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刷赞刷粉全网最低:快手如何快速获得100赞

本文共4728字,预计阅读时间为13分钟。

抖音上线8.1版本48小时后,知识普及自媒体大开眼界打造的新专辑《如此冷酷的知识:那些理所当然的背后的深层含义》已有200多张收藏。 在这个版本中,抖音正式推出了“DOU知识计划”2.0中为知识创造者推出的“收藏”功能。

创作者可以将类似主题的视频放入相册中。 用户只需打开明星的主页,就能在作品/更新/点赞栏目下看到醒目的“收藏”标志。 同时,当观众观看收藏中的任意视频时,下方会出现收藏提示。

将单一视频消费转化为内容组合消费,延长使用时长,提高粉丝留存率……说起收藏功能,开眼器经理文志凡连连称赞。 早在9月初,大开眼界就收到了抖音的邀请,成为收藏功能第一批内测对象。

9月9日,DOU知识计划2.0发布,抖音宣布将继续在产品功能、运营激励、内容创作者工具等方面对知识内容进行支持。 会上宣布,截至8月底,抖音上粉丝过万的知识创作者已超过5.4万人,累计发布知识短视频超过1280万条,累计观看量超过1.3万亿。

抖音知识赛道似乎正在蓬勃发展。 那么曾经受时间限制和消费场景限制的问题解决了吗? 新时代,知识内容面临哪些挑战? 卡斯数据(ID:caasdata6)对话抖音大使“大开眼界”总监温志凡、“人类观察研究所”创始人蒋梦超、抖音顶级知识账号“地球村”负责人王先生解释者”,试图解决上述问题,为创作者提供新的思路。

斗智2.0

它对知识创造者有什么实际影响?

1、支持强度

在DOU知识工程2.0启动仪式上,抖音向向博老师、永哥超数、人类观察所、大开眼界四位优质知识内容创作者颁发了DOU知识大使聘书。

▲抖音总裁张楠(右一)、“相博老师”(左一)、“大开眼界”(左二)、“勇哥超数学”(右三)、“人类天文台”(左二)正确的)

抖音表达了平台对知识内容的渴望。 为了推动这一需求落地,抖音宣布将为知识创造者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包括:在产品功能上,开放收藏功能,知识创造者可以率先在上面创建自己的作品收藏。抖音整理并展示自己的知识体系; 在运营激励方面,优先将知识创造者纳入“创作者成长计划”,从平台资源、创作者培训、商业变现等维度提供支持; 创作工具方面,推出《抖音知识短视频创作手册》,公布官方整理的知识短视频创作方法论; 启动“WOW科普短视频教育计划”,推出包含100个知识点的知识短视频系统创作框架。 为知识内容创作提供线索。

目前,收藏功能已于9月24日以8.1版本向用户发布,其有效性已初步显现。 截至发稿,四位明星的收藏已累计浏览量5.4亿次,收藏量达2800个。 对于三位受访者来说,这是近期数据层面最显着的变化。 其他数据如粉丝增长率、平均点赞数等并没有太多体现。 当然,温志凡认为,或许是因为收藏功能等因素,EyeOpener在200万到280万阶段的粉丝增速高于正常水平。

但生态建设需要时间,补贴等短期激励措施已不再适合当前的短视频发展阶段。 人类观察研究院创始人蒋孟超表示,平台提供的人脉等跨领域资源提供了相当大的帮助。 “我们成立了一个小组,由中国科普院官方邀请的老师和一些大学教授组成,我们会和老师们就一些不确定的知识和交流方式进行交流。” 抖音推出的内容创作的“火花原理”就来自于这些科普机构和高等院校的指导下。

2、行业专家可与草根创作者合作,开拓新业态

“DOU知识工程”2.0将主题从“人人都是科学家”转变为“知识创造价值”。 张楠总裁在创作者大会上畅想,“抖音上每一个用户留下的每一个视频,都将成为历史的根基,最终被编成一部人类文明的‘视频版百科全书’。”

半年多过去了,抖音知识内容正在明显从权威机构主导、普通创作者参与的状态过渡到各类创作者共同打造的生态阶段。 如果把四位DOU大使的成分分解一下,可以发现向波老师和勇哥超数老师是K12专家,而人类观察台则是心理学普及者快手如何快速获得100赞,剩下的大开眼界者都是从PGC一路追随到名人。 时代百科全书。

