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访客平台:什么应用可以帮助涨粉丝

“有一天晚上我醒来,在B站出名了。”

最近,越来越多拥有数百甚至数名粉丝的业余UP主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他们要么是无聊地坐在宿舍里闲坐的学生,要么是深夜抱怨甲方的农民工;

免费访客平台:什么应用可以帮助涨粉丝

她们要么成功在哔哩哔哩上掀起求爱热潮,要么成为连小学同学和妈妈在网上看到的社交对象。

这类视频下,最熟悉的评论就是“首页传来好消息;首页传来坏消息”,透露出围观的“幸灾乐祸”精神和狂欢气氛。

最常见的弹幕就是“助力每一个梦想”。

2021年,B站Z世代(25岁以下)比例将高达80%,远高于其他视频平台(抖音28%、快手29%、西瓜视频18%)。

作为中国第一代互联网原住民,Z世代越来越将哔哩哔哩视为大型“年轻人广场”。

这些热门的Z世代素人,平生第一次成为平台明星; 也正是这些年轻人,在流量领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被百万甚至千万人围观的“惊喜”体验。

但离开圈子后,这些业余爱好者很快就会陷入沉默。 是业余爱好者创作能力差,还是B站没有培养业余UP主的意识?

这背后,B站到底在玩什么游戏?

你永远不会想到

一个粉丝不到100的UP主是如何走红的?

从微信朋友圈到微博,我们经常看到“清库存”的文案。

开放云存储已经成为互联网平台的一大功能。

如果说小红书博主盘点,大部分都是展示美好生活方式的图文。 所以,对于B站的学生来说,他们最大的存货就是作业和宿舍常规。

UP主@小李不是小李的Bilibili账号。 他平时只发布一些作业视频和和宿舍女生的日常。 但4月11日,她和同学拍摄的一段模仿《唐人街探案》片段的作业视频走红。

43.4万浏览量,43万点赞,这绝对是B站的顶级水平。

由于模仿得如此超凡,有评论人士感叹:“原来《唐人街探案》是翻拍版。” 另一位评论员调侃:“这不比一场大秀好。”

UP主持人@lively是一名新闻专业的学生。 大一第一学期,他就将自己的实践作业上传到了B站。

在作业中,他以解说员的身份,将室友们每天在考试前夕复习的拖延行为生动地演绎成了一场直播的“拖延大赛”。

例如,当玩家说“再来一场游戏”时,结果是“一亿场又一亿场游戏”。 还有室友一边吃零食一边浏览B站,这也有竞争优势。

由于讲解专业、内容有趣、话题直击当代年轻人的痛点,引起了很多共鸣。

原本拥有几十个粉丝的UP主,仅仅发布了这个视频,浏览量就超过了220万次,成为了热门。 评论区也充满了欢乐、欢快的气氛。

当然,要说“出道即巅峰”,就必须要数这位只有3个粉丝的2000后UP主@米sui了。

因为有一篇作业完成了课堂任务,占用了内存,又不愿意删除,所以就上传到B站了,标题也很直白,“因为没人看,我才敢发”。

但发生的事情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视频很快就用冲天的数据叫醒了小UP主,直接在411宿舍群里喊出了“逃离地球”。

最终,这段视频以近千万的观看量成为B站排行榜第一名。

视频的内容非常简单。 记录了411宿舍六个普通女生的日常生活,在课堂上、在宿舍里疯狂地欢笑、玩耍、划水。

据UP主回忆,“当天早上6点15分,室友躺在床上打开B站,准备看一看刘亦菲漂亮的混剪,却看到了对方的照片”主页上有两个室友。”

