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十字会商会总经理V》、《吉林市政府驻京办工作人员V》、《电台主任V》……
曾几何时,微博上有一个V后缀,自然会让公众相信这个“已验证身份”是真实的。 然而,郭美美、高玉儿等人的接连曝光微博买转发,不断提醒公众一个他们未必愿意接受的事实。 现实情况是,那些微博上带有V的用户可能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相同”。 相反,有些人的V身份可能只是一身“迷彩装”。
“目前,微博运营商提供的认证服务存在一些‘漏洞’,并被滥用。” 李菲(化名)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2010年以来,她一直负责国内多个知名微博平台。 相关工作。
郭美美是如何穿上“迷彩服”的? 微博V认证服务存在哪些漏洞? 难道里面有什么腥味吗? 可以避免吗?
一个周末的下午,李菲一一向中国青年报记者讲述了她眼中的答案。
为什么大家都想“加V”? 有的人是为了虚荣,有的人是为了营销。
点击新浪、腾讯、搜狐等几大微博平台,“媒体记者V”、“知名演员V”、“独立董事V”、“公司董事长V”、“律师V”……这些被命名为 V 的已验证帐户,其中的标题比比皆是。 他们的粉丝往往有几千到几万,他们的演讲往往被数百甚至数千转发。 由于“加V”意味着微博运营者已经认可了这些账号的真实性,草根用户对其更加感兴趣。 他们的言论自然是有利的、值得信赖的。
但在李飞看来,公众应该对这些带有“V”字样的标题“警惕”。
“虽然在各大微博平台上,普遍对个人用户申请加V有严格的要求,但实际上,有很多方法可以‘绕过’或‘破解’这种正式的加V方式。” 李飞告诉记者,“比如走员工内部加V的‘快车道’、找关系‘拉拢’V、刻意在证明材料上做虚假宣传,都是这群‘V用户’可能采取的方式。”的优点”。
李飞的话并非没有实际支撑。
“草根用户申请微博加V没审核通过?没关系,找个‘耿丁丁工作室’,专业又快捷。” “只要500元,附上你的姓名、电话、微博链接、认证说明和身份证号码,我们当天就会给你认证,而且不能保证全额退款。”
如果你查看各大微博平台的官方认证规则,你会发现个人V认证的门槛有很多——比如要求你在娱乐、生活、体育等13个领域有一定的知名度,并需提交真实身份证明及加盖单位公章的证明文件,经过严格审核后方可免费认证。 但如果你改变主意,在百度搜索或淘宝上输入“微博认证”几个字,你会发现给自己“加V”是极其容易的。
如今,正如媒体披露的那样,“花钱买V”已经形成了市场需求,在微博上加V认证已经成为一条地下产业链。
为什么大家都想加V? 在李飞和她的同事看来,答案很简单:有些人是为了虚荣,有些人则是为了营销。
“其实微博认证的主要目的是确认你的身份是否正确,用这个身份说话是需要负责任的,和你是不是明星没有关系。” 李飞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但是,每个人都有虚荣心,都希望被关注,增加粉丝数量。同时,他们也希望有话语权,让更多人相信他们所说的话。” ”。
她表示,从她的观察来看,在微博上有这种动机的娱乐圈年轻人尤其多。
“第二个原因是,在微博这个自媒体上,一些用户希望通过‘加V’来扩大自己账号的影响力,赚取广告费。说白了,就是营销自己。” 李飞告诉记者,她的同事中流传着一个比喻:“如果你有500个粉丝,就相当于一本内部杂志;如果你有1000个粉丝,它就相当于一本杂志;如果你有10000个粉丝,那就相当于一本杂志。”相当于一份地方小报纸;如果你有100个粉丝,就相当于一份地方小报纸。” 如果你有一万粉丝,你就是国家媒体; 如果你有一亿粉丝,你就是CCTV。”
“一个账户拥有的关注者越多,理论上它能赚到的钱就越多,”她说。
李飞表示,虽然不是每个带V的账号都是为了赚钱,但微博广告费的“上涨潮”确实刺激了一些用户不择手段聚集粉丝,而“V”号显然是基本配置。
“据我所知,一个拥有10万粉丝的账号,发一条广告微博最贵是2000元。” 她说,“加个V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可信度,有时就意味着钱。”
假“add V”账户利用了哪些漏洞?
