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盟刷快手粉丝网站:快手怎么买流量上热门

1、现象:内容社区受欢迎吗?

最近,知乎和快手打了一架。

有网友在知乎上发布了快手评论,没想到却被快手员工“扒”了。 随后事件引起轩然大波,快手做出不当回应,危机公关引发了更大的危机。 一时间,反对快手在知乎上成了政治正确。

卡盟刷快手粉丝网站:快手怎么买流量上热门

快手和知乎就像两个国家。 而这些分裂的社群所反映的,正是很多人的生活轨迹——

早上,我在拥挤的地铁上刷知乎,看着人们争论;

中午,我在食堂把脉,偷看职场八卦;

深夜,我打开朋友的印象,浏览匿名的“三观”问答,寻找自己喜欢的异性;

听音乐,打开网易云音乐,查看附近女孩的兴趣爱好;

理发时,“小兄弟”正在炫耀自己最新的快手视频;

约会的时候,女朋友打开她,浏览各种“好看”的美妆、美食、旅行,记录她的精致生活……

这就是当今都市人的缩影:泡沫社区。 每天游走在不同的社区,释放出我性格的不同方面。

人的分工、性格的分工,繁荣了各个内容社区。 进入2017年,资本回暖,内容社区获得话语权:

1月,知乎完成今日资本领投的1亿美元D轮融资;

1月,社区假装情侣完成1000万元Pre-R轮融资;

3月,美片完成真格基金1700万元A轮投资,为中老年社区走出新路;

3月,快手完成腾讯领投的3.5亿美元战略投资;

3月,图片社交3.0版本上线,主打LBS+兴趣的“世界页”亮相,突出年轻人调性内容;

4月,优质图文创作平台简书受到媒体关注,打造更健康、更有价值的社区;

7月,友印象获得新一轮1亿元融资。

毫无疑问,知乎和快手作为两个极端,正在引领着内容社区的升级。 接下来,谁能复制知乎和快手的成功,成为新的独角兽? 内容社区会成为新的热点吗?

2. 类型:内容社区的类型

纵观当前的内容社区,主要有四种类型:

1、以内容为中心的学校,以优质内容为社区核心,一切围绕内容。 知乎是中国最大的“深度内容”社区。 以“问答”的形式,以深度内容连接各行业精英。 内容的专业性和可读性是其核心。 对于90%以上的大多数用户来说,即使没有任何评论,“知乎”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方式。

2、社会中心型学校,以用户创作的UGC内容为主,强调社会属性。 友印象致力于为每个人打造一个“展览馆”。 博物馆里的“展品”由用户的生活记录、他人的评价以及三观上的灵魂问答组成,从而完成对一个人的全面记录,形成一个人。 传记和百科全书,这些内容将成为社会机会。

3、消费融合派强调品牌和消费内容的共享,致力于广告和电商的转型。 in是一个专注于白领女性精致生活的分享平台。 好看的女孩用照片和视频来记录自己的美食、美容、旅行等生活信息。 这些分享已成为品牌消费的参考指南,从而成为热门品牌。 扭转电子商务流程的强大工具。

4.工具延伸学校,工具延伸到社区,社区内容又巩固工具的应用。 网易云音乐是小资们的最爱。 它不仅仅是一个音乐软件,还有播放列表、音乐评论、附近、更新、主题,打造温馨的音乐社区。 你可以找到喜欢同一首歌的异性……这样的家居环境让云音乐脱颖而出。

内容、社交、消费、工具,条条大路通罗马。 为什么他们最后都无一例外地去了内容社区? 有个性、有消费价值的内容社区会是最好的未来吗?

