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快手发布8.0版本,在底部推出“精选”栏目。 后来,“精选”被提升到顶部,与“关注”和“发现”并列。 此次,快手将“已选”回归底部,点击快手的用户将进入“已选”页面。 只有向右滑动才能进入底部选项卡第一列的“首页”。
快手是一种单、双栏并存的内容展示方式。 从产品特性来看,“单栏”强调平台意志,“双栏”则给用户更多选择。 “精选”是典型的“单栏”页面。
同时,在产品设计方面,底部菜单栏通常被认为是比顶部更重要的入口。 底部位置更靠近手机操作手指; 最下面的栏目通常比较固定,比如“首页”、“发布”、“我”。尽管是常客,但最上面的栏目往往只是作为测试功能,变化比较频繁,变化也比较大。 应用程序具有太多顶部列而被隐藏的情况并不罕见。
“选定”回到底部,这意味着它的权重增加了。 “选择”作为用户进入快手的第一页就说明了这一点。
考虑到当前“首页”的复杂性和实验性,“精选”是内容更清晰、视觉更干净的页面,更适合出现在用户面前作为第一印象。
同时,“精选”页面上的大部分内容都与热门榜单相关,这也是典型的平台意志产物。 通过特色页面输入的热门列表比通过首页搜索页面输入的热门列表更加详细。 除了一般热门榜外,还有“社交榜”、“娱乐榜”和“有用榜”。 其中,“有用清单”主要包括生活经历、运动健身、天赋、策略等。
“有用”也是社区想要体现和凸显的一种能力。 有用+信任是交易的前提,也是社区更好实现商业化的稳定基础。
可以推断,通过《精选》的调整,快手正在继续扩大公域流量,并保持与抖音的对抗强度。
另一个小变化是,“已选”所代表的公域对应的私域页面“关注”也细分为两种显示逻辑,一种是推荐顺序,一种是时间顺序。
2、为什么要招聘?
顶部第三栏是“同城”。 “同城”由“疫情查询”、“地图”、“附近招聘”、“小时排行榜”四个小版块组成。 右上角还会提示“附近的人”,所有内容都会直接显示到用户的距离。
“疫情查询”是当前有用的信息,由“本地宝藏”提供。 可以推断,这一波疫情过后,本版块的位置或内容可能会有所调整。
“地图”和“小时列表”的逻辑比较相似。 说得粗一点,都是用来展示附近的节目直播或者附近的聊天室,以增强附近熟人的社交互动。
“地图”根据地理位置显示附近的人,结果与右上角的“附近的人”相同。 “小时榜”前10名的直播中,聊天室类型占比最大,其次是打赏型的美妆直播。
“附近招聘”可以和另一个一级页面“职位搜索”一起理解。 招聘是此次改版后最显着的变化。 这是一个结合了行业和社交双重意图的版块。
“附近招聘”将直接显示直播招聘职位的地点,而“职位搜索”页面则突出显示直播时长。
今年1月,快手推出“快手招聘”业务,在快手平台上为蓝领工人提供直播招聘服务。 快手拥有大量的蓝领用户,快手有信任和私域的基础。 这是快手推出直播招聘业务的前提。 从号召力上来说,直播招聘可以看作是快手对于直播生态产业化的探索。
快手对于直播、短视频的理解不仅仅是内容,更相信它们能够与行业深度融合。 2020年上半年快手买热度链接,提出“产业化”战略,与产业链融合,为商户提供服务。
按照这个逻辑,快招聘就是直播和“招聘”行业的结合。 与直播电商一样,这个逻辑的基础也是信任,这不仅包括快手作为平台提供的信任检查和保证,还包括快手作为社区培育的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约束。
操作上,企业、劳务中介机构通过在快手搜索“快捷招聘”,并按要求提交营业执照、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等信息,即可成为“快捷招聘”的招聘用户。
常见的直播中,除了主播旁白,还有人将镜头对准写满招聘要求的A4纸,或者是正在播放的工厂视频。 用户可以随时通过Mai进行咨询,询问轮班情况、时薪、是否包吃住等。如果找到感兴趣的工作,请直播间点击“立即报名”,提交电话号码并等待通知。
现在,快手招聘内容已经有了相对领先的主播。 @刘朝利-朝歌拥有66.7万粉丝,多次登上热搜榜。
快手的直播招聘还有优化的空间,可以更加高效、精准。
首先,“求职”页面内容较多。 工作地点、招聘职位和薪资并没有完全写在封面上。 通常要到直播去了解,降低了匹配效率。
