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产品军团又添一位将领。
据了解,快手内部孵化的资讯APP“快看点”已于4月在各大应用商店上线。 该产品针对低线城市用户,采用“网赚模式”,用虚拟金币刺激用户留下。
可见,快手似乎正在打造另一个有趣的头条。
这是快手今年第四次曝光产品动向快手怎样买热度,快手产品线的密集布局从2018年盛夏开始。到目前为止,快手已经通过投资、并购、小程序等方式为十余个产品埋下了种子。发展。
但种子播下之后,生根发芽才是关键。
如今,日活跃用户超2亿、估值250亿美元的快手也面临诸多困境。 内部战略决策和产品布局、外部市场竞争和海外扩张等问题都面临快手。 苏华和他的团队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焦虑怎么办?
快速观看“无”
重点是什么? 我们不妨先了解一下。
当你打开资讯类APP“快看点”时,“多图多视频”是最直观的感受。 其图文内容是兴趣推荐的信息流。 很多新闻来自财经、界面等传统媒体,但娱乐八卦和生活中类似的内容也不少,“标题党”现象普遍存在。
值得注意的是,视频也是“快看点”的主要内容形式。 其“视频”频道优先推荐版块包括“性别”和“好奇心”; 而“小视频”频道的内容全部来自快手,而在独立的“小剧场”版块中,《前任》、《总统下乡探亲》等家庭剧占据了主导地位。热门榜单前十名。
可见,“快看点”确实是“质朴快手”的产物。
除了内容本身,快看店还有不少针对下沉市场的动作。 以广告为例。 快看点的信息流广告大部分是引导用户下载应用,包括拼多多、追神器(电子阅读)等,以及一些独立电商销售和游戏产品的广告。
用“本土风味”内容撬动下沉市场,是快手的强项。 作为一款资讯类APP,快手从下沉市场起步并不奇怪。
纵观新闻信息产品的发展,以新浪、搜狐为代表的门户网站注重新闻的即时性和专业性。 后来,今日头条另辟蹊径,在技术维度绕过“前辈”的铁墙,在“内容”格局上寻找让人骄傲的长板。
后来,自称“移动信息平台”的趣头条利用其网赚模式撬动下沉市场,成为行业黑马。
上述玩法固然有其优点,但快手风格也难免会落入前人的陷阱。 它获胜的机会有多大?
快看点想要寻找突破口,但单纯靠扩大内容规模很难带动用户增长。 它剩下两条路:一是坚持“内容为王”,二是基于内容建立成熟的用户获取体系。 。
最终,快看店搬出了网赚的“意大利枪”。
与趣头条的逻辑类似,快看店也以任务的形式奖励用户金币。 10000金币相当于1块钱。 符合条件即可提取现金。 每日金币任务包括邀请好友、认真阅读、精彩点评。
同时快看店还提供了“猜热门”的金币裂变玩法。 用户可以选择单篇文章来“投注”金币。 根据单位时间内文章的热度趋势,用户可以获得不同的金币奖励。
笔者在一次“猜热门活动”中,投注100金币购买PGOne和李小璐的相关话题文章。 人气值以100为总单位,根据人气净增量计算收入,每天11:00、16:00、21:00、24点点击抽奖。
最终,经过2个多小时的投注,笔者在16:00抽奖时赚到了10金币。
在此模式下,快看店利用物质激励获取用户,通过“阅读换金币”的基本模式提升用户留存,再利用“邀请赢金币”套路实现用户裂变。 快看点表面上注重内容,但贯穿用户增长的产品逻辑仍然是网赚。
信息产品领域实力雄厚,快看店走线上赚钱之路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平台上占比较高的娱乐内容、网赚可能会导致用户“薅羊毛”行为。 这些问题也都在等待着快看店。
网赚模式本身也是一个关键问题。
网赚的核心是“营销驱动”。 某种程度上,它是为下沉市场量身定做的。 他们时间充裕,对价格高度敏感。 因此,网赚快速刺激用户增长,实现裂变。 但与此同时,网赚模式的后遗症也不容小觑。
通过物质激励巩固用户基础看似美好,但一旦补贴退潮或降温,用户兴趣就会迅速从燃点回升。 如果缺乏良好的内容支撑,用户流失是正常现象。
简而言之,“网赚圈”的用户忠诚度不高。
