经是中国最受认可的电影节之一。
除了票房收入,上海电影节还出售一些衍生品。 2016年,上海国际电影节正式进军衍生品领域。 作为中国唯一的国际A级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试图打造自己独特的衍生产品开发链,并从衍生周边中获取红利。 当年,好莱坞导演蒂姆·波顿为电影节志愿者设计了T恤,雕塑家瞿光慈则设计了雨伞、水杯等周边产品。
今年,上海电影节自主设计推出了单肩包、折叠雨伞、马克杯等相关衍生品,还根据海报主题衍生出文件夹、冰箱贴、手机壳等主题物件,共计超过20多个类别40个类别。 产品品种多样,价格从10元到138元不等。 据上海国际电影节官方衍生品店统计,销量最高的产品是单价28元的冰箱贴,销量达到813件。
“我们在参观全球各大电影节,包括戛纳电影节、多伦多电影节时,也关注了这些电影节的衍生品。我们发现,电影节衍生品在这些城市不仅仅是一种商品。这个概念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符号。”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中心副主任童影解释道。 不难看出上海电影节组委会对电影周边衍生品的重视和期待。
显然,无论是票房收入还是周边衍生品,这两部电影的收入都有相当大的增长空间,但对于一个成熟的电影节来说,这些都不是主要的商业渠道。 戛纳电影节是世界三大电影节之一。 73年来口碑和内容积累的品牌效应,为当地酒店、旅游等就业和税收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拉动力。 法国《资本》杂志称,今年戛纳电影节期间,当地企业预计将实现营业额近2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5.4亿元)。 为期12天的电影节将为当地创造3000个就业岗位。
(巩俐出席戛纳电影节)
戛纳电影节每年需要约2000万欧元的运营资金,其中1200万欧元由法国政府支持,其他资金需要通过企业赞助获得。 由此不难看出,成熟电影节的商业收入方式更加多元化。
据了解,戛纳的部分收入来自于每年参加颁奖典礼的电影人及团队收取的参赛费和娱乐费、电影摊位收入、酒店收益分成等; 其中一部分来自商业赞助,从餐饮、服装到电影节上的各种奢侈品牌。 每家公司的广告预算总额可达4000万欧元; 还有电影节转播版权费、企业捐赠等收入。
这或许能让公众更直观地感受到上海电影节背后可能存在的产业链。 随着上海电影节品牌的建立,其辐射的业务领域不仅是票房和衍生品,更直接带动了酒店、餐饮、旅游等周边消费行业。 尽管链条的完成还需要时间,但上海电影节正在逐步构建商业雏形。
今年,上海电影节的抢票潮已经结束,但上海电影节还没有真正开始。 此后,各大电影公司和圆桌论坛纷纷到来,上海电影节对影视行业的意义将真正显现出来。
结尾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