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 无论是从内部还是外部来看,发起K3活动的快手都开始着急了。
“用xx欠条还花呗!” 今年,一向强调价值的快手也出现了现金贷广告。
内部员工一片哗然。 在一些员工看来,这几年,不少普通老百姓被不靠谱的现金贷广告骗了,所以快手必须坚守自己的价值观,这样的广告不应该出现。
但最终内部争论的结果是,由于销售部门面临着越来越大的业绩压力,这样的广告是不可避免的。 他们只好安慰自己说,至少快手比一些宣扬不靠谱现金贷的平台要克制一些。
无论是从内部还是外部观感,快手发生了变化。
变化从六月开始。 6月18日,快手创始人发布内部信,宣布将冲刺3亿DAU(日活跃用户),不再是“慢公司”。
最明显的内部感知首先是工作时间和工作量。 两年前,快手停止了平日上班,将上班时间从上午10点到晚上10点改为上午9点30分到晚上7点。虽然有些商家也加班,但整体工作强度并不是特别高。
去年,抖音增长势头非常强劲,快手内部开始有声音:抖音这么强,我们不能这么做。 一位内部员工告诉界面新闻,现在自己上班早点回家,但每天要做的事情还是太多了。
快手在内容和商业化方面也变得更加激进。 继商业化宣布在原有百亿营收目标基础上增长50%后,快手于7月23日宣布,明年将产生100亿元的流量快手接单平台业务,为10万优质创作者提供服务。 增长加速。
与此同时,快手近期多次登上苹果应用商店免费榜榜首,也为吸引新用户做出了更有力的推动。
“压力肯定是有的,无论是来自外部竞争的压力,还是来自投资者的压力。” 一位知情人士表示。
135编辑
K3活动
据界面新闻报道,冲刺3亿DAU在快手内部代号为“K3战役”。 快手App、快影、A站都设定了吸引新客、商业化的目标,MCN(Multi-Channel Network,多渠道网络)等业务线也设定了实现3亿DAU服务的具体目标。 其中,一二线城市用户和华南地区用户是快手吸引新用户的重点。
值得一提的是,K3活动期间,快手对MCN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今年春节以来,一大批MCN机构入驻快手。 早期,快手的态度是坚持包容性原则,只为MCN提供入门级的人脉,告诉MCN什么样的封面、标题更受欢迎,但不给流量任何倾斜。 公布流量支持政策后,快手将对部分MCN提供流量支持,这意味着快手在分发逻辑上正在向抖音靠拢。
一位MCN负责人告诉界面新闻,快手下一步将重点扶持MCN,并选择了一批账号来拉动流量,但尚未具体说明给予多少流量。
快手商业副总裁严强在7月16日的小型媒体沟通会上提到了赋能MCN的原因。他表示,快手去年花了很多时间帮助很多用户低门槛生产出优质内容,但他们对MCN的赋权却很少,这是不公平的。
此前,界面新闻在《快手求变,与抖音争夺商业化》一文中提到,快手运营者鼓励MCN生产精品内容,而不是快手原创内容。 快手通过MCN提升内容质量的意图显而易见。 更重要的是,MCN可以促进“快手”平台的收入增长。 今年,快手商业化对产品和服务对象进行了系统梳理。 快手的订单对应的是MCN和KOL,他们也必须分享部分增加的收入目标。
此外,快手商开始收取佣金,以快手的形式返还给商家,推动商家利用作品推广、直播推广等方式。
创作者的作品被更多人看到,赚取更多收入,然后以此为动力发布更多作品——快手就能获得用户和收入。 这就是快手在K3活动中试图打造的商业生态。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界面新闻,这可以理解为加大商业化目标,服务3亿DAU。 只有赚更多的钱,才能花更多的钱买流量、买用户。
过去,快手买量并不激进。 据知情人士透露,去年快手预装花费12亿元,应用商店上线花费6亿元,信息流等渠道花费7亿元。 然而,更激进的公司仅在预安装上就花费了数十美元。 十亿。
K3活动后,快手大幅增加了购买预算。 七麦数据显示,近一个月来,快手在iOS和Android渠道的下载量和排名较之前都有大幅提升。
在快手“光合计划”发布会上,快手高级副总裁马洪斌还特别宣布,一二线城市日活跃用户超过6000万,一线城市日活跃用户超过8000万。南部地区。
135编辑
变化背后
去年年中,抖音日活跃用户超过快手,快手增长停滞甚至出现负增长。
在快手内部沟通会上,“抖音为何超越快手”的问题被提出。 经常被员工提出。
快手的高管也不得不承认他们遇到了麻烦。 在今年年初的公司年会上,快手创始人程一笑曾坦言,2018年快手遇到了很大的挑战,不追求极致就赢不了。
界面新闻还了解到,在快手学校内部月度交流活动上,快手联合创始人杨元熙提到管理层南下调研——快手突然变成了第二名,管理层对此进行了深刻反思。 准备打一场硬仗。
一位内部员工表示,之前高管谈起快手的问题时,都不会说得特别彻底。 关于3亿DAU影响的内部信是最彻底的。 6月18日,快手创始人发布内部信表示,对现状非常不满。 凭借松散的组织和佛系的态度,“慢公司”逐渐成为快手的标签。 “这让我们彻夜难眠。”
内部信中提到“一个伟大的公司需要每个人为之努力”。 但在一位早期离职员工看来,快手的现状很大程度上是创始团队造成的,“他们从来没有想过把公司做得这么大,快手目前的规模远远超出了他们的预期。 ”
