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资深保险从业人员
精通产品评估,擅长理赔和纠错,
了解一些有关承保的知识并免费回答问题。
它的兴起是蓬勃的,它的灭亡是突然的
——《左传·庄公十一年》
曾经如此繁荣的网络互助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进入了“衰退期”。
首先是百度的灯火互助,于2020年9月9日宣布下线,仅运营300天,会员不足50万。
四个月后,美团互助也宣布将于2021年1月31日正式关门。自2019年6月28日上线以来,仅发放了18期,最高峰时会员数量达到3400万。
线上合作的“浪潮”正在退去的,不仅仅是这两个案例。 其他仍在运营的网络互助平台也处境艰难,可谓“惨淡”。
小米互助于2020年6月15日上线。截至目前,仅有38万人加入。
360互助于2019年6月上线,上线之初声称拥有超过150万会员。 截至2021年2月4日,剩余会员人数为:492,000
苏宁金融旗下“宁互宝”目前仅剩16.58万人。
滴滴旗下的滴滴互助也从超过133万会员发展到如今的仅76万会员。
新浪微博流量巨大的新浪互助于2020年1月14日上线,运营一年时间,目前仅有17万会员。
这些互联网巨头们也纷纷撸起袖子,亲自干起了互联网互助的事情。 现在只剩下支付宝的香宝了,独立撑起互联网互助的大旗。
不过,与2019年的突飞猛进相比,香香宝在2020年似乎已经触及“天花板”,会员数突破1亿后,就进入了“横盘走势”,最高也没有超过1.05亿。
而且,自2020年8月创刊以来一直在下降,到2021年2月创刊时已经跌至9362.1万。 6个月内,已有768.4万会员退出呼呼宝。
曾经风靡一时的“网络互助”为何会陷入这样的境地?
向喜宝能“照顾好自己”吗? 还是会追随其他在线互助公司的脚步?
今天包哥就来深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外在因素
一、经过十年发展,网络互助面临政策拐点。
网络互助最初起源于“私营部门”。 2011年5月推出的“抗癌公社”(后更名为“抗癌公社”)被业界公认为国内首家网上互助平台。
这种模式在当时被认为是一项重大创新,并被各新闻媒体广泛报道。 被视为“抗癌公社”的免费广告,短时间内会员就达到了数百万。
很快,这种模式就引起了各方资本的关注。 2013年至2016年,各类网络互助平台“井喷”。 最高峰时,上线了近百个互助平台。
不少平台采用预付费形式,可以轻松形成资金池,引起了监管部门的关注。 2016年,监管整顿网络互助资金池,大批互助平台倒闭。
经过第一轮洗牌卖点赞算非法经营吗,2018年底,蚂蚁集团正式进军互联网互助市场,成立互助宝。 一时间,互联网巨头纷纷关注这一消息,滴滴金融、苏宁金融、360、美团、新浪、小米等直接入局。 建立植物形态。 腾讯还通过控股易合作、水滴合作直接布局网络合作。
现阶段,监管部门对互联网巨头并没有过多干预,除了禁止保险公司参与之外,没有出台其他监管措施。
正如马云所说,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 巅峰时期,线上合作也有“保险不换,我们就换保险”的态度。
但2020年以来,随着国家金融战略的调整,监管部门对金融行业走势实施了更加严格的管控。
随着马云在外滩金融峰会上的演讲成为标志性事件,监管部门开始了“指导”洪流。 如此一来,蚂蚁金服上市还遥遥无期,市值也腰斩了。
就连市值万亿的蚂蚁也是如此。 整个在线互助市场还不到几百亿。 监管政策如何走向甚至将决定行业的生死存亡。
早在2020年9月7日,银保监会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局就在《保险业风险观察》发表《非法商业保险活动分析及对策建议》文章,明确网络互助救助宝、水地互助等平台无证经营的非法商业保险活动,提出对各类保险活动坚持严格准入、持证经营,严厉打击各类非法商业保险活动。
扫黑除恶局指出,网络互助平台本质上具有商业保险的特征。 由于目前没有明确的监管主体和监管标准,处于无监督、无监管、无标准、无规定的“四无”状态。
中国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肖元奇在2021年1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更加关注互联网企业互助业务,了解他们的操作方式和风险状况,然后根据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
监管政策的不确定性是导致众多平台退出的重要因素之一。
保险标准是执行的,但不受保险法规的约束,不需要执行保险监管制度。 被忽视了十年的互联网互助,极有可能在2021年面临作为监管机构实施并“严格管控”的局面。
2、商业健康险市场的快速发展也给在线互助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政策转向还体现在政府更加鼓励保险公司作为“国家队”参与全民补充医疗保险。
2020年,“惠民宝”火遍全国各大城市。 政府搭台、保险公司唱戏,成为社保补充医疗新模式。 保额高、保费低、对既往病史没有限制、有政府信用做后盾,对网上互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虽然两者的保障责任并不完全重叠,但网络互助的主流是一次性缴费型卖点赞算非法经营吗,而“惠民宝”是报销型产品,但“惠民宝”有50元或60元的溢价以及保额数百万。 大额医疗费用的“分担”效果无疑比网上互助要好。
当成本与网络互助的“共享费”相近时,迅速发展、风靡数百个城市的“惠民宝”产品无疑会分流部分网络互助的目标客户群体。
内部因素
1、分摊金额大幅增加,让不少在线互助企业陷入“死亡螺旋”
在线互助迅速崛起的最重要因素是它的“便宜”,满足了人们以低价获得重疾保障的基本愿望。
很多网络互助公司都设定了分享上限。 例如,美团互助承诺每次最多分配1元,香香宝承诺每年最多分配188元。 超出部分的分摊费用将由向向宝承担。
这与往往花费数千甚至数万美元的商业重疾保险形成鲜明对比。 2020年,网络互助的“最大卖点”受到质疑。
以相护宝为例,【大病互助计划】分摊金额从2019年的人均29元增加到2020年的91元,增长214%。 虽然还远未达到香湖宝承诺的188元上限,但不禁让人疑惑,它还会再涨吗?