我们先看一下大背景和大机遇。

3、背景:泛娱乐、大时代

在《未来五年的大机遇:成为销售多巴胺的超级玩家》中,作者曾指出:

新的经济周期已经开始。 平台(效率)之战已成定局,未来几年的主要机会将是消费和“娱乐”:谁能帮助用户更好地消磨时间、消除无聊、带来丰富的内容? 谁在不触犯政策红线的情况下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满足,谁就能抓住新周期的红利。

内容社区是娱乐时间的“杀手”,会让用户沉浸其中。

只要你抓住了一群人的娱乐时间和习惯,你就可能成为内容社区独角兽:

年轻人对二次元的热爱催生了B站;

年轻女性记录和分享品牌与精致生活的需求孕育于;

一二线高学历人群对深度、长阅读的热爱,催生了知乎;

二三四线人和小镇年轻人中屌丝群体的无聊,催生了快手;

情感、观点和爱好的共鸣,朋友的自我描述和真实的匿名描述,让朋友的印象屡屡刷新;

学生群体对“文学爱情”的喜爱,造就了一个繁荣的假恋群体;

就连像美片这样我们可能从未听说过的产品,也是中老年摄影爱好者的天堂。

意想不到的社会趋势和更多未开发的人群将为我们创造更多的内容社区“独角兽”。

作者曾在《还在痴迷垂直细分业务的创业者们,该醒醒了》一文中指出:垂直社区的社交需求往往可以通过一个微信或QQ群来满足,其内容需要聚焦相关主题的公众号。 ,微博大V还可以。 那么一年后,你会打自己的脸吗?

也许这些社区有一些不可替代的东西?

4.划分:社交网络只有一个,但社区可以有很多吗?

大多数人无法区分社交和社区。

2014年社交网络蓬勃发展的时候,各种打着社交旗号的APP出现,但其中很多其实都是社区。

它们都有IM对话功能,都有新闻动态信息流,都有群组……关键是都有内容,都有关系,很难区分。

如何区分? 社交、社区都有内容、有关系,关键在于“谁是核心”。

所谓社交网络的核心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建立、维持和深化”。 比如微信,主要是关系的维护和加深; 而莫莫探探是关于发现和建立。

所谓社区的核心是“围绕核心关系和内容的群体参与”。 社区有一个明确的中心,要么是大V和影响者,要么是置顶内容,要么是热门话题。 它将人们置于“中心广场”。 广场中心生产内容,其他人负责消费内容并参与围绕内容的各种活动(观看也是参与)。

为什么社交领域没有那么多机会? 因为一个人每天能维持的关系数量是有限的。 根据邓巴的数字,核心人数约为150人。 怕麻烦的中国人会把更重要、更稳定的关系放在一个地方进行“批量处理”。 这是微信。 否则,只有一种关系、一个平台,人就会疲惫不堪,无法兼顾。

但社区领域的机会稍微多一些,因为人们想要体验的角色相对多样化。 你可能是职场白领、辣妈、文学爱好者、资深影迷、三维问题爱好者……那么当你想体验不同的角色时,就去对应的内容吧社区远比在朋友圈里筛选信息海洋要好。 内容效率更高。

维持社会关系需要时间和精力,否则你很快就会沦为过客。 但内容社区却没有这样的压力。 如果你想沉浸在新的状态和角色中,只需点击内容社区即可。 有时你可以只是观看并谈论它。

你不可能在所有感兴趣的领域添加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作为微信好友(社交),但你可以在不同主题的内容社区中与他们交流。

当然,由于趋势的周期性和人群分化有限,内容社区可能很难像微信那样“大而稳定”,市场天花板较低。 但它永远不会像社交网络那样,会成功,也会快手。 它将拥有多个领域、多个群体的知乎和快手。 小红书、中、宝宝树、朋友印象、美篇都可能复制这种繁荣。 。

5、疫情:社区冷启动的三个关键点

如果套用投资大师金沙江朱啸虎的“大市场、可复制、可防御”的投资理论,内容社区的价值同样成立。

正如之前所说,“市场还在,红利还在”,这是内容社区的第一个优势。

第二个优点是内容社区的冷启动相对容易,并且可以带来爆炸性增长。

做过BBS的人都知道,开一个论坛,一开始不需要有很多人和很多话题。 只需要让用户进来第一眼看到“这里有一些优质的明星和内容,持续更新”就可以了。 数百名内容生产者营造的活跃氛围可能会吸引数十万用户。

