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腾讯科技”,选择“热门公众号”
关键时刻,尽快交付!
文/评委
这几天,知乎上有一个问题:“快手为什么这么烦人?” 很热闹,有人抱怨,有人支持。 有人讽刺,有人冷静分析,快手公众号的回复也多次被推到了列表后面。 快手和知乎这两个内容社区虽然都获得了腾讯的投资,但在鄙视链上似乎始终处于两个极端。 大多数快手老手可能并不知道知乎的存在,但知乎上的精英们似乎总是带着几分不屑地提到快手。
要说快手让人讨厌,准确的说,是因为快手上的一些争议性内容令人反感,同时整体风格和品味不高。 当去年夏天被主流人群注意到时,快手确实存在大量低俗、怪异、色情内容。 然而,暴露意味着监管措施的加强。 如今,一年过去了,快手的短视频内容确实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但胯下放鞭炮、吃猪肠等内容仍时常被提及。 正如该内容很容易在快手上引起关注一样,提及快手存在或曾经有过这样的内容也有很好的话题效应。
那么,今天的第一个问题是:快手的内容真的低俗吗?
2015年,给我理发的小伙子指着手机对我说,哥,快手这个软件真好玩。 每天打开它就像逛妓院一样。 我顺着他的手看去快手免费涨热度软件,只见屏幕上有一些女孩赤裸着身体。
如果说秀场型直播是一个云平台,那么像快手这样的平台就可以称为云演出。 快手粉丝数前十的主播中,有八位是男性。 与大多数直播平台暧昧妖娆的氛围不同,快手更多地体现了中国农业社会繁荣男性的一面。 男主播谈荷花、秀才艺,小哥哥大哥哥满地飞扬。
打开快手的“二鹿”直播间,新人花了五分钟也搞不懂这里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位戴着大金链子的东北大汉,口吐白沫,声嘶力竭地喊叫着,号召观众追随他礼物单上的前几名。 有时他感兴趣的话就会跳到身后的冰箱上。 我们姑且称之为脱口秀吧。 给别人分发粉丝似乎没什么意思。 我们来谈谈才艺表演吧。 跳冰箱的是什么样的人才? 配合着粗犷疯狂的背景音乐,有时我什至感觉这是一场传销组织的直播。 这种怪异的风格足以让一个典型的知乎用户晕倒。 不过,二鹿的粉丝数量却是快快手数一数二的。
快手的内容品味由此可见一斑。
快手官方在知乎和微博上对快手的内容风格提出质疑。 答案可以从两个角度来概括:
1、快手使用算法来分发内容。 如果你看到低俗的内容,就说明你的品味低下。
2、快手是一面反映现实社会审美水平的镜子。 不要欺负年轻人。
因此,内容品味低是由于内容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品味限制。 用户在快手上往往会互相吃对方的排泄物,同时也会求仁、得仁。 这个逻辑听起来很合理。
如果说用户多就容易出事,覆盖面广就容易低俗,那么用户数和活跃度是快手两倍的微博岂不是更有可能沦陷?充斥着各种低俗内容?
那么第二个问题来了:快手的低俗内容是用户的错吗?
