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月份上市以来,快手(1024.HK)股价经历了过山车,从一度高达417港元,到目前徘徊在200港元左右,跌幅过半。
对于刚刚庆祝十周年的快手来说,市场对其前景的预期似乎存在分歧。
尽管股价缩水,但快手流量变现的多元化却在加速:最近一两个季度,快手的网络营销业务和电商业务呈现指数级增长,营收占比快速提升。 相应的快手接单平台业务,直播打赏分成收入的比例也越来越小。
通过业务结构的调整,不难发现快手在垂直内容多元化、主播“去家庭化”方面的努力。
可以说,快手从一家主要依靠直播收入的短视频公司向自身商业生态逐渐完善的社区平台转型正在加速。
快手目前的股价已接近4个月前巴伦中文版首次上市时判断的合理估值区间。 然而4个月后,快手的网络营销和电商业务明显好于当时。 获得了更强劲的动力。
随着短视频用户数量接近顶峰,能否通过精细化运营延长存量用户的使用时长,最大化存量用户变现,对于短视频平台的价值至关重要。 如果快手流量变现的新故事线能够继续拓展,现在或许是投资者入场的好时机。
快手有何不同?
2月初上市时,快手这样描述自己的:“在业务记录期间,我们的大部分收入来自直播业务。直播业务涉及向观众出售虚拟物品。观众购买虚拟物品后,他们可以把它们作为礼物送给直播间主播。” ,也就是俗称的“奖励收入”。
这样的定位也非常符合外界对其作为领先的短视频和直播公司的认知。
但从今年一季度开始,外界需要重新认识快手。
事实上,2020年以来,快手的业务格局一直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发生着变化。 三大业务中,直播收入占比越来越低,而以电商为主的网络营销等业务占总收入比例越来越高。 到2021年一季度,三大业务营收占比发生质的逆转。 网络营销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一半以上,达到50.3%,其他主要来自电子商务的收入也占7.1%。 原来的收入支柱直播赏——占总收入的比例下降至42.6%。
从运营数据中,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转型背后用户注意力的迁移。 例如,一季度快手日活跃用户平均使用时长为99.3分钟,同比增长16.5%,环比增长10.5%。 而这些延长的使用期限中,更大的比例投入到了电商直播上。
同时,业务转型也给财务业绩带来了更加积极的变化。 2018年以来,快手毛利率持续提升,2021年第一季度达到41.1%。
作为直播平台,快手比其竞争对手抖音音早几年诞生。 GIF快手2011年作为动画软件诞生,2013年转型为短视频社交平台,2016年推出直播功能。也是在这一年,张一鸣创立了抖音。
如果说2020年之前,短视频行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流量和用户的竞争上,那么2020年之后,随着大规模圈地的结束,这个行业的竞争已经进入了对流量和用户的探索和争夺。现有用户的货币化潜力。 阶段。
在过去几年,当直播是主要收入来源时,快手已被称为行业第二大公司。 但现在快手和抖音面临两大任务:一是提高现有用户的粘性和使用时长,最好能从竞争对手那里吸引更多的用户; 二是通过多种方式加速现有流量。 意识到。
快手正在构建的商业生态就是针对这两个目标,其扩张速度将决定快手是否有望改变第二大玩家的地位。
快手的商业生态
从参与者的角度来看,快手的商业生态包括用户、商家和内容创作者。
从业务结构来看,短视频内容和直播是快手的商业基础设施,是网络营销、电商等业务的起点和基础。
快手此前在公告中表示:“直播业务滋养了我们的生态系统。它不仅带来了收入贡献,而且形成了充满活力和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它产生了更多的社交互动,并衍生出更多有价值的商业业态,例如电商直播。”
