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博主”通常被认为是理想的自由职业之一。 然而,最近的热门话题“哔哩哔哩UP主发起停更新风潮”似乎对此泼了一盆冷水。
虽然停止更新的原因各不相同,但都或多或少与利润有关。 不少网友表示,连前100名的UP主都已经赚不到钱了,视频自媒体似乎已经是穷途末路了。
那么,制作视频真的不赚钱吗?
收入萎缩
“与去年同期相比,收入缩水了近80%。”
今年是丹尼尔担任哔哩哔哩UP主的第三年。 他的账号“Daniel_official”主要是科技产品评论。 截至4月5日12时,已上线视频163个,累计观看量超过450万,粉丝数7.1万。
“以前算上品牌捐赠的产品,年收入大概在5万左右。但今年少了,因为激励资金被砍了很多,生意订单也拿不到了。”
据悉,B站UP主的收入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平台根据视频观看次数提供的激励金、粉丝自发的奖励以及广告商的订单。
“粉丝打赏可以忽略不计,因为近三年打赏总额没有超过几百块钱。” 丹尼尔表示,商业订单一直是主要收入来源。 但之前激励资金和商业订单的比例在28%左右,激励资金可以达到20%,但现在占比不到5%。
据了解如何播放量上十万,激励资金“减半”已经发生。 早在去年初,一位UP主就发帖称,奖励金大幅减少,最多减少90%。
拥有近40万粉丝的UP主《杏花大白》表示,这两年奖励金不断减少。 2021年,10万次观看的价格在200至300元左右; 2022年初,将降至139元; 到2022年6月,10万次观看的激励奖金将低于90元,较2021年减少55%至70%。
在商业订单方面,丹尼尔表示,今年不仅数量较少,而且价格也较低。
“以前一个月一般有5个左右的业务订单,但今年几乎接不到了。而且,以前单个业务订单的价格在5000元左右,今年却腰斩了,不到2000元。”
B站奖励费的减少,部分与其营收有关。 其财报数据显示,四年来,B站净亏损不但没有缩小,反而逐年增加。 去年以来,“增收减亏”成为哔哩哔哩的战略方向。 以往依靠高额激励奖金吸引创作者的方式已经不再适合当前的背景。 成本控制已成为当前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另一方面,近两年,B站推出直播业务和短视频项目,战略转移进一步细分91亿份额蛋糕。
整体环境尚未恢复
那么,除了Bilibili之外,创作者就不能在其他视频平台上赚钱了吗? 哪个平台收入最高?
目前主流的UGC视频创作平台有微博、抖音、小红书、今日头条、快手、西瓜视频等。
主要收入方式与哔哩哔哩相同,主要以流量分成和广告订单为主。 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也可以通过电商销售、直播赏等方式增加收入。
首先我们来看看流量共享方面的变化。
“兴化大白”表示,除了哔哩哔哩外,今日头条和抖音是其视频流量收入的主要来源,且这两个平台的流量收入较为稳定,并未出现大幅下滑。
从单价来看,今日头条的流量收入较好,每10万次浏览量的流量单价在200-300元不等。 但通过“中国视频合作伙伴计划”,抖音每10万次观看的收入低于哔哩哔哩,在30元到70元不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流量收入是乘数。 单价越高,最终收益未必就越高。
“兴化大白”表示,虽然今日头条的流量单价最高,但他在今日头条的视频播放量并不高。 相反,流量单价减半的哔哩哔哩却实现了收入增长。
“过去六个月,B站的流量翻了一番。去年,B站平均月收入在5000、6000元左右,但上个月是12000元,几乎是头条和抖音收入的总和。” ”。
我们再看一下业务订单。
商家订单量和预算的减少似乎不仅仅发生在B站。
歪茶茶是小红书上的探店博主。 虽然目前她的粉丝数量并不算多,只有3500人,但由于她对于变现的思路很清晰,所以在粉丝只有1000人的时候,她就开始接单了。
