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上的点赞怎样赚钱:微博买转发

崔凯,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

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数字时代群体沟通与关系重建研究”(项目编号:20FXWB01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快手上的点赞怎样赚钱:微博买转发

介绍

2019年8月因香港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而爆发的“米姑娘走出去”中,虽然“走出去”一词带有明显的反抗含义,但其主要动员和行动场所是国内的新浪微博和其他地方。 社交媒体本质上是一种共识型民族主义网络运作。 除了直接使用“饭圈”这个名字外,“饭圈女孩”出征与2016年“地霸出征”也有很多不同之处。 首先,“皇帝出征”是针对当时的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但这次“米姑娘出征”却缺乏明确的目标。 其次,“迪吧出征”发生在海外社交媒体网站,而“饭圈少女出征”则主要发生在国内社交媒体。 这并不需要参与者具备“劈墙”等网络技能,利用更多的粉丝群体和原本不太关注政治的人参与进来。 最后,《迪巴远征》继承了迪巴的“爆”传统。 有专门的组织部门来组织和动员网民(王哲,2016;刘海龙,2017)。 粉丝群、玩家群等就是迪吧远征。 《饭圈女孩走出去》虽然名为“饭圈”,但由于饭圈的碎片化,缺乏统一的组织。 目前还没有研究能够回答其组织形式及其传播的原因。

本文基于新浪微博话题页“#我们有一个偶像的名字是阿中#”的相关网络爬虫数据来研究女生上阵事件在粉丝圈的传播情况。 传播扩散研究主要关注信息的传播和传递,以及由此产生的采用行为(Lazarsfeld et al., 1968/2012: 9)。 本文所指的“扩散”是指相关信息传播到用户端后,用户在社交媒体上进行转发、评论等行为。 基于此,本文分析了该事件的扩散过程:首先,作为一次大规模的网络行动,该事件是如何在新浪微博社区大规模传播的? 其次,该事件是如何通过弱关系主导的网络社区和社交网络中的拟态人际传播方式传播的?

文献综述和研究问题

(一)网络粉丝群体的分裂与“粉丝民族主义”的统一

粉丝与偶像之间形成了类似的宗教关系(王艺轩,2017a),不同的粉丝群体彼此隔绝,甚至充满了不可调和的“仇恨”。 那么分裂的粉丝圈能否实现融合甚至合作呢? 近年来兴起的“粉丝民族主义”网络行动,为粉丝圈子聚会提供了模板。 刘海龙(2017)指出,由于粉丝群体在跨国活动中经常遭遇不公平待遇,更容易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而在不同粉丝群体之间的争斗中,“爱国”也成为了粉丝群体经常使用的武器。 因此,“‘小粉红’将国家、民族和自我认同融入到日常商业消费中。” 由于追星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偶像与粉丝群体之间的较量,粉丝群体借用“祖国面前无偶像”、“祖国就是命运”等说法,从而“视祖国为根”。所有特定的偶像”“至高无上的偶像”(刘海龙,2017),不同粉丝群体的粉丝群体可以基于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聚集在一起。

社交媒体的传播环境形成了用户的分层传播模式(唐景泰,陈秋怡,2020),粉丝群体在社交媒体中尤其分层。 在新浪微博上,粉丝群体一般聚集在“名人超话”或名人微博粉丝群中。 愿意掀起新的潮话或者与明星本身无关的话题,就意味着“从娱乐领域转向政治领域”。 打破圆圈”。 本文重点探讨“饭圈少女开战”事件在网络传播过程中破圈的原因。 在这场被称为“饭圈”的网络行动中,到底是发起相关话题的粉丝团引发了“决裂”? ? 有研究指出,2019年香港事件中,迪吧依然是最先采取行动的一批人(李龙,刘汉能,2020)。 这一结论是基于观察得出的,未经数据验证。 本文提出了第一个研究问题:

RQ1:“饭圈女孩走出去”真的是饭圈发起的网络行动吗? 粉丝群体在整个事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2)人际交往、关系网络和扩散网络

现有研究主要从粉丝群体的组织能力和媒体素养角度解释“饭圈女孩开战”事件,同时也提出了社交媒体环境的重要性(李龙,刘汉能,2020)。 然而,分属于不同粉丝圈子的粉丝社区,在没有一个集中的核心组织和动员部门的情况下,在短时间内形成了多个粉丝圈子的广泛动员和聚集。 其爆发和传播的原因和机制需要澄清。 格兰诺维特(Granovetter,1978)强调社会情境的重要性,指出通过人际交往和示范效应,个体理性选择的趋同会导致集体行为的发生。 因此,本文根据“饭圈女孩开战”事件的具体情况,提出第二个研究问题:

RQ2:“米女开战”事件中发挥“示范效应”的因素有哪些? 哪些因素共同推动了整个事件在新浪微博社区的大规模传播?

