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快手点赞赚钱群,小红书业务下单

流量变现会交给阿里巴巴吗?小红书陷入电商业务裁员丑闻

商业经济学 2018.08.0800:05

被誉为“国民种草机”的社交电商小红书近日曝出裁员传闻。 据悉,小红书正在重组组​​织架构小红书业务下单,计划在三个月内裁掉近一半的电商部门员工。 对此,小红书发布公开回复,表示公司人员稳定,没有裁员计划。 当拥有社交流量但供应链资源相对较弱的小红书进入阿里巴巴阵营时,如何利用阿里巴巴的资源来填补自己的短板,或者扩大自己的优势,成为阿里巴巴体系中不可替代的一员? 小红书的未来将走向何方? 这引发了行业热情。 讨论。

否认取消电子商务业务

小红书与大众点评之间的争议尚未降温,再次陷入新一轮风波。 近日小红书业务下单,亿欧宣布小红书正在重组组​​织架构,未来三个月将裁减一半电商部门员工。 该部门将从约500人缩减至200多人。 消息显示,小红书电商部门按照产品品类划分的10余组也将缩减至个位数。 相关电商部门员工可以选择调动或辞职。 一些持有期权两年的员工即将到期。 员工仍在观望公司的调整,部分员工已经辞职。

对于这一传闻的真实性,小红书予以否认,并发布公开信息称,有关人员流动异常的报道是不实消息。 公司整体人员稳定,无裁员计划。

北京商报记者联系小红书相关负责人,其表示事实与公告一致,未透露更多信息。

社区强电商弱阻碍流量变现

虽然被贴上了电商公司的标签,但小红书一直强调其社区属性。 小红书创始人曲方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小红书是一个社区,而不是一家电商公司。 公开资料显示,小红书自上线以来,就将自己定位为通过用户创作内容的购物分享社区。 同时,小红书一直宣称公司更喜欢用社交方式来分享产品。 商城的商业服务和社交只是社区的延伸,并不是一个以购物为主的电商平台。 为了拓展平台的社区属性,小红书不仅为名媛、明星提供了购买奢侈品的能力,还增加了与体育、旅游、酒店、餐饮等行业相关的内容。

社交是小红书的切入点。 社交需求、明星效应、广告等产生的粉丝效应带动小红书不断产生新的流量甚至带来交易,平台内的内容不断聚集流量。

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18年初至6月底,小红书日活跃用户从超过300万增长至约840.6万。 日活跃用户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名人效应和节目植入。 网红剧《北京女子图鉴》、热门综艺《偶像练习生》、《创造101》都频繁出现在小红书上。 随着电商行业入股,内容驱动的电商正在争夺消费者更多的内容消费时间。 小红书的营销推广和原创内容相辅相成,使得平台内流量稳定且粘性极高。

小红书以内容为主打流量,但供应链相对薄弱,导致流量变现存在短板。 一位关注小红书近三年的消费者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小红书获得产品内容并被‘种草’后,会打开淘宝、京东等多家跨境电商购买产品。” 。 直接在小红书上下单的情况很少见。” 事实上,这类消费者在小红书上也不例外。 了解小红书上的内容,然后在其他电商平台上购买,是大多数小红书用户的“下意识行为”。 。

与此同时,信息泄露、退换货难、质量不合格等电商行业通病在小红书上也普遍存在。 中国电子商务投诉维权公共服务平台统计显示,2016年“双11”和“黑五”期间,小红书投诉率高达27%,位居第一。 2017年黑色星期五,小红书的投诉率上升至46.54%。 供应链薄弱不仅阻碍了小红书的发展,也削弱了通过内容积累的流量优势。

下单小红书业务怎么做_下单小红书业务流程_小红书业务下单

电商行业专家、上海万庆商务咨询有限公司CEO卢振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小红书里的粉丝带货能力确实很强,给平台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但供应链短。 该板导致流量变现链路断裂。 “目前小红书最大的收入来源仍然是广告,薄弱的供应链无法稳定消费者。一旦流量流失或增长放缓,广告收入也会下降。” 卢振旺进一步表示,基于上述情况,得到了阿里巴巴支持的小红书,削弱了本已薄弱的电商业务,聚焦社交优势作为新的方向。

或者与天猫国际对接,形成闭环

高粘性的流量是小红书短期发展的基础,形成闭环才是平台长期发展可走的路线。 意识到这个问题,小红书正在借助阿里巴巴的资源快速构建闭环。 今年6月,小红书完成了阿里巴巴领投的6万元D轮融资。 尽管小红书声称阿里巴巴只是财务投资,但小红书仍会以社区为重点。 但不可否认的是,阿里巴巴将会给小红书带来更多的想象空间。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研究员曹磊预测,小红书很可能与天猫国际对接,向阿里巴巴引流。 阿里巴巴还将为小红书提供供应链、物流、小红书社区内容制作等方面的资源。 该能力将为阿里巴巴提供可观的稳定流量。 这一预测与2016年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的说法相符,即社区化、内容化、本地化将是淘宝未来的三大方向。

事实上,在与阿里巴巴形成合力之前,小红书一直在不断尝试构建交易闭环,但效果并不明显。 小红书原名“香港购物指南”。 吸引了一批种子用户后,开始转型为社区,鼓励用户生产内容并快速更新,以吸引更多用户。 2014年8月,小红书推出了自己的电商福利俱乐部。 小红书也形成了从发现到分享再到购买的商业闭环。 但供应链的短板一直制约着商业闭环的完成速度。

在卢振旺看来,小红书融入阿里巴巴体系后,可以借助后者在金融、物流等方面的资源,形成更加完善的业务闭环。 即使小红书要“输送”一定量的流量,但这些流量的忠诚度较高,也不会产生大范围的流失。 同时,对于基于内容发展起来的平台来说,最终必然要从运营流量转向运营用户。 只有形成业务闭环,才能实现稳定增长。

北京商报记者王晓然、赵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