这位前员工认为,快手的崛起恰逢流量的下降。 公司没有打过仗,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想好做什么。
一位2016年分别接触过张一鸣和宿华的人士表示,当时张一鸣在思考如何拓展海外市场,而宿华则在思考如何优化自己的产品。
2017年年中,快手明确表示将重点关注新产品、海外市场和商业化,但这三项业务长期以来并没有太大进展。
一位东南亚国家连接抖音快手服务商表示,2018年初,快手率先进入该国小范围投资,并实现了快速增长。 然而几个月后,抖音也进入了同一市场,并且增长速度比快手投入的资金还要高好几倍。 快手很快停止增资,市场很快被抖音占领。 “快手正在尝试。”
在商业化方面,快手当时并没有想清楚。 一位内部人士告诉界面新闻,2017年,有品牌主动找快手洽谈合作。 该品牌对其中一款产品非常感兴趣,想要进一步询问,但快手的反馈是该产品尚未开发出来。
快手快速增长的另一个问题是管理能力还没有完全跟上公司的增长步伐。 2017年以来,快手的员工群体迅速扩大,但员工的级别、上下级关系、职责分工都不是很清楚。 跨部门沟通经常出现问题,不知道该向谁求助。 今年,快手发布了排名系统,管理乱象仍未彻底解决。
管理层似乎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寻求改变它。 据界面新闻报道,本次K3战役中,苏华和程一笑均不在指挥名单上快手接单平台业务,由马洪斌担任总指挥。
此前,马洪斌在快手负责战略、增长等工作,今年他还将负责运营。 马洪斌在快手内部的地位很高,种种迹象表明他将在快手的发展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135编辑
快手着急
今年年初,快手设定的DAU目标是过2亿,1月初就已经达到1.6亿。 如果当初的目标实现了,快手还可以继续念佛一年。
但显然,快手也坐不住了。
虽然今年的短视频用户增长红利已经结束,但距离天花板还很远。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界面新闻,按照短视频需求占比和频次计算,用户空间应该是社交软件的三分之一,DAU在3亿左右。
谁能先达到3亿DAU,谁就能在这场战争中占据主动。 这意味着,当可用数量全部买完后,双方将进入股市争夺。 截至7月,抖音DAU已突破3.2亿。 截至5月,快手的DAU达到2.5亿,与抖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另一个问题是用户分布。 抖音快手的竞争是“南抖音北快手”,其中北京抖音占比略高。 南方城市是快手目前的重点市场,并开展了落地促销等更有针对性的投放,以提高南方用户比例。 不过,业内人士告诉界面新闻,两家公司在大多数城市的竞争中不太可能出现颠覆性的变化。
自进入公众视野以来,快手就一直受到质疑和质疑,是否下沉用户比例过大。 快手官方给出的标准答案是:快手的用户分布与中国互联网的用户分布一致。
但根据快手公布的最新数据,其二线及以下城市的用户占比达到70%,占据绝对优势。 据界面新闻报道,今年上半年,快手用户中iOS的比例约为15%,新用户中iOS的比例仍在下降,快手在iOS上的留存情况并不好。 相比之下,抖音留存率更高。
快手用户的下沉,直接影响了品牌广告主的广告策略。 抖音上投放的奢侈品和汽车广告较多,而快手则以小米、汉猴等国产品牌为主。 今年,快手品牌广告重点也集中在三四五六线市场,帮助品牌快速触达二线及以下城市人群。
但在新增用户的压力下,能否触达更多一二线城市的用户呢? 这或许是快手最后的机会。 目前,快手加大了对iOS渠道的投入。 近一个月来,快手在iOS排行榜上的排名较之前有明显上升。
此外,快手在收入上也需要追赶抖音。 一位快手内部人士表示,目前快手的营收压力很大。
界面新闻曾独家报道,快手将今年的营收目标定为300亿元,与抖音的500亿元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但事实上,快手直播收入预计将突破300亿元,在300亿元至350亿元之间。 商业收入增至150亿元后,快手的收入规模也能达到500亿元。
快手的直播业务不再佛系。 去年,快手的直播收入为200亿元,这是在没有太多运营干预的情况下实现的。 但目前,快手已经开始通过运营方式带动直播业务的增长。
在快手“光合计划”发布会上,快手宣布今年将引进不少于500名新的顶级游戏内容创作者,并投入10亿元的流量、资源、资金,打造快手游戏主播的境外影响力。地点。 同时,快手游戏内容将引入MCN、公会等合作伙伴加强运营,为游戏主播提供专业的内容意见。 目前,快手已签约数百名专属主播,未来还将签约更多。
过去,快手是一款冲击增长红利、获得数亿用户的产品,可以说超出了公司的预期。 但由于抖音的竞争,快手去年的用户增长陷入停滞,被反超。 今年的短视频用户红利即将结束,平台竞争更加激烈。 快手需要向市场证明的是,自然增长红利结束后,仍然有通过运营手段继续增长的潜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