社会网络和社会资本理论提供了将个人行为与社会趋势联系起来的分析视角(Granovetter,2015:2)。 林楠指出,个体的社会结构和社会网络地位是个体社会行为的基础(林楠,2001/2005:40-53)。 现实的人际关系可以分为强关系和弱关系,但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弱关系更具有优势(Granovetter,1973)。 处于连接不同族群关键位置的人被称为“结构洞”(Burt,1995),而作为不同族群之间“桥梁”的人往往是意见领袖(Burt,1999)。 人际传播扩散网络的研究通常有两种方法。 可以将扩散网络视为一个整体,关注传播方式和网络结构; 或者可以分析人际扩散的关键点(战略点),探讨意见领袖的作用及其作用(Katz,Lazarsfeld,1955/2016:78)。 本文将对“@人民日报”微博的整体传播网络和关键传播节点进行分析。 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研究问题:

RQ3:“米女开战”事件的新浪微博转发网络的传播模式是什么? 哪些意见领袖扮演了关键扩散节点的角色? 以不同意见领袖为核心形成的扩散网络有何区别?

研究设计和研究方法

为了追溯网络事件的真实面貌和演变过程,本文利用网络爬虫程序采集相关微博数据以及新浪微博的用户数据。

(1)获取原始微博数据

在“饭圈女孩开战”事件中,网友在网上对相关问题发表意见和参与时,都会使用“#我们都有一个偶像,名字叫阿中#”、“#饭圈女孩为阿中打CALL”等字眼。钟哥#”等进行标注,体现了相关网络参与者熟悉微博传播规则,具有主动传播意识和粉丝圈实战经验。 这些话题的提供,为微博用户参与提供了快速识别和到达的路径。 从技术上讲微博买转发,主题的设置为识别相关微博帖子提供了基础。

本文选取了最早、最热门的话题“我们都有一个偶像叫阿忠”,爬取了该话题页面的所有原始微博数据。 最终,我们爬取了51,554条原始微博帖子及对应的用户信息。 数据。

(2)转发微博数据的获取

本文选取“#我们有一个爱的名字是阿中#”主题中转发次数最多的微博进行扩散路径分析。 截至数据爬取时,该微博的转发次数达到307258次。 该微博是“@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于2019年8月15日22:31发布的一条微博,配文“#我们都有一个偶像,名字叫阿忠#”。 这条微博的文字内容仅包含主题和一个红心表情,还包含9张网友用饭圈语言描述中国的截图。

本文爬取该微博的“转发”页面。 爬取的字段包括用户ID、用户昵称、转发内容等,通过转发内容中是否存在其他用户昵称,可以判断是否是其他用户转发的。 由此,我们就可以形成一整​​条转发的关系数据,最终得到数据量为228665的数据集。

(三)数据计算方法

本文对两组数据集进行了数据清洗。 与其他网络追踪数据中的大量冗余数据(崔凯,刘德欢,颜西弟,2017)不同,由于本文获取的数据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因此获取的样本数据中几乎不存在无效样本。 主要原因 困难体现在由于技术限制,微博文本内容和用户页面的相关信息缺失、微博内容的删除、用户名变更和注销等。本文使用R语言及相关函数包进行数据处理观察、清理、计算等。R的版本是3.6.1。 在进行社交网络分析时,本文使用网络可视化分析软件Gephi,版本0.9.2。

研究结果和发现

(一)“讨论酶”:是谁引发了“饭圈女孩”?

