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经燃财经(ID:rancaijing)授权转载。 原标题是《快手、抖音追剧》。 作者 | 严立姣,编辑| 周长帆.
一部一分钟一集的短剧,10分钟就能看完,一顿饭就能看完好几部。 如果你觉得还不够,也没关系。 在快手、抖音创作短剧的人越来越多。
家庭伦理、古代奇幻、悬疑推理、都市爱情、乡村生活,“连载短剧”的范围越来越广。 只要你想不到,就没有什么是他们不能接受的。
有些节目看起来有点无意义而且非常千篇一律。 《霸道总裁爱上我》、宫斗、复仇、穿越、办公室逆袭等热门题材,被不同的人、不同的场景所运用,并被多次翻拍。 看似无脑的剧情,其实迎合了一些年轻人的喜好。 不过其中也不乏制作精良的作品。 有很多作品可以与传统影视剧的质量相媲美,短剧的发展已经超出了想象。
2019年4月,快手在平台上专门针对各类竖屏短剧开设了新的功能版块——快手小剧场。 在2019抖音创作者大会上,“剧情”被列为粉丝基础最强的品类之一。 卡斯数据的报告还显示,抖音热门视频榜单中,抖音账号高居榜首。
短视频直播产业链服务商端鱼儿CEO张欣告诉燃财经,连载短剧(剧情连贯的短剧)正在成为一种趋势。 “从进入游戏的玩家来看,拥有千万粉丝的账号很多都是电视剧账号,连载短剧的点赞数和评论数远高于其他类型。”
当前短视频内容对用户的吸引力逐渐呈现增长乏力的趋势,短视频创作者需要寻找下一个流量洼地。 简洁的短剧相对来说更适合迎合市场。 对于一些领先的帐户,他们已经成功找到了将帐户货币化的方法。 对于那些还在观望MCN的中层创作者来说,变现仍然是他们面临的最大问题。
头部创作者的创作逻辑是什么? 短剧如何盈利? 与普通短剧相比,连载短剧将成为未来短视频创作的趋势。 能带来什么独特的价值?
泡面秀、竖屏剧、短剧系列
短剧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在日本,有一种方便面,它原本指的是一小段动画。 由于时间短,做一碗泡面的时间就可以看完一集,因此被很多动漫迷戏称为泡面秀。 后来,中国人又把短剧称为“火锅剧”。
2018年10月,爱奇艺CEO龚宇预测,竖屏内容将成为未来的主流方向,草根内容将成为专业内容,这也将成为趋势。 再往前追溯,中国的两部作品《屌丝男》和《弯弯弯弯房》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IP。
短剧沉寂之后,竖屏剧开始兴起。 3-5分钟甚至不到1分钟的剧集本身就吸引了大量观众。 爱奇艺出品的竖屏短剧《生活袭击了我》脱颖而出。 但更多的短剧IP却一直没有上映。
目前影视行业还没有明确界定短剧,竖屏剧也可以纳入短剧的行列。 短剧大致分为两类。 一是非连续短剧。 戏剧的每一集都有互不相关的情节,每集一个故事。 此类剧出现较早,题材多以诙谐搞笑为主。 严格来说,在微博上爆红的《朱依依的无聊生活》就属于这一类。
短剧《朱依依的无聊生活》来源/微博
喜欢戴劳力士的主人公朱曾经很有钱,却过着无聊的生活。 为了改变金钱带来的枯燥生活,他展现了一系列充满想象力的黑色幽默。 比如,当有员工来找他加薪时,他都微笑着答应了,最后揭开了他把公司卖给别人的悬念。 每集都有不同的故事,配以《丹宗》独特的背景音乐,将讽刺处理得圆滑而精妙。 看似无聊的剧情,其实却有点耐人寻味。
另一种类型更像是精简版的网剧,以连续剧的形式更新,也称为系列短剧。 最近流行的漫画作品《萨满》就属于这一类。 《灵妃》是改编自柔柔创作的同名网络漫画的国产作品。 16岁时,相府千金钱云熙代替妹妹出嫁,成为政治联姻的牺牲品。 随后,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故事在夜王宫中展开。 每集剪辑都恰到好处,情节环环相扣。
短剧《通灵妃》 来源/影视剧官方微博
漫画《通灵公主》的连载已经积累了一定的人气,还被改编成了动画作品。 改编成真人短剧,满足了粉丝们的期待。 该短剧不仅在腾讯视频平台上线,还在快手剧场上线。
