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5月3日,《人民日报》发文《对宣扬、诱导隐性危险信息分享平台监管亟待加强》,指出大量新闻资讯类APP打着“信息共享”的幌子。 “新闻赚钱”,并对用户行为明码标价,诱导用户分享俗气的“新闻”。
“真金白银”能否留住用户的诚意? 以现在的流量和兴趣,单纯的假内容是否已经成为了附属品?
”
APP及用户疯狂增长
说起“今日头条”这个词,可能不一定是大家熟悉的“今日头条”。 如果你在三四线城市,第一个想到的可能是:趣头条。
被人民日报点名批评的趣头条于2016年6月8日上线,由上海极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开发创立,宗旨是“让用户的阅读更有价值”。
在把握聚合内容趋势的基础上,通过PGC强大的扶持计划和独特的算法,趣头条可以满足用户个性化、社交化、本地化的信息需求。
趣头条董事长谭斯良同时也是太云资本的商业顾问。 毕业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 曾就职于雅虎、51同城、若琳等公司。 之后,他在当时中国最大的DSP盛大负责广告业务。
2013年,谭斯良创办了互众广告有限公司,2014年被上市公司以13.5亿元收购。
2017年10月1日,趣头条完成4200万美元A轮融资,由北资本领投,红点投资、中华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跟投。
2018年3月15日,完成逾2亿美元B轮融资,由腾讯领投,尚讯资本、顺为资本、小米、华信致远、Venture Partners、光远资本及历届投资人跟投。 本轮融资后,趣头条估值超过16亿美元,计划今年赴美IPO。
上线不到两年的趣头条,截至2017年底用户数已达7000万,同比增长687%,日活跃用户超过1000万。 趣头条可怕的用户增长率已经超过了其他应用程序。 大砍。
根据2017年中国应用排行榜,在新闻资讯类应用中,趣头条排名第二,仅次于今日头条。
类似趣头条的app还有很多。 阅头条、回头条、东方头条、快头条、红包头条、淘宝新闻、中青看点、蚂蚁头条、阅多多等都是基于新闻返利的APP。
这些新闻软件都用现金疯狂补贴用户、吸引流量,从而增加企业价值。
就像趣头条一样,其发展如此迅速的根本原因在于它选对了用户群体:瞄准了三四线城市。 这一点与拼多多有些相似。
趣头条CEO谭斯良表示,目前该行业的大佬在三线及以下城市的渗透率,比如今日头条,从未超过20%,剩下的80%对于趣头条来说是一个空白市场,三、四线城市。 大多数城市用户的手机上可能没有安装任何新闻和信息应用程序。
趣头条挤进这个缺口,采取下沉市场的方式,大胆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迅速在市场上开荒,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精美的诱惑和清晰的价格标签
在趣头条收入排行榜界面,记者观察到,当周排名第一的用户好友数量为3150人,总收入为13133元。 总排名第一的ID为A100899的用户好友数量为43762人,总收入为13133元。 10万多元。
光看新闻真的就能赚钱吗?
类似的新闻资讯类应用,以趣头条为代表,清晰地标记了用户的每一个行为。
打开趣头条可以看到,报名时会收到18元的新人红包,但记者打开后却只有1元;
“两天内邀请3位好友,立马赚3块钱,可以提现。” 第一人受邀奖励10元,第二人11元,第三人12元。 但这还没有结束。 每个好友每天必须阅读三篇文章才能获得奖励;
日常任务部分,每邀请好友一次,奖励8元现金,阅读文章的好友还会赠送大量金币; 宝箱每4小时可打开一次,打开后分享给好友,用户可获得600金币;
每天首次发布收入并分享给好友,奖励30金币;
每次唤醒长时间不在线的好友,即可奖励1000金币;
发表优质评论将奖励200金币。 如果评论是“说到点子上”或者“最后一击太棒了”,可能还有额外的金币作为奖励;
用户参与调查即可获得10金币。 如果认真回答,就有机会获得一万金币。
一枚金币值多少钱?
趣头条平台给出的答案是:“一枚金币相当于多少钱,并不是固定的。通常情况下,趣头条的营业收入越高,金币的价值就越高。具体换算以下一步为准。”天。”
趣头条App用户的一举一动都被贴上了价格标签。 无论是分享、阅读、邀请、发单、打卡,甚至是用户“徒弟”的行为,都与邀请者本人存在着利益关系。
从这一点来看,它与传销的发展模式以及相关利润几乎是一样的。
网友透露,其实趣头条金币与现金的比例很低。 一万金币只相当于1块钱左右。 按照平台动作的价格计算,相当于用户需要阅读8小时以上的新闻信息或观看近17小时。 只要看视频就可以赚1块钱。
因此,趣头条收入排名第一的人很大程度上依靠“拉人、招徒弟”赚钱,因此他的好友数量高达43762人。
趣头条、淘宝新闻里甚至还有提供学徒服务的店家。 店主声称,所有学徒都是有效学徒,都是用非虚拟手机号码注册,纯手工操作。 淘宝还提供了未发布此类应用文章的应用。 修改自媒体账号密码,并将其作为服务供您自用。 “如果违规使用,受到处罚,后果自负。”店主告诉记者。
尽管趣头条声称用户可以随时提现,但记者收到新手红利现金后,多次输入正确的支付宝账号均无果,仅提示“请输入正确的支付宝账号”。
趣头条的虚假宣传下,隐藏着哪些真实的提现标准?
