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是否会先打通直播,或者直播是否会先覆盖电商,是一个值得观察的问题。
作者|曾先田
编辑|佘玉祥
3月1日起,快手切断了淘宝、京东联盟的产品链接。
根据快手公告,淘宝联盟已基本失去在快手上的商品上架渠道。 虽然京东联盟无法在直播间购物车中发布产品和服务链接,但仍然可以在短视频、产品详情页等渠道发布产品。
这并不是快手第一次切断外部链接。 去年11月快手商宣布对有赞、魔筷进行第三方链接切断。
从行业角度来看快手买热度链接,快手一系列“斩断外链”举措,意在通过打造自建电子商务平台,减少流量外流,实现流量聚合和电商变现的闭环商业模式。 -商业生态系统。
遵循类似的战略路径,另一短视频直播平台抖音也较早实施。 其于2020年10月宣布“断链”,不再支持第三方来源的产品进入直播间购物车。 而是会大力支持抖音专为电商业务量身打造的“抖音小店”。
随着快手的断网,两大短视频龙头平台实现了电商独立。 相应的,淘宝、京东也在深化直播业务,与豆快展开竞争。
事实上,在这种“分道扬镳”之前,抖音+淘宝、快手+京东的“电商+短视频”阵营组合故事一度是电商行业的主流趋势。
淘宝、京东“喂”豆快
2016年,阿里巴巴启动了淘宝内容电商化进程,随后成立了专门的内容营销(电商)部门。 最重要的业务线是短视频和直播电商。
2018年,淘宝直播电商领域涌现了现象级主播薇娅、李佳琪。 当年双11期间,直播间两小时销售额达到2.67亿元,李佳琪创下15分钟卖出1.5万支口红的纪录。
同样在2018年开始直播业务的京东,并没有像淘宝那样把发展重点放在直播电商上,但也在不断探索自己的方向。
原本与电商关联度不高的短视频赛道也在这一时期不断发展壮大。 其中,抖音、快手已逐步确立了短视频行业领先阵营的地位。
互补的平台功能属性,让短视频直播平台与电商平台逐渐擦出火花。
对于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来说,完整的供应链无疑是核心竞争壁垒。 但对于普通商家来说,想要打造爆款产品,就需要长期投放广告、购买流量,才能获得销量。 短视频直播逐渐成为较为理想的吸引流量的渠道。
对于抖音、快手等短视频直播平台来说,庞大的流量池和多元化的主播群体形成了良好的营销渠道属性,但电商供应链无疑成为短板。
因此,在直播电商发展初期,短视频平台形成的流量池成为传统电商平台觊觎的蛋糕。 与其费力地重建专门的电商供应链体系,短视频平台更愿意与传统电商平台合作。 合作实现轻量化发展。
对于前者来说,直播间是亿级产品的新流量蓝海。 对于后者来说,只有与电商平台“携手”,才能将流量快速变现。
2018年3月,几个粉丝过百万的大抖音账号上有与淘宝相关的销售链接,用户可以点击跳转到淘宝下单。
2019年,快手与淘宝进一步合作。 在淘宝客户模式下,来自第三方内容平台的专家可以对淘宝商家进行指导。 商家进行交易后,淘宝联盟、第三方内容平台、淘宝客户将分享收益。
2020年5月快手买热度链接,快手与京东零售宣布深度战略合作。 京东零售为快手提供优势品类商品资源。 双方共同打造优质产品池,由快手精选并销售。 用户可以在快手上直接购买京东优质商品。
但随着“直播”的日益流行,抖音快手很快掌握了直播电商的玩法模式,并获得了进行电商交易的能力。 同时,他们也看到了在这个领域分一杯羹的可能性。
2020年直播电商也呈上升趋势,疫情的特殊时期也让消费者转向线上购物。 同时,短视频用户数量和使用时长激增,为短视频平台布局电商生态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
2020年初“直播”出道带来的人气,让抖音开始全面布局直播电商业务; 而快手平台也拥有以辛巴为代表的多个头部主播团队。
从企业战略角度来看,抖音快手当然可以通过规划和完善自己的电商生态蓝图,更好地利用自己的流量资源,同时也避免出现过度依赖、被外部平台控制的尴尬局面。
因此,抖音快手都选择“离开”,实现各自的业务闭环,这也是业界早已预见到的操作。
事物越来越同质化,为什么还要“抢人”呢?