如果想靠补贴来维持用户规模,就意味着平台支出的扩大,趣头条迅速崛起但缺乏发展潜力就是证明。 据趣头条2019Q1财报显示,公司净亏损6.9亿元,推动用户增长的销售成本高达12.56亿元。
因此,朴实的调性似乎也符合快手对“优势群体”的扩张。 毕竟,快手拥有2亿日活跃用户。 不管营销驱动模式的利弊,快看点仍然需要资金弹药,为花钱买用户的野蛮增长奠定基础。
更重要的是,快看店未来还会遇到像趣头条一样的另一个本质困境——内容,是信息平台的核心,而网赚只是通过外部力量加速产品增长。
不难发现,IPO后的趣头条也在不断补课,通过与人民网等专业媒体合作强化内容。 同时,趣头条还有腾讯、阿里巴巴的支持,这让其产品转型更有底气。
但与趣头条不同的是,快看店才刚刚起步。
内容堡垒尚未形成,网赚模式带动用户增长的环节太脆弱,社交关系无从谈起。 快看店“用户-内容-关系”的铁三角还不够牢固。
内容驱动很难,营销驱动也不会长久。 如此快节奏的内容肯定会失败。
消息人士指出,快手在快手目前的产品矩阵中处于最高优先级,并已配备了20人左右的团队进行突破。 但如果商业模式不突破困难,快看店最终也不过是小菜一碟。 。
如果我们从快手整个产品矩阵来看,商业模式不成熟是一种痛苦的疾病,但却反映了快手产品布局的得与失。
“品炖”难上桌
早在2018年,抖音就在春节期间出名,并在上半年迅速崛起。 快手感受到了真正的危机。 在强化自身能力的同时,它还部署了约13个应用程序。
这13款独立App大致可以分为以快手、点秒直播为代表的游戏产品,以光印、益天相机为代表的工具产品,以及以邦迪为代表的泛社交产品。
从布局来看,快手在游戏维度深耕垂直内容,在工具维度优化产品体验,在社交维度强化用户关系。 这体现了快手扩展其能力的综合方法。
不过,这十多个应用程序还是得用实力来说话。
我们先来看游戏。 快手推出了主打游戏产品的快手,并分别推出了PC端和移动端的快手直播和点秒直播两款游戏直播产品。
快手为什么要做游戏? 首先,这符合其自身的娱乐定位,其次,游戏产品本身就是一个捕获流量的变现机会。
快手点玩是快手去年1月推出的首款游戏应用。 跳一条、斗地主等小游戏是其主流形式。 战斗是它的基本游戏模式,而快手电玩的社区则是另一个世界。
打开位于App功能栏中央的社区入口,各种挑衅性的交友内容就会层出不穷,让你感觉自己置身于陌陌社区而不是游戏产品中。
游戏+社交,瞄准95后,快手电玩野心勃勃。 从商业模式角度来看,用户内心热爱娱乐,好的游戏也能长期留住用户,建立社交关系。 游戏产品是天然的流量入口。
游戏的流量秘密大家都知道,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接触到。
首先,快手缺乏打造游戏产品的经验。 如果没有与成熟团队或联名产品的合作,快手很难实现自己的游戏梦想。 因此,也不难理解快手为何想要从游戏直播中突围。
其次,游戏是产品驱动的,游戏直播是主播驱动的。 好的游戏或者好的主播意味着源源不断的流量。 然而,做这两项任务都是“昂贵”的,烧钱对于快手 。
而且,面对腾讯、网易等强劲竞争对手,快手还有很多机会吗? 它的游戏梦想最终还是需要立足自身优势,创造差异化。
在这样的现实下,快手很难登上游戏的顶峰。
如果游戏都这样,其他产品表现如何? 工具方面,快手分别推出了倚天相机、快影、光音,涵盖照片拍摄、视频编辑和音频编辑。 它还收购了专注于Vlog制作的视频社区Blockbuster。
添加美化、开放滤镜为音视频内容增光添彩,是快手核心能力的延伸,也可以通过工具化应用提升自身的产品体验。
在这个层面上,很多互联网公司都有类似的逻辑。 比如字节跳动继今日头条之后在视频维度推出了抖音,网易云音乐除了音频维度也推出了短视频和直播产品。
但如果想做工具型产品,快手还面临两大问题。
首先,工具产品本身重复性较高。 在底层技术尚未突破的情况下,音视频工具很少有重大创新。 其次,工具产品本身不太人性化,很难形成用户留存。
总之,工具产品很难看到差异化。
与工具产品的矛盾类似,快手的社区产品也是如此。 与抖音相比,快手拥有更强大的社区积累,因此推出针对一二线城市年轻用户的社区产品“蹦迪”也就顺理成章了。