2020年以来,快手直播业务收入进入缓慢增长期,随着网络营销服务等业务的快速增长,可以预见, 快手快手直播业务贡献的收入比例将持续下降。未来,却是不可替代的。 。
2021年第一季度,快手直播业务收入73亿元,同比下降19.5%。 直播平均月付费用户为5240万,环比增长3.1%,但同比下降21.8%。 虽然这种下滑与2020年一季度疫情带来的生活方式改变有很大关系,但直播业务确实已经进入成熟阶段,未来很难看到大幅增长。
一季度,快手网络营销服务收入同比增长161.5%至86亿,贡献总收入过半。 快手平台上的广告主数量是2020年同期的两倍以上,品牌广告收入增长速度快于网络营销服务。
网络营销服务的快速增长并不局限于单个季度。 2020年,网络营销同比增长194.6%。 当年第四季度,快手网络营销服务成为快手第一大收入来源,首次占总收入。 不仅仅是直播业务。
快手表示,网络营销是支撑快手长期发展的核心战略业务之一。
快手自2017年起推出在线营销服务,通过完善广告系统、优化算法、提高投放精准度,快手还扩大与内容创作者的合作,为广告主打造定制化内容。 主要平台是“磁星”。 此前,名为“快手接单”,是针对快手网红的促销接单功能。 通过该功能,快手上的网红可以接受广告商发布的App应用、品牌、电商促销等订单,并拍摄视频或通过直播 完成订单并获得相应的推广收入。 数据显示,一季度,接入磁力星的内容创作者合作伙伴数量较2020年底增加了一倍多。
显然,网络营销服务也嫁接在直播业务上,广告商瞄准的是网红背后的5亿多“老人”。 一季度财报显示,快手中文应用和小程序日均活跃用户达到3.792亿,快手应用日均活跃用户和月均活跃用户分别达到2.953亿和5.198亿。 快手在2020年财报中这样形容元老对快手平台的重要性,“不断扩大的用户群是快手内容社区的基石,用户也是无限创造力的关键源泉。”
快手业务直接源自直播业务。 主播、品牌商和零售商通过直播、短视频和快手平台的信息页面向用户推荐产品,用户通过快手商店或第三方平台购买产品。 这也是快手区别于其他传统电商平台的主要特点之一。
2019年,包括电商在内的其他业务仅占快手营收的0.6%。 到2021年第一季度,这一比例达到7.1%。 2021年第一季度,快手手电商业务交易总额(GMV)达到1186亿元,同比增长219.8%。
快手从2018年开始电商业务布局,当年的GMV还不到1亿元,到2020年已经达到3812亿元,两年时间增长了近4000倍。 大幅超过2020年设定的2500亿元目标。
“社会信任”是快手商生态的核心。 快手商业模式最独特的因素是基于私域流量的信任关系。 快手认为,在私域中积累的信任自然会促进买家与值得信赖的商家之间更多的交易。 社会信任延伸的责任也激励商家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从而改善整体用户体验,进一步增进互信,为繁荣做出贡献。 为生态系统增加长期价值。
2019年,快手GMV的28%由快手门店贡献,2020年这一比例为53%。 2021年第一季度,快手的GMV占比达到85%。 私域对GMV的贡献远远超过公域。 快手还表示,从2021年第一季度开始,将更加关注内容创作者私域价值的提升。
然而,外界不止一次质疑快手平台过度依赖以“辛巴家族”为代表的所谓“六大家族”。 为了减少领导家族的影响力,快手选择继续增加私域流量,扶持粉丝10万-100万的主播。 4月,快手首次提出光合新知识新岗位计划,目标是让100名新知识分享官、1000名二代专家、1万名新员工累计获得1亿粉丝。
至此,快手生态系统已经形成。 在任何企业中,都存在三个基本角色:商家、用户和内容创建者。 这三个角色都可以在快手平台上实现自己的需求。
如今,快手进军本地生活领域,仍在复制快手的商业生态,鼓励内容创作,再次形成商业形态闭环。 截至一季度末,快手本地生活覆盖的行业中,已有超过15个行业在快手平台完成闭环交易。
现在是投资者加入的时机吗?