对于一个内容社区来说,打造“活泼的第一印象”并实现冷启动其实并不难。 两年来,我们积累了宝贵的战术经验。

1.病毒式营销学派

通过“病毒式营销”,快速引发自发传播的连锁反应,从而迅速获得巨大流量。 这里代表的是朋友的印象。 无论是之前的“三个字形容我”,还是后来的“匿名你想对我说什么”,他们都通过把握用户的社会心理,一次又一次地掌握了病毒式传播,赢得了客户。 成本非常低,可以忽略不计。

2. 工具引导流派

Instagram以摄影工具起家,成为最大的图片社交(社区)平台。 国内以女性图片风格化工具起家,打造了美女们炫耀旅行、化妆、美食的天堂。 快手最初是一个 GIF 和视频工具,但它创建了一个令人惊叹的短视频社区。 最近的美妆文章是一个在朋友圈里生长图片和文字的工具。 因其独特的调性,成为中老年摄影师的新宠。

工具学校的意义在于,从基础的高频需求出发,很容易获得稳定的流量; 使用该工具制作的内容可以在微信、微博上分享,引发二次传播; 工具本身可能会吸引专门的内容生产者,从而有利于发现和培养潜在的KOL。

3.活动管理派

持续的活动是内容社区的动力。 代表人物包括刚刚推出群视频聊天派对的颜知社区平台,它与环球小姐大赛联手打造线上“造星工厂”,引发了激烈的“内战”。

in的注册用户已突破1亿,其中75.3%为1995年以后出生,83%为女性用户。 他们有着突出的消费意愿和能力。 如何利用这些资源? 该平台分为两步——

第一步,邀请数千名环球小姐入驻,利用稀缺的明星资源,推动PGC内容升级;

第二步,环球小姐的“入侵”引发鲶鱼效应。 业界各路人才组成“in girls”团队,挑战环球小姐,争夺参加总决赛的机会。 很快,整个社区都热闹起来,美女们争相争艳。

6、降水:“看不见的护城河”,不同国家

冷启动很容易,但如何留住流量呢? 内容社区有一条看不见的护城河,叫做“社区氛围”。

试想一下,如果你遇到紧急情况,想了解“最新最快”的消息,你一定会去微博。 但如果你想了解“最深入”的讨论,你通常会去知乎。

如果你拍了一张漂亮、有色调的照片,你就会发到in,但如果你打算“很鸡肋”、搞笑,十有八九你会去快手。

今天你的朋友圈里突然看到一个朋友关于《异性:契约》的评论。 你也想看别人的评论,但是当你向下滚动时,你会看到所有关于医疗保健、投资、名人的东西……所以你一开始很失望,所以我决定看看豆瓣。

你想对一款产品发表意见,但如果发在朋友圈,会不会太造作,被同事嘲笑? 所以你去了知乎。

这就是“氛围”,一种难以形容的东西,就像你去东京、泰国、坦桑尼亚……你会感受到完全不同的氛围,总有一种能够深深吸引你,让你流连忘返。

知乎的社区氛围有深度,有争吵,有故事; 朋友印象的氛围是心、描述、三观; 快手的社区氛围搞笑、搞笑、平民; in的社区氛围是年轻、颜值、品牌……氛围对于相应的用户来说有着不可阻挡的魔力。

7. 粘性:护城河的“秘诀”

社区氛围由以下几个要素组成:

A。 主要弱关系链形式

内容社区中呈现的是各种各样的“弱联系”:KOL和他的粉丝、不同兴趣的群体圈子、围绕某个热点话题结成的即时友谊……

如果说社区的核心是内容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那么社区的氛围基本上是由其主要关系链形态决定的。