答案是:肯定!
目前救助人数远未达到正常水平
让我们算一下。 据相互宝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相互宝共帮助68650人,其中“大病互助计划”52682人。 按1亿会员基数计算,互互宝的“大病”发病率为1000例。 0.53 的
这个发病率是多少? - 非常低!
根据银保监会最新发布的《中国人身保险行业重大疾病经验发病率表(2020年)》最新测算,相护保的年龄范围为0-59岁。
严重疾病的平均发生率为:
男性:每 1,000 人中有 2.62 人
女性:每 1,000 人中有 2.32 人
平均为2.47‰
理论上来说,只要会员数量足够多,真实的重病发生率应该无限接近真实的【经历重病发生率】水平。
自2019年11月26日向享宝宣布会员数量突破1亿以来,2020年会员数量趋于稳定,大部分会员已度过等待期。
基于这个会员基数,真实发病率应该无限接近真实的【重大疾病经历发病率】。
因此,根据经验数据测算,2020年呼呼宝1亿会员中重大疾病人数应该在25万左右。
然而,2020年向虎宝的【大病互助计划】救助人数为52682人,仅为理论人数的20%。
呼呼宝的风控好不好?
确切地说,相互宝在会员加入时并没有任何“风险控制”措施。 虽然有类似于保险公司的【健康须知】的【入保须知】,但不提供承保服务,也没有提前审核的步骤来判断你是否符合入保条件。
而且,相互宝目前的盈利模式决定了TA的“基因”缺乏把控会员质量的意愿。
这是因为网络互助平台依靠对每个互助案件收取“管理费”来生存。 理论上来说,他们的案例越多,他们赚的钱就越多。
因此,从根本上来说,网络互助平台缺乏对用户健康状况进行严格筛查的意愿和动力。 相反,由于管理费与分摊总额挂钩以及考虑获客成本,可能会有意放宽准入门槛。
根据行业经验,在缺乏管控的情况下,呼呼宝一亿会员中肯定会存在很大比例的“不规范主体”,其“逆向选择”风险会比保险公司更高。
根据虎虎宝披露的数据,2020年有多少用户发起互助申请? 有多少用户被拒绝赔偿? 拒绝赔偿的理由是什么? 这些用户最关心的问题,相互宝并没有公开。
是因为向向宝成员的年龄结构太年轻了吗?