“因为小红书没有流量激励,收入完全取决于商店,通常是固定价格,或者根据点赞、评论等数据进行分成。” 外查查表示如何播放量上十万,当时第一笔订单是200元,“但今年商业订单的价格大幅下降,几乎下降了20%-50%。”
另一位驻扎多个平台的视频博主也表示,今年生意订单比较差,很难接,收入下降了30%-40%左右。
一般来说,商家订单的价格与粉丝数量有关。
已加入微博、抖音、小红书的摄影博主Hycretzo表示,虽然他在微博上的粉丝数量最多,达到了9万,但他目前的订单价格顺序是:抖音>小红书>微博。
“微博虽然粉丝多,但每万人的价格差不多是100元,而小红书则更高。将粉丝数除以10,每万人的价格在1000元左右,而抖音除以40,每10000人大概1000元,每人250元。”
当然,不同类型的视频之间也存在差异。 美妆和数码被普遍认为是单价较高的领域,而影视传输和剪辑则更难接到订单。
多平台商业订单价格下降,与整体情况有关。
《2022年中国互联网广告数据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互联网广告收入首次下滑,同比下降6.38%,减少约347亿元。
整体广告市场收入正在下降,大多数视频创作者自然也未能幸免。
多渠道增加收入
那么,对于一个普通的视频创作者来说,如何在业务订单冷淡的环境下维持收入呢?
发现商机是关键。
从整体情况来看,近年来中长视频的广告吸引力不及短视频和电商直播。
《2022年中国互联网广告市场洞察》报告显示,2020年以来,电商平台在互联网广告收入中占比最高,并将持续增长,2023年占比将超过一半。
短视频广告的占比也明显高于中长视频(即网络视频广告)。 2022年,短视频广告收入占比将是中长视频的5.31倍。 网络视频广告占比在五大类中最低。
对比哔哩哔哩和快手的收入结构,我们也可以发现,短视频似乎更“吸钱”。
2022年,广告收入将占哔哩哔哩收入的23.13%。 主要收入来源为大会员、直播、哔哩哔哩漫画、猫儿等增值服务; 相比之下,快手的广告占比将达到52.1%,绝对值也是B站的9.6倍。
因此,单从收入角度来看,短视频和电商赛道似乎对视频创作者更加友好,也更容易赚钱。
此外,创作者还可以巧妙利用流量,不仅限于商业订单和平台激励,还可以将流量引入私域,成为自己的老板。
小毛(化名)今年开始使用小红书,发布了约40个视频,教授视频课程制作、营销等内容。 目前,粉丝数量已超过4000人,也有几笔业务订单联系到她,但她的收入主要来自于视频衍生的知识付费。
“目前,变现闭环刚刚结束,虽然收入不多,和工作时还有差距,但才刚刚开始,赚的钱也够一个月的开支了。” ”
除了知识付费之外,吸引流量的方向还有很多。
朱棣的小红书关注个人身心健康和自我成长,通过图片、文字、视频解说分享经验,已获得4.4万点赞。 虽然她的收入不多,但她也巧妙地利用流量搭建了自己的私域平台。
“我建了一个‘门槛’几十元的微信群,喜欢我内容的朋友就会加入这个群聊。虽然初衷是为了维护聊天氛围,但随着人数的增加,也算是算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因此,摆脱业务订单和流量激励的限制,通过知识付费、咨询服务、直播卖货等方式构建自己的商业化框架,变现模式将更加多元和稳定。
回到最初的问题,视频创作不赚钱吗? 答案是否定的。 毕竟,在各类互联网广告中,视频依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或许目前来看,中长视频的广告收入比短视频要稍微困难一些,但如果深入垂直领域,利用知识付费、私域引流等方式,也可以实现收入增长。 而且,根据QuestMobile的预测,随着经济的复苏,2023年中国互联网广告市场将实现正增长,广告主订单将恢复正常。
(实习生李宜轩对本文有贡献)
栏目编辑:张默、尤顺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