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目标行业”调查:点赞投票15元可购买一条短评论
记者 谢若琳
2021年电影市场的开局充满了惊喜和争议。 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2月23日,《你好,李焕英》总票房达43.4亿元,超越《复仇者联盟4》内地总票房,成为华语影史第四高票房。
同期上映的《唐人街探案3》开盘高、评分低,出乎业内意料。 春节首日,《唐人街探案3》以37.5%的排片比例位居第一,“春节档排片一般是多方资本平衡的结果,很少超过30%。大家“当时真的很期待《唐人街探案3》。”一位数据平台分析师告诉《证券日报》记者。
万万没想到的是,《唐人街探案3》上映首日,豆瓣“开分”仅为6.8分。 截至发稿,这一数字已降至5.6。
作为《探案》系列的第三部,《唐人街探案3》原本计划在2020年春节期间上映,但由于疫情的原因,《唐人街探案3》的上映日期被推迟到了春节期间。 2021年的电影节,足见片方的信心。 。 在此背景下,为何《唐人街探案3》的豆瓣评分如此之低? 记者走访产业链上下游业内人士,意外亲眼目睹了豆瓣“水军”强大的控制力。
评级结果存在争议
豆瓣评分是否扭曲?
多年来,豆瓣评分一直是一部作品口碑的重要参考,但其结果也充满争议。 2017年9月22日,毕志飞执导的《赤子之心逐梦演艺圈》上映。 当天,豆瓣评分为2.0分(现为2.2分,有9.63万人参与),创下了豆瓣最低评分记录,成为豆瓣上的“历史”。 有史以来最糟糕的电影。”
被网络上众人嘲讽的毕志飞多次与豆瓣交涉无果,以电影制片人的身份正式起诉豆瓣,要求赔偿1元,并要求豆瓣公开说明情况。 毕志飞要求豆瓣回应“影片评分从2.0变成2.7,然后很快显示还没有评分”的原因,但没有给出任何解释。 直到法庭上,豆瓣才回应称,此次操作是“豆瓣收到投诉后手动隐瞒”。
2月14日买点赞,天眼查App公开了北京时传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简称“彼之飞坊”)与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豆瓣”)侵权责任纠纷一审民事判决书。 判决结果显示,豆瓣胜诉。 毕志飞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很多人批评《赤子之心追梦演艺圈》,我都接受。 他表示不会再次上诉。
和《赤子之心追演艺圈》一样,《唐人街探案3》的收视率也备受争议。 “目前主流的评分平台是豆瓣、淘票票、猫眼,虽然后两者有评分门槛,需要用户购买门票才能评价,但公众普遍认可豆瓣评分。” 一位票房数据平台分析师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豆瓣评分是情绪化的,是多方共同作用的结果。 有时它们不仅反映了作品的质量,也反映了观众的情感。
截至2月24日,《唐人街探案3》在豆瓣、淘票票、猫眼的评分分别为5.6、9.0、8.8。 其中,淘票票购买影片的用户中有74%给出了五星级(最高分)评价,猫眼购买影片的用户中有69.3%给出了五星级评价,而在猫眼购买影片的用户中只有4.3%给出了五星级评价。豆瓣平台给予五星级评价。
说明豆瓣和票务平台的用户偏好存在巨大差距。 上述分析师表示买点赞,“并不是说《唐人街探案3》很好,每个观众都有不同的喜好,但这部电影是为数不多的符合行业预期且口碑两极分化的电影,通常会为重要影片组织观影派对”在上映之前,制片厂经理根据自己的认可来安排影片,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唐人街探案3》的影片安排。”
豆瓣创始人兼CEO阿北也在《豆瓣电影评分八问》中明确了豆瓣评分机制:一人一票。 例如,42万用户给出评分。 豆瓣计划将这 42 万个 1 到 5 星转换为 0 到 10 分。 ,相加除以42万,得到豆瓣评分。 这个评分会自动出现在豆瓣各处,没有评论,也没有编辑在看。 每隔几分钟,程序就会自动重新运行,以包含最新评分者的意见。 “一人一票”的唯一例外是豆瓣程序判定为“评分异常”的账号。 这些分数将被排除。 ”
《水军》团队报价单展示
豆瓣一条短评15元。
许多电影制片人认为,豆瓣收视率低是因为“喷子”的干扰。 阿北曾说过,有“水军”,但豆瓣评分很难提高。 他曾表示:“在我个人印象中,‘异常评分’大致有四类:注册/获取账号获取高分的、注册/获取账号获取低分的、明星粉丝团攻击豆瓣的,而顽固用户捍卫豆瓣评分的公平性听起来可能很可怕,但对豆瓣评分的影响其实并没有那么大,微小的影响是短暂的,而且是个体性的,因为正常评分的人太多了。 ,因为反击已经成为豆瓣电影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不过,记者通过业内熟悉的宣传渠道联系到了豆瓣“水军”团队及其报价。 “我们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很多年了,在业界有很好的声誉。” 该公司负责人海龙(化名)表示,前段时间很火的这部剧就是我们制作的。