其次,“附近招聘”页面上展示的招聘并不都是在附近。 例如,定位“上海”时,同一页面推荐还可以展示“惠州”、“昆明”、“宁波”、“大兴”等地的招聘。 切换到其他定位也会出现类似的结果。 这可能是因为目前的招聘内容还不够充分。
不过,快手正在鼓励关注招聘主播。 观看招聘直播约1分钟后,会弹出“关注主播”提示,或许也算是一种补偿。
在“城市城市”和“求职”栏目中均投放招聘门户,可见快手对招聘业务的重视。 原因至少包括两个方面:
首先,快手在2021年4月的创作者生态大会上提出,大力发展“泛生活服务”,包括基于地理位置的外卖、到店配送,以及不基于地理位置的法律、教育等咨询内容。地点。 同时,这些一般生活可以根据决策成本分为轻决策内容和重决策内容。 快手当时的策略是在一二线城市发展以决策为主的泛生活服务,在高线城市发展以决策为主的泛生活服务。
另一方面,快手这两年开始强调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 本质是与某个行业拥有成熟能力的平台建立合作关系,进而建立针对某个行业的服务能力。 这就是我去年年底与美团合作的方式,试图提升自己在当地的生活能力。
尽管“快手”是快手自身推出的业务板块,并未接入第三方平台,但它仍然帮助快手将触角延伸至新的行业。 可以推断,“招兵买马”之后,快手还将继续开拓更多行业,比如房地产、汽车销售等。
3. 长视频和创作者
建立“平台对平台”的连接,也可以用来了解今年以来在用户版本中逐步推出的快手“放映室”。
“屏厅”是一个类似于长视频平台首页的页面。 当然,它更简化,内容更少,与快手自身生态的功能联系更多。
“放映厅”下的“影视快看”版块从内容上看可以算是传统经典剧的短剧版。 内容类似于2分钟看一部电影或电视剧。 “直播陪伴”主打直播看电影的功能,内容按影院划分。 10家影院分别有10个影视账号提供服务。 比如@李老师说电影直播《星野搞笑剧场》、@快手综合片馆直播《高火动作剧场》等等。
出现在快手“放映厅”的作品都是经典作品,比如《甄嬛传》、《进关东》、《家有儿女》、《东京审判》等。除了快手版权本身此外,快手还将与乐视网、风行等二线视频平台合作。
快手购买长视频的逻辑。 产业目的不同于花钱买长视频坚守版权护城河,舆论目的也不同于抖音需要高调长短视频版权合作。
首先,购买版权可以持续满足用户日益多元化、丰富的内容消费需求。 同时,经典作品通常是短视频平台的二代素材。 快手引入长视频版权,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版权与二次创作的内循环。
快手“放映室”没有广告,可以点播,用户体验也不错。 另一方面,经典也吸引新的事物。 经典影视版权不会消耗快手的流量,还可以吸引更多普通用户。 而且,稳定、成熟的影视内容可以提升快手内容的基调,有助于吸引品牌。 广告商。
首页顶部最后一栏为“长视频”,由“放映室”、“游戏”、“动漫”、“知识”、“美食”、“生活”、“资讯”7个二级栏目组成。 这些类别也形成了一个可以扩展的系统。 内容架。
一般来说,这里的“长视频”更像是通常语境中的“中视频”。 快手这里不遵循这个术语。 “长视频”版块的布局接近YouTube和Bilibili的逻辑,更注重创作者,包括一些同样是Bilibili的知名UP主; 内容方面,目前主要体现二代内容和原创内容尚不突出。
这符合快手赋能创作者的理念,也符合中国视频的诉求——中国视频的核心是创作者。 然而,中国视频的成功是非常艰难的。 它需要充足且多样化的创作者。 创作者必须能够持续盈利。 创作者和用户必须能够形成独特的交互方式。 同时,平台必须有自己的原生社区氛围。
快手有自己的原生氛围,但这种氛围是建立在原有的短视频和直播生态之上的。 相比之下,中国视频创作者是一群新人群,他们以个人化、媒体化的创作理念为基础,形成具有风格粘性的内容,从而团结用户。
这群新的创作者、新的用户能否形成新的社区氛围,这种社区氛围能否与快手原有的社区氛围有机融合快手买热度链接,都是对快手的考验,也是非常困难的。 这是快手“长视频”栏目长期面临的难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