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点赞马上取消对方知道吗:快手买流量点赞是真的点赞吗

李丹

(南洋师范大学法学院讲师、中国法制现代化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老头,双击666”……

“家人,给我一些小礼物吧”……

快手直播间里热情的喊叫声是从黄河之滨的汴溪村刘阿姨的手机里传来的。

1、快手相聚:刘阿姨首秀引领新潮流

在人人消费屏幕的新媒体时代,黄河边的偏远村庄已经被快手攻陷。 2013年以来,智能手机在西村开始流行。 到2015年,村里的初中学生已成为快手潮流引领者。 一年后,快手在村里迅速蔓延。 2016年,村里的中老年人给孩子领取了废弃手机。 与此同时,村里的年轻人也成长为“技术前辈”,他们通过“数字反馈”向长辈传授知识。 今年夏天,刘阿姨在快手上发布了她的第一条短视频,昵称“小皮皮奶奶”。 15秒短视频的主角是不到一岁的小皮皮。 她坐在垫子上,笑着吃着自己的手,随着欢快的音乐眨着眼睛。 自从48岁的刘阿姨出道后,村里的女性就再也坐不住了,纷纷涌向快手平台。

西村女性在看快手短视频

目前,西村女性快手用户中有15名粉丝超过500人。 “小皮皮奶奶”以5000粉丝、 点赞为西村“快手女王”。 其他14名快手用户的平均粉丝数为1000人,点赞大多接近1万。 这15名西村快手快手中,年龄集中在35岁至55岁之间,平均年龄在47岁左右。 家里有6个是祖母,9个是母亲。 截至2023年8月,15名活跃快手用户共发布短视频2840条。

2、用快手体贴:空心村留守妇女再获青睐

为什么女性是快手的主力军? 中年妇女为何要遨游快手快手? 要回答这两个相关问题,我们需要考察西村的具体语境。

首先,成年男子纷纷外出打工。 西村土地地势平坦,多位于黄河后方的洼地,土地次生盐碱污染严重。 西村主要种植水稻、小麦、大豆、玉米,是典型的农业村。 历史上,西村长期是贫困村。 1990年以来,西村零星男性劳动力开始外出务工。 青壮年劳动力持续外出,留守老人、留守妇女成为农村农业生产的骨干力量。 西村人均耕地面积1.3亩,村民人均农业年收入约7148元。 相比之下,在城市工作的好处更加丰厚。 据调查,2022年,保守估计女性月工资在4000左右,男性月工资在6000左右。 夫妻俩每年的打工收入在10万左右。 扣除40%的日常开支后,剩下的打工净收入是6万。 是农业收入的8.4倍。 在十余年持续劳务输出的带动下,西村村民的生计模式从务农转向打工,西村从传统农业村转变为典型的外出打工村。 到2023年,全村1019名劳动力(年龄18岁至65岁)中快手买流量点赞是真的点赞吗,有569人外出务工,其中男性71%,女性29%。 在“半工半农”的结构中,留守妇女不仅是农业劳动者,也是照顾父母、公婆和孩子的保姆。

虽然,2010年前后,西村妇女也加入了外出务工的大军。 然而,对于中年女性来说,还有比工作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父母的支持和孩子的教育。 大多数女性在结婚或生完孩子后都会和丈夫一起出去工作。 孩子上小学后,她们回到家乡成为全职陪护妈妈。 此时,他们的父母、公婆也因劳累而生病,需要人做饭、照顾。 在从“农村中国”到“城乡中国”的转变中,留守妇女默默承担着“老有所养”的生活重担。

空心华西村多处房屋年久失修

其次,农村公共生活日益萎缩。 如今的西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空心村落,但也长期拥有生机勃勃的文化生活。 2000年至2010年,西村每半个月举办一次公开露天电影。 每逢电影节,村民们都会和朋友、老人、小孩聚集在一起,早早地来到村头的空地,生怕迟到,找不到理想的观影地点。 在乡村文化生活匮乏的时代,以村为单位播放露天电影是乡村公共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 村委会会定期放映电影,作为全村男女老少的集体福利。 对于村民来说,闲暇时聚在一起看电影,在分享喜怒哀乐中获得存在感。 因为大家一起去看电影,所以积累了高度同质的社区记忆。

