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榜快手互赞软件_快手刷双击有什么影响

快手和抖音毫无疑问占据了短视频行业的半壁江山,但这两个产品到底有什么区别却很难说。 我之前也看到过同样的答案:用户属性的差异。 快手吸引的是草根用户,抖音是年轻人的潮流聚集地。

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异呢?

随着两种产品的功能越来越同质化,我们很难通过现有的产品形态来判断这种差异。 本文希望从用户进入APP观看视频的过程入手,看看两者真正的区别是什么。 ?

先说快手。 快手刚推出时,其实是一个视频编辑工具。 当时,视频编辑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项艰巨的技术任务,需要在计算机上安装相对复杂的软件。 不过那些电脑软件其实很专业。 如果不是工作需要,或者对视频创作有极大的兴趣和热情,一般人很少使用。

因此,快手刚推出时,主打的就是让用户用手机进行简单的编辑。 它本质上是一个视频处理工具。 直到2013年,快手逐渐从工具转型为短视频内容社区,从视频处理转型为视频创作。 可以说,它很早就进入了短视频的蓝海市场。

至于抖音,2016年下半年上线,不到一年就火了。 2018年是抖音的爆发期。 周围几乎没有不玩抖音的人。 虽然抖音出现比快手晚很多,但它出现的时机却恰到好处。 在各大短视频平台竞相曝光的2017-2018年期间成功走红,并位列短视频榜前茅。

具体的开发流程这里就不做过多赘述,但一款应用能否脱颖而出,最终取决于它的“产品体验+运营方式”。

更明显的是,快手是一款轻操作的产品。 快手早期,并没有KOL的概念。 所有用户都是平等的,只要发布内容就可以在平台上展示。

因此,用户能否获得关注,完全取决于他们生产的内容——也就是说,他们需要发布更多、好的内容。 这种公平正是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农民工所缺乏和追求的。 据说,快手创始人为了体验三四线城市人们的生活,长期下乡。 虽然不知道真假,但公平确实是这些城市的用户所追求的。 用户平等的价值对于快手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抖音是一个注重运营的产品,擅长打造营销事件。 起初邀请大量明星留下来获取粉丝流量,后来又支持他们在自己的平台上培养网红。 当平台拥有大量知名用户和海量内容时,就可以依靠强大的推荐算法来服务数千人。

张一鸣有一个观点:过去,用户在互联网上主动搜索内容,当时的代表是百度; 但现在互联网上,内容主动搜人,用户会通过推荐获得更多内容,以今日头条、抖音为代表。

如今,各种APP充斥着用户的碎片时间。 其实分配给每个APP的时间并不多。 延长用户停留时间的最好方式就是推荐。 这也是抖音成功的最重要原因。 原因。 到现在为止,快手实际上正在向推荐靠拢。 现在我们在快手上看到的内容不再是全部内容,而是感兴趣的内容。

但回头看产品,快手和抖音在交互细节和功能点上还是有很多差异。 例如:播放快手视频时,无法通过点击屏幕暂停播放,也不会显示视频的播放进度。 只能点击返回。 打断。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用户能够继续播放视频,减少手势操作对视频完成率的影响。

因此,我想通过比较两者的产品设计来分析它们的差异。

用户使用流程

1. 入口

发现

我理解的“发现”其实是一个认知层面的东西——即用户是否知道这个APP的定位是什么(这个APP是用来做什么的)。

为了提高用户对产品的认知度快手刷双击有什么影响,抖音快手都进行了更名。 快手由“GIF快手”变更为“快手”,抖音由“A.me”变更为“抖音”。 名称的改变也意味着产品策略的改变。 如果抖音还叫A.me,可能大家还是不知道它是什么。 直接把自己定位为年轻人的音乐短视频社区就更明确了。

什么情况下我们会看短视频?

无论是在地铁上、午休时、吃饭时还是排队等候时,都是碎片时间。 虽然我们无法分配大量的空闲时间用于娱乐,但这些碎片时间的价值却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那么,为什么用户闲着没事的时候就会立刻想到看快手或者抖音?