快手上市时,中文版《巴伦周刊》表示,考虑到市场流动性充裕,快手IPO短期内大概率会被资金追随——如果出现相反情况,则意味着更好的买入时间。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快手上市后的表现。 快手发行价为115港元。 2月5日上市当天高开193%,2月16日最高触及417.8港元。
《巴伦周刊》中文版在快手上市前夕分析称,2021年快手的合理估值可能达到7200亿港元。 截至6月17日收盘,快手收190.5港元,总市值7922.8亿港元,比我们4个多月前给出的合理估值高出10%。
不过,当时快手的结构性变化并不明显。 其直播业务占2020年前三季度总收入的62.2%,较目前水平提升近20%; 网络营销服务占比32.8%,即32.8%。 这一趋势与快手毛利率的变化是一致的。 快手表示,毛利润增长主要是由于网络营销服务、电商业务等其他业务的扩张,以及直播收入占总收入比例下降,进而导致毛利率下降。销售成本占收入的百分比。
当然,很难量化市值因业务调整而发生的变化,但很明显,变现路径更加成熟的快手应该比两个季度前的快手更有价值。 因此,中国版《巴伦周刊》认为,快手股价目前处于合理估值。 值区间。
正如当时所说,从新游戏的热度来看,市场对快手的战略亏损表现出了天然的容忍度。 重要的是快手2021年的表现。如果亏损不能迅速缩小,该公司必须表现出有意义的变化或演变,以“恢复”投资者的容忍度。
快手2021年第一季度仍处于亏损状态,运营亏损近73亿元,占营收的42.8%; 2020年同期为50亿元,占营收的40.3%,同比增长45.1%。
不过,快手的亏损与其业务扩张的投入密切相关。 一组数字可以从微观的角度来看。 为推动本地生活发展,快手推出“发作品与定位,分享10亿曝光量”主题活动。 探店者、商家、老手将有机会发布作品+定位,推荐当地店铺或景点。 瓜分10亿曝光; 快手服务号还推出“10亿补贴计划”,吸引更多行业龙头商户入驻; 快手还表示,2021年将投入10亿现金扶持10万名创作者,年底实现创作者私人收入翻倍增长。
快手的投入可见一斑。 当然,关键问题是快手能否保持整体快速增长,加速完善当前的商业生态,也就是我们之前所说的,给市场带来“重大变化”。
如上所述,快手未来的增长将主要来自网络营销服务和电子商务业务。
2021年,快手的网络营销业务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品牌广告,二是快手联盟——即广告、内容和电商产品三位一体的解决方案。 快手高级副总裁马洪斌表示,2021年,快手磁力引擎营销平台(“磁力星”为磁力引擎旗下达人生态营销平台)将帮助创作者实现100亿的广告收入。
2020年,通过磁力星下单的客户数量增长250%,客户订单量增长340%,日活跃用户平均在线营销服务收入从42.3元增至82.6元。 鉴于快手的网络营销服务在2020年刚刚开始爆发,一季度是广告淡季,假设一季度增速为161.5%。
电商方面,5月8日,快手宣布电商日活跃量突破1亿。 快手商负责人肖顾表示,2020年直播电商GMV占社会零售额的10%,约为1万亿; 2021年预计将达到2万亿; 2025年,渗透率预计将达到24%,规模约6万亿。
如果快手能够维持目前直播电商GMV占比(约3.8%),其直播电商GMV将在2021年翻倍至近8000亿元,并在未来四年进一步增长至2.29万亿元。 ,即五年内增长了六倍。
此外,快手也在加快全球获客步伐。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第四季度,快手中国应用及小程序月均活跃用户已达7.77亿。 今年以来,快手国际化进程进一步加速。 4月份,快手海外市场月活跃用户已增长至1.5亿以上。 随着用户数量和活跃度的持续增长,快手产品目前全球月活跃用户接近10亿。
目前,包括美国银行、大和、中金公司、平安等多家券商均给予快手“买入”或“跑赢大盘”评级快手接单平台业务,目标价大多在300港元至350港元之间。 美国银行表示,快手未来业务发展将多元化,流动性可得到改善。
截至6月17日,Wind对快手股价的一致预测为333.57港元。
《巴伦周刊》中文版认为,经过几个月的调整,快手股价已回落至合理区间。 其业务结构的调整为其未来的财务增长提供了更强劲的条件,未来股价将进入放缓期。 生长区间。 考虑到市场状况的影响,我们仍然维持快手2022年合理估值约为1万亿港元的判断。 但如果业绩有更显着的积极变化,可能会有10%的增幅。
(本文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会计、法律或税务建议的规定或依赖。)
热门视频推荐
编辑| 周进 jinzhou@caijing.com.cn 本文为《财经》杂志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镜像。 如需转载,请在文末留言申请授权。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