一开始她以为自己还没醒,揉了揉眼睛,发现照片还在,就以为手机屏幕出了问题。

当她反应过来的时候,整个宿舍都被“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吵醒了。

那天大家都很兴奋。

除了兴奋之外,社交死亡也是这些业余UP主经常遇到的“爆炸烦恼”。

UP主@老比鲁茅台将自己初中时跳的新宝岛视频上传到B站,他的初衷是“等孙子老了的时候发给他”。

没想到,高中的时候,他提前遭遇了“社会危险”。 在数百万人的注视下,在作为观众的班主任面前,他感到有些不知所措。

这种模仿新宝岛走红的“社会死人”,在B站随处可见。而且热门播放数据还不错,最低的超过100万,最高的达到1400万。

它的标题充满了旗帜味,有点像哔哩哔哩的新流量密码。

同样,“一赞一卷”、“一赞一引体向上”等具有挑战性的题目,也是热门候选。

除了社交性爱之外,求爱、吐槽也是B站素人UP主意想不到的热门选项之一。

3月17日,一则“清华男生卑微求爱”视频在B站引发现象级传播,各种回应的自我介绍视频纷纷涌现。

由于名校的光环和UP主可爱的表现,这段视频甚至传出了圈,引发了一轮争议。

UP主@我不是皮谷就更“强悍”了一点,直接起标题“B站单身男同学听着”霸气找对象。

这段视频不仅获得了1344w的高浏览量,还在全站排名中排名第二。 评论区中,各路女性用户也大胆开通账号,发布约会信息。

与这份甜蜜相比,一些UP主却充满了抱怨。

UP Master@-Qiqiqi-是一名法律史专业的研究生。 大家都知道,历史学的应用是比较小众的,法律史可以说是“小众中的小众”。

由于他的专业比较冷门,他忍不住制作了一个投诉视频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但没想到,这一投诉很快就在圈内引起了很大的共鸣。 甚至有一些大学的名师转发,最终到达了UP硕士导师的手中。 教官给了他一些善意的鼓励,让他转忧为喜。

UP主@crispy椰子椰子大王的抱怨更加激进。

“甲方,你睡了吗?” “我睡不着。” 这样的标题是凌晨四点发的。 一定是充满了血和泪。

虽然是被吐槽过无数次的剧本:甲方随意更改要求,工人们心力交瘁。

但饱满的怨恨,加上胆怯谨慎的措辞,让人脑海中浮现出乙方屡遭折磨、极度无助的悲惨形象。 大家纷纷点赞转发,最终该视频以超过1400万的观看量登上了B站热门榜榜首。

伴随着互联网发展而成长起来的Z世代,不仅在网络娱乐市场上拥有强烈的消费意愿和能力,他们的创作意愿和能力也在同步增长。

于是,创造性的奖励就成为了他们更加看重的价值感的象征。

安迪·沃霍尔说:“未来,每个人都会成名15分钟。每个人都会成名15分钟。”

在B站,这个时间被延长到“24小时”。

这些业余UP主凭借年轻人的生活特点、受人关注的热点话题以及热门操作的偏好权重,幸运而成功地一夜成名。

数据显示,2021年Q4,哔哩哔哩用户平均每月互动101亿次(+116%),用户平均每天播放22亿视频(+80%)。 B站已经成为Z世代集体狂欢的网络广场。

同时,B站拥有超过1200万活跃创作者,月活跃UP主超过300万(+58%),月均创建视频总数近1100万(+83%)。

在大量机构团队账号和顶级UP主包围的流量丛林中脱颖而出并不容易。

而这些“不抱期待,只管玩乐”的素人UP主究竟有怎样的魔力,让B站的流量倾斜如此明显?

素人变身流星

什么地方出了错?

哔哩哔哩副董事长兼COO李妮在致辞中表示:“从2018年我们在纳斯达克上市,到今年3月我们在香港上市,我们建设了一个乐园。当所有年轻人来到这个乐园之后什么应用可以帮助涨粉丝,他会告诉更多的人,这个地方好,吃喝玩乐住在这里什么应用可以帮助涨粉丝,这里就是B站。”

B站已经成为00后的迪斯科广场。 如此一来,当代年轻人如果没有在B站热门起来,就相当于没有在广场上领舞的大妈。

但上了热门节目的素人却很少能保持“领舞”的关注。

比如拥有3个粉丝的@米sui,一夜之间就获得了2.8万粉丝,这是一个比较好的开始。 但接下来,无论是她继续发布的关于411宿舍的内容,还是她新开的关于猫咖啡馆的打工记录和进入校会技巧的内容,都表现不佳,只有10,000 至 30,000 次观看。

除了那些坚持发视频但业绩直线下滑的人外,大部分人气爆红后的UP主都因为各种原因逐渐停止发帖,成为了沉默号。

从逻辑上看,突然获得大规模流量倾斜的业余爱好者完全可以向中腰甚至头部的全职UP主迈进。

但为什么人气素人那么多,几乎没有一个成为B站真正的明星级UP主,而只是昙花一现,如流星般飞过呢?