都说抖音“有毒”。 一旦打开,就很难停下来。 它正在无声无息地“吞噬”用户的时间。

最可怕的是,原本想利用碎片时间自娱自乐,却一不小心就过去了几个小时。 最关键的因素是其精准的推动。 它将内容大致分为几大类,并根据您的浏览行为和观看时间确定您喜欢的类别。 对于刚刚进入抖音的用户,它会精准推送同品类的热门产品。 等你掉进这个品类的信息茧里,它就会拓展它的边界,继续推向这个热门产品所属的各大品类。 这是有效的。 ,简单粗暴。

抖音的火爆也让大家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 很多用户质疑使用抖音是浪费时间和生命。 使用抖音一段时间是有趣的,但用完之后你就会感到烦恼,因为你发现当你想利用这碎片时间做更有意义的事情,比如了解时事、看书时,很难击败抖音的诱惑。

快手其实也意识到了竞争对手的问题。 创始人王欣曾说过:

“增加时长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增强沉浸感、增强视频之间的持续体验(这些是抖音的产品特点)、把最赚钱的东西放在前面等。 如果这样做的话,就像我们现在每天把内容量增加到二十、三十分钟并不难,但关键是我觉得这些方法和记录分享的目标不是很符合。生活。 用户只有24小时,要沉浸在这里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 时间,他能得到什么样的成长和好处,这也需要他去考虑。 ”

因此,快手在迭代更新中依然保留了原有的产品逻辑,并没有效仿抖音打造沉浸式体验。 给用户的感觉是看快手但不会上瘾。

2. 输入

抖音最初的口号是“专注于新生代的音乐短视频APP”。 去年改成了“记录美好生活”,与快手的“记录生活,记录你”很相似。

之前的口号是为了体现产品的定位。 “新生代”、“音乐”、“短视频”明确告诉大众,这是一款针对年轻人的产品,可以用流行音乐来拍摄自己想要的短视频。 。 更改口号后,表明抖音的用户群正在慢慢扩大,不再局限于一二线城市的用户。 它正在将“魔鬼的爪子”伸向非一线城市的普罗大众,其内容也越来越受欢迎。

事实上,一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的用户在发送内容时的心态存在很大差异。 大多数三四线城市的用户仅使用该平台来吸引对其内容的关注。 他们更注重分享日常生活记录,生活场景非常突出,因此快手非常注重营造生活社区氛围。

抖音最初的用户群体是注重选择音乐、添加特效、强调个性和创造力的“潮流”人群。 他们的生活不再是基于场景,而是更多地反映他们的技能。 抖音品牌口号的这一改变,一定是为了吸引和普及潜在的用户群体,扩大其市场。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快手有一个细节让我印象深刻。 对于刚刚进入APP的新用户,快手右上角会有引导提示。 内容大致是:“如果你喜欢乡村主播的视频,就给他点个赞吧。” (具体的话记不清了,所以没来得及截图)让人觉得每个普通人都应该被看到,不要因为他不是白人就看不起他。 ——城市里的领工,让我忍不住点赞他们,这比很多短视频平台上同样的双击一样点赞提示温暖多了。

2.观看视频

1.进入页面

(左)快手; (右)抖音

打开快手后,默认进入视频列表页面。 目的是向用户呈现更多的内容,以便用户自主选择内容。 打开抖音时,默认进入播放页面,用户可以上下滑动切换视频,这样的目的是减少用户的自主选择,希望用户可以直接消费内容。

与其他内容类App相比,抖音的滑动引导性更强。 除了“滑动查看更多”手势提醒外,页面还会随着手势自动拉起半屏,露出下一个视频的半屏。 这种强烈的引导增加了用户向上滚动页面的期望,希望用户尽可能向上滚动来观看视频。

另一个明显的区别是搜索功能的位置。 快手将搜索放在了比较明显的中心位置,并附有“搜索你想看的内容”的解释,表明快手希望用户产生搜索行为。

抖音的搜索功能被放置在右上角,并且没有文字向用户解释搜索图标的含义。 原因可能是用户对搜索图标有清晰的认识,无需过多解释就知道它是搜索图标。 搜索功能。 其次,搜索得到的内容和推荐得到的内容是完全相反的逻辑。 抖音强调推荐,不希望过多的流量分配给搜索入口。

2. 选择内容

左-快手; 右-抖音

选择内容意味着让用户主动选择内容。 常见的方法包括搜索和展示海量内容。 不过,现在大多数平台都结合了搜索和推荐,包括快手和抖音。

因为通过纯搜索获取内容的成本太高,用户不一定能在平台上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很容易流失用户。 另外,用户不知道如何搜索热门内容,需要自行探索。 互联网时代,用户变得越来越“懒”的特点是不一致的。