Kim和Bearman(1997)按照时间顺序将社会运动的参与者分为早期关键参与者(Critical Mass)、追随者(Followers)和后来的参与者(Late Comers)。 这里早期的主要参与者主要是社会运动。 活动家或组织者的作用是以有计划和有组织的方式发起行动,类似于罗杰斯所说的“创新者”。 虽然本文讨论的话题与传统的社会运动有所不同,但我们仍然可以继续这样的分析来回答,在网络社区的传播环境和缺乏有组织的社会运动积极分子的情况下,是谁引发了“饭饭”围剿女孩的去向战争”?

在“@人民日报”发布内容为“#我们都有一个偶像阿忠#”的微博之前,已有28条带有“#我们都有一个偶像阿忠#”的微博。 第一条微博是“@叫koi的猫仙女”于2019年8月13日凌晨1点08分发布的。这条微博并没有引起太多关注,直到一位名为“@桔香Frappuccino”的微博用户在19点32分发表了一条微博8月14日。 该微博内容如下:

#我们都有一个偶像,他的名字叫阿忠#守护世界上最好的阿忠#球顶阿忠哥#只剩下我们和阿忠兄弟了。 我们的哥哥出身于贵族家庭,地位显赫。 然而家道中落,他也饱受欺凌。 ,三个孩子被带走。 我一个人奋斗了这么多年,从里到外都被人瞧不起。 谁不会踩我? 当生活好一点的时候,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带孩子回家。 从来没有想过...

该微博被转发8629次,评论4249条,点赞124846条。 除了微博内容符合粉丝圈语言风格等因素外,该用户还是认证用户,V+粉丝数为24291人。 因为占据了相对中心的位置,信息可以传播到更多的网民,这符合意见领袖的要求。 特征。

由粉丝圈成员组成的早期关键人物构成了这一事件的讨论催化剂(Himelboim, Gleave & Smith, 2009)。 他们根据当时的新闻进行评论并创建微博标签,他们的作用类似于整个事件的催化剂。 从“@人民日报”之前的这些微博来看,缺乏统一的口号和格式,内容和形式分散,未能体现粉圈运作中行动统一、组织严密的特点。 因此,本文认为,“粉丝少女开战”是粉丝群体自发产生的、组织性较差的网络行动。 这部分是RQ1的答案。

(二)“破圈”早期推动力:官媒网络号和娱乐营销号

新浪微博为机构微博设立了“蓝V”认证标志,将相关传统媒体的公信力转移到网络社区(崔凯,刘德欢,严西弟,2020)。 那么,在“饭圈女孩开战”事件中,传统媒体网络账号以及其他机构的微博和“@人民日报”是否共同推动了整个事件的爆发呢? 为了探讨这个问题,本文总结了转发量超过300条的“我们都有一个偶像叫阿忠”的微博节点信息。

需要指出的是,本次事件中转发次数最多的是“@人民日报”。 在“#饭圈女在阿中哥CALL#”等话题中,“@央视新闻”的微博转发量最高,达145,405条。 “@人民日报”和“@央视新闻”的传播能力远高于其他媒体的网络账号。

除了“@桔香星冰乐”早于“@人民日报”外,2019年8月15日至16日,该事件正处于井喷期,获得大量转发的微博共有23条。 发布于“@人民日报”相关微博后。 这些微博可以看作是“米姑娘出海”发起人之后早期传播的主要关键节点。 黄V用户发布的8条微博中,有6位微博博主粉丝超过20万,账号数量达到500万。 这些账号(如“ 热门 ”、“南宁“美食部落”等)可视为娱乐营销账号(张凯旋、侯新杰,2020)。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现阶段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经过粉丝圈成员的主动和“公众号”的示范效应,转发量较大的微博中几乎没有粉丝圈成员的微博。 @人民日报》,大量机构蓝V微博和娱乐营销号跟进、协同发力,共同推动“饭圈女孩走出去”早期大规模蔓延。这部分就是RQ2的答案。

(三)以“@人民日报”为核心的紧密传播网络

在社交网络分析中,社交网络分为以自我为中心的社交网络和整体社交网络。 前者侧重考察社会纽带(social tie),后者侧重考察社交网络的整体结构(罗家德,2010:82)。 本文研究的转发数据是以“@人民日报”相关微博为中心的以自我为中心的网络。 本文利用Gephi软件观察相关微博的转发路径图,得到主题关系矩阵中心性指数如表2所示; 本文在可视化网络图时,删除了最多的终端节点,得到扩散网络路径图。 如图3所示。