与1.0时期涌现的“科学实验大佬陈铮博士”、“迪科院”、“玩骨头的陆先生”等官方邀请、科普硬核知识的名人相比,创作者的背景更加复杂多样,官方发布的“火花原理”和“100个知识点”也是为了引导更多非科学和草根科普工作者的创作者。

快手如何快速获得100赞_快手赞一百个_赞快手赚钱

人类观察研究所创始人蒋孟超认为,抖音可能是在表达“全民参与”的态度,试图让知识内容看起来不那么严肃和生硬。 EyeOpener经理文志凡也认可,此举是对各领域创作者的邀请,鼓励更多人参与进来,从而形成一个包容、多元化的环境。 具有内容付费背景的地球村评论员负责人王先生提供了另一个想法:这或许也透露出抖音涉足在线教育的意图。 毕竟K12也是当下的热门话题。

但毕竟,百花齐放只是事物发展初期的样子。 当赛道进入稳定期,变得效率驱动时,故事的走向将会如何? 专职短视频创作者能否与行业专家竞争? 创作者掌握知识和行业专家优化视听表达,谁会跑得更快?

人类观察站坦言,赛道的流量池有限,两方虽然类型不同,但存在间接竞争。 “我们和硬核玩家不在同一个赛道,但肯定有竞争,每天的流量就这么多,可能不会有直接竞争,但还是会被抢走一些流量。”

“草根科普作家最大的问题是权威背书不够,而学者的问题是镜头感、表达能力、视频敏锐度差。” 文之凡在与不同背景的科普作家交流后得出了这个结论。 他的想法是,双方通过合作来弥补对方的短板,“专业人士和权威机构的人一起工作。双方并不处于相互排斥的状态。基于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双方最终可能会达成共识。”合并成一种新的商业模式。”

3.抖音知识号如何变现:广告、电商、衍生品/图片授权

与平台上的其他创作者类似,知识创作者通常采用广告、展示、衍生品/图像许可等盈利模式。 每个IP由于基因和侧重点不同而依赖不同的模型。 画质优良、视觉细腻、表达完整的IP适合广告变现。 Human Observatory 和 EyeOpener 就是在朝这个方向发展。 前者具有广告公司的基因,在视觉传达方面更具优势。 作为老牌知识普及IP,后者拥有4年的经验,用真诚打动观众,积累了一批全网粘性强、忠诚度高的粉丝。

▲人类天文台商业分析图片来源:卡斯商业版

销售书籍和3C生活用品也是知识号常见的变现模式之一。 然而,销售并不稳定,取决于内容与所销售产品的相关性以及内容的刺激性。 温志凡以大开眼界为例,“有一次,小说《围城》加上快手的销量就达到了600,转化率很高。” 但这种情况很少见。 一般情况下,据他了解,可能一万个点赞就能引来1到2个订单,这是“其他盈利模式无法比拟的”。

作为行业专家,拥有专业和专业背书的专家拥有自己的品牌和产品,不需要依赖这些渠道来获得收入。 比如永哥超数有自己的原创教材和付费课程,而他在抖音网站上输出的内容更多的是传播个人品牌影响力的功能。 再比如项波老师。 除了YouTube等平台的分享外,他还通过图片授权获得收入。 诸如“互联网上最受欢迎的 K12 老师”之类的头衔经常被用作他们声誉的附加值,以增加他们在其他社交活动中的影响力。

对于大多数知识创造者来说,目前的变现模式中,广告是最明确的。 但如果从平台环境和趋势来看,未来的知识付费、K12教育以及搜索功能建设带来的新营销方式都有很好的前景。

据真人观察了解,今日头条曾想达成内容付费合作,想将其内容打造成一个小课堂,放到今日头条的付费栏目中。 今日头条的付费服务测试已经进入项目建设阶段。 当然,平台似乎并没有直接选择抖音上。

而想要用知识付费的盈利模式来满足自己的要求,首先内容需要重,其次需要给观众一个容易识别的个人形象。 “未来我们会尝试知识付费的货币化模式,但这方面我们会面临一个问题,就是缺乏人性化操作。” 地球村评论员领队王先生将平台趋势与自身情况对应起来,谈到了挑战。 。

创建智力内容的指南

做一个抖音知识账号需要付出多少努力?