此外,短视频平台还拥有不少知名短剧。 创作者鱼儿在快手拥有1084万粉丝,已成为古风领域的领军账号。 精致的古代妆发、真实的王朝场景、演员的专业配音,不亚于传统古装影视剧。 由于服装、配饰、道具等比同类短剧精致得多,受到粉丝追捧。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创作者选择拍摄古代题材,但由于场地、服装等因素,真正制作精良的并不多。
短视频直播产业链服务商端鱼儿CEO张欣发现,越来越多的玩家正在进入短剧市场。 同时,短剧账号的崛起速度远快于其他账号。
为什么短剧越来越常见? 张欣认为,剧集内容是普罗大众会看、喜欢看的东西,具有吸引用户的内在能力。 此外,还与用户观看习惯、短视频目前的内容竞争环境以及创作者所在的地区有关。
短视频赛道竞争日趋激烈,连载短剧为用户提供了持续消费短视频的可能。 快手小剧场相关负责人告诉燃财经,每部30秒到1分钟的短剧都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情节简洁,节奏紧凑。 与歌舞吃播等主流短视频形式相比,更容易吸引人。 用户注意到这是一种身临其境且连贯的体验。 连续的短剧还可以辐射到更广泛的人群,比如小说、漫画、动画、二次元群等。
与一人讲笑话式的拍摄方式相比,连续短剧的门槛更高,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 但好消息是,当现有内容已经引起大众审美疲劳时,MCN 想要继续开发新流量或者培育新账号就变得非常困难。 优花果传媒创始人Trevor认为,由于短视频内容格式的竞争已经变得激烈,而且连载短剧是比普通短剧更加新颖的内容形式,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涉足短剧。 。 。
从用户习惯来看,短视频平台上的短剧基本都是竖屏形式,而手机上的竖屏短剧更符合用户的观看习惯。 鱼儿团队负责人李雷认为,除非未来用户使用的硬件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否则短剧和电影化短剧肯定会成为一种趋势。
越来越多的三四线城市创作者也参与到短视频创作中。 对于他们来说,歌曲、舞蹈内容或者个人笑话式的内容都有一定的门槛。 采取不同的方法并选择短剧也是一种选择。 黎明的团队在河南。 他认为,三四五线缺乏时尚土壤,再加上自己的专长,做短系列更适合他们。 他们在短视频平台上运营着一个名为“小江苏哥”的账号,目前在快手上拥有超过300万粉丝。
影视资源向短剧倾斜
与普通短剧相比,连续剧短剧对场地要求更高,采用的影视剧拍摄手法也更加传统。 过去一年,影视行业经历了寒冬,短视频平台上的短剧创作同步升温。 这在一定程度上倒逼了影视产业链的一系列变革。 起初,短剧创作者们想到了自己的剧本,拿起手机,买了一些简单的道具,找到了类似的拍摄场景,完成了拍摄。 后期剪辑和特效都是“五十分”。
随着这群创作者不断积累粉丝,短剧的拍摄也开始引入专业流程。 你可能很难想象,一些短剧制作公司已经演变成小型影视制作公司。 从剧本创作到拍摄到剪辑,后期调色、特效、配音全部由我自己完成,而这些环节的从业者基本都来自传统影视行业或者影视院校的毕业生。
天还没亮就去了横店,发现演员的选择范围变得更广了,这在以前是完全不可能的。 原来,他拍短剧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在郑州找演员。 现在,横店有更多专业演员加入短剧创作。 他们可以选择与更专业的演员合作。
此外,横店拍摄基地还以更加灵活的价格出租短剧拍摄场地,有的甚至免费。 短剧剧组到横店租场地,日租金从之前的5000元到1万元降到了1000元以下。 这些原本靠场地租赁赚钱的公司,现在靠服务赚钱。
据李雷介绍,横店影视城专门为短剧创作者提供了服务计划,这是以前没有的。 明显的变化还体现在一些原本服务影视剧的服装租赁公司会主动联系短剧创作团队。 以前这些衣服都得自己去买,而且衣服的质量远远不如专业的服装租赁公司。
短剧在服装、场地等方面越来越专业。
短剧创作者“玉儿”/受访者提供