但同时,本迪也很难征服一座山。 其内容本身的粒度要足够细才能吸引用户,并且要保持足够的社区互动性。 不过,这两点对于Bundi App来说还处于探索阶段。 。
到现在,“蹦极”已经不能跳舞了。
可以看到,快手,遵循的是从产品支柱能力向外延伸,打造更多长板的正确思路。 但矛盾的是,快手还没有找到延伸业务的亮点,差异化优势尚未形成。
因此,尽管快手推出了十余款产品,但没有一个是“能打败的”。
无论是入局游戏实力有限,还是外延业务缺乏差异化,快手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在产品矩阵中,只有一款长线产品——快手App。 缺乏旗舰产品快手怎样买热度,使其难以实现产品差异化。 相互补充并持续互动和协作。
纵观当今的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通过天猫、淘宝、支付宝构建了以电商为核心的流量生态系统,字节跳动则与抖音、头条、火山视频构建了内容驱动的关联矩阵。
对于快手来说,变现的内在焦虑,以及与抖音争夺地盘的内外困境,已经足够让人担忧。 多线发行的应用仍需推广。 “孤身一人”的快手或许也无能为力。
所以,快手还需要再培养一条大腿。
因此,当多个快手产品放入锅中时,可能会很难上菜。 增加一名厨师也许会改善这种情况,更重要的是还可以体现出协同效应。 。
如何解除忧虑
如果快手练大腿训练有困难,抱大腿能解决问题吗?
2017年3月,快手获得腾讯领投的3.5亿美元融资。 但此后,快手官方却很少披露融资过程,而腾讯轮流推出短视频产品的策略也让外界认为其是“放弃快手自力更生”。
真实情况无法推测,但腾讯的投资确实对快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但如果腾讯想要为一个短视频平台打通生态入口和全球流量,快手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从目前的短视频竞争格局来看,老玩家秒拍依偎在微博的怀抱,新王抖音是字节跳动的排头兵,复活的微视也依托腾讯这棵大树。
到最后,只有快手还是要靠自己。
事实上,无论是拥抱大腿还是练大腿,快手仍然缺乏有竞争力的产品的深层次矛盾是流量生态不稳定、流量协同难以发挥作用。
在这个维度上,字节跳动的表现明显优于快手。 在打造了今日头条和抖音两大旗舰产品之后,字节跳动也进军社交、电商等领域,并与主导产品展开合作。
例如,多闪账号直连抖音、飞聊新产品邀请今日头条作者加入、今日头条作者可以申请开设具有电商功能的今日头条店铺等。 这种“以旧换新”、内容与流量交织的商业逻辑在今日头条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可见,抖音头条作为字节跳动的流量高地,一直在不断捍卫头条系列的产品桶,构建流量生态,放大字节跳动的规模和协同效应。
这种操作快手很少见。
追根溯源,快手的克制是造成这一局面的关键因素,但同时,其深耕下沉市场、打造普惠社区给快手带来的成功,也推动其与抖音展开竞争。 。
然而,快手App目前拥有2亿日活跃用户。 这个高地周围还看不到下一座山,规模效应还没有形成。 与此同时,快手虽然进军游戏、电商、社交等领域,但其产品仍然没有什么区别。 相互流动的流池的协同效应尚未被揭示。
流量护城河难以形成,这或许是快手最大的隐忧。
如今,快手的优势和劣势都极其明显。 长期深耕下沉市场带来的社群环境使其用户粘性更强,而快手也将这一优势在内容电商维度付诸实践。
但同样,快手的缺点也如上所述。 仅靠快手App并不能为一款产品定义太多的疆域。 虽然已经布局了产品矩阵,但都处于起步阶段,很难互相照顾、共同成长。
而且,这些新品也依托快手。
目前,快手产品维度疯狂补课,但正如一位快手前员工所说:快手在推出新产品时缺乏统一规划。 产品整治是一项长期工程,快手需要清醒的头脑,咬紧牙关,攻克这一难关。
不然快手怎么解决问题呢?
- 结尾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