知乎的人群主要来自一二线城市的高学历人群,这决定了“长内容”在这里不会被拒绝,反而可能受到追捧; 快手主要来自三四线城市和农村,所以如果你想搞笑,就不要炫耀,否则没人会理你; 小红书是从海外购物达人、明星买家起步的,这与淘宝、天猫不同。

有什么样的关系链,就有什么样的社群。

b. 用户角色身份

如果每个人都是不同的,那么不同的社区往往可以释放出用户不同的方面。

快手充斥着吃灯泡的自虐、活吃病死猪、动态的社交震动、搞笑的色情笑话,明显抓住了用户的B端。

相比之下,Instagram上发布了大量时尚穿搭、原创手绘、旅行风景、特色美食、电影摄影等文艺范的生活剪影,显然与用户精致的A面相对应。 如果你内心的艺术美少女开始溢出来,你自然会在这里发布照片。

如果你孤独,想寻找精神共鸣(而不是像探探那样只看面孔),朋友印象是一个深思熟虑的选择。

当你想转型为二次元中产人群时,B站等是最后失去的天堂。

而当你突然成为认真学习、求知进步的“那个你”时,知乎就是最好的去处。

有什么样的角色,就有什么样的社区。

C。 主流内容风格

有一个词叫“调性”。

不同的社区会逐渐形成自己的主流风格:在这里更适合发布这种风格的内容,在这里更容易找到这种风格的内容。

比如知乎上形成了“知乎体”,快手上搞笑创意的视频风格,In上高颜值的品牌风格,短书上的文艺风格。

试想一下,如果你用“知乎体”在朋友圈、贴吧、豆瓣上发东西,你会受欢迎吗? 大多数人一定会说太长太做作了! 同样的,你为什么不尝试从快手发送视频到土豆和美拍呢? 因此,发布哪种风格的内容,关键取决于社区氛围是否合适。

适合某种风格生产和消费的内容,对于相应语气的用户的吸引力不言而喻。

不同品质的内容将不同品质的人凝聚在一起,也为内容风格的演变营造了氛围。

d. 管理机制

内容氛围表面之下的核心是整个平台的管理机制,就像一个公司的文化往往是由其背后的制度决定的一样。

快手之所以能在微视、美拍、秒拍的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本质上是因为其强大的机制。 后三者从一开始就遵循微博的中心化机制,过于依赖明星、美女。 这导致普通老百姓根本没有存在感,更何况是三四线城市和农村的“被忽视群体”。

快手采用的去中心化和算法推荐机制,形成了“普通人也能走红”的机制。 快手可怕的不是有MC天佑这样的人,而是能产生N个MC天佑的机制。

同样,知乎的“算法推荐+社交推荐+编辑推荐”机制可以有效保证后来者的参与。 即使你是知乎上的“菜鸟”,也能获得数万票,一个答案就算高手了。 相比之下,好友的“匿名问答”印象则具有去中心化的特点。 你不需要成为大V,只要你认真回答问题、仔细阅读、左右滑动,系统就会逐渐帮你找到“契合的三观”。 “异性。

e. 活动及主题

该系统是隐式的。 对于用户来说,他们看到的是每天不断流动的新话题、新活动。 这几乎就是“社区生活”的核心组成部分。 我们每天在社区经历的就是一次又一次的“发动群众斗群众”、“搭建主题活动舞台”。

微博的热门话题、豆瓣的评论和群话题、知乎的深度解读和日常争吵、环球小姐的参赛和秀品牌活动上演……可以说,选择什么样的活动,选择什么样的人和内容客观上营造了社区氛围。

关系、内容、机制、活动主题……社区氛围就这样形成了,开始兜售参与感和社区体验。

有趣的是,虽然社区不等于社交,但社区平台的社交效果往往优于纯粹的社交工具。 为什么?

