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赞的锁怎么解开 - 买点赞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网红餐厅的评价真假难辨!有的‘五颗星’是这样评出来的”,透露出“种草经济”已变买点赞,引人关注注意力。 刷数据的“老顽固问题”再次被推到风口浪尖。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刷数据量依然猖獗,10元可获1000个点赞,商家甚至忙着发展“下线”。 推动互联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不断斩断这条黑色产业链。

“万物皆可刷”产业链

数据刷新并不是一个新现象。 与多年前主要推广刷微博粉丝、刷文章阅读量相比,如今的数据刷业务可以说是“与时俱进”、包罗万象,似乎颇有“万物皆可刷”的味道。 。

快手赞的锁怎么解开 - 买点赞

一位刷量商家透露,刷量提供的服务不再局限于刷粉和阅读。 还可以提供点赞、浏览、投票、转发、评论、评论等最新形式买点赞,甚至可以提供完整的服务。 观看率、直播间人气、互动滚动都可以付费操作。 “公众号、直播间、视频号、某音频、某文章、某红书、某网站等。无论您是个人还是公司,只要您给我您的账号和要求,我们就可以做吧。”

在数据刷单链条中,一端是有需求的买家,另一端是提供服务的刷单平台商家。 买家和卖家之间,还有刷软件、打工等利益相关方,就像一条成熟的产业链。 有的企业甚至声称自己手上有数万名“兼职工”。 除了成熟的黑色产业链外,一些“周边”产品也随之涌现。 只要有人愿意花时间搜索,就不难找到诸如卷刷程序、卷刷教程、卷刷技巧、“挂机赚钱”等内容。

尽管大家都知道,刷数据是一种通过虚假行为演变而来的欺骗性营销手段,有时甚至是“虚假繁荣”。 但很多人还是因为追求数据、人气或者利益而选择将自己“绑”在这条链条上。 记者调查发现,现在通过搜索常用关键词很难找到销量提升服务,但不少企业和个体商户在接受咨询时均表示可以提供相关服务。 开展类似业务的公司主要出现为互联网科技公司、网络营销推广公司、“XX传媒”等。

非法产业链有多猖獗? 央视此前报道称,我国各类刷单平台已超过1000家,刷单行业总人数已达900万以上。

这一直是近年来监管治理的主题。 国家网信办发布的《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明确提出,网络信息内容服务使用者、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不得通过人工或者技术手段实施流量欺诈或者流量劫持。方法。 而虚假注册账户、非法交易账户、操纵用户账户等行为,破坏了网络生态秩序。

“魔力”行动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冲”的价格往往取决于平台、需求、“冲”所需的“速度”等因素。 每个因素不同,价格也不同。 而且无论是哪个平台、哪个需求,目前流行的机器刷赞方式和人工刷赞的价格差异也很大。

短视频扩量的价格如何计算? 以某商户提供的价目表为例,机器点点赞的价格为200个点赞4元,1000个点赞10元。 而如果是真人点赞的话,100个点赞就要10块钱。 当然,更“实惠”的还是刷赞特价套餐——26元即可获得1300个点赞、6万次浏览、20条网友评论和50条分享。

“主要用来做什么?你只是需要漂亮的数据,还是希望未来有其他的推广效果和好处?” 另一位刷量商家表示,如果目的是追求好看的数据,可以使用机刷; 如果有人评价并期望有好的人气和推广效益,建议使用人刷。

那么,机器刷和人刷到底是如何操作的呢? 机刷下单付款后,通过商户刷赞软件平台后台的“运行数据”自动生成刷赞效果。 相比之下,手动刷牙要复杂得多。 据介绍,顾客下单后,商家会将需求发送给专门的技术人员,技术人员再分发给兼职用户,最后收集刷量数据。 “我们有自己的刷量平台,也有一批兼职用户,目前我们的兼职用户超过10万到20万。”

无论兼职用户群体有多大,有时候刷量平台仍然显得捉襟见肘。 有商家透露,每当遇到巨大的刷量任务,平台后台又不够用时,刷量商家就会联系其他渠道,寻求“帮助”。 “它们和我们所做的(工作)类似。机器写作和真人写作都可以。当然,你也可以自己承担一部分工作。” 刷商家表示,想要刷网友评论,真人写作成本是6毛钱,还要承担4毛钱的平台发布费。 “相当于一条‘网友评论’一元钱。但如果你自己写,直接发布给我们,每一条评论只要4毛钱。”

机器刷牙和人工刷牙之间,“速度”很重要。 有刷子商家透露,一些“网红”店铺博主或旅游博主也会为了点赞或评论而购买刷子,甚至在需要考核时紧急“补充”。 这时,“速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阅读和播放速度从每小时500到2000到3000甚至10000以上。 “这要看你的需求了,速度越快,价格就越贵。” 单个短视频作品的点赞每天可达5万次。 “最多一天,我们给购物博主点了60万个点赞。”

此外,洗量从业者也会采取灵活的定价模式,主要是需要参考相关平台的风控标准。 “一些平台上的刷单价格几乎每天都在波动。如果平台风控严格,刷单价格就会上涨。为了避免被发现,刷单速度会很慢;如果风控尺度宽松,价格会更便宜,刷单速度也会更快。”有商家表示,平台的风控规则也改变了定价规则。 “如果连风控严密的平台,近期成交量也未必能冲上去。”

“离线”也疯狂

刷数据的疯狂不仅在于与平台风控、自编评论的“较量”,还在于黑色产业链层出不穷的“藏藏”。 记者调查发现,在形势日益紧张的背景下,一些洗卷商家为了牟利,正在迅速“下线”。

“招代理赚钱。” 某商家朋友圈近期密集发布“招单”,发展“线下”订单。 在他的朋友圈里,刷单的“线下”分为三个不同层次——个体代理、兼职代理和专职代理。 所需的“学费”分别是298元、398元、698元。

对于所谓的“自用代理”,一旦向他们缴纳了298元的“学费”,商家就会为买家开通一手后台,教他们如何操作刷单平台,那么代理商就可以全网“最低价”充值。 自主下单,实现刷量操作。 除了享受上述服务外,“兼职代理商”还可以了解精准的获客渠道。 学费最贵的“全职代理”可以“自己创业”,开展刷单服务,平台将“为其提供全方位支持,下个月收入过万” ”。 不仅如此,全职经纪人经过三个月的学习就可以成立自己的工作室,“月收入3万元左右”。

旺盛的需求和高额的利润或许是非法生产在持续打击和监管下仍难以杜绝的原因。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盘和林认为,刷单行业无法根除。 原因之一是刷量是很多产品和内容获得流量的基础。 各种产品和内容之间的竞争本质上是流量的竞争,这使得流量行业成为营销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平台还可以通过一些虚假流量来获得自身人气的假象。 一些平台甚至明确自己给流量定价,让流量成为一门生意。

北京悦诚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岳其山指出,“冲量”行为可能涉嫌多项违法犯罪。 《网络交易管理办法》指出,不得通过虚构交易、删除不良评论等方式为自己或他人提高商业声誉。 《反不正当竞争法》还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对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特别是销售状况、用户评价等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 若违反相关规定,将受到相应处罚。 根据具体情况,“刷量”还可能涉及非法经营罪。 经营者还发布虚假广告的,按照广告法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在治理层面,潘和林认为,需要通过技术手段来发现欺诈者,并通过处罚来遏制这种趋势。 也有专家建议,今后应进一步完善采购和审查控制的法律处罚。 不仅要对刷量的相关商家和平台进行处罚,还要加大代购端的处罚成本,以起到预防和震慑作用。 “从需求上凝聚黑色产业链存在的空间。”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