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麦图
来源 | 新电商社(ID:newdsxh)
如今,称某人“低贱”已成为炫耀自己优越感的快捷方式,也成为提高自己在蔑视链中地位的迂回方式。 对于一些人来说,似乎不称某样东西“低”就无法展现自己的“先进”。
他们都有朋友圈,很少发朋友圈的人会觉得分享行业文章太low了; 分享行业文章的人会觉得发嘟嘴自拍照的人很low; 而那些发自拍照的人会发现那些只发文字好友的人素质很低。 八卦圈被标记为“低”。
如果你听音乐,如果你听国内地下厂牌,你会觉得欧美流行音乐low; 如果你听欧美流行音乐,你会觉得日韩流行音乐低;如果你听欧美流行音乐,你会觉得日韩流行音乐低。 如果你听日韩流行音乐,也会觉得low。 葛高道对听大陆网络歌曲表示不屑。
有人的地方就有河流、湖泊。 江湖或许可以全身而退,但不要想着鄙视链。 总有一款为您量身定制的“低”帽子。
互联网产品中,也有几个被人鄙视的大佬:快手、头条……以及目前IPO倒计时的拼多多。 许多人拿起机枪喷出“低”牌子弹,毫无理由地向他们开枪。 如果你说你低,那你就是低。 强有力的结论不需要解释。
问题是,拼多多、快手、头条真的那么低吗?
答案是,并不是拼多多低,而是有些人精英意识太强。
他们用“得屌丝者得天下”的粗俗逻辑来掩盖自己无法解释“拼多多为何能崛起如此之快”的问题,却无法掩盖自己“五环以内的视力障碍”。
“五环内视障”是网络观察家、“中国第一博主”Keso发明的一个术语,指的是许多“五环内人士”的视觉和心理偏见。 他认为,由于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的差异,这些人看不到快手和拼多多的崛起。 没有问题。 他们已经看到了,但仍然要给他们贴上残忍、庸俗、假冒、山寨的标签,才能让自己看起来比那些亿万用户更高端才是问题所在。
此前,小道消息创始人、无极科技CEO冯大辉解释了“五环内价值观”的概念:大多数媒体人和行业从业者的价值观都是“五环内价值观” ”,而有些人物质上可能达不到五环,但精神上已经在五环之内了。 因此,他们普遍认为外卖、共享单车、拼多多、快手、Wi-Fi万能钥匙都犯了原罪。 他们很少以最终消费者的身份看待事物。 他们更多的时候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些有问题的地方,甚至因此而彻底否定一些东西的价值。
这些概念很可能是受到了拼多多创始人兼CEO黄峥的启发。 今年4月接受媒体采访时,他多次提到“五环以内的人”:针对外界认为拼多多抓住了下沉人口的人口红利的观点,他反驳道,“只有人”在北京五环以内,只有人才会说这是下沉人群,我们关注的是中国绝大多数人,这和快手、今日头条的增长原因类似。” 当被问及拼多多是否专门吸引对价格敏感的人群时,他强调是拼多多。 吸引了追求高性价比的人们。 传统企业只用一线、二线、三线人员来划分人员。 拼多多满足了一个人的很多方面。 “只是我们做得还很差,还达不到100%的满意度。” 像你这样五环的人。”
这或许是对长期以来与拼多多捆绑在一起的“消费降级”论和“低压”判断的驳斥:不要以所谓精英的角度去评判拼多多崛起背后的广大消费者。 他们的消费欲望并不是低的代名词,而是应该认真对待的市场需求。 与其居高临下地翻白眼,对他们竖起中指,骂他们是“低贱贱货”,不如用市场化思维切入这些民生痛点。
精英的需求是需求,基层的需求也是需求。 事实上,这也是不少互联网“知识”专家反对在快手、头条上贴上Low这种泛道德指责的“标签”的逻辑依据。
“坐井观天”的典故家喻户晓。 是指固守某一领域而不了解全局,误以为视野内的狭小世界就是整个世界。 这就是俗话说的“目光短浅”。
很多人都熟悉这个典故,却不知道现实中,很多坐在井里看天的人并不是向上看,而是向下看。 当他们“坐在井里”的时候,正是他们认为自己眼界广阔的时候。