快手的做法是利用用户的从众心理,告诉用户“大家都在看”的内容实际上是平台上最受欢迎的内容。 评判标准可以是浏览量或点赞数。 但如果换个包装告诉用户大家都在读这些相关主题,用户就会有一种心态,如果不理解这些就会落后,就会好奇地打开这些主题看看内容是什么是。

抖音的做法与微博类似。 它发布了热搜榜,还制作了自己的人气榜,包括音乐榜、品牌榜、好物榜。 音乐列表可以理解为用户在录制视频时最喜欢使用的。 音乐。 抖音最初因其大量个性化、潮流的BGM而受到年轻用户的喜爱,而另外两个榜单则可以看出抖音在电商领域的布局。

快手在搜索门户中也有一个主题部分。 用户可以选择感兴趣的话题参与录制视频,激发用户生产内容。 但该版块的入口隐藏较深,只有登录用户才能看到快手刷双击有什么影响,而且人气榜上也只有一排自动轮播的话题入口。 不过我们都知道,抖音短视频最初的几个版本是由推荐、话题、活动话题组成的(比如我们之前和摩拜合作的嘻哈音乐共享单车的话题活动)。 现在这种变化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它是什么?

最初的活动是营造社区氛围,引导用户模仿,刺激用户生产内容。 这样,平台就可以获得海量的内容,为推荐做好准备。

当平台已经拥有大量内容,并且内容足够触达数千人时,就会以推荐为主。 抖音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中心化产品。 并不是每一个短视频作品都能被看到。 那些反复出现的高收视作品,基本都是来自顶级KOL。 抖音目前已逐渐进入成熟阶段,面临着从内容平台向社交电商平台的转型。 内容制作和分发不再是这个阶段的重点,因此布局调整更能体现出整个产品的战略变化。

抖音也有视频列表页面,可以让用户选择内容,但入口较深,需要进入搜索后向上滑动才能看到。 而且点击视频列表并不是跳转到单个视频,而是跳转到某个主题。 在主题中查找单个视频时,播放页面没有提示直接进入列表页。 在播放页面向左滑动进入作者详情页面,向右滑动进入上传视频页面,与常规理解的进入列表页面完全不同。 相同的。

快手进入播放页面后向右滑动即可返回列表页,这进一步证明列表页并不是抖音希望用户看到的。

3.消费内容

左-快手; 右-抖音

抛开功能区不谈,消费内容涉及到播放页面的展示和交互。

从展示来看,两者都具备视频产品中常见的点赞、分享、关注等功能,增强用户互动。 但评论功能的设置有所不同:快手向上滑动即可获取该视频的评论信息,而抖音点击评论图标,弹出上方评论界面。 主要原因是快手无法通过向上快手屏幕来切换视频。 评论的设置解决了用户无意识向上滚动后看不到内容的问题。

刷快手双击会不会影响账号_快手刷双击有什么影响_双击刷快手影响有收益吗

另外,抖音显然比快手有更多的展示元素,包括作者、标题、BGM,而快手没有这些信息,希望用户关注视频本身。

抖音最明显的特点之一就是拥有丰富的背景音乐库,视频特效和音乐会非常契合。 因此,音乐名称将被放置在界面上。 当用户听到某首歌曲并觉得好听时,就可以去音乐平台进行搜索。 我们看到抖音也是一个网红歌曲的制作平台,街头流行歌曲很多。 事实上,它们都来自抖音。

交互方面,快手向右滑动返回瀑布式列表页面,向左滑动进入作者页面,向上滑动进入评论页面(用户第一次进入播放页面时,大约两行评论会泄露出来,提醒用户可以向上滑动查看用户对此视频的评论)。 在抖音右滑发布视频,缩短了用户上传视频的路径。 向左滑动进入作者页面、向上滑动切换视频更符合移动用户的使用习惯。

4、引导消费

左-快手; 右-抖音

抖音的播放界面有很多引导因素来激发用户潜在的消费欲望。

例如,如果视频中出现某个景点,界面上就会有一个风景图标,上面有视频地点的名称。 点击后,可以看到更多用户在景区拍摄的视频,激发用户前往景区旅游的欲望。 界面上还会弹出视频中角色的服装链接。 当用户点击链接时,就会跳转到电商平台(可能是抖音自己的,也可能是其他购物平台),刺激用户买衣服的欲望。