一方面,B站不缺创作者,不会急于挖掘业余创作者成为新的流量主。

对于B站来说,直接挖掘抖音、小红书等具有持续输出能力且已在平台上得到验证的中端IP引入支持,是较为成熟的运营策略。

这方面的例子有抖音的@帅哥农夫鸟哥、@山城小里顺的理发日记、@武彦宗光头版,都是比较成功的案例。

有意愿持续输出、创作的业余爱好者就更少了。 即使是按部就班的操作,也只能教授一些基本的元素设计和操作要点,但很难提供包括内容和定位在内的更加个性化和可操作的信息。 更多的垂直指导会有所帮助。

事实证明,这些没想到会红的素人,很少因为在读大学或者主业等原因而有强烈的继续输出的意愿。 一些愿意输出的UP主并不具备选题、塑造人物、运营内容的专业能力。

比如UP主@10并不紧张,因为《巴啦啦小魔仙》的编舞老师出来了! ! 》视频一炮而红,播放量达42.7万次,随后的舞蹈内容也达到了近百万次播放量,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但由于不坚守可爱角色、面对镜头紧张、内容拍摄凌乱、画面粗糙等问题,观看量持续下滑。

同样,在新的作业视频中,UP主@小李不利选择了不够经典的模仿片段,并插入了过多的花絮,导致用户对内容和人物不熟悉,引发了大量投诉。

相比之下,UP主@crispy椰子王就比较成功了。 凭借稳定的风格和有趣的内容,他积累了2.27万名粉丝,成为中腰部UP主,并获得了一些广告赞助。

但自从3月份停止更新后,她就进入了粉丝持续流失的阶段。 作品播放量基本都在万播放量以下,并没有回春的迹象。

那么,为什么更多专业的MCN机构不来发现这些有潜力、愿意培养和包装的新UP主呢?

可能的原因是,从李子柒到郎维贤,网红IP与MCN机构不和的案例表明了当前市场的混乱,以及网红行业认知的异常和舆论的排斥。 ,不利于这些业余爱好者的建立。 对职业的信任感和价值感。

同时,这些素人的粉丝粘性不强,人气消散太快。 MCN机构需要快速响应、提前规划,这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和风险。

但更重要的是,连MCN也无法估量这些素人的真正价值。

因为热门UP主的流行密码并不在大众流量领域,而是有太明显的平台运营痕迹。

显示模式

幕后是 Bilibili 的故事模式游戏

B站董事长陈锐曾表示:“B站对应的是年轻人,年轻人喜欢的东西我们都有。”

2022年,B站认定年轻人喜欢故事模式。

在哔哩哔哩2021年Q4财报分析+分析师电话会议上,陈睿多次表示:“我们正在拓宽视频格式,满足用户不同场景的需求。具体来说,我们正在优化短视频故事模式,适应用户碎片时间。

社区的初步反馈令人兴奋。 不仅增加了移动用户的参与度,还帮助用户在平台视频世界浏览更多的PUGV和直播内容。 2021年Q4,B站日均使用时长为82分钟,为运营历史Q4最高使用时长。 日均视频观看次数飙升至22亿次,同比增长80%。 ”

归根结底,是利用内容多元化的增加来增加内容受众,这无疑体现了哔哩哔哩紧迫的增长和收入焦虑。

2021年Q4,哔哩哔哩MAU升至2.72亿,移动MAU升至2.52亿,同比增长35%,成为中国增长最快的互联网公司之一。 但与日活跃用户超过5亿的抖音相比,这还远远不够。

由此,B站开启了加速内容泛化的进程。 但问题是内容质量也会加速泛化。

尤其是,如何在算法机制下对抗制作门槛较低、制作标准较粗、传播受众更广的短视频模板泛滥成为关键。

陈锐希望的是:“它更类似于抖音,但实际使用体验是100%的B站特色。”

或许为了保持这种控制力和独特性,人工操作干预就成了维持气氛的手段。 但素人的迅速沉默却揭示了B站并不要求“特定素人成名”。

这反映出另一个尴尬,那就是机构创作者的拥挤和顶级UP主的占领,让业余创作者成长为新的明星UP主的空间越来越小。 如此一来,业余爱好者的长期创作价值和平台的可用性也在萎缩。

