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双11之前,一家小水果商被羊毛团伙拿下的消息传遍网络。
事发“果小云旗舰店”店主表示,他将原价26元、4500克的脐橙价格错误地标注为26元、4500公斤。 面对连夜接下的数万份订单,他却无法发货。 请问。 卖家“留一条后路”。
店主农民的身份、“收钱开店”的心酸、一人负责的大义引发舆论关注。 随后,在淘宝的支持和保护下,店铺得以恢复营业,生意迎来大转机。 此前“26元4500斤”的脐橙新价为“28.8元9斤”,月销量超3万单。
看到商店重新开业、粉丝买票支持节目的暖心结局,没想到剧情出现大转折。 四川一家水果店向媒体爆料,其产品信息被郭小云旗舰店抄袭,而郭小云背后的实际经营者实际上与一家专门经营“无货源商店”的公司有关。
一时间,公众开始质疑郭晓云的“漏洞营销”。 换句话说,商家将促销包装成不小心的bug,利用用户贪图蝇头小利的心理,实现病毒式传播和爆发式增长。
业内人士表示,考虑到成本、技术门槛以及电商平台本身的防御性,首先监控真正漏洞的机会并不多。 然而,“漏洞券”却频频出现在微信群、朋友圈中。 其中,“优惠券”大多是商家通过淘客或第三方APP故意发布的。
有些商家为了增加销量,可能会提供少量利润,但更多的时候,这只是商家的一种营销方式,以“漏洞”为幌子,制造紧张气氛,让大家赶紧购买。 羊毛党以为自己占了便宜,实际上却被当作韭菜对待。
真正的漏洞并不多
不久前,王女士在微信群中看到一条关于“京东生鲜大漏洞”的消息,称自己购买橙子、猕猴桃各5盒,并使用各种优惠券后,10个水果的售价仅为37.6元。 。 。 这让她很兴奋,赶紧按照步骤买了下来,感觉自己捡到了大便宜。
但她下单后,客服立即发来一张图片,上面写着“默认5件一起发货,1件”。 这让她疑惑,如果是“漏洞”的话,商家怎么可能提前准备好“活动说明”呢?
她收到货后发现,所谓的10个水果共计5公斤橙子和30个猕猴桃。 价格仅略低于市场价格。 与其说她收获了羊毛,不如说她遵守了商人的规则。 很有可能他们是打着“漏洞”的幌子,利用大家贪便宜的心理进行促销。
那么,面对微信群、朋友圈里的各种“漏洞券”、“优惠券”,如何判断其真假呢? 我们先从技术原理来分析一下。
业内人士表示,真正的闪购产品和漏洞都是转瞬即逝的,不是一般人能抓住的。 某ERP软件公司CEO、高级程序员孟先生告诉燃财经,发现漏洞需要一定的技术专长,还可能涉及到一些巧合。
按照正常流程,首先要使用专门的爬虫技术,将所有的商品信息爬下来。 然后了解语义,即产品描述,并与市场情况进行比较,明确差异,例如每公斤卖40元和100公斤卖40元的区别。
语义识别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比如很多广告图片上都写着9元9的折扣信息,点击之后才发现只有配件可能是9元9,而原品还是很贵的。 这也意味着需要非常丰富的语义和判断才能知道商家是否定价错误或者是否真的便宜。
“仅靠程序来消除漏洞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孟先生表示,但不排除有人利用黑客手段发现漏洞然后薅羊毛,这已经是违法行为了。
如果发现真正的漏洞,就会有人用易语言编写脚本来模拟购物动作,或者快速输入验证码、卡号等。对于一些简单的任务或者简单的逻辑控制,易语言更适合。
“易语言与普通语言的区别在于,易语言采用中文编程,对于初学者来说,相对更接近自然语言,降低了一定的开发门槛。” 孟先生介绍。 市面上还有一种硬件叫幽灵键盘鼠标,可以在电脑上运行脚本,模拟键盘动作,完成一些机械化动作。 羊毛党开发了类似的软件来代替手动重复操作。
考虑到羊毛党的脆弱性,平台和商家的技术团队都会采取防御措施,基本同时开发和测试。 两者的重量比例达到了1:1。 “要么什么也没有发生,要么发生了一些事情,那就是大事了,所以测试就成了重中之重,而测试人员基本上都是水平比较高的程序员。” 孟先生说道。
他表示,考虑到成本、技术门槛以及电商平台本身的防御性,抓住漏洞的机会并不多,所以一般大众看到的优惠券大多都不是真正的漏洞。
优惠券从哪里来?