快手也在向电子商务迈进。 最近推出了快手商店功能,有点类似于微信的微信商店,但并未大力推广。 只有登录用户才能在设置中看到快手商店的入口。

在视频中嵌入产品信息和购买链接需要实名认证和良好的信用。 如果你想在个人主页上开快手店铺,你需要出示正式的营业执照。 我连续浏览了大约十几个快手视频,但没有找到带有产品链接的视频。 这主要是因为目前用户发布产品的门槛比较高,快手后台有一定的限制。 可见,快手并没有造成任何伤害。 努力发展用户体验条件下的电子商务。

不过,由于快手商店仅处于小规模测试的探索阶段,未来是否会像抖音那样大力推广尚不确定。 但需要权衡用户体验和电商变现。 毕竟,抖音推出电商功能后,暴露出了很多问题。 问题也很明显。

虽然两者都在尝试将电商变现,但其模式仍存在一定差异。

抖音最初采用的做法是将流量引流到淘宝,在视频播放界面弹出商品信息,用户点击后跳转到淘宝店铺,产生的收入将在两个平台之间进行瓜分。

这种开发方式很容易理解。 抖音目前的活跃用户数已经达到1亿,很多平台都希望从拥有如此庞大用户群的平台获得流量。

去年双十一期间,抖音首次尝试电商,推出了购物车分享功能。 相关账号单日售出10万件,直接转化销售额突破2亿,订单增长1000%。 这验证了抖音的内容成为力量。 不过,抖音并不愿意做一个返利平台。 这种盈利模式相对有限且单一。 因此,它成立了免费商店,并建立了自己的电子商务系统。 商家可以进入安心购商城(今日头条自营商城)。 ,您可以在抖音字节跳动旗下的其他平台上开设商店。 当用户点击视频界面弹出的商品时,会跳转到该平台的店铺,可以在该平台查看订单、物流等相关信息。

但也暴露出假冒伪劣商品泛滥、售后缺乏保障等诸多问题。

三、总结

1.主动获取和被动推荐

总体而言,快手和抖音在产品逻辑上最明显的区别在于,快手注重让用户从海量内容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而抖音希望用户不做选择,直接观看平台向他们推荐的内容。

主动获取实际上是一种搜索逻辑,被动推荐是一种推荐逻辑。 只有将两者有效结合起来,才能提高内容的利用率。 无论是快手还是抖音,他们都没有放弃一种逻辑而换取另一种逻辑,而是以不同的方式将两者结合起来,提高用户观看视频的效率。

2. 去中心化和中心化

快手注重去中心化,不扶持网红,不倾斜资源,让所有用户都有被发现的可能。

这有优点也有缺点。 好处是确实可以吸引更多的大众用户。 缺点是明星已经逃离快手,很大一部分都去了抖音。

而抖音却选择了一条完全相反的道路。 从中心化开始,花重金邀请明星、扶持网红主播。 它迎合了都市年轻人追求个性、酷炫、好玩的生活态度,所以它让电商上也比快手容易得多。 因为年轻人的消费潜力是最无限的,抖音正在培养很多年轻人的消费习惯。 其电商变现能力会比快手更强,道路也会更顺畅。

3、轻运营的社区和重运营的媒体

短视频平台作为媒体或社区运作的底层逻辑有很大不同。 媒体理念追求打造大众化的内容,从而突破原有的用户圈层,辐射到大众。

过去六个月,抖音产出了不少热门内容,从学喵、海藻舞等音乐舞蹈类,到海底捞怎么吃等饮食指南,以及各种经常刷屏的情景短视频。翻转了。

社区理念更多的是关系层面的互动和沉淀。 快手将更加鼓励互动。 比如,两款产品的私信功能就存在差异。 您最多可以向抖音上未关注的人发送三条消息。 如果对方没有关注或回复,则无法继续发送,快手没有类似的限制。

但我们也会发现,两者实际上都不满足于现状。 抖音正逐步向三四线城市拓展,以“争取”快手用户。 面对抖音带来的挑战,快手也在不断优化。 使用自己的算法来提高用户的忠诚度和粘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