从表2和图3可以看出,整个传播网络呈现出一个以“@人民日报”为绝对核心的紧密网络。 “@人民日报”位于新浪微博社交网络的结构漏洞中(Burt,1995)。 其绝对的中心地位将原本孤立的不同族群联系在一起,促成了相关微博的迅速大规模扩散。 整个扩散网络的长度较短,整个网络中最长的传播路径长度为18。

人民日报在我国官方媒体中的权威地位,体现出无与伦比的“示范效应”,能够迅速动员大量网民参与。 “@人民日报”是人民日报官方微博。 其微博的言论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政府的官方意见。 结合其结构上的漏洞网络地位,它可以快速动员特别是“小粉红”和粉丝群体进行转发。 ,体现了传统媒体在基于共识的网络行动中令人震惊的动员力(杨国斌,2016)。

(4)扩散过程和扩散网络:共识型和异议型

后续分析指出,整个扩散网络中存在两个不同的二次扩散网络。 两者的网络结构和传达的观点有较大差异,可分为与“@人民日报”保持相同观点的“共识型”扩散网络和与主网观点不同的“异见型”扩散网络。 下面分析这两类次级网络的识别过程和特性。

1. 分裂网络:“内部分阶段表演”

在“@人民日报”微博转发的微博中,转发超过100次的微博仅有13条,转发超过10次的微博有108条。 为了考察这些二级网络的结构,本文列出了转发网络中排名前25的微博帖子,并分析了这些节点所属的二级网络。 转发量最高的前25个节点微博帖子总共来自20个二级网络。 通过对这些二级网络的观察,发现只有三个二级网络是异议网络,其余都是共识网络。

本文将这些二级网络之间的节点重叠情况可视化(没有重叠关系的二级网络不显示),如图4所示。行和列的交集显示了两个二级网络源节点转发的微博帖子同时。 节点数。 这些辅助网络形成两个不同的转发组,并且两个转发组之间不存在重叠。 通过观察可以看出,左上转发组中的次级网络是共识网络,而右下转发组中的次级网络是异议网络。 共识网络转发组内的二级网络交互紧密,而异议网络中只有两个二级网络存在重叠关系。 这两组网络所代表的两个阵营无法进行“真正的对话”,而是各自“舞台”上的内部表演(杨国斌,2016)。

2. 紧密的共识网络和长链的异议网络

从图4可以看出,共识网络的重叠关系更加集中,并且相互转发、交织,所示的网络结构相互之间联系更加紧密; 不同网络结构中的节点之间的网络关系结构相对简单且交互性强。 较少的。 通过观察网络关系,本文模拟了两个扩散网络图,如图5所示。

无论是共识网络还是异议网络,中等粉丝量的网络意见领袖在“圈粉妹子走出去”和“破圈”的过程中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图5(左)所示,在共识网络中,机构账号、娱乐营销账号等拥有大量粉丝的节点转发“@人民日报”的相关微博,并通过这些意见领袖传播到最终用户节点,传播链较短,整体传播模型呈现出类似“零级传播”的两级传播模型,由“@人民日报”直传到末端节点和大众传播。

相应地,如图5(右)所示,异议网络往往在链上有多个意见领袖来传递信息,呈现出长链扩散模型。

(1)共识扩散网络:紧凑网络的短链扩散

共识网络主要呈现与主网类似的密集网络结构。 网络深度较小,也有少量三四级意见领袖持续传播。

在微博传播被转发的过程中,小意见领袖扮演着关键节点的角色。 具体来说,在整个扩散中发挥较大作用的节点包括:“@李仙公盈组”、“橘子星冰乐”等饭圈大粉丝; 有洗页传统、经常组织民族主义网上行动的博主; “@太皇太后你好会”等微博娱乐营销账号; 以及“@文民南昌”等机构账号。 另外,还有一类用户,本来粉丝数量不多,但因为自己的微博内容引起了别人的共鸣,被大量转发。