“服装租赁公司本来是为影视公司服务的,服装材质比较好什么应用可以帮助涨粉丝,如果我们自己定制的话,成本很高。一个团体的服装成本可能会超过300万,所以租赁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李雷告诉燃财经。 不仅如此,其他环节,例如影视道具公司也在积极寻找短剧创作者提供对接服务。 原本为影视行业提供各类资源的企业,正在转向服务模式更加灵活的短剧创作者。
对于短剧创作者来说,这意味着拍摄门槛降低,可以更接近传统影视剧的精致。 事实上,虽然短视频平台上的短剧质量和水平千差万别,但确实有一些创作者的制作水准与传统影视剧不相上下。 快手创作者“ZhizhuzZ”以其极其精良的制作而闻名。 作者原本是一名古风摄影师,去年11月才开始更新短篇系列。 无论是制作水平、拍摄,还是演员的功力,丝毫不逊色于影视剧。
看着《枝竹》的作品,你不会认为它们出自短剧创作者之手。 专业人士和非专业人士在细节处理上存在很大差异,这决定了观众的观感。 比如,专业的演员知道如何在镜头前寻找角度,专业的摄影师也知道如何规划布局,让演员在镜头前呈现出最美的效果。 对于一些非专业的射击团队来说,他们不太注重命中率。 一些短剧的效果甚至在镜头晃动时都能明显感受到。
李雷觉得,完善的基础设施进一步缩小了短剧拍摄与传统影视拍摄的差距。 唯一的区别是成本。 对于短剧,他们现在可以拍出100万的戏,拍10万。
热播剧的逻辑
短剧背后的MCN主要有两种类型。 一个是网红起家,一个是影视演员起家。 对于短剧来说,加入专业影视制作的人是必不可少的,但并不意味着有影视剧背景的人就一定擅长短剧。
李雷的公司现在相当于一个小型的制作公司。 从剧本创作到拍摄,再到剪辑、调色、特效、配音,一切都在内部完成。 为了保证专业性,鱼儿所有作品中的演员都是他从横店精心挑选的。
越来越专业的小品演员来源/鱼儿微博
最早的剧本是他和主演玉儿共同创作的。 一旦做大,李雷认为必须依靠影视行业成熟的方法论。
目前,他的团队除了2名全职编辑外,还有30多名兼职编辑。 包括专门从事影视剧写作的编剧、为电视台撰写电视栏目的编剧、为网络写作的编剧。
李雷认为,剧本是核心问题,是一部剧能否火爆的基础。 看了无数个剧本,他现在基本能判断出什么样的剧本更受欢迎了。 “我们需要分析短剧和网剧、电影、电视剧的区别,如果我们不了解清楚,你的剧就不会受欢迎。”
“短剧和其他影视作品最大的区别就是越来越精简。短剧呈现给大家的是本质,甚至更有跳跃感。没关系,跳跃的部分让大家思考一下,创作者只需要把那一段最好的部分呈现出来。”李雷总结道。
一部剧受欢迎与否,是由几个原因决定的。 首先,剧本是基础,光有这个基础是不够的。 同一个剧本,如果由不同的制作公司或者不同的团队制作,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其次,主播各方面的表现都要到位,演技要过得去。 第三,制作、拍摄、剪辑、调试必须专业,才能拍出大片。 这是短剧的门槛,也是整个影视行业的共同特点。 不过,李雷认为,区别在于作品本身的调性。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提示。 在热门题材的选择上,无论是网剧还是短剧,大多数创作者都没有走出模仿或经过验证的爆款模式的怪圈。
网络小说里,有一种类型,无论谁写,都会火爆,叫《霸道总裁爱上我》系列。 总之,不管女主是谁,男主作为一个霸道总裁,都爱死她了,感觉自己随时可以为了女主放弃整个世界。
虽然有些无脑、不符合常理,但类似的主题却被反复引用。 很多时候,只是简单地改变了男女主角的名字。 这类作品有着非常强大的粉丝基础,这样的创作套路在短剧中也经常出现。 看了太多的短剧,我逐渐发现了一些套路,这些套路经常出现在影视剧的“名场面”中,在短剧中也能看到。
李雷觉得编剧要发现一个以前从未用过的新梗是不现实的。 热播剧的规则已经被证明,每一部剧都积累了一批属于自己的粉丝。 例如,有一部分粉丝喜欢玄幻题材,而另一部分粉丝则喜欢宫斗剧。 在每一类题材上保持持续创作,才能持续满足不同类型粉丝的需求。
李雷在制作爆款方面有自己的经验,但他却反其道而行之。 最近宫斗比较盛行,同事们也开始打架,但他们往往不参加。 根据他的经验,他积累了多个热门剧集的主题。 如果最近没有人拍摄某个热门话题,他们就会优先拍摄。