遗憾的是,快手在这个问题上也难逃责任。
与以文字起家的微博相比,视频内容的创作和消费门槛明显更低。 另外,快手的用户确实更多处于整个社会的底层,即所谓的三低用户(低年龄、低学历、低收入)。 但遗憾的是,对内容调性起关键作用的却是内容分发机制。
微博的内容分发是基于关注关系链的。 用户的关注、转发和点赞,传播了几个大V生产的内容。 尽管近年来微博增加了热门内容、时间线洗牌等新的分发逻辑,但总体来说微博的内容分发仍然是中心化、向外扩散的。
用户在快手上发布的内容,首先会根据用户所在位置进入周边用户的“城市”标签,并进行第一轮审核。 其他用户对作品的消费(播放次数、跳出前的播放时间、循环次数、双击赞及社交分享、评论等)决定了该作品是否会进入更大的范围接受下一轮的接受的检查。
在这个过程中,图像识别算法会猜测视频的内容,并结合观看视频的用户的特征标签,对作品进行相应的标记。 一旦作品达到一定的门槛,就会被推送到更大范围甚至全网有相应标签的用户。 “热门”栏目也俗称“热门”。
不难看出,在快手上,一部作品热门起来的过程就是一个去中心化的筛选、通过测试、接受用户测试的过程。 热门带来的是视频播放量、点赞、评论数、作者粉丝数的大幅增长。 这种认可带来的正反馈就像毒品一样难以自拔,对于很多蓝领朋友来说更是难上加难。 艰苦生活中为数不多的乐趣之一。
更重要的是,快手直播权限的激活与粉丝数量、作品数量、过往作品热度等多项指标挂钩。 直播一旦开启,就意味着你可以直接接受观众的奖励,并且有更多的机会曝光,增加粉丝。 。 增加粉丝数后,将粉丝引流到微信、QQ等外部渠道,可以安心通过微信等方式变现,通过“关注”将内容分发给粉丝,可以获得短时间内大量的正反馈,有利于粉丝的推广。 新作品热门。
这种赤裸裸的利益吸引力快手免费涨热度软件,从各大应用市场快手App的评论,以及微博、微信公众号的评论中都可以看到。 请求官方开放直播权限,成为了无数快手用户梦寐以求的福利。 要知道,在号称拥有5亿注册用户、1.3亿月活跃用户的快手上,拥有直播权限的用户仅有200万多。 如此巨大的流量比例悬殊,意味着开展直播既有声望,又有利可图,可以说是一件好事。
快手的作品似乎很难归类。 常见、热门内容类别包括喊麦、社交震动、吃美食、美女、工作(主要是粮食生产)。
但据我观察,快手上的内容只有两种:录音和表演。
既然“热门”的奖励如此诱人,为了热门就自然要不遗余力。 诚实地记录生活可能连一个赞都得不到,但精心策划的表演很可能会赢得算法的青睐。 就快手用户的审美水平而言,阳春白雪的内容难以生产和消费。 因此,大量冲击审美下限、具有奇异力量和混乱的表演自然成为题材的首选。
因此,快手的内容分发算法与利益如此相关,迎合并取悦算法的内容生产套利就成为必然的结果。
那么,作为一个充满吸睛内容的社区,快手还有下一次向上渗透的机会,进入所谓的一线人群,被高学历白领接受吗?
不幸的是,我们在不久的将来看不到这种可能性。
快手和头条经常被拿来比较。 算法分发也导致内容低俗,但可能让外界惊讶的是,从内部数据来看,两者的用户重叠度不足10%,并且重叠度还在持续下降。 这里可能的解释是,今日头条主要以文字为主,因此用户的文化水平比快手略高。
也就是说,在知乎和快手的用户群体之间,还存在着一个庞大的头条用户群体。
快手将在今年春节后启动品牌植入。 除了在北京等一线城市推出线下形象广告外,还赞助了《吐槽大会》、《跑男》以及7月14日首播的《中国新歌声》第二季。
这种高调的品牌推出是快手D轮融资3.5亿美元后的必然策略。 同时,对于快手今年推出的商业化进程,甲方在投放广告前也需要明确对快手自身品牌形象的顾虑。
不过,对于在快手上双击666的老手来说,这种奢侈的发帖行为是否会改善内容风格,是否会让更多有品位的群体进入快手,我并不乐观。 快手上线四天后,中国新歌声话题仅收到1563首作品和16.2万个点赞(双击)。 点赞数相当于热门频道上单个视频的数量。
内容和文化的传播通常取决于经济潜力。 我们喜欢看美剧和韩剧,但80%的印度或南美剧不能进口到国内。 偶尔来自经济弱势阶层的内容和文化反击以及较高阶层的消费动机往往只是好奇,并不会持续太久。 快手期待自下而上的内容和用户逆袭。 目前真正的障碍恰恰是快手赖以生存的三低用户以及他们热衷的内容。
罗永浩曾在新东方演讲时说过:人民有肮脏的权利,人民有低俗的权利,人民有没品位的权利。
内容的生产和消费没有必要强调兼容性。 作为内容社区,快手成功获得了数亿用户,但也收获了另一群人的目光和鄙视。 我经常引用的一句粤语谚语,用在快手的情况上,这次就非常贴切了:吃咸鱼解渴。 赢得一些人的代价是失去另一些人。
我们没有必要讨厌快手和快手用户。 他们没有任何问题,也不需要任何人的认可和理解。 大双击省老铁市666区的朋友们,习惯了生活在重工业、烧烤、轻工业的世界里。 如果我们和他们不能一起玩,就没有必要捏着鼻子假装理解和支持他们。 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打球,我认为这很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