(2)异议的秘密扩散网络:中继通讯和长链扩散

本文以二次网络源节点为“@何小青”的网络来介绍异议网络的起源和传播。 “@何小青”粉丝数为558,357,拥有1,998,188粉丝的微博大V“@magasa”已在微博转发,并获得“电影研究者、影评人、微博签约自媒体”认证。 随后,“@magasa”转发的微博被“@张文兴”、“天天爱丽丝”、“@一狠狠张飞”转发,每一级转发形成新一轮扩散(见图7)。 其余两个以“@风家小肖肖”和“@香小素”为源节点的异议网络表现出与“@何小青”二级源节点网络相似的特征。

拥有200万粉丝的“@magasa”在转发“@何小青”的微博时并没有直接表达明确的“异议”,但当相关信息再次被转发时,这些用户却表达了明确的“异议”。 在图7所示的网络中,“异议”的表达相对晦涩,更多地通过反讽、隐喻等方式表达异议,例如:

Merlot_lxl:Magic//@中道_:大型当代艺术展//@t-_-f:真不怕粉丝流失、被踩。 难道我踩到阿忠就能踩死你了? //@magasa:在这个盛世…… //@何小琴:想不到有一天人民日报会成为粉丝……

也有一些转发网络表达了比较明确的“异议”。 例如,“@超谗豆仙森”在微博上转发了“@风家小小肖肖”,并添加了相关“异议”评论。

要实现异议扩散网络的传播,需要有大量粉丝的大V转发,才有可能传播。 由于爱国问题比较敏感,相关大V在转发时的言论也比较模糊。 小意见领袖(本文观察到的大多数案例是拥有数万粉丝的微博用户)在转发大V的微博帖子时表达了明确的“异议”。 这些小意见领袖在异见网络向末端节点传播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异议扩散网络中的用户在微博上发帖时,不会主动标记可识别的话题,显示出“异议”的保密性。 这与粉丝圈用户渴望被别人看到的主动标记行为不同。 。 值得一提的是,本文涉及的多条明显“异议”微博截至发稿时已无法查看,再次说明了该事件中“异议”表达的敏感性。 以上就是对RQ3的回答。

结论与讨论

(一)“饭圈女孩”为何“破圈”并大规模蔓延?

本文梳理了“饭圈女孩开战”整个事件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而讨论了本文的核心问题:原本属于娱乐圈的“饭圈女孩”何时破圈并进军政治领域采取线上行动,“饭圈女孩”为何能大规模传播并持续较长时间? 还有哪些其他因素共同作用? 该事件的核心问题在后续发展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首先,“饭圈女孩出动”实际上是由饭团成员发起的网络行动,但初期参与者只有少数。 本文分析表明,粉丝群体很难完成跨粉丝关系的全网动员,更难以撬动其他群体的参与。 “饭圈女孩走出去”并不是一场严格提前组织的线上行动,而是具体事件逐渐升温发酵,粉丝群体逐步动员粉丝等群体参与而引发的线上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本文分析的两组数据中,粉丝群体中具有超强动员能力的明星均缺席。

其次,主流媒体的官方网络账号是引发大规模网络扩散的关键,在基于共识的网络运作中展现出强大高效的动员能力。 网络社区和社交媒体本来就是有别于主流媒体的信息来源。 它们被称为另类媒体,可以为用户提供与主流媒体不同的新闻信息和观点(Lee,2017)。 《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传统媒体入驻新浪微博,在网络社区中仍然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信息、舆论提供者和议程制定者的作用。 被“@人民日报”采纳转发的正是饭圈相关微博。 由于其拥有大量粉丝的中心位置,以及主流媒体的官方态度,这种“示范效应”(Bandura,1978)降低了粉丝圈成员和普通网民的参与门槛(Granovetter,1978); 再加上其他机构账号和娱乐营销账号的联合推广,最终带动了大量粉丝等群体的动员,让“饭圈女孩”“破圈”微博买转发,并引发了“饭圈女孩”热潮。开战”事件。 通过这部分的讨论,本文认为,虽然这一事件以“饭圈女孩”命名,但显然饭圈的动员力被高估了。 真正起到关键动员作用的是《人民日报》等传统媒体的网络账号。

