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业
短视频“抢人”大战:一个视频可赏数千元
张一鸣和马化腾在朋友圈不和,头条集团也在短视频领域和腾讯不和。 双方对于优质短视频内容和视频创作者的竞争逐渐升级。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微视高调复出后,以高补贴打响了“抢人”战。 其补贴规则正在发生变化,补贴金额从几百到几千不等。 不过,微视对于内容补贴的门槛要求也较高,要求只有独家视频才能享受补贴。
“平台的高额补贴短期内可能会吸引内容,但长期来看,如果流量跟不上,内容创业者肯定不会把全部精力放在这个平台上。目前,短视频行业仍然是发展迅速,尚未成熟到排名完全割裂的地步,短视频平台排名的变化取决于各个公司如何运营其产品。”大辰创投董事总经理李永林表示。
微视觉专家按点赞给予补贴
最高奖励1500元
伟视回来后,以高额补贴打响了“抢人”战。 一位抖音音网红表示,最近有多达20名销售人员找他洽谈合作,要求加入微视平台。
4月2日晚,腾讯短视频应用微视推出4.0版本,高调“复活”。 随着新版本的发布以及网络上“微视斥资30亿元扶植内容创作者”的消息,市场对微视能否利用补贴和腾讯资源实现“绕道”抖音充满质疑抖音 “超车”讨论。
微视真的花了30亿元补贴吗? 5月8日,新京报记者向微视求证,但微视并未直接回应。 根据其在2017年底为企鹅“百亿计划”提供的文件显示,腾讯将花费数百亿真金白银。 内容创作者将分为内容、平台和投资三个方面。 自媒体“努力工作,月入过万,应该还是有希望的”。
虽然官方没有具体说明具体补贴金额,但内容创作者已经感受到了微视“复活”带来的影响。
“最近一段时间,至少有二十个人加了我,都是招募微石专家。” 5月8日,一位在抖音拥有40万粉丝的播客告诉记者,“对方告诉我,在微视平台上发布视频时,可以根据不同的评分获得不同的补贴。”
播出方向记者展示的一份合同显示,微视达人与微视平台的结算标准包括“单条短视频在微视72小时内有效播放(5秒以上)超过1000万次,并点赞SAB评级。” 点点赞1000以上为S级,结算1500元; 点赞500以上为A级,结算500元; 点点赞50以上为B级,结算150元。”
根据这份合同,艺人每次发布符合要求的视频,即使不符合SAB评级,平台也会按每个视频50元进行结算。 但按照视频质量排序,每个账号每月只能结算前30个视频。 据此计算,专家在平台发布视频可获得的补贴上限为4.5万元。 即使没有一个视频达到SAB评级标准,只要发布30个视频,每月就有1500元的“保底工资”。
目前为止,微视有很多补贴规则。 记者3月初获得的一份微视《结算标准》发现,点赞50个的视频可获得100元补贴,点赞1000个的视频可获得750元补贴。 协会向记者提供的一份《5月独家内容结算细则》显示,当S、A、B级别的有效播放量分别超过10万、1万、1000条时,即可分别获得1800元、600元、1800元。 补贴160元。
“这是因为微视的补贴规则几天就变,调整得很快。” 从事短视频培训的“陈六爷”说,“一开始以点赞数为标准,1000个点赞低的有几百个,高的有2000个;最近收视率根据播放量,不同级别的补贴也不同,高的几千,低的几百。”
针对上述补贴细节,微视表示:“以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官方公布为准。”
“微视不仅自己招人才,还外包其他公司招聘主播。” 上述抖音主播说道。
与微视相比,抖音没有真金白银的补贴政策,对创作者的支持主要体现在流量支持上。 据记者4月2日发布的《抖音多元化MCN双周TOP榜》显示,抖音会定期对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出“TOP5人气(最高播放量)”、“超新星之星(增加粉丝)”三个奖项:“最快粉丝”和“模型战斗机(最多视频)”。 对于获胜选手,抖音将为其账号提供未来两周的一级流量支持抖音怎么买流量上热门,观看次数最高的播客将获得热门赛事预付费特权。
网上流传的一份《抖音MCN合作模式官方版》显示,MCN机构按照不同级别分为三个级别。 相应的支持包括“新账号冷启动流量支持”、“商业变现协助”等,而对最高级别账号的支持则包括“热门活动提前获取”、“抖音特权功能优先申请”等。
微视“重生”后推出补贴策略。 专家发布的视频最低补贴50元,高者可获得数千元; 抖音靠流量支撑吸引主播
2018年短视频行业不乏头条新闻。5月8日,马化腾和张一鸣“互不相让”的截图在微信朋友圈疯传。
针对腾讯控股董事长兼CEO马化腾、字节跳动创始人兼CEO张一鸣深夜在微信朋友圈发的截图,腾讯昨日向新京报记者证实,截图真实。
对于张一鸣提及腾讯产品“微视抄袭抖音”一事,腾讯集团营销公关部联席负责人告诉新京报记者:“微视一直鼓励和保护原创。 如有侵权内容,欢迎举报。 如果我们坚决进攻,就没有‘运输’这回事。”
微视是否抄袭并搬动抖音?腾讯:不存在
5月8日上午,一张微信朋友圈截图在市场流传。 字节跳动创始人兼CEO张一鸣在微信朋友圈发文,与腾讯董事局主席马化腾留言“相互敌对”。
截图显示,5月7日晚,张一鸣在朋友圈发文庆祝抖音抖音成为苹果商店全球首个下载应用。 在这条朋友圈中,他表示:“微信有借口屏蔽,微视的抄袭和转发也无法阻止抖音的脚步。” 马化腾回复该消息称:“可以理解为诽谤。”
面对马化腾的直接“争吵”,张一鸣回应道:“前者不适合讨论,后者已经公证过了,我不想打口水战,只是忍不住抱怨,被骂了。”受到我们公关的批评,我将单独提供材料。” 发给你吧。”马化腾回复道:“你要公证的东西太多了。”
针对所谓“微信封杀抖音”,马化腾表示,“平台对所有人一视同仁,你过敏了”。
对于上述争论,腾讯表示该截图是真实的。 腾讯集团营销与公关部联席负责人表示:“微视一直鼓励和保护原创,如有侵权内容,欢迎举报,我们将坚决予以打击。不存在所谓的‘输送’。” ”。 ‘我说了。’截至发稿,字节跳动尚未对此事做出回应。
“复活”微视,腾讯反击抖音?