另一款名为“西赚”的低调应用声称“躺着就能赚钱”。 甚至懒得提供信息。 进入软件直接进入任务界面:转发赚钱、邀请赚大钱、天天抢红包、签到领钱、1元提现是一款专门为看新闻赚钱的APP。 只有进入“转发赚钱”后才能看到“资讯”,或者标题明确的“小说”。
“盲转”邀请好友奖励模式有两种:
基础奖励:每次成功邀请好友安装新赚App,邀请人将获得与好友打开红包数量相同数量的红包;
分享奖励,两级以内离线的好友可享受转发分成的10%(A邀请B,B邀请C),好友B或C转发,即可获得A的10%佣金。用户“月亮”排名靠前的“神”累计总收入35万元,但转发一篇文章只赚8毛钱到1毛钱左右。
对于像“西传”这样专门赚钱的微型“信息平台”来说,补贴钱从哪里来? 该模型是否被视为传销?
假新闻很粗俗
越来越多类似趣头条的新闻资讯类应用不断涌现。 除了阅读返利之外,他们的新闻内容大部分都没有营养基础。 标题露骨、污秽,配图也充满挑逗性的诱惑:“我的岳父”。 我不听劝告,拿着猪肉坐在臭沟旁边。 四小时后,我们全家人都震惊了。” “腿的三种姿势代表三种心理状态。” “女人的脚一滑,掉进了泥坑里。 虚假新闻比比皆是,比如“男友把她拉出来,看到她手里的东西,表示无奈”。 内容的真实性无法验证,甚至平台上是否存在原创新闻都值得怀疑。
一位王姓趣头条用户透露,“不是看新闻,新闻内容的好坏无所谓,只是想通过这个平台赚点钱。”
像王姓用户这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 他们为了微利,在朋友圈传播不良信息,并利用微信的人际关系链产生裂变反应,吸引更多用户加入,从而带动此类应用的运营和发展。 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宋建武表示拼多多助力刷人软件新人,“该内容涉黄违法,转发者应承担责任。”
此类应用每日推送内容的首要位置都明确标明价格,如“阅读+10金币”、“阅读+30金币”等,这种行为使得新闻的“价值”高于新闻内容,而用户不再想获取信息,而是选择更昂贵的信息来阅读。
于是,本应成为核心的新闻内容变成了金钱的附属品,“新闻”失去了意义。
既然我们口袋里有了“价值”,那么滋养心灵的价值在哪里呢?
“趣头条的用户数量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目前我们需要继续加大投入的领域是内容。接下来,我们将花费大量精力建设内容体系。” 谭斯良表示,目前对作者和内容的投入还不够。 与其他平台存在一定差距,未来该差距将很快被填补。
逃离灰色地带
通过阅读新闻赚钱的应用程序目前处于灰色地带。 “收徒”的盈利模式疑似与传销类似,涉及上下线之间的利益线。 用户的转发、评论等行为都明码标价,新闻内容低俗、无关紧要。 营养。
广告起家的谭斯亮无疑为趣头条的推广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短期来看,现金补贴用户的模式确实促进了用户数量的大幅增长,为平台吸引流量和数据,从而提升企业估值,进一步获得更多资本运作。
然而,抛开内容去制造新闻,并不是平台发展的长久之计。 花钱吸引来的顾客能否留住,也成为后续问题。 下面从三点来探讨如何更好地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首先,相关部门的监管是亮点。
为了更好地保障行业发展,应建立健全法律体系,严厉打击非法内容肆意传播背后的产业链。 这就需要监管部门协调配合,界定涉及色情的违法内容,是否有必要用现金补贴用户,通过收徒弟来盈利。 以合规为基础做出判断,消除监管盲点,对平台、内容生产者、普通用户形成更有效的约束和警示。
其次,企业和平台应该更加关注内容本身。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宋建武曾表示,“平台不能以花式推广为幌子,成为低质甚至低俗内容的来源。”
与其细究“招收弟子”的推广,用钱吸引流量,不如专注于自己的内容建设,将重要、热门的优质原创内容及时传递给用户,而不是转发无意义的内容。以及低质量的谣言。
不难发现,此类App的用户行为大多是通过微信渠道进行裂变传播。 因此,微信平台作为信息传播渠道,发布了《微信外部链接内容管理规范》,明确规定禁止以外部链接的形式分享和传播低级趣味。 、低俗、不雅内容以及宣扬色情网站等,一经发现,将立即进行处理。
微信团队表示,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对色情等违法内容的整治和打击力度。
最后,平台用户该做某事,不该做某事。
即使涉及色情违法内容,也请勿传播、转发。 为了钱而读书并不可取,更何况你读8个小时才赚1块钱。 分享、邀请、招收弟子都是浪费时间。 如果不参与,就涉嫌传销。 不要陷入格局,提高个人素质,逃离灰色地带,不要蒙蔽自己,成为“帮凶”。
△来源:《知识经济·中国直销》杂志2018年7月号拼多多助力刷人软件新人,原标题《“新闻赚钱”App的收获之路》。 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知识经济·中国直销》
专业服务直销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