谈快手、拼多多Low,也是很多“五环内人”坐井观天的评价。 他们自称是精英,却不知道什么是“信息茧”、“盲点”; 他们嘴上讲“消费降级”,却不知道什么是“消费分级”; 他们以为自己看到的就是中国互联网核心的真实景观,殊不知快手和拼多多所依托的,是去掉滤镜后的中国更加复杂的消费模式和市场导向……
当今社会,次元墙无处不在:很多非婚海归的人很难理解大城市约会角落里的叔叔阿姨,喜欢资产阶级氛围的人很难理解广场上爱听的人。凤凰的传说。 这很难理解,但容忍我们难以理解的事情仍然很重要。 求同存异。
但有些人不这么认为。 他们不明白的应该归为“低”; 他们不喜欢的东西就应该用“庸俗”来形容。 因此,有“中国白痴数百万,快手占95%”的闭眼论,有“拼多多低俗低俗”的道德判断。
《了不起的盖茨比》说:“每当你想批评任何人时,只要记住,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每个人都拥有你所拥有的优点。”
但他们不会意识到这一点,只会把自己的优越感变成骂别人“Low”并随意开火。 审美教条主义和以自我为中心的偏见认知使他们永远无法理解自己的“理解”。
在很多“五环以内的人”眼里,快手是低等人的集中营,杀麦特的都是村枪手,喊“麦”的都是弱者,跳舞的纯粹是搞笑。 他们轻易地将这些“非族裔”的人、事、物,以及与城里人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态度,归入“低等”的审美归化。
但这或许是因为他们的想象力受到了所属圈子的限制: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像都市金领白领一样,每天都能接触到最新的时尚资讯,逛逛高端商场。 “城乡壁垒”有时也意味着时尚相关信息传播的差距。 虽然很多精英人士并不了解那些打工青年或时尚人士的生活兴趣,就像他们不了解白天黑夜的黑暗一样,但在他们的认知域里,那就是“时尚就是最时尚”。
如今,当“城市人视角”主导网络审美潮流时,在网络上嘲笑这些边缘人很容易,但理解他们却很难。
很多“五环内的人”本能地认为,吃日本菜、喝星巴克咖啡、用iPhone X、背名牌包、打出租车、蒸桑拿,就能为“中国中产”做出贡献。 消费者级别的认可。 而那些兜售“中产生活方式”的精英白领剧的主导地位,也会让他们产生我们代表社会主流的错觉。
但这可能是由于一些误解:这些坐在大城市写字楼里的“领头羊”可能不知道,到目前为止,中国的人均年收入中位数只有2.2万元,而90%的发展中国家的年收入三口之家年收入低于20万元,三口之家年收入的20%低于1.8万元。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低收入群体人均可支配收入5958元,中等收入群体人均可支配收入22495元。 这段时间想买几个名牌包包都很难了。 。
中国的财富结构仍然是金字塔形的。 大多数普通人的生活图景与常态化的“高消费”无关:可以自己做饭,但从不去餐馆; 他们可以乘坐公共汽车,但从不乘坐出租车; 他们可以乘坐慢车。 、不要轻易乘坐高铁; 到超市特价购买水果; 收到优惠券后购买网上产品……在他们的世界里,很少有轻松的旅行和“一杯红酒看一场电影”。 当少数人可以打开购物车“买买买”时,他们只能“省、省、省”。
在PC互联网时代,这些普通人只能算是精英控制的网络领域的边缘群体,其中很多人并不是互联网用户; 但在移动互联网上,我国网民基数成倍增长,沉默的大多数以手机为媒介“+互联网”后,也利用“互联网+”红利,学会了网上购物、购物等。拍摄短视频。 然而快手买点赞,舆论场的话语权并没有随着网民的泛滥而分散。 很多拿着麦克风的人仍然用大城市的用户认知来衡量小县城或者18线农村的网民生活方式。 、消费习惯。
有人说,“广大而贫困的底层,追逐廉价物价的中产,财富快速转型的顶层,这就是一个完整的中国。” 基于对顶级阶层的身份想象,我们鄙视财富领域“非顶级群体”的生活方式和低消费欲望。 这和注释《傲慢与偏见》这几个字有什么区别?