张一鸣和马化腾在微信朋友圈针锋相对的背后,是微视和抖音的竞争逐渐升级。
4月2日晚,腾讯微视迎来2018年首次重大更新,高调“复活”。 这款主打短视频的产品,被视为腾讯反击抖音的利器。
事实上,腾讯早在2013年就推出了自己的短视频APP微视。不过,2015年3月,腾讯宣布战略放弃微视。 此后两年,腾讯缺席了短视频的红利。 然而,2017年3月,腾讯领投了短视频平台快手次年4月,腾讯宣布微视正式停止运营。
随着短视频的爆火,微石于2017年8月悄然复活。不过,复活后的微石并没有引起太大的麻烦。 今日头条的抖音、火山视频、西瓜视频等逐渐形成体系,抖音在春节前后爆发。
4月2日,腾讯重启微视,继续在短视频领域角逐。 但重生后的微视不仅面临强大的竞争对手,还面临着严格的平台监管环境。
大辰创投董事总经理李永林分析,所有内容产品的核心都是争夺用户时间。 “快手、头条等独角兽是进攻性的,而腾讯、百度、微博是防御性的。最抢时间的是传统巨头。” 李永林告诉新京报记者。
从数据上看,微视与抖音的差距还很远。 根据App Annie 3月份数据显示,月活跃用户数排名前五的短视频应用分别是快手、抖音、全民卡拉OK、火山视频、西瓜视频。
独家发布视频阻碍广告变现
补贴策略难以吸引顶级播客
微视的高额补贴并没有吸引到所有顶级网红。 大多数顶级影响者和内容创作公司都依靠广告投放来赚钱。
“微视邀请了一些网红参加补贴活动抖音怎么买流量上热门,但根据要求,只能享受独家视频。 也就是说,短视频只能在微视的平台上发布,而我的作品却分布在全网。 所以我没办法参加这个活动。”短视频红人“大连老师王博文”告诉记者。
在李永林看来,内容创业公司的核心是考虑全平台分发问题。 覆盖的分销渠道越多越好。 短视频的核心是内容创作能力,能否为用户提供他们喜欢的东西; 另外,就是变现,也就是用户对发布内容的认可。 平台的补贴并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它是暂时的。 “短期来看,你可能会吸引内容,但从长远来看,如果你的流量跟不上,内容创作者肯定不会把全部精力都放在这个平台上。”
目前,头部网红和内容创作公司大多依靠广告植入来变现,而依靠平台补贴生存的内容创作者则是相对初级的短视频玩家。
“根据平台的运营策略,平台对专业视频创作者和初级视频创作者的补贴力度和形式也有所不同。” 一条联合创始人范志兴表示,“比如我们对大鱼号的补贴是每个月1万元左右,但我们大部分收入都是广告收入。”
二更创始人丁峰直言,“我们在平台上收到的补贴只占总收入的1%,这是因为我们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广告商、短视频教育等领域,还有补贴和奖励”并不是主要的盈利方式。” 他提到,一些与今日头条签约的作者收入也不错。
与顶级玩家相比,腰部以下的玩家也有不少依靠平台补贴维持收支平衡。 对于他们来说,微视的补贴非常有吸引力。
在北京从事短视频制作的文娜(化名)表示,他在今日头条和优酷的每日观看量加起来都在百万以上,但由于没有找到合适的广告主来变现,平台的广告收入和补贴都在下降。都成为了他的难题。 主要收入来源。
“进入抖音我发现它比抖音更难吸引粉丝,而且它没有网络广告利润分享功能。”温纳说。
“我主要做今日头条。2016年,今日头条推出‘万人万元’计划,扶持1000名今日头条个人创作者,让每人每月至少获得1万元的保障收入。后来又推出了千人百万粉丝政策,我也享受到了这样的政策福利,此外,今日头条和公众号都推出了针对广告主的广告位设计,比如针对1。元广告,内容创作者可获得0.2元至0.2元不等的分红。”
温纳表示,今日头条的平台提供了一个创作者创建内容、用户查看内容以及广告商投资广告空间的池。 这样一来,创作者一方面可以积累粉丝,另一方面也可以获得金钱。 这笔钱不是平台给的,而是从平台赚取的广告费中分的。 “这是最健康的模式。” 相比之下,一些以奖金形式刺激和吸引优质创作者的补贴政策“没有问题,但从长远来看高补贴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也不能刺激长期创作”。
iiMedia CEO张毅此前公开表示,抖音平台相对成熟,拥有强大的用户基础。 微视能否通过补贴抢人才来赢回失去的时间差距,值得怀疑。
在短视频领域,N国正在互相残杀。 产业格局确定了吗?