2010年至2016年,西村人都呆在家里看电视。 西村村民越来越觉得电影受天气和场地限制太大,只能看村里播放的电影。 与此相比,电视的魔力要大得多。 电视以频谱信号为载体,信息传输量大、快速、稳定。 村民白天、晚上都可以观看,可供选择的频道也更多。 当电视放在村民的客厅或卧室时,村民不再需要与其他村民争夺观看位置,而是与家人争夺电视遥控器。 乡村精神文化的传播途径已从大屏幕转向电视屏幕。 村民们在更加舒适、封闭的空间中获得了精神上的满足。

进入2016年之后,快手攻克了西村。 只需一部有流量套餐的智能手机,每个人都可以免费、快速地成为快手玩家。 每个人都使用手机导致了家庭内部的分裂。 家庭成员不再需要争夺电视遥控器,而是进入了“分屏统治”的新阶段。 西村媒介变迁简史表明,西村人在便捷获取多样化精神文化产品的过程中,获取方式不断个性化。 西村的空心化过程有两个特点:一是村民外流造成的空间空心化,二是精神文化满足的去公共化。 保守的西村女性发现,快手虽然是个新鲜事物,但使用起来并不复杂。 打开快手客户端,满屏都是美食、美妆、搞笑段子、心灵鸡汤故事。 在空荡荡的西村,他们想在快手“看到每一个生命”、“赞美每一个生命”。

西村几位老人观看县剧团文艺现场节目

最后,农村女性希望通过快手被“看到”。 让西村女性兴奋的是,她们不仅可以观看更多种类的短视频,还可以亲自上节目。 广播什么或如何广播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长期默默无闻的农村妇女现在可以成为镜头的主角。 俗话说:越是缺少的东西,我们就越在乎它。 发现宝藏的西村妇女们再也不能放下手机了。 他们希望“让每一个生命都被看到”。 西村女性追求“被看见”,这远不止是追求快手短视频中的颜值。 让自己的价值和地位被“看到”、“承认”和“尊重”。

快手买流量点赞是真的点赞吗_快手点赞费流量吗_快手点赞量可以挣钱吗

长期以来,在男性主导的农村家庭文化中,女性被定义为家庭中的配角,“照顾丈夫、抚养孩子”。 按照“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充分肯定了男性辛辛苦苦赚钱养家的价值,而女性在家务劳动中的贡献则受到了重视。下来。 “你在家不就是照顾孩子、做饭吗?如果我赚不到钱,我们一家人就得去西北了。” 大多数农村妇女面对丈夫的反问都无言以对。 然而,当他们把日常作品发到快手时,就会被夸“好能干,手艺好”,还会收到“这道菜真不错,下次教你”之类的热情评价。 在快手,他们的价值被看到并被公开称赞!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西村男性对快手兴趣并不大。 50岁的老肖认为:“那些都是皇后拍的快手买流量点赞是真的点赞吗,她们用手机拍脸,我们看不到你想说什么,真的没有意义。” 他正试图承认这一点。 在奋斗的农村妇女眼里,快手就是好望角,就是新世界!