在李非工作的微博平台上,政务微博账号和机构微博账号遏制“李鬼”的难度相对较大,而个人微博认证则是“李鬼冒充李逵”的重灾区。
问题是,既然各大微博平台的认证条件都非常“苛刻”,那么“付费加V”的优势在哪里呢? 为此,中国青年报记者以买家身份咨询了几位自称有“加V方法”的淘宝店主,但卖家对所谓“方法”都守口如瓶。 。
“据我了解,个人通过正常渠道申请V认证确实非常严格。有时候,即使手续齐全,也不一定能通过。但这个制度存在漏洞——‘全民皆兵’ “搞认证、吸引人加入V’算成绩、允许身份信息模糊等。”李飞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很多‘付费加V’服务就是利用了这些漏洞。”
李飞告诉记者,在她所在的大型微博平台上,由于每天有海量的个人加V申请,“拥有认证权的人比你想象的要多”。 事实上,他们分散在各个部门,可谓“全民皆兵”。
“我们的高层领导可以审核用户的V添加应用程序。 下面每个部门都有一组固定的员工可以审核。 各省市媒体发展专家可以审核。 即使有些专家没有权力审查,他们也可以代为审查。 人们提交加V申请,通过专员提交的申请基本上都能很快得到批准。 ”她说,“拥有审查权的人太多了,很难阻止有人利用它。 ”
一年前,李飞在另一家大型微博平台担任“媒体开发专员”。 她眼中的第二个“制度漏洞”是,这些掌握着“快速VV通道”的专员,在“招人和VV”方面面临着配额压力。 “当我有压力而你有需求时,我们总是一拍即合。”
李飞告诉记者,所谓的媒体发展专家是一些大型微博运营商聘请的公关人员。 他们的主要工作是吸引媒体名人、政府官员、政府、企业等机构到他们的平台上“开号码”,并为其提供快捷的服务。 添加 V 并提供相应的指导。 “当时我的目标是每周招募50名名人和4到5个组织。通常我会找媒体、政界、商界熟悉的朋友互相介绍,然后进行批量认证。真实性基本上靠保证朋友们的信誉。” 她说,“这个时候,如果一批认证中夹杂着几个‘假明星’,确实不好找。”
因为与业绩挂钩,李飞坦言,一些专员还会与他人形成长期固定的“名人供需链”——即有人定期向专员或微博内部员工提供名人资源,并承诺他们的真实性,往往1~2天内就完成认证。 “很难保证这些‘供应商’都不是淘宝上的卖家。如果一次提供10个明星,就会有1到2个‘私活’,很容易就能蒙混过关,” “ 她说。
最后一个漏洞,在李飞看来,是微博运营商默认的“模糊加V认证信息”,为一批“灰色加V身份”提供了土壤。
“据我所知,微博V认证刚出现时,个人V认证需要注明准确的单位和身份——比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长’、‘新丝路模特公司签约模特’等。 ”。 。 后来,一些用户逐渐不愿意了。”
她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一些用户出于保护个人隐私、区分工作角色和私生活等考虑,希望隐藏自己“精准定位”的身份信息。 后来,经过微博运营商的一番权衡,“结果是个人加V账号的描述信息慢慢‘放宽’,模糊的信息带来了更多的加V商机。”
记者与多位淘宝卖家沟通证实了李飞的说法。
一位开有“微博认证馆”店铺的卖家告诉记者,目前付费加V只能提供“电台导演”、“演员”、“作家”等难以造假但相对来说比较靠谱的认证。 “时尚”身份。 当记者要求认证“北京电视频道××频道编辑、总监”等准确身份时,无一例外地被淘宝卖家拒绝,理由是“别人举报我们概不负责”。
运营商为了笼络人心而制造的假冒“加V”骗局,防不胜防。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 在“业内人士”李飞看来,目前个人微博认证体系存在的漏洞“根源在于微博运营者需要在‘用户身份真实性’和‘扩大平台影响力’之间做出艰难抉择。”相当一段时间内,仍处于“吸引人第一阶段”的经营者将倾向于后者。
或许正因为如此,李飞认为,虽然微博的认证体系不断完善,但“假V加号”仍然难以察觉。
2011年6月,“郭美美事件”引发公众质疑,真实身份是演员的郭美美为何被贴上“中国红十字商会五号总经理”的标签。 随后,新浪官方出面证实,后者身份不真实,系郭美美在网上擅自修改认证信息所致。
2012年1月,北京办事处女职员高玉儿在微博上炫富,再次引发公众质疑微博加V是否一定是真的? 对此,新浪官方的解释是,当时负责认证的工作人员没有按照规定的程序对虚假信息进行严格审核,该工作人员已受到处罚。
“听说‘郭美美事件’后,私自更改认证信息的用户会‘自动失去V’;‘高美美事件’后,内部员工的认证权限也被‘收紧’。可看到这几年,微信有博家V认证还在进步。”李飞说。
但她也认为,从运营商的角度来看,在经营中,只要想抢占“加V账号”这块大蛋糕,就必须坚持“用户就是上帝”的原则。
“每个审核员平均每天要面对数百份V认证申请,这意味着即使你一心想‘浑水摸鱼’微博买转发,也很难有时间和精力。” 李飞道:“更何况,据说有个媒体开发专员有意招人,承诺一两天内给你打V,哪能指望审核这么严格?基本上都是‘天衣无缝’。”如果看起来更可靠的话就通过了。”
当然,李菲告诉记者,据她所知,她身边有很多工作人员都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做好加V审核工作。 “但我们仍然面临‘真伪鉴别’专业性不够等问题,特别是当用户遭遇故意欺诈时。”
例如,李菲和她的同事虽然接受过在职培训,但他们大多是网站编辑,“没有敏锐的眼睛来识别‘高仿文档’”。 “其实,只要有人故意伪造公司公章、营业执照等一系列东西,就可以用金钱‘固定’。而在微博上申请V认证时,只需提供扫描件即可。”毕竟我们不是公安机关,在审查一些模仿度极高的扫描件时,难免会漏掉一些东西。”她告诉记者。
此外,李飞等人在审核部分公务员和媒体人员的加V申请时,会致电其工作单位进行核实。 “但打电话核实并不能保证100%真实。”
“比如,有一次,我的一位同事收到一位媒体总监的申请,要求认证为当地一家广播电台的广告部总监。当他给广播电台的广告部打电话确认自己是否在场时, “他被告知是我们部门的,所以我就给他加了一个V。后来我发现他只是那个部门的一个普通主任,而不是主任。”李飞告诉记者,“这样的V身份。” 90%是真的,10%是假的,这更令人不安。”
尽管如此,李飞并不认为穿着“迷彩服”的V加用户是微博发展的祸害。
“总的来说,我是一个乐观主义者。加V的用户之间会优胜劣汰,草根用户的辨别力也在不断加强。毕竟微博是一个多元信息和观点相互竞争的平台。它的游戏规则是不同的,它会受到个人用户在“迷彩服”上加上V的影响,她告诉记者,“微博在中国流行还不到三年。 微博认证存在一些漏洞是很正常的。“它需要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每个珍惜微博的人都应该给它时间,帮助它成长。”
记者 王梦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