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类人鼓起勇气晒出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照片,“如果没有于文亮,我这辈子都发不出这张照片了。”
一类人对他的受欢迎程度感到困惑:“我几天没看视频了,整个网络都在背后认识了宇文亮。” “为什么他这么受欢迎?”
还有一类人会逻辑清晰地回答上述问题:“他很普通,有时积极,有时忧郁感伤,这就是当代年轻人的写照。” 有人分析,他的视频虽然拍摄随意,但内容却充满了蓬勃的生命力。
有人觉得这样随意的拍摄充满了活力。 (图/@yuwenliang)
不少网友感叹,随着于文亮的走红,短视频平台又回到了原来的样子。
这种“本来面目”现在看来确实有点奇怪——社交平台诞生时,是被普通人用来“记录美好生活”的。 能够轻松拍摄的低门槛,使得发布视频和图片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件小事。 在早期流量爆炸的时代,很多草根人士成为了网红。
但不知不觉中,短视频、图文内容逐渐“卷土重来”,越来越多精心制作的专业内容出现,社交平台上发布的美好生活也越来越高端、精致。
“20岁赚人生第一个100万”、“25岁环游世界”、“30岁实现财务自由”、“35岁提前退休,实现FIRE生活” ……这样的精英人物如今在很多“人均985、人人年薪百万、有车有房”的平台上随处可见。
在社交平台上,一百万似乎是一个轻而易举就能赚到的金额。 (图/小红书截图)
而“炫富”也成为让人又爱又恨的流量密码。
去年,不少网友纷纷晒出自己的求学轨迹。 从幼儿园到大学,他们上的是顶尖名校,再加上不经意拍到的漂亮照片,尽显特权; 今年年初,一则“万流大师”火了,结果,万流书院里住了很多“少爷”和“女士”。 随着粉丝的快速增加,一次直播就能获得数十万的奖励。
当然,即使不能真正致富,装富也不是什么难事。 从假明星点高档下午茶,到几十人一起租一辆法拉利,这些曾经让人难以理解的“性感操作”已经不再是新闻了。
假装有钱也能获得流量。 (图/《安娜》)
网红不断制造精致焦虑,也让普通人饱受“平凡耻辱”。 我拍的视频和照片乏善可陈,不好意思发到社交平台上。 “即使我发布它们,也没有人会看到它们。”
但事实上,普通民众从未放弃发出自己的声音。 几年前,短视频平台上就有人发起“反外表焦虑”、“素颜和解”等活动。 “精神内耗”、“情绪”等热词的流行,也折射出当代普通人挣扎生活的另一面。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于文亮的出现就像一束光照射在普通人身上。 在他的评论区里,成千上万的普通人终于摆脱了“普通耻辱”,晒出了自拍照,接受了自己。
于文亮的爆炸,触动了普通人的情感。 (图/抖抖音截图)
虽然网友称“于文亮的精神就是不关心别人的看法,做自己”,但归根结底,真正让人感到欣慰的是,他那张不精致的脸,这样随意的拍摄,竟然能受到这么多人的影响。 认出。
当然,名正言顺的于文亮也免不了受到“造假”、“炒作”等人的质疑。 对此,有人回复提问者:“不管(他)是假的,他带来的情感价值都是真实的,很多人因为他而获得了信心。”
当“做一个普通人”成为一种方法论
经常上网的人都已经很熟悉了。 当一个人或一件事变得流行时,必然会受到追随者的追随。
搭便车的人以观看的名义平静地进入游戏。
网络上,不少博主都逻辑清晰地分析了“于文亮为何走红”。 甚至有人剖析于文亮的视频,总结他的“秘诀”,让视频变得“高度简单”——在多期视频的最后都加入了慢动作特效,给观众几秒钟的时间来品味自己的情绪。
视频最后的慢放提醒了观众。 (图/@yuwenliang)
想要追随潮流的人可以通过模仿来分一杯羹。
如今,继普通人聚集在于文亮视频评论区发布自拍照后,不少博主也开始利用“于文亮”、“于文亮精神”的话题,发布自己的“普通人”视频。 很难说有多少人也期待着被流量撞到,成为下一个幸运儿。