8、延伸:内容的附加值

那是因为内容社区的内容不仅仅是内容,还有两个突出的价值:

1、社会价值

社交网络的有效性往往在于社交优势和动机的匹配和统一。 社区中围绕不同主题的丰富讨论可以充分展示每个用户的优势和需求,然后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知乎上,普通用户“消费自己感兴趣的优质内容,发现牛人”,而相应的牛人可以通过“长答案”展现自己的社交优势,建立自己的粉丝圈影响力。 每个人都得到了他们所需要的并且有效地匹配。

这也是一个问答社区。 在朋友的印象中,问答不是为了“知识”,而是为了“匹配”。 就是寻找与你产生共鸣的异性。 该平台将利用算法来连接“更相似的人”:你的交友需求是喜欢摇滚和电子音乐,以及孤独星球推荐的旅行路线。 你的朋友对你的评价是你为人慷慨,不记仇。 如果对方满足所有这些并且碰巧喜欢你的关键词,“印象”就成为一种社会纽带。

中国人的社交往往需要缓冲区,即破冰场景和话题。 如果开始一对一,往往会变成一场没有话题的尴尬聊天。 所以,每个人都需要“内容”作为缓冲。 先围绕内容进行互动,点赞评论进行交流,逐渐熟悉起来。 这是内容社区对于社交的另一个价值。

2.长期价值

与一般信息、社交产品不同,内容社区的内容往往具有“持久”的特点。

知乎上的问答可以作为“百度知道”的深度版。 一个问题展开后,无论是否解决,只要用户有相关问题,都可以搜索查找。

朋友印象上的印象标签和每个人的360度描述形成了一个人的“数据库”。 用户可以像谷歌、百度一样搜索到一个人的一切信息,比如喜欢看什么电影、听什么音乐、吃什么食物、性格、性格等。 观点、生活故事、朋友的评论,这些内容一旦发表,就成为一个人的“大众点评”,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黯然失色。

是消费者品牌和声誉的参考手册。 美女们围绕美食、美容、旅行等的生活记录,积累了有价值的消费场景内容,而这些内容和“大众点评”一样,可以成为用户消费的指南和品牌营销的工具。

社交性、工具性和长期有效性的结合赋予内容社区卓越的价值。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是无懈可击的。

最大的弱点往往隐藏在最大的优点之中。

9、风险:群落沉淀瓶颈

优点是社区氛围好。

虽然社区可以借助“氛围的力量”有效获得相应的流量,但也因此“走不下去”。 但社区氛围往往阻碍更多人加入,使得打造全民社区的努力举步维艰,所谓“起不来”。

试想,一个擅长发微博的笑话作者,如果进入知乎,一般都会不受欢迎。 发布几天后您就会失去兴趣。 换句话说,如果微博评论大量涌入,知乎的铁杆粉丝可能会因为气氛变了、“感觉不一样了”而离开。

由于大气的缘故,事物无法生存并取得巨大成果,是很多社区的通病。

也有人说,那是一个什么样的社区呢? 不就是一个BBS吗? 既然过去的BBS纷纷衰落,为什么说内容社区很有前途呢?

事实上,传统BBS的衰落主要有五个原因:

1、用户涌入,信息噪音增加

一旦用户数量增加,难免会出现“人多话少”的情况。 这样一来,很多用户不仅无法有效匹配,还会互相骚扰。 用户进来的越多,就越难控制,就越难在信息噪音的海洋中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

2、话语集中、参与感丧失

话语权很容易集中在少数KOL身上,成为主导者,而大多数人只能默默观看,缺乏参与感。

3、KOL成群结队,落后者很难领先。

就像在知乎上,大V点赞重远远大于普通人。 如果你不懂得“站队”,得罪了别人,你也可能会受到团队的不喜欢和抱怨,这让后来者逐渐不愿意发东西。

4、蒸发冷却,劣币驱逐良币

另一种可能是,新人的快速涌入逐渐拉低了社区的平均水平,导致顶端的大V逐渐不再说话、离开,进一步加剧了社区的水化。

当认真做内容生产的人辛苦了半天写出大稿,效果却不如故事、八卦、鸡汤、笑话时,他们就不想写了。

5.PGC依赖性

尽管从估值角度来看,通用的UGC平台往往更具想象力。 但实际上,很多声称UGC的平台最终都会变成PGC。 当然,这里的PGC不一定是平台主动聘请的“写手”,而更有可能是各个平台上的账号制作者,即“收集流量的愚党”。