3、快手播出:西村妇女的历史模样

涌入快手的西村女子军,她们播了什么? 我们检索了西村15位快手快手的账号,选取2023年1月至6月的短视频,共获得1638个短视频研究样本。 通过分类和深度访谈,我们发现西村女性的快手表情主要有两种类型。

一方面,西村女性彰显个性。 当我们浏览西村快手的账号时,看到的都是凸显个性的昵称和头像。 这15名快手用户中,4人使用自己的名字作为昵称,8人使用“我”、“幸福”、“缘分”、“旧时光”等含有强烈个人情感的词组和句子,或使用符号和网络流行语用作昵称。 他们的忧郁和希望,从他们的绰号中就可以看出。 这15人中,有5人使用美化后的自拍照,7人选择网络上的花卉、植物、风景等图片作为头像。 他们把快手头像当作门面,不会随手拍一张去办事,而是用头像来呈现美丽。 从镜头中出现的人物来看,展示自己的内容有988条,占所有视频的68%。 在主角出现的视频中,42%使用了特效,18%的视频通过对口型展现了女主角的“才华”。

当然,西村女性在选择昵称、头像、视频主题时,除了面子之外,更重要的是还要审视自己的内心。 一是西村妇女的休闲安排。 忙惠芬说:“有时候我5点钟上班,晚上10点多才下班,那段时间我自己也没有好好休息,就只是看视频。” ”。 相比之下,这15名活跃的快手用户有大量的空闲时间。 其次,西村女性的表达勇气。 42岁的黄阿姨给出了不想自拍的理由:“我没有羞耻感,对不起。如果你发视频,很多人都会看到,我怕人们会在背后议论我,其实我看起来并不是这样的。” 但这些西村快手却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自己努力展现自己最好的一面,没必要理会那些酸葡萄心理的人。 第三,西村的女人成群结队地出现。三岁的丽文说:“我是看了皮皮奶奶拍视频后才拍的。 有时,我们坐在一起玩的时候,皮皮奶奶就会拿出手机拍照。 既然她周围的人都在玩,好吧,我就放手了。”

另一方面,西村妇女的生活是共享的。 除了自我展示,西村女性还热衷于在网上分享自己的生活。 15名活跃用户中,有3人使用了包含子孙名字的昵称,并选择使用子孙照片作为微信头像。 以分享生活为主题的视频中,97%的场景是田野、建筑工地、小作坊等劳动生产场所,3%的场景是生日聚会、节日聚餐等生活仪式。

受访者给出了他们热衷于分享自己生活的三个原因。

首先,西村女性在网上表达自己的生活。 乡村生活是西村女性重点记录的。 在这些反映农村劳动生活的短视频中,他们经常出现戴着草帽、穿着雨鞋、手持镰刀。 他们的视频经常配上“劳动,田野里的风景很美”的文字。 这类充满自然气息和田园情趣的短视频,记录了南山种豆、东篱采菊的慢节奏劳动,蕴含着“天人合一”的“自然哲学” 。 另一方面,日常饮食也是农村妇女记录的重点。 在农村妇女的快手短视频作品中,经常出现西村妇女在灶前做饭的场景。 从屋前屋后采来的新鲜食材,经过女主人简单的烹饪,就成为全家人安心的三餐。 西村的妇女们记录下了这些生活瞬间,储存着日常生活的温暖烟火。 当镜头聚焦在建筑工地和农村小作坊时,他们穿着工作服,戴着安全帽,一边说着一边打工一边赚钱的辛苦。

二是西村妇女在网上进行家庭宣讲。 他们对生活的分享主要表现的是家庭生活的和谐与美好。 不过,在展示家人的时候,他们却有着明确的顺序。 按照出现频率从高到低:孙子-后代-配偶。 这种排序可以部分解释他们对待亲密关系的态度,即以自己为中心,向下延伸。 博主的父母出现在一些视频中,但他们的公公婆婆从未出现。

第三,西村女性在网上表达情感。 虽然西村女性的视频中父母较少,但也不能武断地认为父母不重要。 在中国农村家庭中,家庭成员常常以非常含蓄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父母生日、父亲节、母亲节等特殊日子里,不少西村妇女在快手上转发短视频,表达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谢和对老人的祝福。 通过转发祝福,他们表达了自己害羞而不敢说话、让父母感到不舒服的强烈情感。

(腾讯新闻首发,为保护受访者个人信息和隐私,文中人物、地点均为化名。)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