短视频市场竞争激烈,BAT也进入了该市场。 分析人士认为,短视频行业最终将是巨头的业务,排名的变化将取决于各公司如何运营其产品。
4月23日,黄子韬成为微视首位代言人。 选秀节目《创造101》女团成员全部加入微视,并已向用户开放投票入口。 易观千帆数据显示,这为微视吸引了大量1995年出生的年轻人的流量。 4月21日《创造101》第一集首播后,微视当日活跃用户增至61.6万,激活数跃升至117.1万。
《创造101》中的一些女团成员本身就具有短视频流量属性。 比如,陆小草背后的常春藤文化就是一个培育短视频网红的MCN机构。 该组织与微博、抖音等多家公司合作。 与短视频平台有合作。
“事实上,之前入驻抖音的MCN机构,现在大部分都入驻微视了。” 温纳说,“目前各大微信群都在广泛传播威视入驻的消息,很多威视员工都在努力招人,非常辛苦。”
对于后发巨头能否在短视频平台的竞争中“反超”,李永林认为,“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情况”。 “我们看到规模较大的公司,比如微视这样有内容基因的公司有发展的机会,但初创公司制作短视频的机会可能较小。”
iiMedia Polaris数据显示,2018年2月短视频APP活跃用户前三名分别是快手、秒拍和抖音。 易观数据显示,2月份各大短视频APP日活跃用户前三名分别是快手、抖音西瓜视频。
在李永林看来,由于短视频仍处于快速发展过程中,还没有成熟到席位完全割裂的地步,所以行业的现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排名第三或第四的短视频平台仍有机会成为第一或第二。 可能,短视频平台的排名会如何变化,取决于各个公司如何运营其产品。 可以参考长视频领域,就是榜首位置稳定。 腾讯、爱奇艺、优酷形成寡头垄断,但排名不固定。 “但80%到90%的市场份额将被大企业占据,而小企业的崛起机会就更少了。”
易观分析师马世聪认为,目前短视频行业格局已基本确定,最终将是巨头的业务。 大约有七八个平台可以容纳它。 中小平台只能在垂直领域寻找突破。 如何运营内外流量、打造内容生态、找到可行的变现途径,是短视频下半场竞争的关键。
艾瑞报告显示,2017年短视频行业在资本市场日益火爆,仅前三季度的投融资事件就达到48起,超过2016年全年的41起。在早期融资轮次中。
“我们通常投资一个新的行业,往往会等到这个行业的泡沫破灭,到达低点,再慢慢上涨的时候才投资。目前来看,短视频应该处于第一个泡沫的过程中。” ,什么时候,我们真的应该选择时机。”深圳前海五通并购投资基金总裁谢文利表示。
“目前,短视频平台新项目的投资机会可能较少,因为前几家平台目前表现不错,所以从事短视频平台的新创业公司获得投资机会的可能性较小。 不过,短视频内容创业公司还是有投资机会的,比如一些MCN机构,或者像一一、二根这样的专业短视频玩家。”李永林表示。
目前,各大互联网公司纷纷推出短视频平台,如360的“快视频”、百度的“好看视频”、腾讯重启的“微视”、微博的“酷然”等。 阿里巴巴将收购的土豆网转型为短视频。
艾瑞咨询发布的《2017年中国短视频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短视频市场规模为57.3亿元,同比增长183.9%。 业内预测,2020年短视频市场规模有望突破300亿元。
“我去年做了三个判断。第一,我认为2018年的广告量会是2017年的三倍以上,现在看来这是毫无疑问的;第二,2018年,全网短视频观看量将是2017年的三倍以上。”超过400亿,按照目前的趋势,这个目标第三季度就可以实现;第三,我认为2018年的短视频格局将形成腾讯企鹅系统、微博秒拍系统、今日头条系统三分之三的局面。火星文化CEO李浩表示:“目前视频行业的格局尚未确定,仍处于碎片化状态。”
新京报记者 罗一丹 白金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