在中国,从长远来看,PGC几乎必然会压制UGC。 第一个原因是,专业的内容生产者更容易获得流量快手怎么买流量上热门,更懂得如何抢占用户的G点,像流水线一样生产出受欢迎的内容。 这个优势就是“自发创造和即兴创作”。 其次,专业的内容生产者更有动力继续生产快手怎么买流量上热门,往往围绕内容流量建立了一条“利润链”,这比纯粹依靠兴趣的UGC要好得多。

即使在微信这样的平台上,PGC内容的转发和分享也越来越多,原创的热情也相对降低。 这是一个明显的趋势。

从PGC运营开始,短期内往往很容易完成社区的冷启动,但从长远来看,往往可能会扼杀公众UGC参与的氛围和积极性,不太可能形成生态系统。 但如果从UGC入手,难免会陷入信息噪音的汪洋大海,最终逐渐变成PGC。

由于这五个原因,传统社群几乎完全无力抵抗“盛衰”的命运。 当大量用户涌入、数据达到最高点时,各种蛰伏已久的矛盾和问题接连爆发。 事实上,下降曲线已经悄然开始。

新一代内容社区能否逃脱这样的命运?

10.进化:过去与未来

回顾历史,社区一直在发展。

第一代社区是传统的论坛BBS,其特点是“版主推荐”。 版主置顶、版主改进、版主发起活动……但版主的能力总是有限的,往往很难对各种奇怪的诉求做出回应。 所以一旦大量的用户和信息涌入,他们就扛不住了。

第二代社区,如微博、Instagram,其特点是“社交推荐”。 跟随不同的大V,你会看到不同的东西。 然而,这样的社区很容易被“标签制造者”利用,最终变成僵尸粉丝和巨魔的天堂。 与此同时,话语权迅速向KOL集中,这也导致大部分用户没有存在感和参与感。

那么现在正在兴起的新一代内容社区很可能是“算法推荐和社交推荐的统一”(甚至更偏向算法),从而打造出今日头条版的内容社区。 例如,在快手上,平台会根据你的兴趣爱好推荐相关的短视频。 即使你没有大量的粉丝,也可能因为内容标签而将其推送到相应的用户群,从而获得良好的传播。

因此:

1、Feed流中有上千人,每个人看到的信息都是他感兴趣的,减少了信息噪音;

2. KOL所看到的也是他们感兴趣的,他们意识到水合和蒸发冷却的可能性降低了;

3、话语权不再只集中在大V手中。 只要内容质量过硬,新人也有机会脱颖而出。

看起来问题解决了,但是算法推荐仍然有其局限性:

1.任何算法都必须基于一定量的数据,否则就没有意义。 也就是说,你必须获得大量的用户,积累一段时间的用户使用情况,这个算法才能准确,更何况很多内容很难CTR和标签。

2、算法推荐很容易带来茧化效应。 当发现用户对某种信息感兴趣时,他们会拼命地推动这种类型的信息,失去更广泛的丰富可能性,并且人们的愿景变得越来越狭窄,越来越狭窄。 从实际的角度来看,无论是Toutiao还是快手 ,这种方法最终都可能导致平台的低水平,也就是说,逐渐地,用户将看到最流行,最简单和粗糙的内容,因为这些内容最容易“捕捉”在短期内。 人性”。

从这个角度来看,如何使用算法建议? 如何确定算法推荐与社会建议之间的重量? 仍然有很多问题,但这并不能阻止内容社区的伟大时代接近。

11.趋势:独角兽Whampoa军事学院

回到一开始,为什么说“内容社区”可能是未来? 在这个未来,会有更多像Zhihu和快手这样的独角兽吗?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