第三,社交媒体等商业机构和娱乐营销账户的作用。 “粉丝圈少女出征”主要发生在国内的新浪微博上。 与2016年针对海外社交媒体的“皇帝酒吧出征”不同,它对大多数网友来说技术门槛较高; 由于新浪微博的热搜等机制,让相关微博不断出现在普通网友面前。 相关信息的反复曝光(Kwon等,2014)以及社交媒体造成普通网民之间的虚拟接近(陶振超,2017)使得粉丝群体和其他族群不断出现。 参与其中。 娱乐营销账号与微博媒体机构联手,推动该事件在新浪微博社区大规模传播。 虽然爱国主义很难被互联网公司等商业机构塑造,但相关信息通过热搜、算法推荐的反复曝光,成为其背后持续推动事件发酵的“看不见的手”(李龙、刘汉能) ,2020)互联网公司通过宣传爱国行动获得了生存所需的流量。

四、网络建设情况。 首先,由于“粉丝圈”的成员大部分是青少年和在校学生,他们在暑假期间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参与。 其次,“饭圈少女上阵”事件的起因与香港事件有关。 类似事件很容易引发粉丝和年轻人的民族主义情绪。 香港事件由来已久。 新事态通过社交媒体或传统媒体传播后,相关话题将再次升温。 最后,“米姑娘上阵”事件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国庆前夕,全国各地爱国主义高涨。 这些原因,再加上对Sina Weibo的热门搜索和传统媒体在线帐户的促进,共同构建了事件发生的网络状况。 当事件于2019年8月首次爆发时,有一个明确的“出门”方向。 但是,从8月中旬到国庆日的一个多月,Sina Weibo公众舆论领域的“ Fandom Girls Out Out”逐渐从“出门”变为“出门”。 它演变成一个爱国在线事件,将“兄弟ah zhong”变成了“人的偶像”。

(2)共识类型和异议类型扩散网络:“中继器” - 类型紧密网络和长链扩散

基于“@People Daily”微博的社交网络分析,本文总结了相关扩散网络的特征。 该研究发现,在NINA微博的网络扩散中,有一些共识类型和差异。 看到两个不同的扩散网络。 其中,与“扩散网络”中绝对多数的“@People每日”一致的共识网络,而同时也有一个较小的异议网络。 两个网络之间存在很大差异。 比较结果如表5所示。

共识的扩散网络似乎是一个紧密的网络。 传统媒体的在线帐户是共识类型网络动作的关键扩散节点,形成的扩散网络的深度很小。 由于传统媒体的在线帐户具有庞大的粉丝和强大的沟通能力,并且缺乏双向互动和其他特征,因此本文认为这是“在线大众传播”的模型,这是将传统媒体转移到强大的在线领域的影响。 证明。 其他具有较大粉丝群的大VS显示了“个人大众传播”的特征。 扩散网络的总体通信路径的特征是紧密的“大众交流”风格,其在线演讲也相对单调且重复。 他们经常被称为“中继器”风格的爱国主义表达式,复制媒体信息。

相反,“异议”扩散网络具有更长的传播路径和更大的网络深度。 “异议”网络的参与者更少,并且在表达相关的“异议”时采用了相对保守和秘密的策略。 但是,与共识类型网络相比,它更有能力形成对话,因此通信链更长。 共识网络和异议网络不会彼此重叠,也不可能进行对话。 因此,它们是在不同阶段的内部表演(Yang Guobin,2016年)。 事件发生后,这些“异议”陈述不再可见,互联网记忆只显示了基于共识的爱国主义的一面。

从新星微博的传播“粉丝圈女孩出去”网络来看,两个营地是分开的,缺乏对话的可能性。 尽管粉丝社区代表的“小粉红色”小组将使用动员机制和参与方法中的恒星追逐。 从整个事件的最终效果来看,当应用于公众参与时,动员了不同的阶级和不同的兴趣群体。 但是,整个事件所揭示的类似“中继器”的肤浅繁荣表明了“政治不成熟”(Wu Jing,Lu Nanfeng,2019年)。

本文是缩写版本,省略了参考文献。 原始文本发表在《国际出版社》的2020年第12期中。

封面图片来自互联网

此问题的执行编辑/Xiao Shu

您还可以通过下面的QR码或网站输入国际新闻微信商店,以购买本杂志的当前问题和返回问题。

您还可以访问“国际媒体”的官方网站,以免费获得过去的PDF版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