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集资金送偶像出道只是“追星”的第一步。 接下来是规划偶像的“事业”、为偶像“安排”演出机会、“秒拍”新专辑、“秒拍生意”代言产品……“追星”不仅需要真实感情,更需要“氪金”换实力。 在这样的“追星”之旅中,粉丝到底追求什么? 好的作品和过硬的实力是偶像有吸引力的必要条件。
—————————
“偶像走红,粉丝增肥,粉丝减肥”“小粉丝忙数据,大粉丝有海景房”“小粉丝吐真情,大粉丝数钱到无力”……目前, “饭圈”乱象频发,部分粉丝开始在网上互相对骂,掀起一轮又一轮的“骂战”。 他们也成为了一根根被割掉的“韭菜”。
“粉丝圈”的形成是“粉丝经济”多个环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中,“粉丝经济”泛指基于粉丝与关注者关系的运营性创收行为。 粉丝多为明星、偶像、行业名人等,涉及“粉丝-经纪公司-平台-偶像”等整个利益链。
对此,8月27日,国家网信办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饭圈”乱象治理的通知》,明确要求取消偶像艺人名单,严格管理偶像经纪公司,严禁相互信息的呈现,并禁止诱导。 粉丝消费等,重拳整顿“饭圈”乱象。
“培养”偶像:出道完全靠粉丝的钱
追星是一件费时、费力、费钱的事情,很多粉丝都在“用爱发电”。
这几年,1995年以后出生的女孩张萌萌(化名)和其他粉丝一起“培养”了自己的偶像。 从为偶像出道筹集资金微博买转发,到购买各种门票和各种偶像周边,再到购买偶像代言的产品,每一步都有粉丝在场。
“他们出道纯粹是为了赚钱。” 2019年,张萌萌成为了尚未出道的男性偶像团体的“粉丝”。 出道前,组合公司为成员们安排了才艺表演,并根据人气确定了每位成员的排名(在组合中的排名)。 粉丝投票的多少是决定人气依据。
粉丝立场决定了偶像在后续活动中的立场、发言的顺序、歌词的分量等,张萌萌无法接受“偶像总是要站在一边,最后一个发言”。 那是她追星最疯狂的阶段。 那时她还是实习生,工资一发,她就立刻拿来排名。
她为此花费了6000多到7000多元,一部分直接打到了官网,另一部分打到了偶像的官方后援会。 她把这部分钱称为“秘密账户”。 她解释说,“秘密账户”是指通过第三方支付方式直接致电后援会。 细节不公开,完全有粉丝圈的信任支持。 这些“秘密账户”更像是“筹集资金”。 官方粉丝会在某个关键节点用这笔钱进行投票,这可能会直接影响“争夺排名”的最终结果,也为偶像的排名提供“保险”。
在这场“出道排名争夺战”中,粉丝花费了约700万元排名第一名成员,花费约500万元排名第二名成员,花费约300万元排名第三名成员……因为张萌萌花了更多的钱,得到了两张门票,其中一张是组合首演之夜的门票。 她记得门票就在前面很近的地方,但她不能去,因为她是实习生。
送偶像出道只是“追星”的第一步,接下来他们就开始为自己的“事业”发愁。
为了获得偶像的最新消息,很多粉丝都会加入偶像的官方粉丝俱乐部,并支付高额的会员费。 这也是经纪公司“收割”粉丝的第二步。 张萌萌支付298元成为粉丝俱乐部高级会员。 结果,她看到了一些有限的图片,却没有体验到优先抢票等福利。 因为成为会员只是一个“敲门砖”,你可以为偶像“花”几千块钱来获得抽奖券。
从去年开始,粉丝俱乐部开始设立各种投票名单。 比如设立“最受欢迎合作舞台”,粉丝花钱投票。 排名靠前的“CP”能够在演唱会的合作舞台上表演,也算是给粉丝们的一份“福利”。
起初,这个排名遭到了粉丝的抵制。 有粉丝表示,偶像在退圈前就进行了内部投资。 “花这个钱是内部消耗,这些钱应该为偶像换取更多的资源。”
“后来,似乎每个人都被它吸引了。” 粉丝投资或消费数据发布后,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判断会员人气的标准。 车迷们开始比较“谁在弯道超车,谁落后”。 于是,他们找到了各种理由来与“数据”进行比较。 在张萌萌看来,“其实只是暗地里推销数据和销量”。
有时,粉丝互相撕逼卖周边产品,这在粉丝圈里被称为“粉丝虐”。 例如,有人声称排名较高的偶像的粉丝总是会敲诈排名较低的粉丝,粉丝开始疯狂购买偶像周边。 在很短的时间内,销售额开始上升。
事实上,除了粉丝俱乐部之外,还有更多各种类型的名单。 有时多个平台的榜单可能被一个程序或平台链接起来,实现多个资本的“合谋”。
例如,社交媒体投票将按比例转换为一定数量的票数,作为选秀节目投票的一部分; 或者粉丝每买一瓶水就可以为自己的偶像投票,实现偶像与商业资源的对接。
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很多忙碌的“女数据工作者”,她们在多个平台上“奔跑”点赞、转发、评论、上榜等,只为让自己的偶像数据看起来更好看。