海龙告诉记者,他接到的订单一般都是生产商给自己“好评”的,也有给竞争对手“差评”的情况。 “豆瓣评分的审核控制费比其他平台高,主要是因为豆瓣的评分机制复杂且完整。他们(豆瓣)根据用户的注册时间、评论、评分等给出不同的评分系数,如影响用户对作品评分评价的因素之一,我们控制的都是真实的老账号,他们会表现得很正常,‘看起来像真实的用户’。”
根据记者获得的报价单,购买一篇豆瓣“想看/想听”文章的价格为2元,一篇“想看/想听”的价格为15元, 《想看/想听》一张价格为15元,《想看/想听》一张价格为20元。 ,一个“点赞/有用”的价格是1元,一个“举报”的价格是3元。 投票、群发、开分、加分、维持分数等都需要详细协商。
“量大可以更便宜,而且每片都不一样,技术点可以根据到货数据进行改进。” 海龙告诉记者,一般电影制片人会更喜欢“短评”套餐,因为短评的顺序是根据豆瓣会员的投票来决定的。 加权平均计算后的结果经过算法调整,以更好地体现短评内容的价值。 但高权重短评区由于豆瓣系统原因,在执行过程中会出现系统性、动态性的变化。 例如:成绩提高迟缓、分数比变化迟缓、评分者人数不足等,都是正常现象。
一位资深豆瓣用户告诉记者,老豆瓣用户看豆瓣评分时,会用数字图文来“祛湿”。 “豆瓣评分会显示1星到5星以及评分比例,这个数据的具体呈现方式是竖图,你可以根据豆瓣对类似电影的评分规则来判断一部作品是否有水分。比如一部电影豆瓣评分7分以上的作品,5星评分通常会达到20%,如果同评分的作品5星评分超过35%,那么很有可能存在水分。 1星评论和5星评论明显多于其他选项,很有可能存在水分。”
豆瓣产品定位走向大众化
升级后内容被指“微博”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豆瓣是一个为文艺青年保留的地方。 每个人都可以在这个和平的平台上谈论爱好、生活、艺术。 但随着用户基数的下沉和扩大,豆瓣已经完成了“破圈”。
“豆瓣评分是否反映了文艺青年的喜好?” 阿北曾在2015年给出过答案,但现在已经不是这样了。 “早年可能是这样,因为来评分的人文艺的比例比较高。但现在每个月大概有一亿人去豆瓣评分。我不认为文艺的力量基本上现在的豆瓣评分反映了民意,只是‘大众’更集中在一二线城市,这与豆瓣用户聚集的地方是一致的。”
截至2020年12月,豆瓣公布的注册用户数已达2.2亿。 在近年来新老用户的冲突中,豆瓣的产品定位不断大众化。
2021年1月25日,豆瓣App迭代更新至7.0版本。 这距离2018年8月发布豆瓣6.0版本已经过去了近两年半的时间。
与旧版“豆瓣App:图书、视频、音乐世界”强调个人录音功能不同,此次更新的豆瓣产品将重点转向了社区。 豆瓣的“社区”主要体现在话题广场、豆瓣群等方面。
豆瓣群是豆瓣独特的文化存在。 豆瓣上有很多奇怪的群体。 比如,劝人分手的“豆瓣劝说群”有30万用户,揭露各行业内幕的“设下你的内幕”有85万用户,“豆瓣劝说群”有69万用户”劝人分手。 “豆瓣鹅群”分享娱乐圈八卦和生活态度,近12万人在“985垃圾导入计划”群里分享高学历背后的不如意生活琐事。
“事实上,豆瓣已经开始逐渐‘微博化’了,热门话题大多围绕明星展开,粉丝组织批评批评,一旦出现不同声音,立刻就会被口水淹没,谣言、脏话层出不穷。” 上述豆瓣资深用户表示,他告诉记者,自己很少在豆瓣群里发言,因为害怕被骂。 “微博上的很多言论都是从豆瓣导入的,甚至很多娱乐公众号的言论也是从豆瓣导入的。豆瓣已经全面进入‘微博化’时代。”
2月13日,爱奇艺因名誉纠纷起诉北京豆瓣科技有限公司(豆瓣关联方),并在北京立案。 爱奇艺称,三名用户在豆瓣平台发布虚假信息诽谤爱奇艺。 一名奇艺用户甚至发布了题为“爱奇艺《奇妙美食》十几名男员工殴打人和女粉丝”的虚假内容。 爱奇艺表示,原告发现虚假内容后,积极与被告沟通,要求被告停止侵权、删除涉案文章、恢复原告名誉、澄清事实; 但被告拒绝落实原告的合理要求。 继续放任侵权行为继续蔓延,严重损害了原告的名誉,给节目声誉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严重损害了原告的合法权益。
豆瓣就此事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该案一审判决已经下达,据称爱奇艺已上诉。 由于判决尚未生效,豆瓣“暂时不予置评,相信法院会依法进行公正审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