既然真正的漏洞很难被发现,为什么人们总是在朋友圈里发截图声称可以低价购买商品呢? 他们得到的优惠券从哪里来? 据了解,大致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来自职业的淘客。 他们通常经营大量社区,名为“漏洞群”、“白菜群”等,每天在群里发放优惠券,不断吸引新人。
其中一些优惠券来自一淘、淘宝联盟、京粉、苏宁推客等各大电商平台旗下的返利、折扣类APP。
一淘APP自带优惠券
做了10年淘客客户的李明告诉燃财经,每个APP的佣金返现比例都不同。 以淘宝联盟为例,一箱30包的坚果礼盒,使用40元优惠券后售价为29.9元。 他在群里发出这张优惠券后,普通用户在淘宝打开商品链接,就会出现粉丝福利购买页面。 如果用户收到优惠券并下单,初级淘客佣金为6%,可以1.79元兑现,而晋升到中级,佣金为3.89元。
李明认为,这是一个相对健康的方式。 用户购物时获得折扣,商家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店铺关注度,淘宝顾客也能从中获利。 每个人都得到他们需要的东西。
淘客的优惠券还有一部分来自于商家。 李明介绍,当缺少种子用户或者需要势头时,一些商家会主动找他们合作,发放隐藏优惠券,以小费的形式投放到各个群体,这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新的流量分配模式。
有时,商家愿意降价到可以收支平衡甚至小亏的程度,但李明表示,也有商家与淘宝顾客串通,故意发放一些大额优惠券的情况。 其实这只是商家的一种营销方式。 价格并不比市场价便宜,但他们会在群里制造一种大家都“抢漏洞”的紧张感。
张女士说,她曾经被拉进京东折扣团,每天抢优惠券购物都过得很开心,直到有一天她发现,收到30元优惠券后,她花了9.9元买了体重秤。 清洁剂在其他平台仅以“9元9包邮”的价格出售。 “我以为自己得到了好处,但实际上产品只值优惠券后的价格,而且商家已经结算了。” 张女士说。
某京东优惠团
另一种优惠券来自于大量的第三方App,比如蜜源、芬香生活等。
这些第三方应用滋养了线下大量的裂变社区。 以蜜源为例,APP注册需要邀请码,然后群主审核后会招人入群。 记者体验发现,新成员入团后还会有培训。 群主表示,密园双十一当天佣金最高为4.9万。
群里发布的收入图
一位米源用户表示,为了增加销量,商家会找米源合作,给予一些折扣,然后通过他们传播到各个“羊毛党”社区。 “我们实际上是企业和羊毛商之间的桥梁,”她说。
从运营商升级密园的方式也可以看出,该平台的主要目的是社区裂变。 群主在群里特别强调,不能花钱升级。
据悉,米源(广州)新媒体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5月,其APP收集了大量淘宝商品优惠券。 用户可以先领取优惠券,然后跳转到淘宝下单。 同时,他们可以通过社交关系链传播和销售产品并获得回扣。 加入蜜源的人在发朋友圈、转群、招募人员时都会接受相关培训和统一的说话技巧。
其买家分为VIP会员和运营商。 运营商控制一个集团,享受不同的佣金比例。
组长培训内容
值得注意的是,已经有类似模式的APP一直在试探违法的边界。 花生日记原计划2020年在美国上市,后来随着会员级别达到51级,建立了“平台-运营商-超级会员-超级会员……超级会员”的分级管理架构,并发展为会员多达 2,100 名。 数万人被相关部门罚款。
漏洞营销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总而言之,薅羊毛是一项脑力工作。 大多数所谓的“漏洞”是商家、淘客或第三方APP故意发布的。 有多少折扣需要用户自行判断。
事实上,这种利用漏洞进行营销的方式并不新鲜。 很多品牌都采用了类似的手法,将企业折扣包装成不小心的bug,利用用户贪小便宜的心理粉丝下单链接,实现病毒式传播和爆发。 增长效应。
2017年粉丝下单链接,肯德基APP出现了一个bug。 用户只要将账号生日改为“20160828”,即可领取六人全家桶半价优惠券。 这个bug一经报道,就吸引了很多人下载注册,一夜之间肯德基APP就进入了iOS热门APP排行榜前50名。
2013年6月,百度云的支付系统也出现了bug,原价近百元的会员服务仅需0.1元即可购买,引发抢购。 仅仅几天后,百度宣布百度云用户数突破7000万。 ,并以每天20万的速度增长。
今年1月20日凌晨,拼多多出现了一个大漏洞,“随意领一张100元无门槛优惠券,毛党一晚上就赚了2亿”。 随后有微博名人评论称,拼多多隔夜交易额达到338亿元,其中手机充值超过200亿。 拼多多虽然不是故意这么做的,但也达到了同样的效果。
这实际上是一种“逆向公关”。 营销专家江特拉表示,一种利用一点点自欺欺人、自欺欺人来实现快速传播的营销体系,在公关行业中无意或主动地出现。 多次。
此次郭晓云事件也被怀疑是一种bug营销。 日前,四川一位店主向媒体透露,“郭晓云”完全抄袭了其店内设置的错误产品参数,包括联系方式、身份证等。
目前,果小云旗舰店已下架所有产品,店内空无一人。 其商店主页称,商店图片是其他果园的授权图片,并为他们提供了一些水果。
这与刘先生所说的相差甚远。 刘先生向媒体发布了一段录音。 对方说:“补偿500块钱,就可以交朋友了,别在意这点钱,你们以后都是做大事的人,我们有广西、湖南,背后有渠道和资源。”是难以想象的。”
通过工商信息可以发现,果小云旗舰店所属的北流新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已于今年10月转让,法定代表人由原来的连红楠变更为秦毅和赵小芳. 持有50%股权。
据了解,秦一名下有12家关联公司,分布于榆林、梧州、北流、成都、南京、深圳等地,其中日用品百货4家、电子商务公司5家、文化传播公司1家、文化传播公司1家。建筑工程公司。 有限公司,形成矩阵。
此外,张峰、秦伊分别在玉林和深圳注册了一家名为“传云电商”的公司,专门经营“无货源店铺群”。
无货源店群利用大数据和软件收集淘宝上的热销商品和关键词,然后快速开设淘宝账户,复制信息,加载商品。 有人拍完货后,店家就到原来的商家那里拍照,收集收获。 将地址和电话号码更改为实际买家的地址和电话号码,即可赚取差价。
“假设郭小云背后真的有一个营销矩阵公司,想要用‘漏洞营销’来宣传郭小云品牌,这其实是一个很好的营销案例。但没有货源的商店的抄袭模式是E -商业平台已经关闭非法活动。”蒋特拉说。
不过,bug营销最好还是少用,这是“杀敌一千,损八百”的伎俩。 用户读多了之后,就会觉得一切都是套路,最终的结果会适得其反。
*文中李明、姜特拉为化名。
综合来自人民日报、冉财经、界面新闻、IT之家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