粉丝“下单”只为“秒切”偶像生意
在可观数据的支撑下,偶像开始获得流量,并具备获得商业合作的能力。
首先,专辑销量直接体现了偶像的号召力。 今年,张萌萌的“粉丝”组合推出了首张实体专辑。 其中,带有个人封面设计的限量版专辑实现了“二次销售”,即1分钟内全部售空。
值得注意的是,每张个人翻唱专辑都会附赠一张个人随机照片卡(类似于偶像的个人照片)。 在流通中,比较有价值的是附赠照片卡。 为了收集每位成员的照片卡,张萌萌买了10张专辑,每张价值158元。 她保留了照片卡并卖掉了相册。 目前,一些个人小卡已经被“炒”到300-400元一张,偶像签名的小卡可以卖到2000多元。
然而,良好的专辑销量并不能让偶像快速“退场”。 张萌萌表示,只有偶像代言的产品销量多了,资本才会认可偶像。 “能不能火,就看偶像能不能带货。”
在很多粉丝看来,购买偶像代言的产品是他们的义务。 不过,并不是所有粉丝都有相应的购买力,也有人选择“一起购买”。 此外,一些粉丝网站甚至会“集资”购买偶像代言的产品,以实现“即时购买”。
今年2月,该团伙一名成员成为某化妆品品牌大使,粉丝现场花费7万多元“即时购买”该品牌产品。
记者了解到,不少粉丝在“合买”过程中遭遇“诈骗”,有博主卷走买的钱跑路。
“现在不让公开募捐了,我们就靠卖周边来赚钱。” 作为拥有12万粉丝的“站姐”(某明星偶像应援站的组织经理),李盈莹(化名)表示,一些粉丝网站会通过出售周边产品获得的利润钱用于支持偶像的生日会和各种活动。 虽然他们会公开具体的费用,但感觉还有一些没有公开。 钱的用途不透明。
事实上,近年来,国内娱乐市场上粉丝(粉丝中的老板)卷钱跑路的现象并不少见。 日前,广西高院通报了一起粉丝偷窃140万余元并携母亲逃跑的案件。 责令被告返还140万余元及利息。
2019年之后,张萌萌就没有再给后援会寄过钱,她说,“因为确实存在逃跑的风险。”
利益链各方必须严格自律
目前,“歌迷圈”中的“氪金”风潮十分强劲,甚至出现歌迷不买上百张专辑就会被开除“歌迷会员”的现象。 在张萌萌看来,目前国内“粉丝经济”还没有特别完整的演唱体系,也没有相应的舞台或评价体系来证明偶像的实力。 只要粉丝能赚钱,偶像就是合格的。
结果,很多粉丝就像“韭菜”一样,被陆续割掉。 深圳思齐盛文化传播公司CEO吴代奇表示,这是利用粉丝对明星艺人的痴迷、崇拜以及愿意为其付费的心理现象来获利。
“在整个‘造星’链条中,资本是最大的推动者和盈利者。” 吴代琪指出,经纪公司前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打造艺人的个性,制造媒体热度,因此会加大对艺人价值的重视。 挖。 粉丝付费越多,粘性越高,进一步增强艺人的号召力,增加其商业价值。
中国青年剧作家、导演向凯表示,在娱乐圈,大粉丝吃小粉丝被称为“黑吃黑”,“吃相”是非常难看的。 他们根本不关心小球迷的条件微博买转发,只关心结果,但有些小球迷却看不到。 这个问题。
“艺人成为什么样的人,歌迷会就成为什么样的人。” 在众多粉丝中,未成年人居多,他们很容易被炙手可热的艺人引入歧途。 这就需要采取严厉措施来应对粉丝经济的乱象。 纠正。 在向凯看来,好的作品是成为明星忠实粉丝的基础。 他告诫年轻人,不要盲目崇拜明星,而失去辨别能力。
吴代奇表示,治理粉丝经济乱象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一是提高微博、豆瓣、知乎、抖音等各平台的管理规范,对造成不良影响的官方群体、粉丝群体进行处罚或封禁,减少其负面影响; 二是明星、艺人需要向自己学习,第一步是给粉丝提供正确、良性的引导; 三是完善经纪公司监管和市场行为监管,对利用粉丝制造舆论、赌博、破坏公平竞争环境的行为进行处罚。 第四步,从基础教育入手,在中小学生思想政治课中,增加有关“粉丝经济”的课程内容及相关案例,帮助青少年提高理性追星的认识。
今年6月,国家网信办开展“清浪整治‘饭圈’乱象”专项行动,取得明显成效。 目前,已清理负面有害信息15万余条,处理违规账号4000余个。 随后,整改行动“加大力度”。 8月27日,国家网信办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饭圈”乱象管理的通知》,重点对平台、经纪公司、粉丝等方面进行管理。 不少明星迅速反应,发出倡议严格要求自己,呼吁粉丝回归理性,不要集资、下单,防止上当受骗。 有粉丝表示,“我终于解放了,不用再做数据了”。
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邓元兵表示,当前名人应该成为引领文明发展的榜样,而不是无底线地中饱私囊。 同时,平台和粉丝也要严格要求自己。
中青报·中青报记者赵丽梅和实习生肖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