1. 成本

目前,知识类抖音账号最常见的三种类型是编辑、解读、真人合集,其中前者占大多数。 那么抖音知识号的费用是多少呢? 我们参考一下接下来3人的情况:

EyeOpener:7人全职团队,独立工作室,19年实现收支平衡,内容3到10分钟不等,工作日每天更新。

人类观察所:现场表演,利用头罩减少对演员的依赖,对演员演技的要求快手如何快速获得100赞,降低成本。 内容以1分钟为主,每周更新3次。 在200万粉丝之前,团队是由一名编剧+一名兼职摄影师组成。 后来又增加了两名主要成员来收集信息。

地球村评论员:独立工作室,策划1人+编辑1人。 内容保持在1分钟以内,每周更新3.5次。

快手赞一百个_赞快手赚钱_快手如何快速获得100赞

值得注意的是,三支球队近期都加大了成本投入。 EyeOpener的重点是通过扩展内容的长度来进一步提高内容的完整性; 现阶段,人类观察站将重点放在服务道路上,首先是观众不同的视觉感受。 此外,在视频素材的使用方面,大开眼界和地球村评论员的内容主要是公共版权。 同时,还会购买一些视频、音乐版权平台的会员年费。

2.最流行的主题

“用户喜欢看什么内容?” “平台用户有自己的偏好吗?” 针对这个问题,三位抖音知识创造者根据自己的经历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温志凡认为,心理学相关的内容正在不断涌现。 “EyeOpener早期的新奇内容表现较好,包括世界上最高的人、无人的村庄。现在发现最受欢迎的题材是心理内容。” 这一点从抖音、快手等平台反馈的数据中就可以感受到。 这样的变化。 与过去内容虚构、难以验证准确性的情况相比,现在用户期待的是相对硬核的知识点。 “心理学相关内容的点赞率接近10%,一般内容达到6%就已经很不错了。”

心理学与每个人的日常社交交往密切相关。 无论是使用场景还是个人兴趣都更胜一筹,在众多话题中脱颖而出。 与心理学相关的还有人类观察站,专注于普及心理学。 “抖音给我们定义了心理学的门类,但除了心理学,我们还做社会学、经济学、悖论,或者著名的实验。”面对“心理学”子门类的定位,蒋孟超发现,首先很快被记住的是心理学相关的内容,或许也有选题比例的原因,但“与大众的使用场景和自己密切相关”可能才是心理学内容真正拉开与其他账号差距的原因。

具有人文地理背景的“地球村评论员”已经在类别上进行了预选,但不同的内容具有不同的功能。 “我们选题的思路有两个:一是紧跟当前热点话题,比如之前有关台风的内容。这样的选题给我们带来了大量的粉丝和口碑。二是关注细微的方面。生活这样的选题有助于我们的账号留住粉丝。”

卡斯数据显示,三人的用户画像以男性为主,其中24岁以下的用户占多数。

3、视频会越来越长吗?

为了构建完整的内容生态,抖音先后开放了5分钟、10分钟、15分钟长视频的权限,知识账号多次被优先考虑。 同时,星图还打通了更多时长的交易信息。 卡斯数据获悉,部分知识创作者收到抖音运营提醒,称超过60秒的视频将进入新的流量池。 如果我们结合各种措施和平台趋势,或许我们可以认为平台正在调整知识内容的主流时长。

那么你如何看待抖音知识内容的最佳长度呢?

人类观察站认为,在整合内容和用户的同时需要考虑到平台特性,并认为3分钟以内是合适的长度。 长视频很难,但红利也可能很高。 EyeOpener希望充分表达,“时长太短的时候我们没有优势,激活长视频后,我们的数据有了明显的提升。我发现激活长视频后,来了大批粉丝。” 文之凡向卡斯分享了最近的一个发现。 10分钟的“习得性无助”比前几集更长。 反馈还是很好的,数据并没有因为时间变长而缩水。 他对这种变化感到高兴,经常和朋友们称之为“文艺复兴”。 碎片化加深的过程似乎导致了知识内容的逆向发展。

知识普及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2014年MCN行业开局之初,创作者占据了各个垂直品类的榜首。 知识内容除了本身形成一个品类外,还作为一种内容形式分散在各个垂直品类中。 但现在,它可能是参与抖音新阶段的重要成员,也可能是改变抖音生态的重要力量。

近期热门文章

5.

4.

3.

行业报告

行业季报:

其他报道:丨丨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