在此前的合作中,淘宝与京东提供了完整的电商生态服务,涵盖了商品、商户、支付、物流等全服务链。
定位为“娱乐短视频直播平台”的抖音、快手等,主要起到吸引用户的作用。
然而,如今抖音、快手公司已经独立,淘宝、京东、抖音、快手基本不再“各司其职”,而是各自建立了专属的直播电商生态闭环。
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抖音快手很难通过打造自己的电商生态系统的策略来完全取代淘宝和京东。 淘宝、京东通过深耕短视频直播业务从抖音抢占大量用户也十分困难。 困难。
对于抖音快手来说,他们目前还没有长期积累的与淘宝、京东相媲美的电商服务体系。 已建立的电商供应链生态系统的丰富性、品质把控以及物流仓储重资产投资的优势,仍然是短视频平台无法企及的。
例如,2020年抖音切断外部链接后,大量商家全面回归淘宝。 有商家表示,淘宝供应链的稳定性、平台的专业性、售后客服体系的成熟度是抖音店铺短期内不具备的独家优势。
快手在电商直播领域发力以来,顶级主播屡屡陷入售假、被封禁的漩涡。 产品质量问题接二连三地出现,对平台的声誉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这自然让商家产生了顾虑。
一些数据也能反映出差距。 快手财报显示,以115.5%的同比高增速,2021年前三季度GMV为4397亿元。 据媒体报道,2021年抖音电商的GMV约为700至8000亿。
阿里巴巴2021财年GMV达到8.11万亿元。 京东尚未公布2021年全年财报,但其2020年GMV也已突破2.6万亿元。 从数据上看,豆快电商还远远不是阿里巴巴、京东同级别的竞争对手。
我们看看淘宝和京东。 电商业务所能引入的传统流量池已经见底。 此前,淘宝每年花费数百亿从外部各大渠道购买流量,这是电商巨头流量焦虑的体现。 。
然而,电商巨头持续低迷的业务增长数据也意味着其仍无法摆脱新增流量不足的困境。 尤其是在短视频和直播领域,电商平台也很难与豆快竞争。
QuestMobile发布的《2021中国移动互联网年度报告》显示,短视频行业的主导阵营被字节和快手系牢牢占据。
《2021中国移动互联网年度报告》显示,短视频使用时长从2020年的21%增长到2021年的25.5%,成为人们上网时间最长的行业。
展望未来,直播电商领域仍将是各大互联网平台的必争之地,竞争必将更加激烈。 对于电商平台来说,解决新增流量池问题是当务之急; 对于短视频平台来说,完善自身的供应链和服务体系也势在必行。
据媒体报道,争夺淘西积累的品牌库和商户资源,成为豆快今年的工作重点。 抖音也频频传出进军快递物流行业的计划。
相应的,淘宝、京东也在不断强化自身平台的短视频和直播属性。 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拼多多。 其近期加强多多视频门户、发展短视频的努力引起了行业关注。
此前公布的2021年前三季度财报显示,拼多多年度活跃买家数稳定在8亿左右。 短视频、直播等领域的布局无疑将进一步强化这一规模数字。
值得一提的是,在用户端,各家企业通过不同的方式达到同一目标的策略也会导致同质化现象,即电商平台和短视频直播平台越来越多。类似的,提供短视频、直播、内容种植。 、购物订单等功能服务也越来越相似。
可以预见,通过“一站式”服务抢夺用户已成为各大平台普遍采取的策略。 那么在如此同质化竞争的情况下,淘宝和京东谁能率先打通电商和内容呢? 在闭环中,抖音快手能够率先通过内容覆盖电商业务,值得观察和期待。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