比如,玉儿就花了一些时间拍摄《人鱼村》系列。 美人鱼系列是常青主题,每年都有新的诠释。 “玉儿之前也拍过同剧,反响也不错,所以我们间隔了一年,最近又重新拍了。其实我拍的时候,全网都没人玩。” 李雷告诉燃财经,当其他玩家纷纷效仿的时候,他们已经在规划其他的题材了。
网星梦工厂内容负责人张毅认为,这也与当前的原创创作环境有关。 “我很努力想出一个想法,但是发出来的时候效果一般,反而是别人拿了我的想法,拍了照片,发了出去,效果很好。”这种情况,原创会导致心理不平衡。”
因此,张译觉得,对于节奏比较快的短剧创作来说,在原创创作上积累的时间成本是非常大的。 因此,大多数人都会选择经过市场证明、已经成功的笑话。 如果我们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至少播出效果不会太差。
“我花了3块钱在抖音上看了一部短片。”
目前,短剧背后的制片人主要有几种类型。 短视频平台上的创作者包括主要孵化名人、网红的MCN机构、制作网剧或短剧的工作室以及一些个人创作者。 短视频平台短剧的兴起,从侧面说明了短视频平台降低了大家参与影视剧创作的门槛。 很多顶级账号早期都是通过手机来完成创作的。
对于个人帐户,您可以出于个人创作兴趣参与。 对于大多数专门从事短剧创作的机构,尤其是一些擅长孵化明星的MCN来说,变现是他们面临的最大问题。
目前短剧探索的主要变现方式包括广告、直播、电商、知识付费、微电影等; 对于视频网站的制作者来说什么应用可以帮助涨粉丝,变现方式还包括类似的平台购买或账号共享。
短剧可以快速帮助前期增加粉丝,但变现仍然是大家面临的共同问题。 “MCN的变现模式主要有两种,品牌广告和卖货。短剧与这两个方向保持一定距离。” 张毅解释说,品牌在广告投放时,其实更青睐个性属性较强的账号。 火星视频CEO宋嘉阳也认为,对于某些内容来说,由于粉丝更愿意关注某个人,名人的变现能力比内容IP更强。
电影或电视剧的变现逻辑是,要么广告商最先入驻,要么平台最后买单。 短剧IP的变现渠道比明星表演、演戏、代言、直播货等要窄得多。
“把一系列的短剧放在短视频平台上是没有问题的,你可以依靠短剧吸引粉丝,然后通过专家的想法将其变现。但如果你想依靠短视频平台把视频本身货币化,我认为这是一个伪命题。” 宋嘉阳提到。
另一位短视频从业者认为,如果短剧创作以喜剧或连环短剧为主,不适合卖货,但可以尝试直播打赏。 鱼儿也会在拍摄间隙主持直播,分享美容护肤品。 此外,一些短视频创作者还会向粉丝直播拍摄过程,大大拉近了粉丝与创作者之间的距离。
李明觉得,短剧变现不能仅限于短视频平台。 它未来的发展空间可能是网剧,也可能是网络电影。 一些创作者已经验证了这种理想的商业模式。
抖音平台上有一个名为“搞笑三江锅”的创作团队,主打乡村生活,拥有1315万粉丝。 除了制作短视频,郭三江还把微电影做成了商品。 《三江过》第二部微电影以每部3元的价格售出21万部,这部分的收入超过60万。 然而,这只是极少数顶级创作者的成功。 这种模式需要强大的粉丝基础。
搞笑三江锅作品
对于短剧来说,影视剧的变现方式并不适用于所有人。 贴纸和植入式广告一直是影视剧的重要收入来源,但影视剧的片头广告和插播广告并不适合短剧。 短剧本身不长,情节连贯,节奏很快。 用户很难接受占用时间的广告插入。 尽管去年被寄予厚望的分号剧数量在快速增长,但据了解,真正能赚钱的却寥寥无几。 网剧、网络剧都是如此。 短剧短期内采用分账模式也非常困难。
总体而言,短剧、短剧的内容制作正在不断完善和完善,以满足用户审美疲劳后对新类型内容的需求。 但商业模式的探索仍处于早期阶段,没有实质性突破。 。 兴奋的背后,制片人依然难掩“实现焦虑”。 对于MCN和IP来说,只能先抓住粉丝上升的机会。
至于未来短视频创作者是否会进一步拉长短剧,还有想象的空间。 如果在短视频平台看剧成为一种习惯,更多创作者也可能会添加10分钟甚至更长的短剧。 届时,短视频平台与长视频平台的差距将进一步缩小,两者的竞争也将集中在关键点上:谁能帮助创作者带来更多的商业化空间。
*题图来自鱼儿微博。
看看大家就知道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