该算法已经打碎了上升通道。 为了安抚创作者的不满,用操作的方式为业余爱好者提供“表演”,也成为制造某种虚假兴奋感的灵活策略。

不仅如此,这些业余创作者还化身为平台在幕后主导的“选秀节目”式人物。

平台通过选拔“幸运”素人热门,为广大普通用户营造出“你也能走红”的流行景观,吸引用户对平台的娱乐热潮,彰显平台的“造星能力” 。

对于B站来说,用户可以通过素人节目更加熟悉和习惯故事模式的短视频内容。

同时,这些素人成为转瞬即逝的流星,而不是将流量引流到过多打扰用户的营销账号和网红账号上。 这大概就是平台有意无意希望达到的结果。

但对于业余UP主来说,过快的普及会过度增加业余创作者的自我期望和价值回馈需求。

自然算法推荐下的成长,可以让创作者感受到平台自发成长的创作活力。 然而,当热门款横空出世时,这种运气就会成为阻碍创作者在最初的惊喜后激情继续燃烧的“噩梦”。

首先,创作者无法弄清楚自己的内容的真正特点是什么,从而获得大众的吸引力,因此无法继续创作,只能“等待”运气;

二是过快的荣耀,让自己像流量暴涨者,对后续较低的流量缺口缺乏正反馈,从而失去动力,产生退缩感;

第三,难以捉摸的规则让业余创作者感觉自己像一个被平台捧着然后扔掉的“工具”,缺乏真正的归属感和创作价值。

这相当于提前消耗了平台创建者的资源和信任,为当前热门运营模式提供源源不断的内容补充。

从长远来看,这实际上是对平台创作氛围的潜在伤害,是一种白捞的风险。

B站得到了年轻人的支持,但最终却受到了自身定位的掣肘。

这与知乎、豆瓣等图文社区有着同样的问题。 用户群体的集体属性太强、太边界化,导致苦恼增量、出圈困难、增长停滞、内容有限。

当然,B站仍然是一个年轻的B站。

这是由于当前视频内容的生产仍处于快速扩张阶段。 人们对视频内容消费的需求尚未得到过度满足,视频创作者并不像图文创作者那样无处不在。

但未来,当内容生产的趋势更加稳定时,过度饱和但内容单一的社区必然会导致不可阻挡的衰落。 这就是B站危机意识的来源。

但B站既想坚守原有的横屏、长而深的内容调性,又想竖屏、短而快的内容来创造更多的用户、时长和收入,从而陷入了矛盾。 情况。

抖音的BGM风格和快手的老铁文化都是通过短视频内容形成的广场文化的一部分。

这背后的一致性在于其“秀场风格”。 如今,B站作为年轻人生活秀的定位开始越来越稳固。

如果B站想要继续突破圈层,吸引占28%的2.84亿50岁以上中老年人和其他非B站用户,节目模式的扩张将成为必然。

或许,有一天,你在哔哩哔哩热门网站上浏览中年叔叔阿姨的生活秀也不是不可能。

写在最后

2019年,陈睿在接受采访时动情地说:“B站增长的动力基本上来自于,我希望B站能够好好生存。一个人少的小国是幸福的,但即使你是天堂,你也会受到坚固的船只和大炮的攻击。” 把它除掉吧。”

增长不仅需要新用户,还需要新内容、新氛围。

B站的用户并不了解故事模式,因为用户界面上没有刻意的区分。 所有视频都显示在用户界面上并混合为一个。

“我一直认为,用户的内容消费选择是跟随品类和社区氛围,而不是选择表现形式或视频长度。 就像喜欢喝可乐的人一样,他们并不关心可乐是罐装的还是瓶装的。 B站用户喜欢的是视频品类和社区氛围。”

他认为,未来故事模式必须充分融入品类内容和社区,未来渗透率应该超过50%甚至更高。 因为如果用户喜欢看这种内容,他们并不在乎是1分钟还是3分钟,也不在乎是竖排还是横排。

从“鬼季”风潮到“热门走红”,B站逐渐更加依赖主题运营。 这是改变以往单方面将平台内容权重交给用户决策的主导逻辑的标志。

鼓励年轻人曝光生活,形成流行媚俗景观,为平台用户提供更多新鲜、有影响力的内容。

并且在一夜爆红的梦想光芒下,吸引了更多年轻人形成“广场拥挤”、热爱故事模式内容的氛围。 这就是B站的苦心布局。

与之相对应,抖音2021年广告销售额为1141亿,快手2021Q4广告收入再创新高,达到132亿。 截至2021年上半年,以短视频方式呈现的广告已占整个互联网的42.6%。

B站急于吸金,但用户培养需要“慢慢来”。 快与慢之间,正是B站与年轻素人UP主的蜜月期。

然而,B站的预期终点是否是年轻人眼中的“堕落”背叛,却是一个新的问题。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