当“普通人”也有机会成为“成功人士”时,他们也许会迟到,但他们永远不会缺席。
要知道,自媒体平台上不乏兜售“自媒体成功学习”的博主。 他们经常打着“自媒体月入X百万”的旗号,分享一长串如何做博主的秘诀,但当你点击他们的主页时,你会发现很多人都在不断地分享类似的内容。
熟悉的“自媒体成功学习”让人感到厌倦。 (图/小红书截图)
《教你7天快速开户:前期多看标杆博主视频,多互动,增加活跃度,强化账号标签;发视频前看5-10分钟视频模仿最流行的视频,再发一些测试数据……”
当然,对于自媒体博主来说,最重要的是塑造一致的人物形象——而在今天,即使你无法塑造自己的人物形象,你仍然可以模仿别人的人物形象。
事实上,有些人确实通过模仿获得了流量和金钱。
在创建热门项目时可能会有痕迹可循。 (图/抖抖音截图)
模仿明星鹿晗的凌大乐(鹿哈)近日在直播中透露,自己“月入500万,卖货7个月收入3500万”; 而他几乎抄袭了原版卖货大主播疯狂小杨,脾气暴躁的小鹏哥凭借相似的外貌、神态甚至直播间布局,在自己的视频账号上卖出了近15万件商品。
尤其是偶尔有几个普通人走红,网络上总会适时出现全新的“学成”,比如唱“挖挖”的黄老师、自拍的于文亮来一场对决,带来“做自媒体不要准备过度,现在越随意,流量就越多”是新密码。
自媒体新趋势是不是越来越“随意”了? (图/小红书截图)
然而,模仿普通人真的那么容易走红吗?
据新榜报道,仅10月13日上午,抖音榜单上就至少有5个与余文亮相关的话题上榜,#余文亮#抖音话题浏览量达到11.9亿次。 在微博上,于文亮的单个话题最高阅读量“仅为”3554万,两个平台的数据相差甚远。
因此,有人猜测,于文亮的走红也是得益于平台的宣传。
多年来,社交媒体一直被视为一个去中心化的平台。 任何人都可以拥有语音频道。 当千万普通人聚集在一起时,可以推荐普通人喜欢看的热门话题。 基于推荐算法的新平台看似给了用户选择的机会,但实际上真正的中心是制定规则的平台本身。
电视剧中,普通人的角色也越来越受欢迎。 (图/《我的解放日记》
越来越多的传播学者指出如何播放量上十万,从社会控制理论的角度来看,平台对自媒体博主的“控制”体现在博主希望自己创作的内容符合规则,投入到更大的流量池中。 。 中间。
但博主只知道流量池规则的大致框架,只能通过不断发布内容、总结数据来推测。 换句话说,流量池的规则是一个“黑匣子”。
根据他们摸索出来的规则,许多博主精心打造自己的人物角色、设计内容风格,甚至连发表的频率和时间都遵循特定的“玄学”——但无论他们如何努力,也未必总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想。 流动。
相反,一些“真正的普通人”随手拍的内容有时会“莫名其妙”地流行起来,于是有人发表了揪心的评论:“你和于文亮的区别就在于他有流量,你没有。”
成名的普通人毕竟是少数幸运儿。 (图/《脱口秀大会》)
而当一个普通人走红的时候,很多问题就会随之而来。 “是团队打包的吗?” “我们要直播货割韭菜吗?” 毕竟过去的教训太多,让网友对网红失去了信任。
面对车流,于文亮依然保持着一定程度的清醒。 他已经在他的帐户资料中声明他“不会收到广告”。 但他面临的质疑说明了一个问题:当一个普通人走红如何播放量上十万,成为百万粉丝的博主,甚至开始年入百万时,观众还能心平气和地同情他吗? ?
并不是因为流行才伟大,而是普通人本来就伟大。 (图/《心爱少女青春白皮书》)
网红如流水,但接地气的内容总是受到普通人的欢迎。 但如果博主在如何显得平凡、如何获取流量上下功夫,基本上就是为了把流量变现,最终“平凡”就会变成一种刻意的表现。
自媒体千千万万,不如真正践行热评中的那句话:“没必要模仿于文亮,做你自己就好。” 做自己不应该是手段,而应该是目标。
校对:杨超、操作:小野、排版:傅莹
阅读完毕后,点击【阅读】
发表评论