美国诗《行走在自己的时区》中写道:“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发展时区。你身边的人有的人看似走在你的前面,有的人看似走在你的后面,但其实每个人都在自己的时区。” 人们的时区有自己的节奏。 不要嫉妒或嘲笑他们,他们都在自己的时区,而你也在你的时区!”不幸的是,很多人不明白这一点。
“多样性是幸福的源泉。” 正常的公共场所,应该有嘻哈、喊叫声; 应该有芭蕾舞和广场舞。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快手为什么这么烦人?” 快手公众号回复:“您正在检查一名16岁的农村青年。 他劣质的衣着、夸张的举止、令人惊讶的发型,对于你这个知识分子来说,当然难以接受。 不过,有时候我们也会想,如果我也是在六线村长大的话,我现在的品味会是怎样的呢? 即使我在一二线城市长大,16岁的时候,现在回想起来,我的品味似乎不太一样。 非常好。”
对于那些“五环以内的人”来说,包容那些在农村长大、追求生活中美好事物的年轻人,显然比嘲笑他们更有价值。
同样,正常的市场形态,应该有大型超市、农贸市场、10元便利店; 有富人在高档商场花钱,也有普通市民在街头与摊贩讨价还价。
都是市场行为,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没有道德区分:一线城市新富的“品质导向”需求是需求,下线城市人们对实用、实惠的需求也是需求,必须遵循。 从精英的角度来看,这种差异化格局是按等级排列的,即“更高”和“更好”。 这是一种必须治愈的疾病。
很多人都觉得拼多多不够高。 不过,拼多多开创的“社交+电商”新电商模式是市场创新的结果,符合人类正常的需求和激励,与Low无关。
你认为团建玩法迎合了“占便宜心态”吗? 得了吧,占便宜不是你的错。 对于那些在新“三座大山”下艰难度日的人,或者每月工资还清后信用卡账户只剩负数的人,或者因一场大病而陷入赤贫的人来说,追求性价比只是与疲惫生活的和解。
拼多多将常态化的需求侧聚合议价方式带入电商领域,将以往线下常见的议价模式搬到线上,用新技术带来价格红利,以普惠的方式舔民生痛点。方式。 对于对价格高度敏感但对时间不敏感的公众来说,这最终是一件好事。
更重要的是,高性价比并不是建立在“品质好”与“价格低”的对立之上,而是建立在“价廉物美”的基础上。 拼多多平台上的商品价格更实惠,因为电商剥离了不必要的中间流通环节,让C(用户)到B(商家)更直接地讨价还价,而不是牺牲“性价比”中的“性”对于价格。 换句话说,一般的电商平台或许都去掉了不该加价的环节,但拼多多除此之外还增加了“议价”流程,从而降低了商家“薄利多销”的利润,甚至降低了商家的利润。更薄,以及销量。 它呈几何级数增长。
说到追求性价比,有些人可能会本能地想到“低端人群”。 这也是一个误区:我愿意花几万元买一台心仪的电脑,这和我愿意花9.9元买一盒雪梨并不矛盾。 这与消费能力无关快手买点赞,只是性价比、品质等多重需求在不同时间点侧重点不同。 。 换句话说,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可能有不同程度的需求。 有时他想买一些豪华的东西,有时他想买一些便宜的东西。 而且,相同功能的产品往往性价比更高,这也是正常的消费者心态。 与消费者需求的自我实现相比,用“买贵的还是买不合适的”来定位自己的消费水平是相当无聊的。 同样的产品同样的品质9.9元就能买到,那为什么要花19.9元来展示自己的“消费力”呢?
有人说拼多多逆消费升级趋势,但对大多数人来说,消费升级并不一定意味着买更贵的产品,花同样的钱买更多品类的东西——而不仅仅是全互联网最低价大宗商品,以及品牌清仓、海购等高客单价产品,也是消费体验的升级。 尤其对于次城市、小县城、农村的网民来说,当网购便利了他们的生活、提供了多样化的消费选择时,这也是真正的“消费升级”。
很多时候,判断某种产品或模式时,应该用市场逻辑,而不是道德逻辑。 与弹性空间巨大的道德梯度相比,基于人们在市场上“用脚投票”的舆论整合实际上更具有参考价值。
快手、拼多多不被一些“五环以内的人”所理解,但在普通老百姓中却很受欢迎,也说明了这一点。 其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它增强了市场各方的利益,体现了较强的正外部性。
就是这个快手,被所谓的精英嘲讽了千百遍。 因为对信息扶贫的执着,他成为了中国扶贫基金会的合伙人、农村精准扶贫大师。
还有被贴上“Low”标签的拼多多。 因为它在供需双方都“经历了升级”,让消费者和商家都从中受益,打下了坚实的民意基础。 不仅消费者享受到实惠,商家也享受到平台赋能的好处——拼多多遵循与传统电商平台不同的流量逻辑。 它不依赖用户搜索产品和商家投资来吸引流量到“热搜”。 它依靠数据驱动的供需匹配向消费者推荐需求商品,因此不需要海量的SKU(库存)来满足长尾需求,小商家也不用担心失去流量支持; “先下单,后供货”和大数据备货模式也让商家在更加成熟的供应链中避免高库存压力,减少因货品积压造成的损失。
对于从中受益的用户或者商家来说,易用性才是硬道理。 他们不会在乎所谓的档次,而是更在乎实用性和效益。
至于那些把快手、拼多多、头条钉在“低”字上的人,用王小波的那句话“智商低的人道德优越感特别强”或许有点残忍,但对他们来说最好的就是有必要给优越感泼一盆冷水。
套用郭德纲的“相声咖啡蒜论”,这些人就是想:我喝咖啡,优雅; 你吃大蒜,这是粗俗的。 我用的是Gao Luxury,高端的; 你看快手的团建,低端。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郭叔叔的回答就很恰当了——
操你大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