这在早期可能是正确的。 发展初期,相互宝的成员以互联网原住民为主,年龄结构相对较低。 自2019年3月15日起,享享宝开通了“帮助家人加入”功能。 会员可以为父母、子女和配偶申请。 只要年龄在59岁以下,符合健康条件,就可以申请加入互宝。
随着该功能的发布,享享宝会员数量出现爆发式增长,迅速突破1亿,但也将带来会员平均年龄大幅增长的直接后果。
因此,在会员基数达到1亿的情况下,虎虎宝的重病发病率与权威的【重病经历率表】相差不会太大。
如此综合分析之下,结果只有两个:
01
申请互助的人数与经验发生率相符,但真正收到“索赔”的人数仅占申请人数的20%,这意味着80%的申请人无法通过审核的互助。
这也意味着,对“债权”端如此严格、严厉的控制,将难以阻止分摊金额的大幅增加。
02
相反,如果说2020年成功领取互保危疾互助的5.2万人,就相当于申请人数。 由于严重疾病发生率如此之低,只有会员的平均年龄不超过25岁才能达到这一数值。
上面我们也分析过,以一亿的会员基数,满足这个条件确实是难以想象的。 如果会员平均年龄提高到30岁,那么按照2020年的标准,2021年成功互助会员人数应该超过10万人。
也就是说,相互宝在2021年达到承诺的188元年分成费上限是大概率事件。
保险公司的风险控制模型中,通过确定不同年龄段的保费率来进行风险匹配和控制。 简而言之,“年龄越大,保费就越贵”。 不过,香香宝的费用分成是基于“贫富均等”的模式。 20多岁的年轻人和50多岁的中老年人承担同样的费用分摊,这对于健康的年轻人来说实际上是不公平的。
因此,年轻人对份额数量的增加会更加敏感,最先选择退出的往往是健康的年轻人。
知乎上有一条关于网络互助的好评评论:“我退出了互助,却留下了父母。” 这是一些“聪明”年轻人对这种“不公平”机制的反应。
大量年轻健康人群退出,将加速“补偿比例”上升,进一步加大共享量,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这就是保险业所说的产品“死亡螺旋”。
2、大量拒赔案件屡屡被曝光,侵蚀着本已脆弱的信任基础。
百度搜索“向虎宝拒绝赔偿”,会出现超过3500万条信息。 当今自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发声。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传播规律有效放大了网络互助的负面新闻。 。
如此大量的网络举报严重侵蚀了会员与平台之间的信任。 大家都会担心:平时“我为大家”,但一旦生病需要互相帮助,就不能“大家为我”了。
但有人会说,包哥,你上面说网上互助是靠管理费收入来盈利的,那他们就应该放宽理赔标准,增加互助案件,这样才能赚更多的钱? 。
这是一个好问题,但显然缺乏“互联网思维”。 在资本眼中,“管理费”的主要作用是覆盖运营成本,而真正的“利润”才是互联网思维中常说的:“羊毛出自猪身上”!
下一段讨论这个问题。 。 。
其他因素
网络互助不是“公益”而是“商业”
调查研究表明,加入网络互助的人比未加入网络互助的人购买商业保险的意愿更强。
于是,各类资本纷纷入市,口中喊着“公益”,却把目光投向了背后的保险市场。
公开数据显示,以水滴互助为后盾的水滴保险商城2020年全年保费已突破150亿元。项向宝去世后,蚂蚁保险2020年保费规模也达到了500亿。
这才是资本真正想做的“生意”!
相向宝成立两年多来,已累计筹集互助资金140亿。 按8%管理费计算,两年毛利只有11亿。 估计连成本都不够。 即使这11亿是“净利润”,在蚂蚁金服的万亿体系中,也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因此,蚂蚁金服为何“不惜成本”搞线上互助,必定另有其真正的战略目的。
网上互助其实只是一个“保险分流”的工具,并不是为了赚取一些“管理费”。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相互宝存在大量互助申请失败的情况。
除了加入时缺乏风险控制外,向互保的“首要任务”是将分摊金额控制在有限范围内,从而吸引更多“人”加入并转化为保险用户。
一切“战术”行动都是服务于“战略大局”。
但不可避免的是,这是一把“双刃剑”。 “拒绝帮助”案件的增加也会影响相互宝的品牌,加速老会员的流失,影响新会员的加入。
拥有互联网世界顶级流量的相享宝,维持“精算平衡”如此困难,以至于那些“小众”的网络互助平台纷纷倒闭也就不足为奇了。
总结
经过十年的发展,网络互助正面临全行业的变革。
本文并不是从产品具体的“微观”角度出发,而是从“宏观”角度出发来分析在线互助的趋势和趋势。 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不一样的视角。
随着政策环境和行业发展的变化,网络互助进入新一轮“洗牌期”,这将加速一些陷入“死亡螺旋”的平台退出。
【死亡螺旋】是指健康人选择性退出保险,导致赔付率上升,进而导致赔付金额进一步增加。 费用的上涨会进一步刺激健康人群退出,从而形成恶性循环,直至整个项目计划无法继续运行。
作为在线互助的一面“旗帜”,香香宝是在线互助“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每月有200万人戒烟的趋势后,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
香香宝是否也会陷入“死亡螺旋”,是大家都非常关心的问题。
宝哥在这里做一下总结分析:
1、互互宝采用非资金池模式,由阿里巴巴集团支持。 拥有最先进的技术和最雄厚的资金支持。 即使行业会出台严格的监管措施,也会以呼呼宝为标准,因此呼呼宝面临的政策风险很小。
2、相互宝的分配金额极有可能在2021年达到188元的分配上限。不过,从2020年开始,相互宝悄然取消了这一限制性承诺,这意味着相互宝已经做好了应对的准备。 “超过共享金额的限制”。
3.虽然互宝的价值逐渐减弱,但仍然可以作为保障计划中的补充。 注意! 这只是一个“补充”。 如果你依赖他或她,就别怪包哥没有提醒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